游健明
(南平市第九中學,福建 南平 353001)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提出: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處理好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的互動合作學習為彰顯學生主體地位、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創造了重要條件.由此可見,教學活動中小組互動合作學習是兼具科學性、有效性的教學策略.數學學科特性與初中生的思維特征之間的矛盾是客觀存在的,這也是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不高的根本原因.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扮演多重角色,其教學設計與組織能力是影響教學效果的直接原因,也是化解數學學科特性與初中生思維特征之間矛盾的關鍵.小組互動合作教學策略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要求高度契合,但在合作互動課堂中存在諸多問題,對此需要教師展開深入反思,聚焦問題尋找合適的對策.
在新課程理念的影響下,當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互動合作學習廣泛開展,但是教師對這種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存在認知誤區.一方面,部分教師認為學習是學生自主建構的過程,互動合作并不是“必需品”,在課堂教學內容多、課時不足的情況下盡可能不組織互動合作學習,避免浪費課堂教學時間;另一方面,部分教師認為互動合作學習中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參與學習和發言的機會不均衡,因此也會有意識減少互動合作環節.
在課堂教學小組互動合作活動中,學習小組很多時候都是臨時組建的,是非正式的學習小組,其成員多數由前后桌同學隨機組成,這種分組模式下學生的學習狀態往往比較松散,成員之間在強弱搭配、性格互補方面沒有優勢,可能會造成互動合作學習效率低下、課堂秩序混亂等典型問題.此外,隨意分組狀態下還可出現組內分工不合理的情況,弱化學生的責任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也無法保障互動合作學習成效.
學生的參與度是評價小組互動合作學習成效的重要指標,學生是否具備合作技能、合作技能水平和學生的參與度直接相關.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互動合作學習時,暴露出部分學生合作技能缺失,比如部分學生不善表達自我觀點、不善傾聽他人想法、不能主動遵守小組互動合作學習規則等問題.
首先,在互動合作學習前期,教師雖然明確提出了精準的預習任務,但對初始學情把握不到位;其次,在課堂上合作探究環節沒有動態關注合作學習進展,導致教師只能被動等待學生結束討論或在不合適的時機叫?;顒?學生在互動合作學習中產生的問題也不能得到妥善解決,部分小組甚至可能還未完成學習任務[1].
在小組互動合作學習中,合作討論的常見狀態主要有以下幾種:其一,以一人為中心,其他小組成員幾乎不發言或者很少發言;其二,小組成員全體都不愿意主動發言,相互之間存在依賴心理、僥幸心理,討論氛圍沉悶,問題極容易被擱置;其三,存在部分成員主動發言和部分成員不發言的兩個極端,甚至小組內部形成個別成員結對交流的情況.
小組互動合作學習模式下,在成果匯報環節,多數情況下都是由各小組委派一人進行匯報,并不是所有學生都有表達機會,尤其是基礎薄弱的學生基本不參與總結性發言、自主提問,極容易導致教學評價片面化和極端化[2].此外,受傳統教學評價理念影響,相當一部分教師更重視結果性評價,容易輕視過程性評價,對學生的整體發展情況關注不足.另外,教學評價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自評、小組互評較少.總的來說,當前初中數學小組互動合作學習評價結果不能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實際學習情況.
在教學中,部分教師對教學內容和小組互動合作方式之間的關系缺乏正確的認識,極易導致出現諸多教學誤區,對此需要學科教師扭轉錯誤認知,針對教學內容適當、適時組織學生開展小組互動合作學習.教師要認識到小組互動合作學習效果對學生學科成績、課堂教學效果所產生的影響,在教學中要不斷優化設計小組互動合作學習,確保順利完成教學目標.在課前準備階段,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學情,掌握相關教學理論和實踐方法[3].例如,在“單項式”教學中,為了引導學生掌握單項式的概念與特征,教師可嘗試在遵循概念生成的基本規律的前提下,組織學生開展小組互動合作學習.首先,提出問題并要求各小組在既定時間內解決,如可提出問題:邊長為a的正方形,其面積怎么表示?有理數m的相反數怎么表示?其次,全過程監督和指導學生開展小組互動合作學習;最后,引導學生觀察所列代數式,并總結單項式的共同特點,讓學生初步理解單項式概念.通過小組互動合作,學生歷經了新概念的形成過程,成了主動思考、觀察、總結的自主學習者.
科學合理組建學習小組可以保障后續互動合作學習活動的組織效果,教師要遵循“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分組原則,為小組成員明確劃分責任,保證分工合理,這是學生形成合作能力與團隊精神的關鍵環節,可以有效減少個別學生“搭便車”的問題,實現公平合作、均等參與,為互動合作學習取得良好效果奠定基礎.通常來說,學習小組成員人數控制在4~6人即可[4],由小組長帶領成員共商小組分工,設置記錄員、發言人、紀律管理員和時間管理員等崗位.其中,記錄員負責記錄互動合作學習的情況和成員發言,發言人則主要負責小組的總結發言與成果匯報,紀律管理員負責維持小組紀律,時間管理員負責規劃小組合作學習時間.在崗位分配和分組環節可建立動態管理機制,小組成員及成員分工都是可調整的,確保學生的全面發展.
學生具備基本的合作技能是開展小組互動合作學習的基本條件,學科教師必須始終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從學生的學習需求出發,強化合作技能指導,多關注學生在小組互動合作學習環節的表現,從中獲得學情反饋信息,然后有針對性地調整合作技能指導策略.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學中,教師可組織學生分組合作探究,通過“去分母”“去括號”“移項”等步驟解決問題,并歸納總結不同步驟的依據.在學生合作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仔細觀察,耐心指導.在學生進入認知誤區、面臨思維障礙或者合作不暢的時候,教師需及時提出啟發性的指導建議,幫助學生建構數學模型,培養學生靈活解題的能力,逐步形成合作學習意識與能力.
在小組互動合作學習中,教師需要監控學生的學習準備、小組學習規則制定、成員分工等情況.在正式組織教學活動之前,教師就要對學情有精準把握,并明確本次小組互動合作學習的任務和目標,引導學生做好預習和準備工作,強調成員分工與小組互動合作學習秩序要求,為有序、有效地開展互動合作學習活動奠定基礎.在學生合作討論和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作為監控者和指導者全程參與,適當給予學生提示和指導,使學生經歷自主構建數學知識的過程.
多數學生有參與小組互動合作學習活動的熱情,愿意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學習,學生能夠感受到這種學習方式的優勢和價值,但學生有主動參與的意愿并不代表他們就能夠深度參與和有效學習,因為影響小組互動合作學習成效的因素復雜,教師應該全面思考、多角度分析,最大限度地把握可能對小組互動合作學習成效產生影響的各種因素,然后針對這些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出具體可行的應對策略,為學生深入參與和深度學習提供有利條件,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5];首先,教師需強調小組互動合作學習中傾聽習慣養成的重要性;其次,教師要合理設置問題梯度,有效引導學生參與.通過設計合適的問題可以驅動學生自覺開展互動合作學習,并且問題難度適中、層次遞進,保證小組內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學習過程.
小組合作完成探究任務后,由小組代表負責匯報本組學習成果,教師則需依托完善的教學評價機制對小組互動合作學習情況進行評價,評價過程中要兼顧對學生個人表現和小組整體表現的評價,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自評、組內互評和組間互評,讓學生也成為教學評價的主體,讓教學評價更加全面、客觀.通過教學評價,促使學生客觀認知自我和自覺完善自我.除了教學評價主體多元,教學評價維度也要多元,針對小組互動合作學習中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合作意識等指標展開綜合評價,教師和學生共同反思,改進“教”與“學”的方法、策略,建立和諧師生關系,促進學生學習情感的良性發展.
綜上所述,學校是育人主戰場,課堂是教學主陣地,學生學習知識、獲得成長、實現發展都有賴于學校教育和課堂教學,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始終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學生是學習主體,任何形式的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直接體驗者和知識的自主建構者,小組互動合作學習是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的協作式的學習模式,有效開展小組互動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就是教師樹立科學的小組互動合作學習理念,把握該教學模式與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科學組建學習小組,并做好監督及指導工作.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組織小組互動合作學習活動需要經歷一個復雜的過程,從教學設計到教學評價都要精細規劃,這對學科教師也是一種考驗.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必須迎難而上,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促進其多元化發展.教師需在教學中優化傳統學科教學環境,彰顯數學課程的獨特育人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