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秋波
非小細胞肺癌是常見的肺癌類型, 占肺癌發病率的80%。其較小細胞癌生長分裂速度更慢, 擴散轉移較晚, 但多數患者就診時已步入疾病的晚期[1]。目前,針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臨床主要采用化療方案治療,以期殺滅癌細胞, 控制病情進展, 最大程度的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2]。然而, 一些研究認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使用不同化療治療獲取到的效果存在明顯的差異性[3]。順鉑是治療惡性腫瘤的經典藥物, 其對于癌細胞DNA 復制具有抑制作用, 繼而發揮出顯著的抗腫瘤功效。吉西他濱屬于新型嘧啶類核苷酸藥物, 能夠使癌細胞DNA 斷裂, 阻斷細胞復制途徑, 并促使其凋亡。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本院對47 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應用了吉西他濱聯合順鉑化療方案治療, 通過觀察其療效、治療前后腫瘤標志物變化與藥物不良反應, 以期探討吉西他濱聯合順鉑化療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旨在為此類疾病的治療方案提供有利參考。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94 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根據原發性肺癌診療規范(2018 年版)[4]中的標準診斷, 病理組織經實驗室檢查證實;國際抗癌聯盟(UICC)原發腫瘤局部淋巴結遠處轉移(TNM)分期為Ⅲb~Ⅳ期;預計生存時間≥3 個月;卡氏功能評分(KPS)>60 分;所有患者均已簽署研究相關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與肝腎功能障礙;存在化療禁忌證;血液系統疾病。將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 各47 例。對照組中男29 例,女18 例;年齡39~78 歲, 平均年齡(58.60±6.54)歲;TNM 分期:Ⅲb 期32 例, Ⅳ期15 例;病理類型:鱗癌20 例, 腺癌27 例。研究組中男27 例, 女20 例;年齡39~78 歲, 平均年齡(58.47±6.49)歲;TNM 分期:Ⅲb 期31 例, Ⅳ期16 例;病理類型:鱗癌21 例, 腺癌26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內容已取得曹縣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應用紫杉醇注射液(哈藥集團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59962, 規格:5 ml∶30 mg)聯合注射用順鉑(齊魯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37021357, 規格:20 mg)化療方案, 即150 mg/m2紫杉醇, 靜脈滴注, d1;60 mg/m2順鉑, 靜脈滴注, d1~3。研究組應用注射用鹽酸吉西他濱[齊魯制藥(海南)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113285, 規格:0.2 g×8 支]聯合順鉑化療方案, 即1000 mg/m2吉西他濱, 靜脈滴注,d1~8;60 mg/m2順鉑, 靜脈滴注, d2~4。兩組患者1 個療程均為3 周, 持續治療2 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臨床療效:參照實體瘤療效標準(RECIST)1.1[5]中的內容給予評估, 評價標準包括完全緩解(病灶完全消失)、部分緩解(病灶縮小≥30%)、穩定(病灶縮小<30%或增加<20%)以及進展(有新病灶或病灶增加≥20%)4 個級別。總有效率=完全緩解率+部分緩解率。②治療前后腫瘤標志物:采集患者空腹狀態下肘靜脈血5 ml, 高速離心后取上清液, 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VEGF 與CYFRA21-1 水平,具體操作按照說明書內容執行。③觀察并對比兩組不良反應(消化道反應、脫發、肝功能損傷、骨髓抑制)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59.57%高于對照組的38.3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
2.2 兩組治療前后CYFRA21-1、VEGF 水平比較 治療前, 兩組CYFRA21-1、VEGF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研究組CYFRA21-1、VEGF水平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CYFRA21-1、VEGF 水平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CYFRA21-1、VEGF 水平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CYFRA21-1(μg/L) VEGF(n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47 5.12±1.05 3.65±0.52a 182.65±20.52 120.05±13.52a對照組 47 5.13±1.02 4.53±0.47 183.49±18.40 155.65±14.03 t 0.047 8.607 0.209 12.526 P 0.963 0.000 0.835 0.000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42.55%與對照組的57.45%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肺癌是危害人們健康與生命安全的常見惡性腫瘤,其中非小細胞肺癌占全部肺癌的80%[6]。由于多數患者確診時已喪失了根治性手術的機會, 所以生存時間普遍較短[7]。目前, 含順鉑的化療方案是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首選方案, 包括:吉西他濱+順鉑、紫杉醇+順鉑等, 但不同藥物所取得的臨床效果卻有不同[8]。順鉑作為非小細胞肺癌的主要化療藥物, 現已在臨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該藥通過與細胞核內DNA堿基結合并形成交叉鏈, 進一步阻斷了癌細胞DNA 轉錄與復制, 且與核蛋白、胞漿蛋白結合后, 還能夠抑制癌細胞分裂, 具有骨髓損傷小、廣譜性高等優勢[9,10]。吉西他濱屬于去氧胞苷的水溶性類似物, 進入人體后快速分布至全身, 之后經代謝形成二磷酸雙氟脫氧胞嘧啶核苷、二磷酸雙氟脫氧胞嘧啶核苷, 繼而阻斷腫瘤細胞DNA 的復制作用, 促使腫瘤凋亡, 具有顯著的抗腫瘤功效[11,12]。同時, 吉西他濱極少與蛋白質結合,可被肝臟、腎臟與其他組織快速代謝[13]。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59.57%高于對照組的38.3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 兩種藥物所組成的化療方案能夠有效提高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在惡性腫瘤發生與進展期間, 腫瘤細胞物質脫落在血液中即可形成血清腫瘤標志物, 此類物質能夠有效反映出腫瘤細胞的轉化過程[14]。CYFRA21-1 作為一種細胞角蛋白19 可溶性片段, 主要在假復層與單層上皮細胞漿中分布, 能夠有效反映出非小細胞肺癌的發生與進展情況[15]。VEGF 則通過自身腫瘤分泌形成新生血管, 并參與了腫瘤血管生成過程, 與腫瘤侵襲、轉移密切相關[16]。本文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后,研 究 組CYFRA21-1(3.65±0.52)μg/L、VEGF(120.05±13.52)ng/ml 低于對照組的(4.53±0.47)μg/L、(155.65±14.03)ng/ml,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果說明,吉西他濱聯合順鉑化療能夠抑制腫瘤細胞生長途徑,保障患者的治療效果。從安全性來看, 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42.55%與對照組的57.45%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 兩種方案的應用安全性相當, 這與部分報道結果相符[13]。
總之,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接受吉西他濱聯合順鉑化療可以取得滿意的效果, 且有效下調了CYFRA21-1 及VEGF 水平, 適于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