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俊濤 費希望 夏偉 陳永斌 馮斌
(上海市奉賢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上海 201499)
白菜又名大白菜、黃芽白,是一種原產于中國的蔬菜,因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膳食纖維和較多微量元素鉬,具有增強人體免疫力、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等功能,素有“菜中之王”的美稱[1-2],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目前,白菜是上海市奉賢區主栽蔬菜作物之一,當地農戶為了獲得高產、增加經濟效益,在生產過程中大量施用化肥,導致化肥用量過多及化肥結構失衡,這不僅影響了肥料利用率,還加大了環境壓力,更增加了肥料成本。為改善白菜的傳統施肥模式,進一步推進奉賢區化肥減量,筆者特在奉賢區四團鎮開展了白菜生產上的緩釋肥和常規復合肥肥效對比試驗,以期探明緩釋肥在白菜生產上的具體應用效果。現將相關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試驗于2022年在位于奉賢區四團鎮的上海亦博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進行。試驗田前茬作物為玉米,土壤類型為黃夾砂,土壤pH 為7.89、有機質含量為10.1 g/kg、全氮含量為0.76 g/kg、有效磷含量為59.2 mg/kg、速效鉀含量為410 mg/kg、水解性氮含量為139 mg/kg、硝酸鹽氮含量為1.36 mg/kg。
供試白菜品種為‘貴龍5號’。移栽時間為2022年10 月6 日,移栽行距為50 cm、株距為40 cm,壟寬為3.3 m,壟間距為30 cm,收獲時間為2022年12月13日。供試肥料為42%緩釋肥(N∶P∶K=14∶14∶14,質量分數,下同)、45%復合肥(N∶P∶K=15∶15∶15)、尿素(N 含量為46%)。
試驗共設3 個處理,其中,CK 為無肥區,處理T1 為復合肥施肥區,處理T2 為緩釋肥減氮區(比處理T1 減氮10%),具體施肥情況見表1。每小區面積為66 m2,小區隨機排列。按照試驗方案,白菜基肥一次性施入,追肥分別在苗期和生長期施入。各小區田間管理措施保持一致。

表1 不同施肥處理的肥料運籌(單位:kg)
每處理區定3 個點,每點隨機選取10 株白菜,測量白菜的球莖直徑、株高,隨后稱量單株質量,計算產量、經濟效益。同時,計算氮肥偏生產力及氮肥農學利用率。計算公式為:氮肥偏生產力=施氮區作物產量÷施氮量,氮肥農學利用效率=[(施氮區作物產量-不施氮區作物產量)÷施氮量]×100%。
由表2可知,不同施肥處理的白菜生物學性狀有一定差異。處理T1 的白菜球莖直徑最大,為20.8 cm;處理T2 的白菜株高和單株質量均為最大,分別為29.4 cm 和1.84 kg;CK 的白菜球莖直徑、株高、單株質量均為最小。說明施用緩釋肥對白菜的株高、單株質量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不利于白菜球莖的生長。

表2 不同施肥處理對白菜生物學性狀的影響
由表3 可知,產量表現為處理T2 >處理T1 >CK。其中,處理T2 在較處理T1 減氮10% 的情況下,產量最高,每667 m2產量為5 893.8 kg,比CK 增產20.37%,比處理T1 增產0.54%;處理T1 的每667 m2產量為5 862.1 kg,比CK 增產19.73%;CK的產量最低。以上結果表明,在白菜生產上施用緩釋肥作基肥替代復合肥、減氮10%,對白菜產量不僅沒有影響,反而可以增加白菜產量。

表3 不同施肥處理對白菜產量的影響
由表4 可知,產值表現為處理T2 >處理T1 >CK,肥料成本表現為處理T1 >處理T2 >CK。在扣除肥料成本之后,處理T2的經濟效益最高,每667 m2凈收入為4 518.5 元,比CK 增收15.36%,比處理T1 增收1.96%;處理T1 的每667 m2凈收入為4 431.7 元,比CK 增收13.14%。以上結果表明,在白菜生產上施用緩釋肥作基肥替代復合肥、減氮10%,有一定的增收作用。

表4 不同施肥處理對白菜經濟效益的影響
氮肥偏生產力和氮肥農學利用效率是表示氮肥利用率的常用定量指標。由表5 可知,處理T2 的氮肥偏生產力為724.9 kg/kg、氮肥農學利用效率為122.7 kg/kg,分別比處理T1 增加11.3%、14.35%。以上結果表明,在白菜生產上施用緩釋肥作基肥替代復合肥、減氮10%,可有效提升氮肥利用率。

表5 不同施肥處理的白菜氮肥農學利用效率
本試驗結果表明,與常規施肥相比,施用緩釋肥作基肥替代復合肥,在減氮10%的情況下,對白菜的產量和經濟效益均有不同程度的促進作用,且肥料利用率有所提高,其中產量增加0.54%、純收入增收1.96%,氮肥偏生產力和氮肥農學利用效率分別增加11.3%、14.35%。綜上,在白菜生產上施用緩釋肥作基肥替代復合肥、減氮10%,不僅增加了白菜的產量和純收入,還減少了氮肥投入,提升了氮肥利用率,更保護了農田生態環境。因此,在白菜生產上施用緩釋肥,具有減氮、增產、增收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