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勤 吳丹杰 姜忠濤
(1 上海市奉賢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上海 201411;2上海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上海 201103) *為通信作者
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是指具備一定植保專業技術的服務組織,采用先進、實用的設備,對農作物病蟲害開展社會化、規模化和契約性的防治服務行為[1]。奉賢區作為上海市郊的農業大區,是上海市重要的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歷來重視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控與植保統防統治服務體系的建設,早期發展雛形有鄉村聯辦植保公司、村辦植保統防統治專業隊等。2010 年,國家將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將其作為整個種植業的工作重點全面實施推行。同時,在新形勢下,為滿足農業的快速發展,幫助農戶控制和減少農作物病蟲害的發生和危害,推動植保防治機械化,實現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保障農業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生態環境安全,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在此背景下,為推動奉賢區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工作的順利進行,現筆者將其推進歷程、現狀、主要經驗做法等進行總結和介紹,以供參考。
1.1.1 鄉村聯辦植保公司
1983 年,胡橋鄉、光明鄉率先成立了鄉級植保公司;1991 年,江海鄉成立了類似植保公司的鄉級防治中心。鄉級植保公司具有鄉村聯辦合作性質,以鄉為中心設置村級機防隊和生產隊機防組,與農戶簽訂承包服務合同進行有償服務,承包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其中,鄉級植保公司主要分管農作物病蟲測報、機防隊管理、綜合防治、農藥進出及噴霧機具維修,各村級機防隊基本掌握“四能”,即能識別農作物病蟲、能“兩查兩定”(查病蟲數量和發育進度,定防治田塊和防治適期)、能合理用藥、能宣傳綜合防控,機防隊人員列編在村辦企業,報酬略高于務工農戶。截至1992 年,奉賢區共有3家這種形式的鄉級植保公司,服務范圍涉及47個行政村、515 個村民小組,占全區村組總數的16.2%。1997年,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奉賢區鄉級植保公司先后解散[2]。
1.1.2 村辦植保統防統治專業隊
1984 年起,奉賢區率先試行農工一體化的村有潘墊村、滕家村、大樹村等,這些村相繼組建了為農服務隊,其中植保統防統治專業隊即實行定本承包、技物結合、統一防治。村辦植保統防統治專業隊噴藥員列編在村辦企業,享受同等務工人員報酬待遇。此后,村級植保統防統治專業隊的服務模式在全區陸續推廣,截至1987年,全區有65個行政村建立了村辦植保統防統治專業隊,占全區村組總數的21.3%,1992 年減少為32 個行政村,1999 年后基本消失。
1.1.3 村民小組集體統防統治
村民小組集體統防統治主要是以一隊(組)一機一員的結構組成,以受過植保專業培訓的植保員為主體,統一為農戶開展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在統一防治前,植保員與農戶簽訂承包合同,合同中注明農戶自購農藥,植保員報酬年終由生產隊統一收取后一并支付。1985 年,以生產隊(即村民小組)為單位的集體統防統治組織全部解體,1989年重新恢復。1992 年,全區有169個行政村、1 835個村民小組實行集體統防統治,占全區村組總數的57.18%,村民小組集體統防統治成為了當時奉賢區植保服務體系的主要形式。
1993 年起,村民小組集體統防統治逐步轉為統分結合,即對重大病蟲及直播稻田除草實行統一防治,由農戶自購農藥,植保員噴藥,每667 m2噴藥人工費為3~5元,其他病蟲害由農戶自行防治。2001年,全區有26個行政村、770個村民小組采用這種形式進行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占全區村組總數的24.0%。
2008 年起,奉賢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利用水稻病蟲害防治藥劑統一供應的優勢,與各鎮農業服務中心共同抓好植保統防統治專業隊、為農服務站等農業組織的建設,對部分糧食專業合作社、規模種植戶、重點村穩步推進了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2013 年以后,奉賢區農業農村委員會聯合區財政局出臺了相關補貼政策,從此奉賢區水稻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累計開展統防統治面積達3.87×104hm2,統防統治覆蓋率達50%以上,防治作物從單一的水稻拓展至蔬菜、玉米、果樹、生態林等,服務形式從代防代治、帶藥防治逐步向合同制、全程承包防治轉變。
歷經多年的發展,目前奉賢區擁有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備案(由區級以上農業植保部門在全國農作物病蟲專業化服務信息平臺上進行備案)組織28家,其中,水稻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25家、蔬菜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2 家、果樹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1 家,營業執照經營范圍包括植物保護、病蟲害防治等。同時,奉賢區25家水稻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共配備植保無人機50多臺、大型自走式噴桿噴霧機80 多臺、工農36 型擔架噴霧機150多臺、其他藥械100多臺,有固定防治隊員600 多人、兼職隊員350 多人,有持證人員760人,日作業能力達2 000 hm2。
2.2.1 專業合作社引導型
由糧食種植、農機服務等農民專業合作社將閑散的機手等人員組織起來,形成一個具有法人資格、從事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服務的經濟實體。該類型組織形式是目前奉賢區水稻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的主要組織形式。
2.2.2 大戶主導型
由蔬菜、黃桃、蜜梨等經濟作物種植大戶、科技示范戶或退休農技人員等“能人”組成專業化防治隊伍,在進行自身田塊防治的同時,為周圍農民開展病蟲害專業化防治服務。
2.2.3 村級組織型
由本區部分經濟實力較好的村委會(如西渡街道金港村、莊行鎮新葉村等)統一購置藥械和農藥,組織村里的機手在本村開展水稻病蟲害統一防治。
2.2.4 互助型
在自愿互利的基礎上,按照雙向選擇的原則,擁有防治機械的機手與農民自發建立服務關系,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時期開展互助防治,主要是進行代治服務[3]。目前,此種組織形式主要出現在金匯鎮、柘林鎮、青村鎮等區域。
2.3.1 代防代治
專業化防治組織為服務對象施藥防治農作物病蟲害時,農藥由服務對象自行購買,專業化防治組織一次性收取施藥服務費每667 m210~12 元。專業化服務組織和服務對象之間無固定的服務關系,每防治1次收取1次費用。目前,奉賢區在飼料玉米、季節性蔬菜、生態林等農作物生產上主要以代防代治的服務方式為主。
2.3.2 全程承包防治
專業化防治組織根據合同約定,承包農作物生長季節所有病蟲害的防治任務,即專業化防治組織根據區植保部門的病蟲情報,統一購藥配藥、統一時間集中施藥,防治期間由區植保部門對專業化防治組織的服務質量和防治效果等進行評估[4]。目前,奉賢區在水稻等農作物生產上主要以全程承包防治的服務方式為主。
奉賢區農業農村委員會十分重視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工作,專門成立了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工作領導小組,由區農業農村委員會分管副主任任組長,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綠色農業推進辦公室負責人任副組長,各鎮農業部門種植業副主任為組員;同時,成立了專業化統防統治工作技術小組,由植保專業推廣研究員為總負責人,植保科科長為組長,各鎮農業部門的植保負責人具體負責各項工作的落實和實施。這樣完善的組織構架,為有效推進奉賢區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為扶持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的可持續發展,2013年—2018年,區農業農村委員會設立了專項資金,并聯合區財政局出臺了相關政策,對本區符合要求的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給予每667 m2上限為80元的獎勵性補貼。2019年—2021年,區農業農村委員會和區財政局聯合發文(滬奉農委〔2019〕52 號),在原有每667 m2補貼80 元的基礎上,對本區范圍內接受水稻重大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的種植戶,區級財政每667 m2增加30 元的高效低毒農藥物化補貼。據統計,2017年—2021年奉賢區累計補貼2 979.95 萬元。
區、鎮農業部門及時為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提供農作物病蟲害發生情況、防治技術集成、藥械供應等信息服務,尤其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的關鍵時期,技術小組安排專業人員實行分片負責,開展分類指導服務,確保每個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都有1 名聯系人,以期為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開展病蟲防治服務活動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指導,從而切實提高技術到位率和病蟲防治效果。
每年區、鎮農業部門組成檢查小組,對水稻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工作開展中期檢查和年度考核,在現場詢問、田頭查看、資料審核的基礎上,進行績效評估和滿意度測評,并將考核結果進行公示。同時,開展相關推優活動,獲得區級考核先進的組織可優先推薦創建上海市優秀統防統治組織。
具體措施有:(1)區、鎮農業部門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媒體、會議培訓,大力宣傳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工作,使各級領導、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充分認識到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在糧食生產安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2)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多次組織區、鎮技術人員赴湖南省、江蘇省、江西省等地進行考察學習,借鑒外省(市)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工作的成功經驗。(3)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不定期聯合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和區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舉辦各種專題培訓班,提高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人員的綜合素質。
2013 年起,奉賢區率先在上海市整區制示范推廣了水稻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至今已獲評市級優秀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15 家,其中,糧食類12 家、蔬菜類2 家、果樹類1 家。2019 年成功創建全國第一批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百強縣。
近5年來,奉賢區累計開展水稻病蟲害統防統治面積達1.93×104hm2,統防統治示范區每年每667 m2平均化學農藥數量(折純使用量)比面上常規防治區減量21.19%,每667 m2節本13.91 元,防效提高5.11%。
4.3.1 改善了農業生態環境
通過采取統一決策防治、統一大包裝供藥、統一組織承包防治、統一回收包裝廢棄物等一系列集成措施,奉賢區減少了農藥使用量和防治次數,減輕了農藥對土壤和水體的污染,有效控制了農業面源污染,保護了生態環境。
4.3.2 提高了農產品質量
近5年來,奉賢區在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示范區共采集77個稻米樣本進行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檢測結果表明,稻米中農藥殘留量、重金屬等檢測指標均100%符合綠色農產品標準。
目前,奉賢區病蟲害專業化防治服務形式已由過去的代防代治、階段承包防治逐步向合同制、全程承包制轉變。據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植保科統計,目前奉賢區統防統治日作業能力近2 000 hm2,比2013 年提高了75.02%。
由于奉賢區現有的統防統治服務組織負責人的專業性不強、文化層次較低,再加上防治隊伍不穩定、人員嚴重老化、專業技術人員缺乏等,導致目前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不能準確掌握田間病蟲發生動態,從而難以開展病蟲害適期防治。因此,建議加強對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人員的技術培訓,同時要求各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進一步提高認識,配備專科及以上學歷的專業人員1~2名,以有效提升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的服務水平。
由于統防統治示范區收取的服務費用低于防治成本,在目前區、鎮對統防統治配有資金補貼的情況下尚可維持,一旦政府財政專項補貼資金停止扶持,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的市場化運作將面臨較大的資金問題。因此,建議財政加大植保大型藥械的財政扶持力度,將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納入優先購置植保補貼藥械名單,提高藥械更新節奏,進一步提高藥械利用率。同時,加強對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的統一管理,為今后的市場化運作做好儲備。
雖然目前奉賢區已建立相關種植業保險制度,并對遭受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提供了保障,但是,大部分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擔心,如遇災害性、流行性病蟲害突發或大發生,若按《綠色食品 農藥使用準則》進行施藥,服務對象對防治效果不一定滿意。因此,建議奉賢區要進一步建立健全農作物病蟲害突發防治補貼基金和應急專業防治隊伍,并設立防治效果風險評估機制,探索創建相關配套的保險政策,做到保險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