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 丹

在課程游戲化理念下,不少幼兒園更新觀念,改變以往保守的教學模式,創新開展幼兒園美工區活動。但是個別幼兒園并沒有將相關理念落到實處,在美工區環境創設和材料投放等方面存在如下問題。
一是規劃設計。美工區沒有設在活動室的安靜區,有的甚至緊靠音樂區,從而導致幼兒在進行藝術創作時受到干擾,不能專注于正在進行的藝術活動。美工區沒有設置在緊靠水源和陽光的區域,幼兒在創作水粉畫和國畫時,可能需要到較遠的地方接水,繪畫作品難以進行晾曬。美工區沒有劃分“區中區”,顯得比較雜亂。
二是空間布局。美工區空間較小,桌面不能支持幼兒創作大型作品或合作完成作品,地面不能容納幼兒與同伴合作完成自然物的拼擺作品。由于美工區缺少展示作品的空間,已完成的繪畫作品和手工作品往往會被堆在柜子里,導致幼兒無法繼續欣賞已完成的作品。
材料缺乏層次性。幼兒剛開始創作時用到的材料往往有限。如果教師沒有根據班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需求投放種類豐富的材料,就會導致幼兒逐漸對美工區失去興趣。
美工區沒有投放與活動相關的繪本和工具書。相關繪本和工具書既能激發幼兒的藝術創作興趣,還能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
幼兒園美工區活動包含繪畫、名畫欣賞、手工、自然物拼搭等內容,使用的材料有水粉畫顏料、長軸畫卷、宣紙、鵝卵石、大小木片、紙盤、毛線等,所需工具有排筆、毛筆、噴壺、剪刀等。因此,教師應合理規劃班級空間。教師要將美工區設置在活動室的安靜區,以防幼兒進行藝術創作時受到其他活動區域的干擾。美工區要能夠同時容納多名幼兒同時創作,并且有晾曬作品和展示作品的空間。美工區要有充足的光線,便于幼兒進行藝術創作和晾曬作品。另外,美工區還要設置在接近活動室水源的地方。

美工區相比其他區域空間較大,游戲材料也較豐富。為了便于幼兒拿取材料和藝術創作,教師可以在美工區設置“區中區”。以美工區的操作桌為例,為滿足幼兒運用多種材料開展游戲,教師可以將操作桌劃分為桌面小景區、干區和濕區。桌面小景區一般擺放一些與季節相關的花卉、雕塑等。干區投放折紙、編制、自然物拼擺等游戲材料。濕區投放毛筆、顏料、畫紙、毛氈、洗筆桶等。
在美工區環境創設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相信幼兒有參與環境創設的能力,引導和鼓勵幼兒積極參與環境創設。美工區環境需要調整嗎?美工區的游戲材料好玩嗎?教師應該通過每日觀察、傾聽與對話,了解幼兒對諸如此類的問題的真實想法;通過游戲后的分享交流環節,引導幼兒圍繞“在美工區里玩了什么?遇到什么困難?需要增加什么材料?這些材料從哪里來?”等話題進行討論,從而激發幼兒對美工區活動的興趣。
教師在開展各項游戲活動時,首先要保障幼兒的生命安全。教師在美工區投放材料時,必須確保活動材料不會對幼兒造成傷害。同時,教師要定期消毒美工區游戲材料。
豐富的材料能夠激發幼兒的創作興趣。例如,每個種類的畫筆都可以投放一些。水彩筆、油畫棒、排筆、蠟筆、水粉筆、毛筆一次性投放量不宜太多,但是種類要相對豐富,以滿足幼兒的繪畫需要。同時,教師要投放與之相對應的各種繪畫紙,如素描紙、長軸畫卷、各色卡紙、宣紙、畫畫紙等。
不同年齡段幼兒的感知能力不同,與之相對應的教育目標也有所不同。因此,材料投放應有針對性。以作品欣賞為例,針對小、中班幼兒,教師主要提供一些他們能理解的美術作品、自然景物。大班幼兒認識能力不斷提高,教師可以提供一些與幼兒生活經驗相接近的美術作品。
自然世界中的材料容易讓幼兒產生親近感、熟悉感,從而讓幼兒的藝術探索有更多自然和生活氣息。投放的材料能夠引發幼兒觀察自然、熱愛自然,如樹枝、樹葉、干花瓣、花蕊、石頭、各種殼類等。
在美工區活動中,教師要認真觀察、記錄幼兒的游戲過程,對幼兒的游戲情況進行分析,以間接指導為主,從而發現幼兒游戲中的不足之處,并及時調整游戲材料。
總之,美工區是讓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區角,能夠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美工區活動能否有效激發幼兒的創作興趣,環境創設和材料投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從環境創設和材料投放出發,最大限度地發揮美工區的教育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