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英

山海關老龍頭長城入海口
秦皇島,一座位于山、海之間的城市,南臨渤海,北依燕山。沿燕山山脈蜿蜒起伏的,是223公里的明長城。山海關老龍頭作為這條長城巨龍的入海之處,將秦皇島的“山”與“?!边B在一起。
長城、海濱是秦皇島的兩大核心文旅資源,“上山、下海、入村”是全市文旅發展布局的三個關鍵詞。當前,秦皇島正著力打造國際一流旅游城市,其中一個重要板塊便是借力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東風,深挖長城文旅資源,擦亮長城金名片。
“秦皇島濱海旅游發達,這幾年,我們打造長城文化旅游帶,爭取把更多的游客從海岸線帶到長城沿線。”秦皇島市長城國家文化公園辦公室專班負責人馬猛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 長城博物館最重要的文物應是老長城本體,但我們無法將其搬入館內,通過取景框巧妙‘ 引進來,使其成為不在館內的鎮館之寶?!?/blockquote>
一號工程
角山,萬里長城從老龍頭起向北跨越的第一座山峰,被稱為“萬里長城第一山”。其主峰為大平頂,可坐數百人,有巨石嵯峨,好似龍首戴角,故而得名。
7月,角山山麓之下,一條寬闊的臺階步道通往一座古樸厚重的灰色建筑,數名工人在門口忙碌進出,這里是處于收官階段的山海關中國長城博物館(以下簡稱為“長城博物館”)。
兩年前,此處還是雜草叢生的荒地,廢品收購站和違建散布其中,環境臟亂差。現在,它即將華麗變身。
長城博物館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筑西北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張錦秋團隊領銜設計,總建筑面積3萬平方米,從空中俯瞰,為邊長118米的正方形結構。從老龍頭到角山的長城沿線,分布著威遠城、東羅城等7座方形城堡,形成“七城連環、一線逶迤”的關防體系,長城博物館以方城形態融入,寓意長城歷史文脈一以貫之。
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是我國重大文化工程之一。目前,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共有45個國家重點項目,其中河北省有8個,長城博物館是河北省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一號工程”。
長城博物館大廳的墻面是有著細長凹槽的灰白色石板,其粗獷、古樸的肌理感和長城的巨型條石頗為神似。博物館項目建設專班副主任劉瑞告訴《瞭望東方周刊》,為了實現這種質感,團隊往返于寧夏、湖北、河北多地,拜尋了多家單位和石材供應商,試驗多次才最終如愿。館內此類石板面積共計6000平方米,工匠在純平石板上手工刨鑿出一條條1.5厘米寬的凹槽,每塊石板以各自編號精準設計、精準定位安裝。
“建設過程中遭遇到很多難題,但大家有一個共同的愿望——在時間、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達到最好的效果。”劉瑞說。
在三樓,一面長24米、寬9米的巨型玻璃窗令人震撼,它如同一個取景框,將博物館后方的角山長城連同一座烽火臺、兩座敵臺完美納入框中,遠處是綿延起伏的山巒,近處是翠綠的樹林和濕地,構成一幅氣勢磅礴的長城風景畫。
“長城博物館最重要的文物應是老長城本體,但我們無法將其搬入館內,通過取景框巧妙‘引進來,使其成為不在館內的鎮館之寶。”劉瑞對建筑師的這一妙思贊嘆不已,“這個點位將來必成網紅打卡點?!?/p>
另一個可預期的網紅點位是角山山頂。角山海拔為519米,一個成年人站在山頂時,心臟的位置高度大約為520米,據此,角山長城景區運營團隊想到了“520(我愛你)打卡地”的創意,未來吸引情侶群體來此打卡告白。
角山長城景區入口處緊鄰長城博物館東側,這是秦皇島的老牌旅游景區,開放于1991年,內有瑞蓮捧日、角山云海、棲賢佛光等數十個景點。
“長城博物館屬于公益性質的文化項目,和角山長城景區可互相引流,二者相得益彰,將成為長城文旅融合發展的典范。”劉瑞說。
山海關古城里的民宿“林家靜享庭院” ( 林彥臣/ 攝)
盤活古城
山海關是明長城東端起點,素有“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之稱,與萬里之外的嘉峪關遙相呼應,聞名天下。山海關古城背山面海、氣候宜人,擁有諸多名勝古跡。
古城內,林家靜享庭院的經營者林彥臣最近忙碌而充實。他經營的這家民宿平日入住率達70%,周末更是一房難求。
林彥臣2016年在古城最繁華的路段租下兩進院落,打造了12間客房,成為這里的第一批民宿經營者。2019年,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經中央審議通過,他嗅到商機,新增了8間房。2023年上半年旅游市場火爆,他搶工期趕在暑期旺季前又擴建出6個房間。
小院灰墻灰瓦、古色古香。房間名字都和山海關長城有關,如“澄?!苯栌昧死淆堫^上最佳登臨觀海之處的澄海樓之名,“棲賢”借用了角山長城景區內的棲賢寺之名……
“山海關只要搞大型活動,比如演出、燈光秀、櫻桃節,對我們民宿經營都很有幫助?!绷謴┏几嬖V《瞭望東方周刊》,“因為有活動就能引流,有客流就有入住需求,我們就能增加收入?!?/p>
走在古城內,隨處可見大型室內史詩演出《長城》的廣告宣傳?!堕L城》由中國山水實景演出創始人、《印象·劉三姐》制作人梅帥元領銜打造,將秦皇島境內獨有的山、海、長城地域景觀與歷史故事、民間傳說等濃縮為一體,展現山海之懷、長城之魂,彰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奮發不屈、胸懷天下的精神氣質。
演出項目負責人姚春玉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希望觀眾在山海涌動的時間洪流中,讀懂此城、此關、此魂,尋得探尋萬里長城歷史雄關的一把鑰匙?!?/p>
演出于4月正式首演,時長1小時,每場可容納800名觀眾,旅游旺季一天演6場,晚場尤為火爆。
“《長城》是秦皇島為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而打造,填補了山海關古城室內演出的空白,是盤活古城夜間經濟的重要項目。”山海關區旅游文廣局黨組副書記、長城學會會長郭穎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以前旅游項目比較傳統,游客主要到天下第一關牌匾下照張相,太單薄、留不住人。讓大家停下腳步,感受更多的長城文化,演出承擔著重要責任,它也讓更多游客愿意多住一晚?!遍L城專家、中國長城學會副會長董耀會告訴《瞭望東方周刊》,“住與不住,對地方旅游發展的貢獻度是不一樣的。”
古城內,端午節期間開幕的“山海關國潮燈籠節”首次開啟夜登長城,游客可觀賞各式燈籠,俯瞰古城流光溢彩,還可觀看《關城往事》實景仿古表演,該活動將持續到10月初,預期可持續引來大量客流。古城內的民宿經營者們、《長城》演出的演職員將繼續“忙碌而充實”。
山海關古城《長城》演出劇照
董家口出圈
從山海關古城往北40公里的董家口村,長城保護員孫志偉結束當天的長城巡護工作回到家中,轉換角色,打理起自家農家樂的活計。
董家口是明代將領戚繼光率兵修筑的薊鎮長城的一個重要關塞,董家口長城全長8.9公里,在突兀險要的山嶺上,筑有36個敵臺、28個戰臺、16個烽火臺和3座城堡。秦皇島共有93名長城保護員,孫志偉負責的就是家門口這8.9公里長城段的日常巡查,包括清理垃圾、安全檢查、勸阻不文明行為等。
董家口村是長城后裔村,村民是明代駐守長城將士的后代,現有158戶、465人,都將長城當作“傳家寶”一般加以愛護。孫志偉的大伯孫振元是中國首批長城保護員,2007年,25歲的孫志偉從大伯手中接過保護員重任,一干就是16年。
依托長城文化,旅游業成為董家口村的支柱產業,游客來此爬長城、吃烤全羊、住農家樂。
孫志偉的農家樂距離長城最短直線距離約500米,取名等將山莊,據說這里過去又叫等將口,即等待將士歸來的關口。
依托長城文化,旅游業成為董家口村的支柱產業,游客來此爬長城、吃烤全羊、住農家樂。
“20年前,這里人均年收入3000元錢,現在是2萬多元?!倍铱诖妩h支部書記、村主任孫麗立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村里的面貌越來越干凈、美麗,這和長城旅游是分不開的?!?/p>
長城沿線有許多村落,董家口旅游如何實現出圈?
孫麗立介紹,烤全羊是董家口的招牌。如何將羊烤得更香、更好,這個村已積淀了20年的技術,從露天烤改良為燜爐烤。有人慕名來此品嘗,還有外地人邀請這里的師傅去當地烤。
全村現有20多家農家樂,家家都有烤全羊的絕活,但并不各自為戰,而是合力打造董家口品牌和口碑,各家汽車上統一貼著董家口烤全羊的logo(標志),外出烤羊的手工費全村統一,一只300元。
等將山莊小院門口掛著兩塊牌子,全是孫志偉參加烤全羊大賽獲獎的獎牌。孫志偉告訴《瞭望東方周刊》,2023年上半年,他烤羊400余只,其中外出烤羊200多只;農家樂一年收入10余萬元,小院于2021年擴建,從最初的6個房間擴至12個房間。
2022年,董家口被評為秦皇島市最美長城村落。
當前,秦皇島正在大力推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并著力打造國際一流旅游城市,將為董家口帶來哪些變化?
“客流肯定會增加,隨之收入增加。再者,從‘董家口到‘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董家口,知名度、美譽度的提升可不是一星半點,說出來檔次都不一樣??!”孫志偉打了個比方,“就像我騎自行車出門辦事,跟開個汽車去,那感覺能一樣嗎?”
馬猛介紹,秦皇島境內長城沿線的景區、村落都準備借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東風,加碼長城元素,賦能鄉村振興,力爭打好長城牌。
未來方向
《長城》演出項目組也在拓展思路,努力打好長城牌。姚春玉介紹,自4月始,團隊以演出為核心,針對學生群體開展了長城研學項目,觀看演出之外,還可登老龍頭聽長城故事,游覽長城文化民俗步行街,品長城文化餐飲,制作長城手工藝品……至今,已有20余所學校組織學生來此研學,范圍從山海關區逐漸輻射到唐山市。
山海關區是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先行示范區。站在一幅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河北·山海關段)重點項目分布圖前,郭穎介紹:山海關區從角山到老龍頭為10公里平原長城地帶,古城景區位居中央,傳統的旅游重心為古城往南至老龍頭約5公里沿線,往北至角山沿線人氣相對較弱。
“將‘一號工程長城博物館建在角山下,一個重要考量便是館城相連,將山海關的發展向北延伸,拉大游客停留區間,延長停留時間,從而帶動周邊發展。”郭穎說,10公里長城沿線將打造長城風景道,并精心挑選了20個村莊、3個社區進行提升改造,使其更好地融入長城國家文化公園。
長城博物館即將亮相,以它為起點的長城文化產業園已在布局中,規劃占地面積10平方公里。
秦皇島境內有223公里的明長城,沿線擁有26處國家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8項省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明長城極為精華的地段。
董耀會研究長城、宣傳保護長城40年,被稱為“長城之子”,他是秦皇島人,對于家鄉的長城資源保護與開發,有著自己的思考。
他建議建設長城國家步道,將全市223公里的長城和相關古城堡串聯起來,吸引人們來此徒步、休閑度假,繼而與相關體育組織、機構聯合舉辦徒步類賽事,打造具有國際吸引力的旅游產品和旅游業態;政府重點要做的,是搞好交通系統和導覽系統等基礎設施建設。
對于董家口村出圈現象,董耀會認為,這恰恰說明,北部山區的長城旅游開發大有可為?!叭绻馨验L城沿線的100個董家口都做起來,這里烤羊,那里涮火鍋……不就把整個北部山區都盤活了嗎?”
猜你喜歡我們一起“云旅游” 少兒科技(2022年4期)2022-04-14 23:48:10旅游驚魂 童話世界(2020年25期)2020-10-27 02:01:10一起去旅游 童話世界(2019年29期)2019-11-23 09:05:26自己去旅游 娃娃樂園·綜合智能(2018年21期)2018-12-05 05:21:28小A去旅游 好孩子畫報(2018年7期)2018-10-11 11:28:06旅游助脫貧 同步奔小康 鄉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 06:43:54旅游 今古傳奇·故事版(2016年24期)2017-02-07 04:29:04以茶為媒 促旅游開發 湖南農業(2015年5期)2015-02-26 07:32:24旅游的最后一天 數學大王·低年級(2014年7期)2014-08-11 16:36:44從旅游看人的自我超越 武夷學院學報(2014年6期)2014-07-12 15:0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