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泰建
腦梗死起病急且病情變化快, 發病6 h 內為黃金治療時間。疾病治療以血管快速開通為主, 溶栓作為打通血栓的首選治療手段, 時間越早則相應預后越好,可降低因腦缺血缺氧時間過長所產生的潛在風險[1],對于降低腦梗死死亡率與致殘率具有重要意義。對于藥物應用方面, 阿替普酶溶栓為急性腦梗死溶栓治療的常用藥物, 尤瑞克林在急性腦梗死治療中應用廣泛,其主要用于輕中度病情患者中[2,3], 或可將兩種藥物聯合應用以強化療效[4,5]。基于此, 本研究中針對50 例急性腦梗死患者開展分組對比觀察, 探究尤瑞克林聯合阿替普酶靜脈溶栓對其療效及安全性的影響, 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 年1~11 月就診于本院的50 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 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對照組與觀察組, 每組25 例。對照組:男17 例, 女8 例;年齡49~65 歲, 平均年齡(56.35±5.18)歲;發病時間1~4 h, 平均發病時間(2.85±0.47)h。觀察組:男16 例, 女9 例;年齡50~67 歲, 平均年齡(57.24±5.54)歲;發病時間1~4 h, 平均發病時間(2.67±0.59)h。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入院評估確診腦梗死;②出現癥狀時間<4.5 h;③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動靜脈畸形;②臨床資料不完整;③有用藥禁忌證及用藥期間病情變化不能繼續使用藥物者。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使用阿替普酶(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KG, 注冊證號S20160055)靜脈溶栓治療, 總劑量為0.9 mg/kg, 總劑量10%為初始靜脈推注劑量, 后立即靜脈輸注剩余劑量, 持續60 min。出現癥狀后4.5 h 內盡早開始給藥。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使用尤瑞克林(廣東天普生化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52065)靜脈滴注治療, 0.15PNA 單位尤瑞克林與5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配比, 靜脈滴注時間控制在30 min 左右, 1 次/d, 持續用藥3 周。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治療后2 周、3 個月,應用NIHSS 評估神經功能損害情況, 應用mRS 評估神經功能恢復情況, 兩種評分均分值低則預后良好。②治療前與治療后1 周, 測定患者血清炎性因子, 包括CRP、PCT、IL-8。③治療后1 周, 測定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 包括Vs、Vm、Vd、PI 以及RI。④統計不良反應發生率, 如惡心嘔吐、頭暈頭痛、上消化道出血。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NIHSS 與mRS 評分比較 治療后2 周、3 個月, 觀察組患者的NIHSS 評分與mR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NIHSS 與mRS 評分比較( ±s, 分)
表1 兩組患者NIHSS 與mRS 評分比較( ±s, 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NIHSS 評分 mRS 評分治療后2 周 治療后3 個月 治療后2 周 治療后3 個月觀察組 25 4.68±1.25a 2.42±0.58a 2.26±0.35a 1.20±0.25a對照組 25 6.68±1.35 4.36±0.68 2.98±0.45 2.16±0.35 t 5.435 10.853 6.315 11.160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兩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比較 治療前, 觀察組CRP、PCT、IL-8 水 平 分 別 為(26.35±4.27)mg/L、(2.60±0.48)ng/ml、(43.62±5.18)ng/L, 與 對 照 組 的(26.30±4.18)mg/L、(2.59±0.34)ng/ml、(43.15±4.28)ng/L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 周, 觀察組CRP、PCT、IL-8 水平分別為(7.25±2.35)mg/L、(0.62±0.34)ng/ml、(25.41±4.16)ng/L, 均低于對照組的(12.25±2.34)mg/L、(0.86±0.41)ng/ml、(30.26±5.32)ng/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CRP(mg/L) PCT(ng/ml) IL-8(ng/L)治療前 治療后1 周 治療前 治療后1 周 治療前 治療后1 周觀察組 25 26.35±4.27 7.25±2.35a 2.60±0.48 0.62±0.34a 43.62±5.18 25.41±4.16a對照組 25 26.30±4.18 12.25±2.34 2.59±0.34 0.86±0.41 43.15±4.28 30.26±5.32 t 0.042 7.538 0.085 2.253 0.350 3.591 P 0.967 0.000 0.933 0.029 0.728 0.001
2.3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治療后1 周, 觀察組患者Vs(54.21±3.15)cm/s、Vd(27.62±2.52)cm/s、Vm(30.24±2.15)cm/s、PI(0.85±0.24)均高于對照組的(50.16±2.35)cm/s、(24.15±2.30)cm/s、(27.26±3.52)cm/s、(0.70±0.20), RI(0.64±0.20)低于對照組的(0.80±0.2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s)
表3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Vs(cm/s) Vd(cm/s) Vm(cm/s) PI RI觀察組 25 54.21±3.15a 27.62±2.52a 30.24±2.15a 0.85±0.24a 0.64±0.20a對照組 25 50.16±2.35 24.15±2.30 27.26±3.52 0.70±0.20 0.80±0.23 t 5.153 5.085 3.612 2.401 2.625 P 0.000 0.000 0.001 0.020 0.012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00%(3/25), 其中1 例惡心嘔吐、1 例頭暈頭痛、1 例上消化道出血;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00%(2/25), 其中1 例惡心嘔吐、1 例頭暈頭痛。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n(%)]
腦梗死多突然發生, 如無明確誘因下出現頭暈頭痛、肢體無力、麻木等表現。病情可在數小時達到高峰, 嚴重時可影響患者意識形態, 少數患者可在入院前陷入意識障礙[6,7]。疾病治療關鍵為早期溶栓, 溶栓時間與患者預后及死亡風險之間存在密切關系[8]。除此之外, 藥物的選擇合理性也可影響治療效果, 如尤瑞克林、阿替普酶在急性腦梗死中均有廣泛應用。
本研究針對尤瑞克林聯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進行觀察, 其中NIHSS 評分從神經缺損嚴重程度方面評估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改善情況,而mRS 評分則從自理能力評定方面評估病情恢復情況。通過對比觀察提示, 治療后2 周、3 個月, 觀察組患者的NIHSS 評分與mR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聯合用藥更有利于強化急性腦梗死病情恢復。阿替普酶可促進賴氨酸殘基與纖維蛋白酶原結合, 并轉化為纖溶酶, 有利于激發纖維蛋白酶活性, 疏通阻塞動脈。尤瑞克林可促進激肽原轉化為血管舒張素與激肽, 擴張動脈并抑制血小板聚集,快速控制急性腦梗死病情進展, 預防梗死面積擴大[9]。將兩者聯合應用, 可快速改善腦循環, 抑制患者腦神經缺血損傷過程, 在控制病情進展的同時為腦組織及腦神經提供穩定且充足血流支持, 促進腦神經修復, 因此可降低NIHSS、mRS 評分[10]。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前, 兩組CRP、PCT、IL-8 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 周, 觀察組CRP、PCT、IL-8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實施尤瑞克林聯合阿替普酶靜脈溶栓可降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 考慮原因為, CRP 是機體組織損傷或發生感染后在血漿中急劇上升的炎性指標, 具有加強吞噬細胞吞噬作用、增強補體作用等效果;PCT 在多器官功能衰竭、細菌感染時多升高, 其升高程度與全身炎癥反應活躍程度有關;IL-8 為趨化因子家族的一種細胞因子, 其主要作用為與其特異性受體相結合, 促進局部產生炎癥反應, 起到殺菌、殺傷細胞等作用。急性腦梗死患者主要特征為局部腦循環障礙, 伴有局部缺氧引發的氧化應激損傷, 出現腦神經、腦組織細胞凋亡數量增加情況, 使局部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升高。在對其常規治療中應用阿替普酶可促進已形成的腦動脈血栓溶解, 改善局部循環障礙癥狀, 進而減輕局部氧化應激損傷程度, 改善腦組織新陳代謝, 降低局部血清炎癥因子水平。但在發病過程中, 腦動脈血管平滑肌收縮、血液高凝狀態為損傷的重要原因, 單純溶栓治療盡管可改善腦循環, 但若患者腦動脈收縮、血液易凝狀態無明顯改善, 可能會影響腦組織血液灌注狀態。聯合應用尤瑞克林治療, 可通過該藥促進血管擴張、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維持腦動脈血管內徑穩定性, 避免形成繼發性腦動脈血栓, 控制病情發展, 降低氧化應激反應程度, 因此可進一步抑制血清炎癥因子水平[11]。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后1 周, 觀察組患者RI水平低于對照組, Vs、Vd、Vm、PI 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實施尤瑞克林聯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療, 更有利于促進患者血流動力學恢復, 考慮原因為, 在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單純應用阿替普酶治療中, 其主要作用為溶解已形成的動脈血栓, 包括栓塞部位血栓及血管內壁上附著血栓, 進而改善血管內徑, 降低血管阻力, 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血流動力學狀態;但該藥用藥時間較短, 在溶栓治療后, 受患者血液成分、血液粘度、動脈血管收縮情況等因素影響, 可能會存在腦循環不理想情況, 盡管患者溶栓治療后應用阿司匹林等藥物可抑制血栓形成, 但效果相對局限;聯合應用尤瑞克林治療, 可通過其擴張血管、抑制血小板凝集等作用, 在患者發病急性期通過擴張腦動脈內徑, 減少繼發血栓的形成, 快速實現血管再通, 進而減輕血管阻塞情況, 促進RI 下降, 而Vs、Vd、Vm、PI 水平升高, 對保持患者腦組織血流灌注水平、促進其腦神經功能恢復具重要意義[12]。最后, 安全性評估中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未見顯著差異, 提示聯合治療方案安全可行。其中少數患者發生惡心嘔吐、頭暈頭痛不良反應, 為用藥后常見輕微反應, 在繼續治療后可自然恢復。
綜上所述, 采用尤瑞克林聯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 與單一用藥對比在神經功能恢復、減輕機體炎癥方面優勢顯著, 且不會增加不良反應風險, 效果顯著, 具深入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