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雅琴 趙雅嵐
《江蘇省幼兒園課程游戲化項目實施要求(試行稿)》出臺后,“兒童在前、教師在后”的教育觀和“游戲化、生活化”的課程游戲化理念深入人心,從觀念到實操,一直在引領我園課程游戲化建設。其中,幼兒園課程資源的挖掘和利用是課程游戲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本文就“課程游戲化項目第一階段的支架五——一公里的課程資源調查”環節,談談我園的思考與實踐。
課程資源是課程有效實施的抓手,我園首先對課程資源的概念、分類等,進行厘清和解讀。
課程資源可分為自然課程資源和社會課程資源。按課程資源的空間分布,課程資源可分為園內資源、園外資源。
一公里課程資源不僅是指課程資源距離兒童近,更重要的是這些資源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貼近兒童的經驗、貼近兒童的最近發展區。
通過對課程游戲化項目實施要求的多次研學,我們從關注教材這一課程資源向關注身邊的教育資源轉變,從“該資源潛在的教育價值是否豐富或典型?”“該資源與幼兒園課程之間存在可能聯系嗎?”等問題入手,積極開展課程資源研判。
我們對本園106 種植物、23 種動物、2 種微生物等生命體資源以及土壤、水等非生物資源進行梳理,形成了幼兒園自然資源的思維導圖。同時,我們對園外課程資源開展有序探究,從園內走向部隊大院,走向北京東路、玄武湖等,挖掘課程資源。
近年來,我園聘請家長中的園林設計師,對幼兒園進行兩次園林改造。流線型植物群落、假山疊水……每個角落都成為幼兒不出門就能觸摸到的植物園;打造有花、有葉、有果的豐富的四季自然景觀,提供有層次的植物資源、動物資源。同時,開展“親近自然,發現自然”園本培訓活動,梳理、分析園內自然資源,遵循“發現兒童感興趣的、離兒童最近”的原則,生發了“我和櫻花握握手”“金桂知秋”“柿子”“球球”“嘿,小蝌蚪”等班本課程活動。部分班級還圍繞“竹子”“種子”“一米小菜園”等開展探究活動。
音樂空間、百靈舞臺、沙池涂鴉、東西操場……到處都留下了幼兒探索活動的身影,每一寸空間都成為幼兒探究的樂園。例如,戶外野戰部落的設計,為“我是空軍小衛士”“小小勤務兵”“藍天衛士”等主題課程提供了環境。

我園匠心打造園史長廊、課程長廊、文化長廊,為課程提供了豐富的文化資源。“小百靈,我喜歡你”“花語花愿”“藍天衛士”等課程活動應運而生。在“小百靈,我喜歡你”課程活動中,師幼走進園史長廊,看幼兒園的變遷,聽幼兒園的故事,認識幼兒園有趣的、好玩的地方,大膽用聲音、用材料表達與表征對幼兒園和對教師、同伴的喜愛之情。在“花語花愿”課程活動中,三個班的幼兒利用櫻花、酢漿草、向日葵等花草資源,探究花語并親手種下花,為幼兒園送去祝福。在課程長廊里,戰斗英雄韓德彩爺爺給幼兒園的生日禮物是一幅題詞。這不僅生發了“藍天衛士”課程活動,還成為“小學,你好”課程活動的資源。多元化園所文化環境不斷生發新的活動,引發幼兒主動學習與游戲。
園外課程資源能夠彌補園內課程資源的不足。我們通過搜索與挖掘,不斷豐富課程活動,促進幼兒經驗增長。
一是挖掘城市特有資源,開啟“藍天娃的城市發現之旅”主題課程。尋找離幼兒最近的生活情境,讓幼兒帶著會發現的眼睛,和同伴共同走進社區、走進城市生活。中班各班開展了“地鐵”“有趣的城市標志”“臺城”等主題活動,開啟了“藍天娃的城市發現之旅”。在“地鐵”主題活動中,教師和幼兒一起創設地鐵站游戲情境,設置“雞鳴寺”“九華山”等站點,用自己的方式設計標志。既了解了園所周邊的景點文化,又了解了城市交通的發展變遷。在主題活動“有趣的城市標志”中,幼兒從尋找標志,到在游戲中運用標志,再到生活中設計標記,自然提高了認知,收獲了經驗。
二是挖掘紅色教育資源,開啟主題課程“藍天娃的紅色之旅”。我們充分運用紅色資源,開展紅色軍旅體驗游戲,將軍事文化有機滲透到幼兒的學習中。
三是挖掘新聞時事資源,開啟“藍天娃的科技之旅”主題課程。例如,幼兒見證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飛天的全過程,引發幼兒探究太空的興趣,主題課程活動“神舟飛天”由此生發。
課程資源非常豐富,教師要站在幼兒獲得完整經驗的角度,站在促進專業成長的角度,科學觀察、正確解讀、有效支持幼兒的各項活動,不斷挖掘和利用課程資源,助力幼兒園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