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蕊竹 何志海 賀鶴 李智鵬 劉義峰 李冰
(哈爾濱體育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
2016 年10 月25 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1],旨在推動健康中國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實現人民健康長壽,為加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大學生是推動國家發展的重要儲備力量,是實現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中流砥柱,大學期間學習和養成的體育核心素養會對未來生活工作產生重要影響。目前,我國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其中青少年肥胖群體數量龐大,且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青少年肥胖現象已成為我國公共衛生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2]。主要有兩方面因素直接影響大學生肥胖:一方面,學生沒有樹立良好的健康意識,忽視體育鍛煉;另一方面,學校體育課堂受傳統教學觀念影響,忽視學生內在健康、終身健康行為的培養,導致高校課堂資源豐富但無法有效利用,阻礙了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
因此,依托高校體育的第一課堂及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將健康教育融入其中,全方位促進學生健康觀念、健康知識、健康行為的養成。
“多維課堂聯動”模式是一種調動積極教學要素,創設多維教學情境,強調師生教學交往,突出學生學習中心,實現學生能力提升的教學模式,也是一種強調師生相互影響,實現教學共振和教學相長的教學模式。它可以涵蓋校內學習課堂的多種形態,既包括第一課堂,又包括第二課堂。“多維課堂聯動”模式更加關注傳統上的第一課堂與多種多樣的第二課堂之間的相互促進與維系關系,就體育專業而言,第一課堂包括體育學科、體育術科,第二課堂包括體育競賽、體育社團、社會實踐、校內外實習等[3],該文希望將健康教育理念融入課內課外的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中,實現學生健康知識、健康行為兩方面培養,知行合一,培養大學生的健康素質。
大學生普遍存在對身體健康認知不清的問題,認為“年輕,不鍛煉也沒事”“不鍛煉也不會得病”,由于沒有樹立良好的健康意識,形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導致許多中老年疾病年輕化,甚至給大學生體質健康帶來不可逆轉的影響。學生從高中進入大學,學習和生活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學生不用時時刻刻受到老師的監督,體育鍛煉的動機也慢慢降低,最終導致體質健康狀況逐年下降。
身體活動是指身體骨骼肌的收縮引起能量消耗的活動。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大學生的生活質量也逐步提高,由于獨生子女居多,大部分大學生飽受家長的呵護,并且自身也對現實生活條件感到滿足,再加上互聯網的發展,使得學生越來越不愿意參加更多的專項體育鍛煉,從而大量減少了體育體能訓練的時間[4]。學生常常保持久坐狀態(坐姿、斜靠或臥姿),進行游戲娛樂、手機社交、觀看電影長達數小時,身體長時間保持不正確體位,加之沒有及時參與身體活動,學生攝入的能量長期處于盈余狀態,就造成學生身體姿態異常,肥胖率持續上升。
不規律的生活作息所引起的疾病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健康問題的最大誘因。大學生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導致長期熬夜,睡眠不足,對身體的影響極大,身體在夜晚得不到休息,體內內分泌系統會逐漸失調,從而長痘、皮膚暗沉,第二天學生精神萎靡,注意力、自信心、智力也會有所下降,影響學生精神面貌,并帶來各方面身體健康問題。
傳統課堂教學最顯著的特點:固定場所、固定時間、固定課表。從教師的角度來看,這樣傳統的課堂教學確實便于統一管理、統一規劃,但卻忽視了學生的真實感受,無法發揮以學生為中心的重要作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因為自身個性化差異,統一的教學進度、統一的教學安排都會限制學生的成長、成才,不利于因材施教和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
教育面向的是全體的學生,要兼顧好每一名學生。只顧個別好學生,忽視大多數學生或只顧大多數學生,忽視個別學生的現象比比皆是。當前健康第一的觀念深入人心,體育課程考核評價大多采用單一的技能標準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忽視了學生個性的發展,不利于學生健康素質的發展。應更多地將學生外在進步發展和內在發展相結合,對學生的辛勤付出和進步程度給予肯定。
隨著當前信息化和互聯網的發展,學生接觸到越來越多的新鮮事物,網絡資源的豐富性和多樣化,都在不斷擴寬學生的知識面。過去陳舊的教學內容也應隨之不斷更新,在過去教學內容的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基于生活、基于實際,更多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真正將知識應用到生活中。
課內課外都是學生獲得知識、提高素質的途徑。課內學習是課外學習的基礎,課外學習是課內學習的延伸與升華,二者相互促進,相輔相成。但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高校大多忽視課外活動對學生的影響,對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沒有加以利用,這也導致了大學生很難通過短暫的第一課堂學習就形成持續、穩定的健康觀念與健康行為。
從體育課堂的橫向來看,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都對學生的健康素質培養發揮了巨大功效。第二課堂是對第一課堂所學習的知識、技能、行為的補充、延伸、升華,學生在第一課堂中以課程為引,深入挖掘、體會體育課程中的健康元素,通過了解體育項目來源、歷史,學習體育技能、技巧,感受體育鍛煉的魅力,培養學生對體育項目的興趣,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健康意識與健康行為養成。只通過90min 的第一課堂維持學生健康行為與健康觀念是遠遠不夠的,第二課堂的體育競賽、體育活動、社會實踐等內容,娛樂性、社交性、趣味性更強,大學生所結交的志同道合的朋友,所參加的多種多樣的體育活動、競賽,都在不斷地培養學生的健康素質,促進學生體質健康。因此,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應相互配合、互為補充,共同發揮生命健康教育功效。
“多維課堂聯動”的微觀視角是對第一課堂內部的審視,從第一課堂的縱向來看,每一節體育課堂都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價。當前第一課堂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在教學目標上高校重視學生體質鍛煉,但卻忽視了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及終身健康行為的培養。體育課堂要發揮第一課堂的健康育人基礎作用,就要各個環節都要相互貫通,目標一致,每一環節以學生為中心,融入生命健康教育,轉變教學觀念,優化教學方式,革新教學內容,完善教學評價,實現大學生健康行為的養成與健康觀念的培養。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健康中國建設的目標和任務,強調要“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在我國現行教育體系下,作為培養人才、傳播知識、傳承文化的高等學校,大學承擔著重要使命,而健康思想屬于體育文化的范疇,同時培養健康的大學生也是時代的訴求,所以任何一所大學都不能忽視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5]。因此,高校體育的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要以學生為中心,將學生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不僅要培養學生身心健康,養成健康生活方式,還要使學生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健康向上的品質。
5.1.1 樹立健康目標,促進學生身心發展
將健康目標列為課堂具體教學目標之一,能夠使教師在進行教案設計時,時刻以健康目標為指引,設計課程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關注學生健康水平的提升。學生在課前認真聽取教師宣布的健康目標時,在心理上確定了本節課所努力的方向,并能夠對他們的課堂行為起到一定的規范作用,促進教學任務的達成。
5.1.2 豐富課程內容,挖掘健康教育元素
當前信息化技術高速發展,教師利用網絡資源幫助實現課堂教學目標的同時,網絡上豐富多彩的資源也帶給學生全新的觀察視角,使得學生全方位、多角度思考問題,提高學習效率。體育課程中的動作示范、戰術講解、技術分析都可以將網絡上豐富的資源,利用投影儀展示給學生,給學生創設真實情境,利于學生加深理解,打造高效課堂。與此同時,教師也應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充分挖掘健康教育元素,促進學生健康素質培養。
5.1.3 轉變教學方式,注重師生課堂互動
師生交往的目的在于實現教育的目標,即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實現知識傳授、價值觀塑造、能力提升等目標[6]。師生之間如果沒有教學互動,就喪失了課堂的生機與活力,由師生雙方共同參與轉變為教師主導、教師控制,多元課堂就會轉變為單一課堂,阻礙了師生之間相互溝通,不利于課程健康目標的達成。因此,教師應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采用小群體教學、探究式教學等方式,引導學生參與體育健康教育的辯論、對話與思考,傳播健康知識,讓學生逐步形成生命健康思維模式。
5.1.4 優化評價體系,關注學生健康水平
教學評價的目的是讓學生客觀、真實、全方位地審視自己。以往的高校教學評價工作大多是對教師教學效果以及學生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對教學過程以及最終的效果關注度不足[7]。在“多維課堂聯動”模式中對大學生進行評價考核時,應多元化評價學生,以學生生命健康成長為價值追求,發揮教學評價的健康教育功能,不僅考核體育技能水平,還將考勤、上課態度、課后作業完成情況、同學建議等納入評價內容中,全方位、多角度評價學生,并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全面評價學生健康水平。
5.2.1 以體育社團為依托,培養健康行為
社團活動是學校最普遍的課外活動方式。學生以興趣為出發點,組建多種多樣的社團,寓教于樂,以促進自身體育鍛煉目標的達成。高校學生社團尤其是體育院校學生社團包含多種多樣的體育項目,學生在社團中可以學習更多體育技能來參與校內活動表演、校外兼職、“以老帶新”式的技能教學,顯著提升學生的體質健康及健康促進能力。另外,社團成員通過組織籌劃一系列的社團定位、目標、建設任務、規章制度等活動,也大大鍛煉了社團成員之間的協作意識與團結精神。
5.2.2 以體育賽事為依托,傳播健康文化
高校每一次體育賽事的舉辦,都會對學生的健康行為產生較好的影響。體育競賽蘊含豐厚的健康文化,諸如公平競爭、光明磊落、堅持不懈、團結互助、突破極限等,觀賞比賽、參與比賽的過程,都會潛移默化對學生產生影響,帶給學生無與倫比的體驗,以促進大學生內在健康美的發展。
5.2.3 以社會實踐為依托,踐行健康理念
社會實踐活動一直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良好平臺,是開展大學生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大學生在參與體育類社會實踐,例如體育兼職、中小學體育支教、賽事志愿者等活動時,時刻踐行著生命健康理念,用體育影響身邊人,帶動身邊人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同時以身作則,進一步提高自身健康素質。
大學生的健康承載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國家繁榮發展的時代囑托,他們的體質健康水平關乎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結合“多維課堂聯動”的理念,促進我國大學生體質健康發展,完善第一課堂內部聯動,發揮第二課堂協同作用,不僅給予了體育課堂新的生機,同時促進了大學生健康成長,為加快大學生體質健康現代化進程提供了新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