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 鑫
(遼寧省農業科學院 農業規劃設計研究院,遼寧 沈陽 110161)
近年來,隨著休閑旅游需求的日益興旺,花海景觀也備受游客喜愛,各地景點也爭相開始營造各種形式的花海景觀以吸引游客。花海景觀作為創意農業的一種表現形式,深受鄉村旅游等游客群體的青睞。遼寧省位于我國東北地區的最南部,冬天溫度較低,尤其是極端低溫。種花時,需選擇耐寒品種或者一年生草本花卉,均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景觀效果。
最佳的播種時間主要取決于種植區的氣候條件、降雨情況以及景觀花卉的品種。在氣候較涼爽的北方地區,一年生花卉可在春天(五一前后)播種,多年生花卉可在春、夏、秋三季播種,二年生花卉可在秋季播種。若在初秋播種,應有10~12個星期的生長期;若在晚秋播種,應盡量推遲播種期,以免種子在入冬前發芽。
2.1.1 種子處理 對于種皮較硬的種子(如馬藺、爬山虎、小冠花等)需要提前用溫水浸泡一定時間后再播種,以保證其正常發芽;對于種子顆粒較小(如半枝蓮、花菱草等)可以1∶3的比例與沙子混合之后進行播種,以保證播種均勻。
2.1.2 翻耕土地 將土壤深翻30~50厘米,進行平整或形成微地形狀態,不要形成坑洼,以免積水,對于客土的土壤,土壤有機質欠缺時,需進行土壤改良,可拌入腐熟的雞糞或者成品有機肥等作為底肥。
2.1.3 種子混合 播種前需將所要種植的花卉種子攪拌均勻使其充分混合,并將種子混合潮濕的沙土進行撒播或條播,混合沙土的最適比例為沙土∶種子=2∶1或3∶1。
播種方式依種植面積大小和地形而定。
2.2.1 撒播 面積較小時,可選擇手播或播種機進行撒播的方式,撒播時必須一邊撒播,一邊混合剩余的待播種子,以免導致較沉的種子沉淀而較輕的種子上浮而導致播種不均勻的情況發生。
2.2.2 條播 若大面積播種,如5畝以上時,最好使用條播,條播行距為6厘米為宜,以方便除草等后期管理作業。
2.2.3 噴播 對于陡坡、山地以及其他等不能使用播種設備的地塊,可用采用噴播機進行播種。
播種后,在條件允許的條件下,用平耙以 “十字”形式,梳理播好的區域,以覆蓋部分種子,或者是在播好的種子上,撒上沙子或細土,厚度不得超過0.5厘米。播種后用鎮壓設備壓實土壤,使土壤和種子更好的結合,盡可能緊密接觸。
3.1.1 初期澆水 澆水是景觀花卉種子整個生長過程最為關鍵的環節之一,水分的供應直接影響出苗率及景觀效果。播種后立即澆一遍透水,并保證在發芽前期和小苗生長期間,土壤至少10厘米左右均是潮濕狀態,以保證花苗順利生長。
3.1.2 后期澆水 隨著小苗生長后,需逐漸減少澆水量,在播種后的4~6周,土壤均要保持濕潤,在北方干旱地區每天至少保證澆水1次,澆水一般采用噴淋方式,嚴禁直接用水柱沖,小苗3片葉之后可逐漸減少澆水次數。多年生宿根花卉在整個花期結束之后需澆水一次,一定要澆透,以利于翌年春天更好的萌發。
對于景觀花卉種子來說,一般情況下是不需要施肥的,過多的營養將會導致花卉過分徒長甚至瘋長,最終導致葉多花少,更甚者植株會因過于肥大而東倒西歪。在野草能正常生長的地區景觀花卉同樣能有比較好的表現,甚至有些耐貧瘠的品種在并不肥沃的土壤中依舊能有很好的表現;但是一些喜肥的品種,種植在貧瘠的土壤時,則需施入一定量的農家肥以改良土壤,施入復合肥等增加土壤氮、磷、鉀含量。
花卉種子播種后的7~10天內尚未萌發,此期間雜草競相生長,在競爭中花卉明顯處于劣勢。在花種萌芽后,一般是第一個月開始進行除雜草,通常需人工拔除,因為景觀花卉基本為闊葉植物,春季雜草也是闊葉居多,市場上此類化學除草劑甚少,安全性差。拔草時,對于不能識別的,一定要請專業人員進行現場指導,切勿隨意拔除。
花海病蟲害防治主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當雨后或夜間低溫超過20度時,每周需噴淋多菌靈等廣譜殺菌劑,保證多種殺菌劑交替使用,以防產生耐藥性。
景觀花卉或組合在盛花期過后,將逐漸進入衰敗期,此時葉片及莖稈會逐漸變黃枯萎,影響整體園林景觀效果,此時需進行適當的清理和修剪。對于一二年生品種在整個花期結束后,如果需要來年有較好的自播效果,需要等到種子成熟落地后,修剪掉地上部分枝葉,等待翌年春天萌發。對于多年生品種來說,在花量達到一定程度可以通過二次甚至多次修剪來促使多次開花。在整個花期結束后,可將整個地上部分殘枝全部剪掉,以免影響來年根部萌發。
對于某些自繁能力比較差的一二年生品種、以及越冬能力差的多年生品種,應該在秋末或初春進行補播。補播的品種可根據個人喜好和第二年萌發情況確定。春季補播應在土壤解凍后土壤濕度適宜的情況下進行補播,并盡量保證種植區域連續4~6周土壤濕潤。氣候寒冷的地區,秋季補播要晚一些,以控制種子在來年春天再發芽,而不是在秋季發芽以致冬季低溫將幼苗凍死。補播的播種量要適宜,太大會影響生長,建議補播量為0.5~2.5克/平方米,視具體品種而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