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譚 帥
幼兒園應充分利用本土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傳統文化的璀璨與繁榮,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因此,我們要充分挖掘幼兒園及周邊課程資源,優化幼兒園生活主題課程,幫助幼兒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傳統節日和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為了傳承節日、節氣文化,我們開展主題實踐活動,豐富幼兒的經驗。例如,在“快樂過元宵”主題活動中,幼兒通過做湯圓、搖元宵、制作燈籠、猜燈謎感受傳統節日文化氛圍。在學雷鋒日開展的“愛就要大聲說出來”主題活動中,幼兒體驗到被愛與付出愛的快樂。在端午節,幼兒用積木搭龍舟、包粽子、做香包等。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我們在生活游戲中融入相關節氣知識,取得了較好效果。例如,在驚蟄時節,我們帶領幼兒到戶外尋找小蟲子,了解有關驚蟄的知識。在清明節開展的主題活動中,幼兒了解了清明節的來歷,體驗踏春、放紙鳶、畫彩蛋等習俗。
我們發揮幼兒園戶外場地較大的優勢,創設了具有家鄉特色的種植環境,例如,種植蘋果樹、隴家莊柿子樹、龍泉霧杏樹、櫻桃溝櫻桃樹、軍莊京白梨樹等。此外,我們還創設農家院、豆腐坊、泥工坊等游戲體驗區。
例如,在主題活動“我和蘋果有個約會”中,幼兒對結滿蘋果的樹產生了興趣:“蘋果可以吃嗎?”“什么時候可以采摘?”……為了滿足幼兒的愿望,我們帶領他們詢問保潔爺爺。通過保潔爺爺的介紹,幼兒了解到蘋果是門頭溝特產,果味甘甜,色彩鮮艷。這也激發了他們想要采摘、品嘗的愿望。師幼共同探索采摘方法,收集采摘工具,體驗勞動帶來的快樂。大家還通過投票,為最好吃的蘋果樹貼上“蘋果之王”的標記。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云南具有優越的區位優勢,是“一帶一路”、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是中國唯一可以同時從陸上溝通東南亞、南亞的省,并可以通過中東聯接歐洲、非洲,開拓西向貿易通道的省份。獨特的區位優勢,決定了云南將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無論是幼兒園環境,還是周邊環境,都可以充當教材。我們充分利用園外社會教育資源,拓寬幼兒教育的廣度。我們以幼兒園為圓心,以一公里為半徑,探索和實施“一公里”課程,先后帶領幼兒走進軍營、消防隊、博物館、敬老院等地,讓幼兒在真實的情境中體驗和學習。
Step 3 Build the mapping form ujto pj,and complet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DWWIKPof the manipulator.
又如,冬天到了,幼兒都穿上厚厚的衣服。但是,幼兒園里的小樹和小魚還在戶外。于是,幼兒萌發了保護小樹、小魚的意愿,開展“小樹穿冬衣”“小魚搬新家”等主題活動。在“小樹穿冬衣”活動中,幼兒思考讓小樹安全過冬的方法,并收集制作冬衣的材料。在“小魚搬新家”活動中,幼兒尋找撈魚工具,探究撈魚方法等。我們在整個探究過程中,以幼兒感興趣的問題為主線,以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為核心,師幼共同構建、共同探索、共同發現、共同解決問題。


例如,我們借助“一公里資源”,帶領幼兒實地探訪軍人生活,疊放整齊的被子、擺放有序的物品……給幼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到幼兒園,幼兒自發地收拾整理物品,將有益的經驗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在“走進春天”主題活動中,我們帶領幼兒走進葡東公園,尋找春天,感受春天,表達春天,使幼兒真正融入春天,以此豐富幼兒的認知與體驗。我們還組織春季定向越野和踏青活動,和幼兒一起制定出游計劃,做好各項出游準備;開展戶外親子游戲、團隊游戲,培養幼兒的集體意識,提升合作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我們還結合班級角色游戲,組織幼兒走進幼兒園周邊的理發店、蛋糕店參觀,進一步豐富他們對不同職業的認識。
又如,在“安全月”,我們開展了有關消防、防爆、防恐等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動,旨在增強幼兒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我們還帶領幼兒走進消防大隊,聽消防員叔叔介紹逃生方法和其他消防知識,例如了解和使用消防器材等等。為了進一步增強環境保護意識,提升垃圾分類能力,我們邀請幼兒園附近的環衛服務中心人員走進幼兒園,宣講垃圾分類知識?!耙还铩闭n程操作性、現場感強,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資源,既拓寬了幼兒的視野,又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
“一則金素材,半篇好文章”,素材的好壞對于作文的表現效果具有關鍵的作用。以議論文來說,常用的素材有故事素材、觀點素材、人物素材、動植物素材、情節素材等等,然而學生在進行素材運用的時候往往卻不得要領,沒有發揮出素材的主要價值。學生要么生搬硬套、隨意改編;要么照搬照抄,不得要領;要么牽強附會,偏離主題;要么平鋪直敘,沒有文采。素材運用得不好直接影響學生的作文效果,那么,如何才能正確地運用素材,寫出優秀的議論文呢?筆者集合高考優秀作文對一些議論文的素材運用技巧進行論述,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定的幫助。
最好的教育就是自然的教育。讓教育回歸自然,讓幼兒在自然中享受成長,是我們的追求。本土資源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資源,已逐漸滲透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今后,我們將進一步挖掘和利用本土資源,讓教育回歸真實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