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久華
鐵嶺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遼寧鐵嶺 112000
牛病毒性腹瀉病(Bovine Viral Diarrhea,BVD)是危害奶牛養殖業的常見疫病之一,致病原為牛病毒性腹瀉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臨床多表現為高熱、腹瀉及口腔或消化道發炎,懷孕母牛主要以流產、胎兒畸形為主,同時作為接觸性傳染病,BVDV也存在無癥狀感染和持續性感染[1]。BVD在我國流行情況較嚴重,可對牛生產性能和繁殖性能造成嚴重影響。牛腸道病毒(Bovine Enterovirus,BEV)是近年新發的動物傳染病,臨床上主要以消化道及呼吸道癥狀為主要特征。由于BEV感染在國內屬新發疫病,加之與BVDV臨床癥狀相似,當發生混合感染時難以準確診斷疫情,為后續防控和動態清零帶來困難[2]。有研究指出,吉林省不同地區BVDV感染率高達42.65%,BEV感染率高達20.83%,混合病毒感染率為14.71%,對我國養牛業造成重大經濟損失[3]。遼寧省作為全國奶業十大主產省之一,全省奶牛規模養殖比重達90%以上,而鐵嶺地區大多數奶農都是家庭式小型牛場,相關數據報道較少。因此,全面了解遼寧鐵嶺地區BVDV和BEV流行現狀,有助于提高該地區奶牛養殖的經濟效益,對防控病毒感染具有重要意義。
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對遼寧鐵嶺地區不同奶牛場采取詢問、實地調查方式進行BVDV、BEV的發病情況調查,并采集發病癥狀典型的648 份血樣,采集后靜置2 h,3 500 r/min離心20 min,分離上層血清,置于-20 ℃凍存備用。
BVDV、BEV雙抗體夾心ELISA診斷試劑盒,上海雅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采用BVDV、BEV雙抗體夾心ELISA診斷試劑盒,對送檢的648 份患牛血清樣品進行抗原檢測,方法參考邢澤黎等[4]。
抗原檢測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BVDV單一感染率為19.14%(124/648),BEV單一感染率為14.97%(97/648),BVDV/BEV混合感染率為8.64%(56/648)。

表2 遼寧鐵嶺地區BVDV、BEV抗原檢測結果
對遼寧鐵嶺地區不同年齡牛群BVDV和BEV的感染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犢牛混和感染率最低,為4.49%(4/89);育成牛混和感染率為6.35%(12/189);青年牛混和感染率最高,為13.01%(19/146);成年牛混和感染率為9.38%(21/224)。各年齡牛群均存在不同程度BVDV和BEV混合感染。

表3 不同年齡牛群牛BVDV、BEV感染情況
奶牛BVD、BEV嚴重影響奶牛養殖業的健康發展。雖然這兩種疫病在吉林和山東等地區已有相關報道[4],但在遼寧鐵嶺地區流行病學情況及感染統計鮮有報道。本研究采用ELISA方法檢測及鑒定BVD、BEV,結果顯示BVDV單一感染率為19.14%,BEV單一感染率為14.97%,BVDV/BEV混合感染率為8.64%。姚偉[5]指出遼北地區(沈陽、鐵嶺)整體抗體陽性率為64.00%。造成各地BVDV、BEV整體抗體陽性率出現差異的原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比如規模化養殖技術的普及、養殖人員專業技術水平,以及被檢牛場飼養環境、奶牛營養狀況、衛生防疫等。
流行病學調查是疫病防控的重要手段。BVDV和BEV的主要傳播途徑為接觸傳播,攜帶病毒的牛只會通過口鼻分泌物、尿液糞便等傳播病毒。因此對于該病毒應采用綜合防控手段。研究表明,飼養方式的不同可能會影響病毒的傳播,當牛群的飼養密度過大時,一旦有牛感染BEV就會引起牛群的廣泛感染[6],因此對于飼養密度高、規模較大的奶牛場應定期進行全面的流行病學調查,掌握該地區BVDV和BEV的流行規律,從而建立科學有效的免疫接種程序。另外,應嚴格管控外來進場牛只,做好飼養環境的定期衛生消毒,加強對奶牛場的飼養管理。
對于BVDV在我國有3 種滅活疫苗獲準注冊,而對于BEV的疫苗國內目前相關的研究報道較少,王剛[7]通過甲醛滅活將分離毒株BEV-20039、M制成二價滅活疫苗并取得了不錯的免疫效果。一些歐洲國家通常在不接種疫苗的前提下全面檢測和捕殺受感染牛,但仍然難以完全消除帶病動物,且成本較高。目前我國針對BVDV/BEV混合感染尚未取得突破性進展,市場上沒有治療該類疾病的特效藥。治療手段主要以降低死亡率、減輕臨床癥狀為主。患牛出現臨床癥狀應立即隔離治療,避免發生大規模傳染[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