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鋒 朱紅芳 卓昌盛 高璐 奚丹丹 毛建標 繆黎明 朱玉英*
(1 上海市農業科學院設施園藝研究所,上海 201403;2 上海市設施園藝技術重點實驗室,上海 201403;3上海市奉賢區蔬菜研究開發中心,上海 201414;4上海瑞奇種業有限公司,上海 201299) *為通信作者
青菜(Brassica campestrisssp.chinensisMakino),又稱不結球白菜、小白菜、油菜等,屬十字花科蕓薹屬蕓薹種。青菜起源于我國,在我國的栽培歷史悠久,全國各地均有種植,因其營養豐富、風味獨特和復種指數高、供應周期長,而深受消費者和種植戶的喜愛,同時青菜在確保蔬菜周年生產供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1-4]。
青菜是上海市夏季種植的主要綠葉蔬菜(夏季青菜種植面積占全市綠葉蔬菜播種面積的50% 以上)。但是,近年來上海市夏季溫度普遍偏高且有逐年升高的趨勢,導致夏季青菜的產量和品質均嚴重下降[1-4]。因此,培育出優質、耐熱青菜品種,并配套相應的栽培技術對保障上海市夏季高品質青菜生產與供應具有重要意義[5-6]。
‘新夏青3號’是由上海市農業科學院設施園藝研究所雜交配組選育而成的雜交一代品種,具有優質、耐熱、豐產性好的優點,適宜在長三角地區推廣種植。為促進‘新夏青3號’在長三角地區的進一步推廣種植,進一步挖掘該品種的增產潛能,筆者擬對該品種的選育過程、特征特性和配套栽培技術要點進行總結介紹,以供相關種植人員參考借鑒。
1.1.1 自交不親和系90-1P-373 的選育
2000 年引進日本品種‘華冠’與自交系JA-x3進行雜交,2001 年對雜交后代進行自交選育,采用單株系統選擇法,通過連續6代的單株自交選育[對每一世代均進行耐熱性、抗病性和綜合園藝性狀的鑒定和選擇,選擇耐熱性好,抗病毒病和霜霉病,葉片為綠色、鮮艷有光澤、橢圓形,葉柄色澤較綠,植株矮、束腰性好的植株進行自交純合,每一代均結合苗期進行人工復合抗病性(病毒病和霜霉病)鑒定],于2006 年選育獲得自交不親和系90-1P-373。
該自交不親和系屬中矮箕類型,葉為綠色、橢圓形,葉面光滑,葉柄為綠色且有光澤、寬、扁平肥厚,抗病毒病和霜霉病,對高溫具較強的耐性,生長勢強,花期親和指數為0.02,蕾期親和指數為7.3。
1.1.2 自交不親和系80-1P-340 的選育
2002 年引進耐熱品種‘耐熱青梗菜’與耐熱自交系3A-K231 進行雜交,2003 年對雜交后代進行自交選育,采用單株系統選擇法,并于2003年—2004年進行2次人工氣候室低溫加代選育,通過連續7代的單株自交選育(對每一世代均進行耐熱性、抗病性和綜合園藝性狀的鑒定和選擇,選擇耐熱性好,抗病毒病和霜霉病,葉片為綠色、葉色稍深有光澤、長橢圓形,葉柄色澤較綠,植株較矮、束腰性較好的植株進行自交純合,每年進行抗病毒病和霜霉病的鑒定、篩選),于2007年選育獲得自交不親和系80-1P-340。
該自交不親和系屬中矮箕類型,葉綠稍深色、長橢圓形,葉面光滑,葉柄寬、淡綠色;抗病毒病和霜霉病,對高溫具較強的耐性,生長勢強;花期親和指數為0.26,蕾期親和指數9.5。
2008 年采用自交不親和系90-1P-373 和80-1P-340 進行雜交,獲得配制組合。該組合于2008年夏季開始進行田間耐熱性、抗病性和豐產性的多點比較試驗,于2011年獲得上海市新品種認定并定名為‘新夏青3號’,且推廣應用至今。‘新夏青3號’的選育過程見圖1。

圖1 ‘新夏青3 號’的選育過程
‘新夏青3號’屬中矮箕類型,植株直立生長、生長勢強,葉為綠色(葉色較對照‘華王’稍深)、長橢圓形,葉面光滑,葉柄為綠色、寬,成熟植株株高在20 cm 左右、開展度為25 cm,最大葉片葉長為20 cm、葉寬為16 cm,葉柄上寬為3.6 cm、下寬為6.9 cm。該品種播種后25~45 d 均可采收,品質優良,其單株特征及田間生長情況見圖2。

圖2 ‘新夏青3 號’的單株特征及田間生長情況
‘新夏青3號’耐熱性好,抗病毒病和霜霉病,具較強的抗逆性。連續兩年在苗期的人工接種鑒定結果表明,該品種抗病毒病和霜霉病,平均病情指數分別為10.5 和15.7(對照‘華王’的病毒病和霜霉病平均病情指數分別為19.7 和38.3);同期進行的田間自然抗病性測定結果表明,該品種抗病毒病和霜霉病。同時,‘新夏青3號’ 連續兩年夏季的田間軟腐病發病率調查結果表明,該品種的抗軟腐病能力較強,平均軟腐病發病率、病情指數分別為24.3%、15.4(對照‘華王’的平均軟腐病發病率、病情指數分別為41.3%、26.3)。
自2008 年起,連續多年在7 月—8 月分批在上海市農業科學院試驗場和滬郊的金山、松江、奉賢、崇明、嘉定等涉農區進行夏季栽培品比試驗,各試驗點上‘新夏青3 號’的平均單產在24 750 kg/hm2以上(播種后35 d 采收),對照‘華王’的平均單產在22 500 kg/hm2左右(播種后35 d 采收),比對照平均增產10%以上。
‘新夏青3 號’在上海市種植,采用設施栽培模式或露地栽培模式均可。若選用露地栽培模式,由于上海市夏季常出現臺風暴雨,田塊需每隔20~30 m 開1 條深為30 cm、寬為30 cm 的腰溝,并在田塊四周開深為30 cm、寬為30 cm 的圍溝,以確保田塊排水通暢。無論選用何種栽培模式,均要求田塊土壤肥沃、保水保肥力強、前茬未種植過十字花科蔬菜。值得注意的是,若選用設施栽培模式且前茬作物為十字花科蔬菜,田塊需進行高溫悶棚,并加灌水處理土壤,以進行田園清潔。
在播種前10 d,每667 m2施商品有機肥1 000~1 500 kg、復合肥(N∶P2O5∶K2O=21∶6∶18,質量分數)10~15 kg、一定量的微生物菌肥作基肥,施肥后進行機械翻耕。在播種前2~3 d,田塊作畦,要求畦寬1.2 m、溝寬30 cm、溝深25 cm,并平整畦面。
‘新夏青3號’適宜在上海市的夏季及早秋進行種植,采用直播或育苗移栽的種植方式均可,但大多采用直播種植方式,故現僅介紹直播種植技術。直播一般分為人工撒播和機械播種,其中,人工撒播一般每667 m2播種量為0.25~0.50 kg(若是一播多收,每667 m2播種量為0.50~0.75 kg;若是生產雞毛菜,每667 m2播種量為1.5~2.0 kg);機械播種的播種量可較人工撒播的播種量適當減少一些。播種后輕輕鎮壓土壤,并及時澆(噴)水[澆(噴)至溝內有明顯積水],然后在畦面上覆蓋2層遮陽網,以保持畦面濕潤,利于出苗。
‘新夏青3 號’在整個生長期的需水量較大,故需一直保有充分的水分供應,一般全生育期需保持土壤含水量在60%~70%。
‘新夏青3 號’在上海市種植,只需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于青菜苗齡為15 d 時,每667 m2追施尿素3~5 kg 即可。
為確保‘新夏青3號’的產品品質,其病蟲害需進行綠色防治,一般以農業防治和物理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其中,農業防治和物理防治主要是盡量減少田塊中的蟲源和病源。例如,選用設施栽培模式時,利用防蟲網室進行栽培,或利用大棚加裝防蟲網的方式進行栽培,以減少蟲害的發生與危害;選用露地栽培模式時,在田塊內布設殺蟲燈、黃板、性誘劑等進行蟲害防治。如需化學防治時,宜施用生物源農藥或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并注意藥劑的輪換使用,嚴格遵守農藥安全間隔期。
可依據市場需要,分批采收不同大小的‘新夏青3 號’產品,并在嚴格篩選后包裝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