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肖 卡

大自然中的美無處不在。幼兒是生活的主人,是教育的主體,他們具有自主性、能動性和人格性。成人的任務就是不斷為幼兒創造條件,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讓他們發現大自然中的美,感受大自然中的美。大自然中觸手可及的原生材料,能夠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在自由創作中真實地感受藝術活動帶來的快樂。
生活是藝術創作活動的源泉,藝術的創造離不開生活。幼兒的教育以直接經驗為基礎,他們的創造往往展現出自己真實的生活經驗和情感。幼兒受知識經驗、思維發展水平的局限,需要成人有意識地引導他們感知美的事物,增強他們的美的體驗,并采取多種方式激勵他們更好地表達美。
美工區活動開始了。辰辰將一根毛線放在一張綠色卡紙上,又拿起銀杏葉和小貝殼擺弄起來,給它們加上“小眼睛”。接著,他大聲喊道:“怪獸來了,怪獸來了!”一旁的同伴哈哈大笑起來。“我還可以擺出小人呢。”說完,辰辰又拿出黃色卡紙、圓形原木、螺旋形貝殼,做成小人的頭和身體,又用紅色的火柴棒做成兩只腳,用毛豆殼做成手臂。他一邊做一邊說:“這是紅隊。”接著,他又用棉簽做成另外一個小人的兩條腿,說道:“這是白隊,還差球門。”他拿來棉簽,擺成一個方形的門,又用紅色的火柴棒做成紅隊的球門。“還需要綠色的草地。”說完,他跑到材料區拿來綠色的蔬菜段,將它們豎著擺成一排,并在兩個小人中間放上一個貝殼。“可以踢球啦!”辰辰高興地說。旁邊的同伴對他說:“還可以加上太陽和白云。”于是,他拿來一個圓形的原木,把它當作太陽,并在旁邊加上一些木屑當成白云。從辰辰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幼兒具有豐富的想象力、較強的藝術表現力和創造力,能用各種材料表達自己的想法。
大自然能夠豐富幼兒的生活,激發幼兒對美的向往與追求,提高幼兒感受美、理解美、創造美的能力。幼兒的繪畫是對自然的展示。離開對自然的發現與感受,便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大自然是人類藝術的靈魂。幼兒園自然角是大自然的縮影,自然角中蘊含著各種美好的事物、孕育著鮮活的生命,是幼兒認識自然的窗口。例如,一段時間后,我班幼兒對拓染非常感興趣。春天來了,自然角增添了許多美麗的鮮花。在生長過程中,有些花瓣會凋謝。如何處理這些美麗的花瓣呢?如何發揮這些“殘落的美”的教育價值呢?于是,我們追隨幼兒的興趣點,開展主題活動“春日拓染”。幼兒把收集的小花瓣、葉子等自行擺放在棉布上,再用透明膠布固定好位置。接著,幼兒找來工具在棉布上敲敲打打,這樣花汁就會在棉布上留下美麗的印記,真是美不勝收。
幼兒的創作靈感源于自然之美,幼兒美術教育旨在讓幼兒感受美、體驗美,從而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和鑒賞力。自然角給幼兒帶來了無窮的樂趣,讓幼兒藝術回歸自然。教師要合理發揮自然角的美育價值,引導幼兒發現美、感知美,從而創造美。
環境是無聲的教育,幼兒在環境中感受美,體驗美帶來的愉悅情感。幼兒大部分時間在幼兒園里,幼兒園的環境設置要生活化,不同的活動要各具特色。
以我班課程活動和幼兒區域活動為例。冬天到了,幼兒對雪人十分感興趣。于是,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決定創設冬天相關的主題環境。教師和幼兒準備了一系列材料,如棉花、紙板、塑料袋等。幼兒發揮想象,大膽創作。葦葦拿著刷子,在涂鴉墻上來回涂了涂。這時,樹樹也拿著刷子走過來。“冬天太冷了,我們需要一些小手套。”教師說完后,幼兒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手套形狀的彩色紙板,在上面進行各種各樣的裝飾。有的貼上紐扣,有的貼上開心果殼,有的貼上貝殼……手套終于做好了,幼兒把各自的手套夾在主題墻的繩子上。悅悅看著墻上的手套,又看看自己手里的手套,自言自語:“紅色、黃色、綠色、紅色、黃色……”葦葦走過來說:“這里放什么顏色的手套呢?哦,應該放黃色的。”“嗯。”說完,悅悅將自己手中黃色的小手套夾在繩上。這時,樹樹拿著畫筆說:“我們可以加點小雪花。”說完,他畫了起來。“地面應該有些雪,怎么辦啊?”幾名幼兒討論著。樹樹想到一個辦法:“我們不是有棉花嗎?可以把棉花當作雪啊。”大家立即將泡沫膠貼在墻底部,并將棉花用力地按在上面。他們開心地在“雪景”前拍照留念。
從案例中可以看出,幼兒非常喜歡藝術創作活動,并且能夠根據需要使用各種材料,表達自己的想法。活動中,幼兒用紐扣、貝殼等原生材料裝飾小手套,用顏料將白色的墻粉刷成藍色,用白色顏料畫出小雪花。最有趣的是,樹樹想出了用棉花當作白雪的主意,能創造性地利用各種原生材料大膽創作。
教師應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幼兒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和內容,鼓勵幼兒多多幻想,對他們多一分信心,多一分期待,讓幼兒在一個輕松、自由、愉快的環境中創作自己的作品。教師可以展示幼兒的作品,讓他們跟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作品,從而增加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更樂于進行藝術創作。此外,教師還應讓幼兒接觸各種各樣的事物,并給予幼兒足夠的時間,讓他們親身去體驗,用自己的方式表現生活中的美。
在上述活動中,教師可以在美工區放一些紙片,讓幼兒進行雪花片剪紙活動,豐富藝術活動內容。“在冬天,除了有小雪人、小手套,還有什么呢?”教師引導幼兒進行討論,并給他們提供一些支持,如有關冬天的繪本、圖片以及名畫等,以此激發幼兒的創造力。
幼兒藝術的創造始于他們的生活,最終回歸于生活。教師應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讓他們在拼一拼、擺一擺中感受美、體驗美、創造美。什么樣的藝術表現形式能更好地發揮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幼兒可以用什么樣的材料進行創作?這些都是教師開展藝術活動前需要思考的問題,而答案則源于幼兒的需要。因此,教師要尊重幼兒之間的差異,關注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發展狀況,站在他們的角度,以幼兒為本,從而更好地滿足幼兒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