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許冰潔

傳統節日大都與家庭有關,不僅包含了禮儀知識、歷史故事等,還蘊含著一些人文內涵,如感恩父母、敬老愛幼等。幼兒園教育應該注重傳承中華民族優秀且豐富的傳統文化,使之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意識和行為習慣。幼兒園教育課程資源要注重引入傳統節日教育資源,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進而促使他們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樹立民族自豪感,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傳統節日課程對促進幼兒成長具有積極作用。因此,幼兒園應該結合傳統文化組織教學活動,讓幼兒了解并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進一步培養他們的道德情操,從而提升幼兒的核心素養。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采用多種方式,幫助幼兒了解節日知識,以滿足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需求。
傳統節日大多與家庭生活息息相關,如果能夠將傳統節日課程應用于幼兒園課程,就會使得幼兒產生親切感,進而養成更加積極主動的性格,有利于其身心健康成長。傳統節日課程的實施能夠實現家長與幼兒之間的交流溝通,有助于改善親子關系,增強家庭凝聚力。現在,很多家長由于忙于工作,忽視了對幼兒的陪伴和教育。傳統節日課程的創設不僅有助于家長參與幼兒教育,關注幼兒的發展,還能為幼兒營造一個更加和諧的家庭氛圍。傳統節日課程不僅包含著豐富多彩的知識,還具有很強的教育性、趣味性,能夠有效形成良好的親子互動關系,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幼兒園在開展家園合作時,要遵循“尊重、平等、協作”的原則,贏得家長的理解、支持與參與。家園合作對幼兒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幼兒園要爭取每一位家長的支持,最大限度地發揮傳統節日課程的教育價值。
豐富的素材準備是幼兒園開展傳統節日教育活動的前提和保障。為了挖掘傳統節日的教育價值,幼兒園應與家長建立聯系。資料的搜集僅靠幼兒園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充分利用家長資源。例如,在中班親子活動“端午節”中,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了解了端午節來歷、端午節風俗等知識。家長還準備了五色絲線,指導幼兒裹粽子。

幼兒教育與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家園共育的實質是家庭與幼兒園攜手開展幼兒教育。只有教師與家長相互合作,才能夠共同推動幼兒更好地發展。在傳統節日課程實施中,我園利用“幼兒園宣傳專欄”“家長園地”“班級網站”“班級微信群”等平臺,讓家長提前了解傳統節日活動的安排情況。例如,在“重陽節”活動前期,教師就將海報張貼到一樓門口,以“周計劃”的形式,將一系列活動安排提前告知家長,以便家長能夠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
我園根據傳統節日的不同特征,邀請來自不同的家長,分別開展相關傳統節日活動。例如,在小班“重陽節”活動中,教師邀請爺爺奶奶到課堂。幼兒表演了《給爺爺奶奶敲敲背、捶捶腿》,并為幼兒的爺爺奶奶制作節日禮品。在中班活動“粽情端午”中,教師邀請幼兒的爸爸媽媽來到課堂,和幼兒一起玩民俗、包粽子等。在一次次親子活動中,幼兒體驗到節日活動所帶來的魅力。
在幼兒園實施傳統節日課堂教學中,家庭節日活動同樣重要,因為它既能促進家長之間的相互理解與信任,也增強親子間的感情,還為幼兒提供各種展示才藝的機會。將幼兒園節日課程與家庭節日活動有機結合,能夠促進家園互動和互補,有利于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豐富他們的生活經驗,從而提升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
家園合作教學是一種雙向的互動教學機制。通過這種方式,教師能夠更好地了解幼兒,及時調整教學方法,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例如,春節期間,幼兒體驗“貼春聯、包餃子、吃年夜飯、送紅包、拜年”等活動,充分感受濃濃的年味。同時,幼兒在家長的指導下,了解了更多與春節相關的知識。家長還可以組織幼兒創作一些新奇有趣的燈謎、對聯或者剪紙,設計一些喜慶吉祥的彩燈。
總之,對幼兒來說,傳統節日課程的實施不僅能夠加強他們對節日內容的理解和記憶,還能培養其良好的情感體驗。為了順利推進傳統節日教育,幼兒園要從實際出發,與幼兒家庭充分合作,在幼兒教育中融入傳統節日內容,加強傳統文化體驗,共同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