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長艷 張桔

本刊結合同花順對公募二季報梳理,截至6 月30 日,在內地的主動型基金經理中,彼時管理規模超過100 億元的約為160 人,這其中也包括少量管理固定收益類產品的基金經理。同時,也有少部分經理是與人合管的產品,因此他們能夠上榜其實是借了搭檔之光。此外,還有部分基金經理是沾了前任之光,在昔日明星離職后接手管理,但迄今并沒有體現出自身的能力。不過即便將這幾類特例排除,這份名單中貨真價實的百億權益產品舵手也超百人。
其中,從排名前二十位頂流基金經理所屬公司來看,仍然是來自易方達基金的基金經理數量最多,具體包括了張坤、蕭楠、陳皓、王元春四位。同時從在管產品規模來看,不僅千億基金經理消失甚至八百億基金經理也暫時沒了蹤影,排在第一的張坤管理規模為776 億元;而從平均單只產品規模之最來看,“公募巴菲特”朱少醒憑借僅有的1 只產品321.43 億元的規模排在首位。對比來看,明星醫藥掌門萬民遠成為當季百億中縮水最多的明星基金經理,環比縮水33.32%。
對此,星圖金融研究院基金分析師黃大智指出,相對而言管理規模適中的中生代基金經理控回撤能力較好,特別是在能力圈行業出現下行時,他們能夠及時利用波段操作控制好組合收益。從他們重倉行業看,除去AI 產業鏈外,配置黃金與地產賽道的基金經理收益尚可。
回眸上半年二級市場,無論是中特估還是人工智能走紅,實際都不是大多數頂流一族的強項,疊加他們的在管規模龐大和自身投資理念成熟,因此他們基本缺席了AI 盛宴,因此也就導致了上半場業績欠佳和在管規模縮水。
先從前十的基金經理來看,“白酒天王”劉彥春的在管規模環比下降大約20%,成為頂流一族中的縮水之最;對照來看,謝治宇的規模回撤僅僅約為6.53%,在不統計安信偏債基金經理李君的情況下,這一水平在前十中最優。從具體人員變化來看,曾經前十中的常客李曉星,在6 月30 日時退出了前十。
再看從第十一到二十位的基金經理,本刊發現其中有兩位實現規模逆市環比增長,他們分別是華泰柏瑞的董辰(18.42%)和華商的周海棟(4.76%),另外以擅長寫小作文出名的楊銳文,也基本實現了規模平穩。從三人的任職時間比較,最新任職僅滿3 年的董辰無疑是基金經理圈的新人,但是這位昔日長江證券的首席在管規模已經突破了360 億元。快速走紅的背后,自然是源于業績的逆市飄紅,2023 年至今,除新基金外他管理的所有產品,均實現正收益。
以他目前惟一任職翻番的華泰柏瑞富利為例,可以看到這位從煤炭研究起家的基金經理,重倉的行業例如黃金、航運、紡織、煤炭等都具有較強的周期屬性。從基金二季報來看,無疑黃金是其第一大重倉行業,前四大重倉股銀泰黃金、中金黃金、山東黃金、湖南黃金均出自其中。這里面除去湖南黃金微跌外,剩余的黃金股年內漲幅均超過20%。此外,他繼續重倉持有招商蛇口和保利發展,大概率收獲到了最近地產股因政策而帶動的行情。
他在基金季報中前瞻:“展望后市,市場的不確定性仍存。海外勞動力市場緊張,通脹回落黏性較強,利率環境在出現明顯衰退前可能仍然偏高。國內高質量發展轉型過程中,傳統行業有一定壓力,但經濟結構中不乏亮點,高端制造等科技領域持續升級發展。”
對比而言,華商基金的周海棟出名年頭更久,近些年可謂是口碑持續走高,逐漸成長為公司的明星基金經理,目前他已經有5 只基金實現了任職回報至少翻一倍。從2023 年的收益情況來看,這位任職超過9 年的基金經理同樣迄今實現了在管產品年內全紅。
以目前仍然在管的華商新趨勢優選為例,他在該基金上所實現的任職回報最新達到了332.08%。觀察基金二季報可見,周海棟所重倉的10 只股票年內漲幅比較可觀,截至8 月16 日僅有三只標的年內漲幅未超30%,其中表現最好的鳴志電器、興業銀錫年內漲幅已經超過了50%。
從他的重倉股來看,依然鮮明地體現出了“不抱團、獨立選股”的特色。為此,他在基金季報中坦言,二季度在整體經濟、政策不明朗的背景下,市場沒有很明確的主線,偏主題方向受到市場的偏好;基金依舊保持了較為均衡的配置,主要持有行業包括有色、計算機、醫藥、化工、電子、交運、機械、電力設備、軍工等。
再看百億俱樂部中從第二十一位到第六十位的基金經理,大多也是內地基民耳熟能詳的明星級人物,比如這一分組中居首的丘棟榮。不過,絕大多數人的在管規模也出現幅度不一的縮水,相對規模控回撤較好的是興證全球的幾位名將,包括了喬遷(-1.82%)、董理(-2.45%)。
而根據本刊的梳理,這一組別同樣有少數的幾位基金經理實現了規模環比增加,他們是工銀瑞信的杜洋、景順長城的鮑無可、圓信永豐的范妍和華安的胡宜斌。(其中胡宜斌是因為善戰AI 而再度翻紅,本文重點聚焦另外三人)天天基金網顯示,三人中鮑無可的管理時間最長達到9 年零38 天,同時他的規模也是環比增減幅度最大的,達到了59.71%。其次是任職時長約為8年半的杜洋,不過他的規模增長是三人中最小的,環比僅僅上漲了0.35%。再次是任職時長超過7 年半的范妍,她的規模環比上漲了大約7.13%。
先看杜洋的代表作工銀戰略轉型股票,他從2015 年2 月管理迄今所實現的任職回報達到了286.70%。目前其最新的年化收益約為17.33%,在68 只同類型基金中高居第一位。而且從二季報來看,他的重倉股完美地適配了近期金融加地產的主題,考慮到這兩大行業是其長期重倉的品種,因此很大可能他依然堅定配置其中。
基金二季報顯示,前三大重倉股是與房地產相關的保利發展、中國建筑、招商蛇口,之后的第四到第八大重倉股則是清一色的銀行股,它們分別是江蘇銀行、成都銀行、南京銀行、光大銀行、杭州銀行。而十大重倉中排名最后兩位的中國中鐵和華鐵應急,實際上也是和建筑領域息息相關。這樣的風格決定了組合的阿爾法或許有限,但回撤同樣可控。
對比看名將謝治宇的夫人范妍,其在管的所有產品今年均實現了至少4 個點的漲幅,而為其贏來口碑贊譽的還是成名作圓信永豐優加生活。她管理該基金超過7 年半,目前所實現的任職回報翻了兩番。
2023 年開年迄今,該基金的凈值增長率約為8.85%。根據本刊的了解,與通常善做交易的基金經理自下而上選股不同,她實際善于從宏觀往下層層抽絲剝繭選擇。
而她也在基金季報中對當季調倉進行了詳盡解釋:“ 行業上相對看好公用事業(火電和核電),長期電網投資相關的電力設備板塊,國家安全相關的半導體設備和軍工板塊,醫藥、化工、有色、電子的配置遵循了自下而上的個股選擇思路(以長期成長空間較大的公司為主)。消費鏈條中,我們相對看好出行鏈相關部分子板塊。投資鏈條中,相對看好鐵路設備投資相關的板塊。周期鏈條中,相對看好估值較低的養殖產業。此外,我們對漲幅較大的TMT 板塊做了一定幅度的減持,增加了部分電新行業的配置。6 月末,增加了順周期行業的配置比例。”
對應看其十大重倉股年內的表現,本刊發現她選擇的公司被證明慧眼獨具,除去中航光電年內小幅下跌外,剩余的標的至今年內悉數上漲,尤其頭號重倉股中興通訊漲幅超過50%。當然,她的重倉依然保持著占比極小且均衡的特色,即便中興通訊也僅為2.45%。
另外,今年本刊曾深度對話過的鮑無可,坊間普遍認為他是受益于中特估而今年關注度直線走高,當然其重倉“低估+高股息”的思路日漸深入人心,這樣的風格實際經年累月或許差別不大。但本刊具體觀察他的代表作景順長城能源基建,對比二季報和一季報十大重倉,最大的變化是其長期持有的中南傳媒、鳳凰傳媒兩只出版傳媒類的股票消失了,而這類做教輔圖書的公司非常貼合其投資理念,大概率待中報完整持倉名單公布時,還會找到它們身影。
有趣的是,除去上述的六十人外,二季度末的百億俱樂部中恰好還有100 人,按照管理規模來看,他們在管規模在100 億元~180 億元之間。這其中有幾位是在結構市中實現規模逆襲首次殺上榜來,具體包括厲葉淼、王平、楊楨霄、鄭曉曦等,他們全部實現了在管規模環比增加,但是比例增加不到10%,不過能成功躋身百億名單中還是不小的成就。
與這幾人相比,郭乃幸、朱紅裕、孫蒙、許文星等的規模環比增加均超過了10%,尤其是來自東證資管的郭乃幸,其當季規模環比增加了114.73%,是這份名單中的規模增加之最, 不過其中可能攙雜了部分水份:6 月初他接手了東方紅智遠三年持有基金,再加上新基金東方紅先進制造的成功發行,郭乃幸的管理規模從一季度末的47.74 億元一舉增加至102.51 億元。
以他目前在管時間最長的東方紅啟陽三年為例,這位出道還不滿兩年半的新人還是以大消費為主,尤其還是對食品飲料賽道青睞有加。最近三個季度,產品的前三重倉均與酒有關。最新的二季報顯示,基金的前三大重倉股占比均突破7.5%,同時后七大重倉股的占比均不到5%,意味著前三強對組合的貢獻至關重要,它們分別是貴州茅臺、百潤股份、瀘州老窖。此外,青島啤酒、五糧液、山西汾酒也在前十中占據一席之地,也就是說食品飲料合計占據了超過半數的席位。
與此同時,該基金所重倉的伊之密、華魯恒升、騰訊控股、顧家家居基本也是來自于大消費領域的各細分龍頭,2023 年迄今在二級市場均實現股價上漲,這其中只有顧家家居是二季度所新進重倉的公司。對比一季度來看,惟一被其更換掉的李寧也是來自于大消費賽道中的公司。對此,他在季報中的表態顯得非常價值:“整體的思路是在長期看好的消費和先進制造業中選擇具有長期競爭力的公司,相關行業的低迷,正是提升選股的標準,以更好的價格買入長期優質的資產的機會。市場悲觀的時候許多不可知的概括性論斷使得投資者草率得出結論,擔憂與規避股市的短期波動,從而放棄買入具有長期盈利能力的公司并非明智之舉。”
對比來看,從國投瑞銀轉投招商基金的朱紅裕在新東家的時間還不長,不過其已經快速證明了自己的實力,這直觀地體現在了他在招商管理的第一只產品核心競爭力混合上。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最新他管理該基金為1 年零112 天,不過其在兩類份額上的任職回報均達到45% 一線,已經超過了他在前東家時管理產品的最好水平。
從核心競爭力的十大重倉來看,由于其具備港股通資格,業績比較基準中也設定了20% 對標恒生綜合指數,疊加考慮到其內地部分多以滬深300 中的藍籌為主,因此更具看點的可能是承擔錦上添花作用的港股部分。該基金自成立以來恰好發行了四份季報,從去年三季報的宇華教育、希望教育、金蝶國際、海爾智家到四季報的希望教育、波司登、金蝶國際,再到今年一季報的綠城服務、波司登、金蝶,再到二季度的金蝶、美團、綠城、中國民航信息網絡,竟然不變的只有金蝶一家,而他在二季報中也表示當季增加了港股互聯網行業配置。
此外,孫蒙由于是主做量化產品的,就不在這里具體展開論述了。整體分析這一百位基金經理,其中部分人因為業績較為出色而獲得管理新基金資格,因此個人管理規模實現良性上升。但是,出道時間大多尚短的他們,還需要經歷一輪乃至數輪市場起伏的檢驗!
(本文提及個股僅做分析,不做投資建議。)

數據來源:天天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