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平 羅海燕
內容摘要:中華酒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作為酒文化主要表現形式之一的涉酒詩詞,是研究酒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課本劇作為一種輔助教學的方式,有著悠久的歷史。涉酒詩詞與課本劇所共有的情境性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邏輯起點。在中學語文課堂中開展基于課本劇的涉酒詩詞教學不僅可以豐富涉酒詩詞教學內容,還可以為研究并開發酒文化資源提供一定的思考方向。
關鍵詞:課本劇 初中語文 涉酒詩詞 課程資源開發
在課標大力支持語文課程資源開發的背景下,依托優秀的酒文化,涉酒詩詞課程資源開發的策略可以分為課外教學資源開發策略和課堂教學資源開發策略。課外教學資源的開發局限于一定的現實因素,本研究將聚焦涉酒詩詞課堂教學資源的開發策略上,助力酒文化的教育傳承。
一.基于課本劇的初中語文涉酒詩詞課程資源開發的意義
(一)助力酒文化教育傳承
在以往的初中語文涉酒詩詞教學中,“酒”對于中學生來說是一個相對敏感的詞。因此很少單獨以“酒”為中心話題展開教學。但酒文化作為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文化因子,不說其獨特的釀酒技藝對世界釀造技術的影響,也不說其釀造技藝對工業技術發展的影響。單說從古至今“酒”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扮演著的角色,都凝聚了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智慧。是以充分挖掘涉酒詩詞中的酒文化資源,如酒文化精神內涵、南北酒文化之差等,進行不局限于課本劇這一教學形式的主題教學、比較閱讀教學等,在一定程度上將拓展酒文化交流傳播的教育傳承路徑。
(二)豐富涉酒詩詞教學內容
語文教材在學生語文學習過程中的地位是絕無僅有的。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重要介質。在初中語文教材中的涉酒詩詞達19篇之多,具體來講每一篇涉酒詩詞都可圍繞詩人的生平經歷、相關的酒文化歷史傳說、酒文化精神內涵等等展開課程資源的開發。再根據一定的酒文化主題截取符合中學生學情的內容進行創造性地改編,賦予涉酒詩詞以趣味性、創造性。最后以話劇、歌劇、舞劇、啞劇、相聲劇等相適宜的課本劇形式呈現于涉酒詩詞語文課堂之上。在整個改編過程之中,以開發涉酒詩詞課內外相關課程內容為主線,豐富了初中語文涉酒詩詞的教學內容。
(三)提高學生學習涉酒詩詞興趣
從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角度來看,進行基于課本劇的初中語文涉酒詩詞課程資源開發研究。其最重要的意義是在改編過程中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自信程度,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促進學生進行審美創造。涉酒詩詞課程資源開發的價值不僅在于幫助學生理解并傳承酒文化,對于學生個體而言,根據教師提供的酒文化主題,自行選取涉酒詩詞的內容;綜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收集并整理相關酒文化知識;充分發揮想象力創造性的將涉酒詩詞改編為一定類型的課本劇;在“舞臺”上大膽自信地展現改編的課本劇成果;并在表演之后進行反思。走完這整個流程,學生不僅可以學到相關的戲劇專業知識,還可以提高自身的鑒賞、創造美的能力。
二.基于課本劇的初中語文涉酒詩詞課程資源開發的可行性
(一)課標支持有效助力開發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要“調動多元主體,豐富課程資源類型。”[1]基于課本劇進行初中語文涉酒詩詞課程資源的開發研究無疑滿足了這一需求。地方和學校可以在國家規定的基礎課程之外,自主選擇有利于學生學習發展的地方特色性課程。語文教師可以充分開發并利用地方、學校各種有關“酒”的課程資源。此外《課標》中還明確指出了要“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通過整體感知、聯想想象,感受文學語言和形象的獨特魅力……表達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思考。”[1]在對涉酒詩詞進行課本劇的改編及表演過程中,實際上也就是學生在對涉酒詩詞文學作品進行一種閱讀與創意性地表達。
(二)雄厚資源提供有力保障
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有關涉酒詩詞背后的淵源不計其數。涉酒詩詞作為一種語文教育內容,在初中語文教材中的數量便不容小覷。課外還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當地酒文化資源對酒文化精神內涵進行挖掘,可以說涉酒詩詞作為一種教學內容具有相當豐厚的資源。此外課本劇作為一種教學形式,最遠可追溯到“六藝”中的“樂”,通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其教學形式已經日漸成熟。就課本劇與涉酒詩詞二者的聯系來說,涉酒詩詞中所包含的南北酒文化之差可進行比較性課本劇教學;以詩人背景為線索的特色酒文化還可以開展具有特色的課本劇教學等。
(三)基于課本劇的初中語文涉酒詩詞教學的現狀調查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為了進一步落實初中語文涉酒詩詞課本劇教學,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研究。對某中學初中部展開了實地調研,隨機選取了七、八、九三個年級不同班級不同性別的同學及語文教研組部分語文教師進行調查問卷。有效回收教師版及學生版調查問卷分別為43份。
根據教師版調查問卷的數據,47.62%的教師偶爾組織且觀摩過課本劇教學,31%的教師雖然沒有組織過但都觀摩過課本劇教學。并且有35.71%的教師使用過課本劇輔助涉酒詩詞教學,這也就意味著在中學語文課堂中進行涉酒詩詞課本劇教學具有一定的實踐基礎,可開展性極大。其中關于是否贊成采用課本劇的教學方式輔助涉酒詩詞教學的問題答案中,66.67%的教師都投了贊成票,這些教師認為課本劇教學能夠更好的激發學生傳承“酒文化”的興趣,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根據學生版調查問卷的數據,34.88%的學生不僅參加過也觀看過課本劇的教學方式,37.21%的學生雖然沒有參加過但都觀看過課本劇教學。并且有60.47%超過半數的學生對編排課本劇有一定的了解,這也就意味著大多數學生進行涉酒詩詞課本劇改編活動是具有一定實踐經驗的。其中關于是否喜歡涉酒詩詞課本劇教學方式的學生達到93.02%,也就是說絕大多數學生對涉酒詩詞課本劇教學的意愿程度很高,且這些學生都認為涉酒詩詞課本劇教學能夠增加課堂學習的趣味,提高自身學習“酒文化”的興趣。
綜合現狀調查研究的結果分析,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具備進行涉酒詩詞課本劇教學的前期經驗基礎,絕大多數師生對涉酒詩詞課本劇教學都充滿了期盼。這為在中學語文課堂上開展涉酒詩詞課本劇教學提供了大力的支持。
三.基于課本劇的初中語文涉酒詩詞課程資源開發策略
涉酒詩詞課程資源的開發,是以優秀的酒文化為底蘊,以信息時代科學技術高速發展所帶來的便利為支撐。涉酒詩詞課程資源開發的策略可分為課外教學資源開發策略和課堂教學資源開發策略。
(一)促進課外教學資源的開發,擴大涉酒詩詞教學的優勢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融媒體、短視頻、H5動畫、自媒體等字眼相繼涌入教育界。在一定程度上為語文教學融入了全新的血液。具體圍繞著教材中的涉酒詩詞進行課外教學資源地開發。除了需要充分了解課外教學資源的性質、特征等,還需要語文教師等相關研究人員與時俱進學習并掌握最新的信息技術[2]。
以H5動畫為例,H5是集文字、圖片、動畫等要素于一身的傳播載體,主要包括全線性動畫和交互動畫兩類。以陶淵明《桃花源記》為例設計一個H5動畫,可以這樣構思。首先設計一個情景快閃動畫,學生需要使用手機或者平板,根據屏幕模擬動畫“漁人”的提示,跟隨畫中“漁人”緣溪行,感受桃花林的“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一直到桃源深處尋“桃花源”。在桃花源內,可設計“釀酒活動”的全景參與式動畫,讓學生在嘗試釀酒環節的體驗過程中,明白只有當人民的糧食足夠富足時,才會有多余的糧食用以釀酒。以此來感受桃源人生活的安樂,感受“桃花源”這種文化象征,嘗試理解后續世人對桃花源的向往。
以融媒體、H5動畫、短視頻等現代化的方式進行涉酒詩詞的教學,無疑是鮮活而富有創造性的,對學生理解并傳承酒文化的幫助也是不可估量的。但綜合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對于教師的綜合素質、學校的硬件設施條件、學生的素質等方面的要求也是極高的。目前絕大多數學校是無法開展的,因此本研究著重以“課本劇”這一喜聞樂見的課堂教學形式為主要研究對象,進行初中語文涉酒詩詞的課程資源開發研究。
(二)優化課內教學資源的開發,擴大涉酒詩詞課本劇教學的優勢
涉酒詩詞在課堂上的教學方式主要以傳統的“詩詞”教學模式進行,往往達不到理解酒文化的作用。這就需要優化課內教學資源的開發,擴大涉酒詩詞課本劇教學的優勢。具體來講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多方途徑獲取學校及教師的理解和支持
基于課本劇的初中語文涉酒詩詞教學資源的開發要想能夠實施并獲得良好發展,首要前提是“需要獲取學校領導及教師的理解和支持。”[3]可以通過如下途徑:第一,在國家大力提倡素質教育背景下,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而舉行課本劇教學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如創造力、語言表達能力等等。有的學校可以根據本校實際情況舉辦一些以酒文化為主題的“課本劇校園表演”綜合實踐活動。[3]為開展涉酒詩詞課本劇教學活動提供良好的背景。第二,鼓勵語文教師在實踐中選取合適的涉酒詩詞教學文本、恰當的課本劇類型進行教學研究。事后根據實踐及反思將課本劇實踐案例以優秀課例等形式呈現,進一步宣傳酒文化,同時為更多的一線語文教師運用課本劇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2.根據涉酒詩詞內容與學情合理選擇課本劇類型
課本劇的基本形式有:話劇、啞劇、相聲劇等。課本劇的類型“從編排時間上可以有即興表演和充分準備;從編排文本的篇幅上可以有獨幕劇、多幕劇、默劇等等。”[4]課本劇類型的多樣性給予涉酒詩詞教學選擇的多樣性。但并不是所有的涉酒詩詞都適合改編成課本劇。應當根據涉酒詩詞文本的具體特點選擇適合的課本劇形式,如《泊秦淮》可以選擇朗誦加對話表演的形式進行課本劇的演繹。對于一些敘事性較強,有一定故事情節的涉酒詩詞。如《桃花源記》,可以大膽創新以多幕劇的形式進行課本劇的演繹。比如其中的第三段“做客桃花源”便可以作為一幕。以話劇表演加歌劇頌吟的方式,表現桃花酒背后所帶給人們“幸福安樂”的意義。此外,教師還需要考慮道具、學生綜合素質等因素,因材施教,因文選擇課本劇的類型。”[4]
3.尊重原文主旨的基礎上適度創新
以涉酒詩詞為內容編演課本劇的首要原則是在不偏離原文主旨,尊重酒文化傳承這條主線的基礎之上適度創新。如以“悠悠酒香貫古今”為主題展開一個課本劇主題教學活動,選取具體涉酒詩詞篇目中的“酒”為對象,根據詩人與酒的聯系,詩人的寫作背景等深度挖掘“酒”背后的淵源。并以此為主線,依據原文的主旨內容適度創新,進行改編。其次,在增減人物方面,為了表現主題可以適當創造一兩個輔助角色。人物的語言、動作,要根據人物的特點設計;再次,可根據表達酒文化主題的需要適當增加一些情節,以使主題更加鮮明;最后,在布景等方面也要適度不可脫離酒文化主題,亦不可脫離實際的物質基礎。進行課本劇教學活動“要在堅持適度原則的基礎上創新,在尊重原文的基礎上創新,在一切為主題服務的基礎上適度創新。”[3]
4.積極引導合理組織全體學生參與
涉酒詩詞改編為課本劇要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地目的,“教師的積極引導、動員與合理組織能力至關重要。在開展課本劇活動之前,教師需先將課本劇這種形式介紹給學生,包括課本劇的改編步驟、改編原則、編演法則等。”[3]也可結合多媒體播放課本劇教學活動的實例講解,讓學生欣賞并學習如何編演涉酒詩詞課本劇;其次,根據將涉酒詩詞改編為課本劇的流程,盡量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發光。同時,編演課本劇活動的整個過程,需公開透明以便所有的同學都能夠了解每個任務,激勵同學下次大膽嘗試不同的任務。再次,如果班上同學過多,可采取分小組的形式,合理安排小組成員的任務、角色。在整個編演過程中,做到無論任務輕重、角色大小,學生都能參與其中,都能有所收獲。
5.注重課本劇的過程性和生成性
相對于最終演出而言,整個編演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過程性和生成性才是最重要的。在編演過程中“每個環節學生是如何分工、如何合作的;是如何討論、如何改寫劇本的;是如何發動腦筋創造性布置場景的……”[3]在這些環節中教師進行過程性評價手冊的填寫。在改編劇本的過程中學生是否能夠理解相應的“酒文化”因素?學生通過參與這個課本劇改編活動能得到哪些發展?教師需敏銳并及時地給與學生相應的引導與支持,并學會適當的放手,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在編演以酒文化為主題的課本劇活動中迸發思維的花火,理解并傳承酒文化。那么這些參與過程中所生成的“能力”就遠比結果更加重要。
中華詩酒文化可謂珠聯璧合,一脈相承。通過筆者的調查研究,對涉酒詩詞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主要包括課外和課內兩個方向。課外涉酒詩詞教學資源的開發,可往融媒體、H5動畫等方向發展,但具體開發到何種程度,需要具體學校具體分析。課內涉酒詩詞教學資源的開發,需要充分發掘初中語文涉酒詩詞中酒文化的資源優勢,充分發揮課本劇教學方式獨特的魅力,實現涉酒詩詞的獨特教育方式,構建中國酒文化交流傳播的教育傳承路徑。筆者針對涉酒詩詞課程資源的開發進行了一定的探索,但目前由于手段、資源有限,本文只涉及到了課內課本劇教學策略方面。未來還可以結合現代信息技術進行開發,還可以關注如何在信息化時代,傳承酒文化的獨特魅力,進一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朱慶國.語文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應注意的問題[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中教研究),2021(3-4):44.
[3]胡璐璐.課本劇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四川:西華師范大學,2015.
[4]劉晨晨.初中語文課本劇教學實踐策略探析[D].湖南:湖南師范大學,2020.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2年度“四川省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酒史研究中心”課題《基于課本劇的初中語文涉酒詩詞課程資源開發研究》(課題編號:ZGJS2022-09)的成果論文]
(作者單位:重慶文理學院;四川輕化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