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啟廣 戴聞名

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鳥瞰(劉博侖/攝)
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的鄂爾多斯,是一個幸運之地。
鄂爾多斯已探明的煤炭和天然氣儲量分別占全國的1/6和1/3;高嶺土儲量65億噸,位列全世界第二;羊絨產量占到了全世界的13%,獨有的阿爾巴斯白山羊絨更是世界上品質最優異的山羊絨。
自21世紀初“入世”以來,中國經濟飛速崛起,能源需求飆升,擁有豐富“羊煤土氣”資源的鄂爾多斯迎來了第一個風口,從欠發達地區一躍成為內蒙古經濟第一大市。
2022年,鄂爾多斯經濟總量達到了5613億元,位列內蒙古自治區第一,人均GDP更是高居全國首位。
“ 鄂爾多斯要一直站在風口上?!?/blockquote>
在全球能源供應緊張的大環境下,鄂爾多斯不止于獨善其身,而是盡全市之力,保障了包括長三角地區在內的全國25個省區市的能源需求,被媒體稱為“暖城”。
眾所周知,“家里有礦”是一把“雙刃劍”——資源型城市如何擺脫過度依賴資源的“資源詛咒”,長期立于不敗之地,是一個世界性難題。
北京大學鄂爾多斯能源研究院首席科學家楊玉峰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對于鄂爾多斯來說,更迫切的挑戰在于,如何在堅決扛牢能源保供責任同時,走出一條資源型城市的成功轉型之路,興于煤但不困于煤,實現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
對此,日前召開的鄂爾多斯市委五屆六次全會認為,鄂爾多斯正處于“轉型的最好機遇期”,要“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闖出新路來,全力推動經濟總量爭先進位、走進全國地級城市前列”,與此同時,“不斷提升能級、支撐全局,繼續當好自治區經濟發展的頂梁柱、排頭兵”。
既要“羊煤土氣”,又要“追風逐日”
雙碳,被鄂爾多斯視為必須緊抓的戰略性新風口和不可錯失的轉型契機。
鄂爾多斯是傳統能源的寶藏大市,也是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資源的富集區,屬一類風能資源區和二類太陽能資源豐富區,全年平均日照時數可達3000小時,開發條件優越,風能、太陽能技術經濟總可開發量約為1.4億千瓦。
下一步,鄂爾多斯既要“羊煤土氣”,又要“追風逐日”——既擔當起保護國家能源安全的責任,又要全力打造新能源產業高地。
“追風逐日”的小目標,是到“十四五”末,鄂爾多斯全市新能源裝機超過5000萬千瓦,“風光氫儲車”產業總產值超過5000億元,基本相當于在如今鄂爾多斯經濟總量的基礎上,再造一個鄂爾多斯。
2023年“新春第一會”上,市委書記李理強調,要“推進二產升級,再造一個鄂爾多斯工業”。
2023年6月底,在鄂爾多斯舉行的世界新能源新材料大會上,市委副書記、市長杜匯良透露,今年1-5月,鄂爾多斯的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是? ? 39.9%,其中30%來自于新能源。
杜匯良還表示,鄂爾多斯將力爭到“十四五”末,新能源裝機占比突破50%,在內蒙古整體的新能源建設發展之中,率先實現新能源裝機占比超過一半,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
與此同時,年產煤8.4億噸、約占全國煤炭產量1/5、承擔了全國6.68億噸煤炭保供任務的鄂爾多斯,仍然要擴大優質的煤炭和天然氣產能,擔負好保護國家能源安全的任務。
下一步,鄂爾多斯將出臺智慧礦山的建設標準,著力打造無人礦山、智慧礦山和綠色礦山,與新能源耦合發展,推動現代煤化工綠色低碳轉型。
與此同時,推動煤化工產品向終端化鏈條高端化攀升,建成國內產業門類最全、鏈條最長、體系最完整、技術最先進、規模最大的現代煤化工產業集群。
未來,鄂爾多斯將著力構筑“四個世界級產業”——世界級能源產業、世界級現代煤化工產業、世界級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世界級羊絨產業,以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優勢產業集群成就又一個“鄂爾多斯工業” 。
“鄂爾多斯要一直站在風口上?!崩罾砀嬖V《瞭望東方周刊》。
世界最大光伏板圖形電站? ? ??
最能感受鄂爾多斯“追風逐日”決心的地方,是庫布其沙漠。
盛夏時節,驅車沿著穿沙公路進入內蒙古庫布其沙漠西部,映入眼簾的并不是想象中的金黃沙丘,而是“藍色海洋”:一塊接一塊整齊排列的藍色光伏板,如同海洋上的波浪,一眼望不到盡頭。
庫布其沙漠是中國第七大沙漠,也是鄂爾多斯發展光伏產業的主陣地。
“沙戈荒”地區(沙漠、戈壁、荒漠地區)風光條件良好,土地征用難度和成本都相對較低,適合興建大規模集中式可再生能源項目。同時,風光項目的建設還可與治沙相結合——光伏板下可以種植沙障、藥材和優質牧草,既可實現生態治理,還能創造經濟效益。
鄂爾多斯光伏基地的代表性項目之一,是位于庫布其沙漠腹地的達拉特旗“駿馬”電站。
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
2018年6月,國家電投內蒙古公司投建了第三批國家光伏領跑者應用基地的1號和4號項目,近20萬塊光伏板在周邊植被和黃沙的色差間,形成了一幅奔騰的“蒙古駿馬”圖案。2019年7月,“駿馬”電站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為全世界最大的光伏板圖形電站。
“駿馬”電站還采用了華為智能光伏解決方案,實現了全智能化管理,可以像CT掃描一樣快速了解電站“健康”狀況,數據精度達到0.5%,20多分鐘即可完成300兆瓦電站的全部掃描。在傳統電站運維模式下,工人需要手持設備檢測電站,數百兆瓦的電站巡檢需要一個多月時間。
從2017年開始,達拉特旗用了近4年時間,規劃建設了占地5萬畝、規模為100萬千瓦的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是國內最大的沙漠集中式光伏基地。目前,100萬千瓦項目已全部建成投產,年發“綠電”可達20億千瓦時,節約標準煤68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65萬噸。
在無邊無際的光伏板下,基地還栽植了沙障1.75萬畝,種植了黃芩、黃芪、紫穗槐等中藥材和牧草3.6萬畝,200頭純種安格斯母牛也在這里安了家。母牛的糞便可以作為板間種植作物的肥料,改善沙地土質的同時還能促進作物生長。生長的作物又能作為飼料供應母牛,實現循環發展的同時還能促進沙漠生態改善。
據介紹,通過這種“板上發電、板下修復、板間種植”的模式,達拉特旗光伏基地有效治沙面積已經達到6萬畝。
2022年12月28日,規模更大的庫布其沙漠鄂爾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項目先導工程開始施工。
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項目是國內首批首個千萬千瓦級“沙戈荒”風光火儲新能源基地項目,總裝機規模高達1600萬千瓦,包括光伏800萬千瓦、風電400萬千瓦、配套改擴建先進高效煤電裝機400萬千瓦。項目建成后,每年可向京津冀地區送電約400億千瓦時。
零碳產業園:綠電之源
鄂爾多斯打造“風光氫儲車”全產業鏈的另一個重要破題點,是處在黃河“幾”字彎中心位置的伊金霍洛旗零碳產業園。
2022年4月,鄂爾多斯市和伊金霍洛旗政府攜手遠景科技集團打造的零碳產業園一期項目建成投產,規劃總面積73平方公里,是全球首個真正落地的零碳產業園。
之所以稱為“零碳”,是因為園區80%的能源直接來自于風電、光伏和儲能,另外20%的能源則通過電網回購“綠電”,實現了100%的零碳能源供給。
對于鄂爾多斯來說,更迫切的挑戰在于,如何在堅決扛牢能源保供責任同時,走出一條資源型城市的成功轉型之路,興于煤但不困于煤,實現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
走進園區,最引人注目的建筑之一, 是藍天白云之下東西縱貫長達530米的白色巨型廠房——這里是遠景動力電池工廠,也是中國北方單體最大的電池工廠。
遠景動力電池工廠生產的“零碳”儲能電芯,將是未來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參與歐洲市場競爭的“剛需”型產品。
2023年4月25日,歐盟理事會投票通過了“碳邊境調節機制”,歐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對其進口產品設定“碳價格”的貿易區,將針對碳排放水平較高的進口產品征收相應的費用或配額。
歐盟已出臺規定,從2024年7月起,動力電池和工業電池必須申報“碳足跡”,并要在2027年7月達到相關碳足跡的限值要求。歐盟新電池法同時還要求,到2026年動力電池和工業電池須持有“電池護照”,才能在歐洲經濟區銷售。
據介紹,在鄂爾多斯工廠實現了100%綠電制造且碳足跡明顯低于同類產品的遠景動力電池處在供不應求的狀態,在手訂單目前累計已經超過70GWh(GWh是電功單位,1GWh相當于100萬千瓦時電),除國內市場外,還遠銷新加坡、美國、英國等國家和地區,預計2023年儲能電池的交付量將超過15GWh。工廠二期已在園區內動工,規劃產能為20GWh,達產后連同一期將創造超過360億元的本地產值。
園區內另一家頭部企業——隆基綠能的光伏全產業鏈,投資高達400億元,滿產后年產光伏組件相當于2個三峽電站裝機量,可在其30年的生命周期中,轉化14萬億千瓦時的綠色電力,也是國內最大的單體太陽能工廠。
目前,零碳產業園已入駐9家新能源頭部企業,包括以遠景科技集團為龍頭,華景、萬鋰泰、镕鋰為配套的電池及儲能產業鏈;以隆基綠能為龍頭的光伏產業鏈;以美錦國鴻、協鑫集團為龍頭的氫燃料電池及綠氫設備制造產業鏈,及以上汽紅巖、捷氫科技為龍頭的新能源汽車制造產業鏈。
按照規劃,到“十四五”末,園區將實現百億千瓦時綠電供給消納,年減排二氧化碳1億噸,創造綠色高科技崗位10萬個,產值可達千億元人民幣。
北疆綠氫城
擁有豐富光電風電資源的伊金霍洛旗,也是國內氫能產業起步較早的地區,目前正在“制氫、儲氫、運氫、用氫”等各個環節發力,并率先在全國打造以氫能源為主的新能源重卡應用示范基地,志在成為“北疆綠氫城”。
如今,在伊金霍洛旗城區,印有“氫動力”標識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穿梭往來。這是伊金霍洛旗圣圓能源集團和天安公交公司合作打造的一條城市氫能公交運行路線,也是內蒙古首條氫能公交運行路線。這個曾經用柴油重型卡車往來運煤的地方,正在脫“碳”換骨,裝備上了全球最先進的氫能重卡和電動重卡。
在圣圓能源制氫加氫一體化項目加氫站,每隔15分鐘就有一輛氫能重卡完成高純度加氫。已建成投運的一期工程,生產的氫氣純度達到99.999%,每小時可產氫2000立方米,日加氫量為1000公斤,可滿足60輛氫能重卡的用氫需求。
據介紹,伊金霍洛旗已累計在礦區推廣應用近300輛氫能和電動新能源重卡,每年能減少碳排放量約300萬噸,相當于植樹173萬棵。全旗共有5座加氫站,正在規劃建設3座制氫站和25座加氫站。
2023年4月,鄂爾多斯市政府印發《鄂爾多斯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其中打造《“北疆綠氫城”行動方案(伊金霍洛旗先行先試)》頗為亮眼。其發展目標是:“到2025年,新能源裝機達到330萬千瓦,裝機占比達到61%,非水可再生能源消費占比達到50.3%,超額完成可再生能源消納激勵權重;氫能重卡年產為2000輛,氫燃料電池汽車電堆系統8000臺套,電解槽制氫設備達到1GW。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3000輛,有軌列車示范1-2個線路,加氫站25座?!?/p>
一個“風光氫儲車”零碳產業鏈集群正在鄂爾多斯高原逐漸成型。到“十四五”末,鄂爾多斯計劃建成世界最大的光伏產業基地、儲能產業基地、氫能產業基地和新能源重卡基地。
“暖城”鄂爾多斯
鄂爾多斯,一個總被提起、又常常被誤讀的城市。
2010年4月,美國《時代》周刊刊發了一篇題為《中國鄂爾多斯:一座現代鬼城》的報道,因為“站在鄂爾多斯康巴什新區的街頭,15分鐘看不見一個行人和一輛車”。
事實上, 今天的鄂爾多斯行政核心區康巴什,是一個由新加坡團隊參與規劃、花木繁盛、人流如織的現代化新城,公園綠地覆蓋率超過40%,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00天以上。
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百康橋景觀(劉博侖/攝)
市委副書記、市長杜匯良告訴《瞭望東方周刊》,鄂爾多斯正在打造“暖城”品牌。
“上世紀80年代有一句家喻戶曉的廣告語——‘鄂爾多斯溫暖全世界;今天的鄂爾多斯,‘暖已經全面成為城市的形象品牌,有更加多元豐富的內涵?!倍艆R良說。
之所以稱為“暖城”,首先是因為鄂爾多斯以一市之力保障了全國25個省市區的燃“煤”之急,向京津冀等40多個城市輸送近200億立方米天然氣,溫暖千座城,點亮萬家燈。
“暖城”也在于“暖企”。鄂爾多斯已連續三年在自治區營商環境評估中排名第一,2022年入選“中國投資熱點城市”,進入“新能源領域最受關注城市”的全國前三名之列。鄂爾多斯目前正在對標上海、深圳,迭代升級推出優化營商環境4.0版,全面打造“蒙速辦·鄂能辦”政務服務品牌。
“暖城”,更在于“暖人”,要讓百姓生活更溫暖、游客感覺更賓至如歸。2022年1月,鄂爾多斯宣布為本市戶籍13-18歲女性免費接種宮頸癌疫苗,為全國首開先河。如今,鄂爾多斯每年集中一半以上財力用于民生建設,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水平均居中西部地區前列。
打造“暖城”形象的背后,是轉型中的鄂爾多斯對于人才的高度渴求。北京大學鄂爾多斯能源研究院首席科學家楊玉峰告訴記者,縱觀全球經驗,資源城市成功轉型的關鍵,最終在于能否不斷增強城市本身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持續吸納外來人口和人才。
2022年11月21日,鄂爾多斯市政府出資與北京大學共建的北京大學鄂爾多斯能源研究院成立,是一家集專業高端智庫、技術研發中心、成果轉化平臺、人才培養基地、創新創業空間和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器于一體的雙碳特色新型研發機構。
2023年2月17日,鄂爾多斯市政府又與清華大學簽約,共同建設鄂爾多斯實驗室,在煤化工與新能源化工技術創新領域開展合作。
2022年,鄂爾多斯常住人口達到220萬,比上一年增加3.23萬,人口增長率進入全國地級市前10位。
猜你喜歡新能源大數據分析平臺的實踐 煤氣與熱力(2021年10期)2021-12-02 05:11:5863%新能源二手車開不滿5萬公里就被賣掉 汽車維修與保養(2020年11期)2020-11-23 12:40:39新能源汽車成為主流還需要多久? 海峽姐妹(2019年8期)2019-09-03 01:01:00新能源汽車的“相對論” 汽車觀察(2019年2期)2019-03-15 06:00:48新能源車產銷量暴增 汽車觀察(2018年12期)2018-12-26 01:05:26新能源車免征車船稅 汽車觀察(2018年9期)2018-10-23 05:46:42當網紅配上新能源 廣汽傳祺GS4 PHEV 車迷(2017年10期)2018-01-18 02:10:53買不買新能源汽車 瞭望東方周刊(2016年40期)2016-11-02 18:30:31“新能源門”的背后 風能(2015年4期)2015-02-27 10:14:36順應新能源發展趨勢 風能(2015年4期)2015-02-27 10: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