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華珍 顧燕

從早上帶著自己的物品自主入園,自主歸放物品,自主拿點心;到午休時獨立穿脫衣物,疊衣服,整理床鋪;區(qū)域游戲時自主拿取游戲材料,根據(jù)“五常法”自己分類、有序歸放材料;離園時整理好自己要帶回家的物品,將自己的桌椅擺放整齊……這些良好的收納習慣已能夠讓幼兒獨立整理自己的文具和生活用品。
在戶外活動中,幼兒根據(jù)共同制定的計劃書,和同伴合作搬運游戲材料,搭建游戲場地,游戲結束后整齊收歸材料。這是一項強度相對大的勞動活動。教師在這樣的合作勞動中,可以看到幼兒鍛煉了合作能力,他們在商量搬運方法的同時,也鍛煉了思維能力,發(fā)展了語言溝通能力,提高了社會交往能力。進入小學后,面對新的環(huán)境,新的同學和教師,他們能自信地與他人交往。
戶外自然種養(yǎng)活動中,幼兒積累了多方面的經(jīng)驗。幼兒參與植物的種植、參與植物的養(yǎng)護、參與成果的收獲。幼兒在不怕臟累、揮灑汗水的同時,也在直接感知、親身體驗中認識到植物從種子到發(fā)芽、成長到收獲的整個過程;認識到植物的多樣性;認識到植物與人類的密切聯(lián)系。在照顧小動物的過程中,他們認識小動物的外形特征,觀察并了解小動物的生活習性,產(chǎn)生愛護小動物的情感,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相比書本學得的知識,這些寶貴的直觀經(jīng)驗也為他們學習小學知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看到阿姨每天清掃操場滿地的落葉時,有的幼兒提出:“我們?nèi)硕?,可以幫忙一起撿落葉,這樣阿姨也不那么辛苦了?!?/p>
幼兒在撿落葉的過程中,明白了亂扔垃圾會給他人帶來麻煩,從而學會了體諒他人。幼兒在養(yǎng)成良好品質的同時,還有了新的收獲:發(fā)現(xiàn)了落葉的美,發(fā)現(xiàn)每一片落葉都是不一樣的。
小班幼兒以自我服務為主。幼兒在自主點心環(huán)節(jié),通過自主洗手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和用餐習慣;通過自己拿取餐點、自己歸放碗碟、自己整理桌面,樹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觀念。幼兒還學會獨立穿脫衣褲、鞋襪,在扣紐扣、拉拉鏈等自我服務中,鍛煉了大小肌肉群,同時讓自己更自信。
中班幼兒在具備自我服務能力后,以“值日”作為中班集體服務的重點,有時也會為整個幼兒園大環(huán)境服務。在正確的兒童觀下,為養(yǎng)成獨立自主意識,幼兒在一日活動中除了彈性作息安排外,還有自主安排的時間。幼兒在這段時間內(nèi)可以自主完成一些自我生活服務,如喝水、如廁等;也可以看喜歡的書,和好朋友分享有趣的事情等。同時,這個時間也成了幼兒為班集體服務的時間。幼兒會主動為種養(yǎng)區(qū)的植物澆水、整理枯葉、觀察記錄;為小動物喂食、換水、清理等。幼兒也會及時修補損壞的圖書或與教師、阿姨共同修補損壞的玩具。
大班除了自我服務、班集體服務,還要服務園所。例如,大班幼兒開展禮儀活動,在幼兒園門口熱情地和大家打招呼,迎接每一個來園的教師和同伴。當他們遇到正在哭鬧的小班幼兒時,會主動上前安慰,主動陪著他們?nèi)コ繖z或走到班級門口。周一,他們看到有的小班幼兒吃力地提著被褥時,他們會主動上前幫助。大班幼兒具有一定的空間思維能力,他們積極參與園所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例如,設計制作區(qū)域指引牌,方便幼兒進行區(qū)域活動。
勞動教育不是形式意義上的一兩次活動,而是滲透到各類主題活動中的教育活動。例如,教師將勞動者的成果拍攝下來,讓幼兒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如幼兒園干凈的地面、清新的空氣、每天用餐時干凈的碗勺、窗明幾凈的公共環(huán)境等都是阿姨們辛勤勞動的成果;知道城市里干凈的大馬路,馬路旁、公園里郁郁蔥蔥的樹木,小區(qū)中的垃圾回收站等,都離不開環(huán)衛(wèi)工人的付出;整齊有序的交通,是交警叔叔每天辛苦工作的成果;每天餐桌上新鮮美味的食物都是由農(nóng)民伯伯辛勤勞作而來的等等。這些都和幼兒的生活息息相關,每一位勞動者都在為大家的美好生活而努力。因此,幼兒更加懂得勞動的意義,更加尊重每一位勞動者。
在主題活動中,教師讓幼兒感受春天播種的期盼、品嘗夏天瓜果的甜美、共享秋天收獲的喜悅、體會冬藏的珍惜。這些滲透到主題活動中的勞動教育不再是斷斷續(xù)續(xù)的,而是成為幼兒持續(xù)學習的一部分。教師定期開展的生活室活動,讓幼兒從食材的清洗、加工到制作美味食物的過程中,更加明白勞動帶來的美好感受,更加懂得勞動與美好生活的關系。
有的幼兒上了小學后,仍不會自主整理書包,總是丟三落四。這源于有的家庭從不引導幼兒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庭勞動。因此,幼兒不會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沒有樹立積極的勞動觀念和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雖然幼兒園重視勞動教育,但是幼兒到家后往往受到家人的干預,從不參加必要的勞動,從而形成斷裂式勞動教育。因此,勞動教育課程實施也需要家園合作:教師通過家園互動平臺、家長會等,將勞動教育對幼兒成長的影響、勞動教育在幼小銜接中的重要作用等分享給家長;將幼兒在幼兒園內(nèi)的自我服務等方面的照片或視頻轉發(fā)給家長;鼓勵家長分享幼兒在家參與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照片或事例;支持家長與家長、家長與教師互相表達對勞動教育的看法。家園同步下的勞動教育,才是有效的勞動教育。
幼兒園內(nèi)的勞動教育有教師的引導支持、同伴的榜樣作用。在家庭中,家長的榜樣作用同樣也影響著幼兒的勞動觀念。如果家長具有良好的勞動習慣,那么幼兒在耳濡目染下也會意識到勞動的重要性。
隔代陪伴較多的家庭會出現(xiàn)幼兒的自理能力較弱的現(xiàn)象。祖輩家長甚至會和年輕的父母產(chǎn)生教育矛盾。因此,勞動教育理念不僅要分享給年輕的家長,還要分享給祖輩家長,讓祖輩家長明白,力所能及的勞動對幼兒的成長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家長要支持和鼓勵幼兒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例如,吃飯前準備餐具,吃飯后幫助家人收拾、清洗餐具等。
生活教育理論支持下的幼小銜接勞動教育,結合生活實際,能讓幼兒在生活化的勞動教育中得到鍛煉,收獲成長。我們將繼續(xù)踐行陶行知教育理論,等待收獲更多的行知教育成果。我們堅信,接受了勞動教育的幼兒,是獨立自主的,是自信的,能用自己的良好品質、豐富的知識經(jīng)驗來迎接小學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