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可忻
[內容提要]旅修是旅游行業中的新興項目,目前在國內鮮有研究。本文在后疫情時代的語境下,對重慶市的旅修行業發展進行可行性探討。文章提到重慶市旅修行業發展的現狀,并對該行業在重慶市發展進行了可行性研究,研究表明,重慶市符合旅修的旅游資源頗多,且擁有較高的旅游熱度,在后疫情時代下消費者對旅修的熱情,及重慶市政府大力推動旅游及康養行業的發展,有助于重慶市打造旅修項目。最后,文章通過對該項目的可行性分析,提出了發展重慶市旅修項目的啟示。
隨著我國逐步開放國門,并對新冠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旅游業、健身業、休閑業重振旗鼓,消費者對于生活享受的需求和“報復性”旅游消費的行為被激發。另外,國務院于2021年頒發的《“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中提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人民群眾旅游消費需求將從低層次向高品質和多樣化轉變,由注重觀光向兼顧觀光與休閑度假轉變。故在后疫情時代,房車、露營、康養等新興旅游方式正逐步流行,其中也包括“旅修”模式。
旅修(FitnessRetreat)最早提出于西方國家,從字面上看就是“旅游+修行”的意思。這是一項輕奢的旅行方式,針對的人群既要有假期,又要有足夠的資金,同時熱愛運動,并對康養休閑有一定的需求。旅修不單指旅游的深度體驗,更重要是倡導通過大自然和運動健身達到療愈身心的健康生活方式,其以旅游為依托,包含多種主題,常見的有普拉提、瑜伽、冥想、鄉村體驗、徒步、沖浪等。簡單來講,我國臺灣環島騎行、三亞海灘瑜伽冥想、香港自然保護區徒步等都屬于旅修。隨著全面小康的建成,以及后疫情時代下消費者對于健康和生活享受的需求,旅修很好地滿足了身體、精神和心靈的多方面需求,這也必然會成為未來旅游的新趨勢。
根據上海文旅產業研究院做出的“旅修新觀察:健康旅游新趨勢”報告中顯示,該旅行方式主要包括健身型旅修和養生型旅修。
健身型旅修主要依托于運動健身行業,針對經常出入健身房、戶外跑步或熱愛街頭健身的旅游者。該類型主要將旅游與健身結合,例如WanderFit Reteats公司,這是專注研發旅修項目的公司,目的地主要有巴厘島、葡萄牙、哥斯達黎加、克羅地亞及圖盧姆,該公司結合目的地特征推出相應的健身主題的旅游計劃。其官方網站中獲取的克羅地亞旅修項目見表1。
表1 WanderFit Retreats公司推出的克羅地亞旅修項目
在該旅修案例中,健身、運動部分占據較高比例,且訓練強度較大,其中提到的健身訓練主要包括HIIT(高強度間歇性訓練)、瑜伽、團隊健身項目及功能性訓練;在休閑方面除上述的內容外,還包括桑拿、按摩等;飲食方面也有專業的教練團隊做健康膳食搭配。不難看出,健身型旅修項目重視將旅游與科學的訓練計劃和健康飲食相結合,并配合相應的教練,能夠讓消費者在欣賞美景的同時收獲身心健康。
而養生型旅修與前者不同的是,該方式更加安靜,沒有高強度的訓練,更注重正念、冥想及放松,讓旅行者在大自然的關懷下遠離工作煩擾,靜心享受天人合一的悠遠從容。這一類型的旅修對生態資源的要求較高,且衍生出相當一部分專業型養生酒店,例如杭州御湘湖養生度假酒店,坐落于遠離喧囂的湘湖國家級度假區,每間房提供實時睡眠監測,住客同樣可以參與冥想、助眠瑜伽等課程;根據住客體質定制養生食譜,制定個性化健身方案。
縱觀全國,開展旅修的企業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內陸地區幾乎沒有,并且其主要業務并非旅游開發,通常是運動品牌與當地養生型酒店或自然景區開展合作式的旅修活動。雖然適合重慶旅修項目開發的旅游資源豐富,但重慶包括整個中國缺乏專業策劃旅修的企業,重慶市的普通旅行社或私人訂制旅游也很少接觸旅修,仍然停留在觀光或目的地體驗層面。從另一方面看,我國的旅游景點游客數量較多,其中2023年春節,全國出游人數達3.08億人次,部分消費數據超越疫情前,這樣的客流量不利于打造遠離城市、寧靜致遠的旅修項目,項目開發程度難徹底。
雖然大多數的消費者已經意識到深度體驗式旅游對于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但由于旅修的概念在國內暫未普及,加上消費者難以完全滿足旅修要求的大量空閑時間和金錢,大多數旅行者仍然將旅游簡單看做是景點參觀或度假。根據《中國旅修行業調研報告》,旅修的目標客戶主要來自富裕階層,需要有非常充裕的時間,且整體花費相比其他旅客多出130%。而重慶市統計局調查顯示,2021年全市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59307元,其中僅三個行業的年平均工資達70000元以上。旅修項目的平均費用在7000-12000元(不包含機票費、簽證費、餐費等),花費較高。另一方面,我國的法定節假日時間較為分散,而旅修項目平均有連續八至十四天的行程安排,如此一來,即使消費者意識到或有意愿參與旅修項目,也會因為不夠充裕的假期和資金而放棄。
重慶市旅游業發展迅速且較為成熟,打造出了如紅色旅游、鄉村旅游、都市旅游、游輪旅游等具有自身旅游特色的項目,目前市場處于空白的新興旅修項目想要參與競爭較為困難。因此,在重慶市旅修行業開發的同時,應當結合現實問題,利用本土優勢資源,從已開發的特色旅游項目中展現自身特點,利用成熟的旅游項目和資源將其作為試點,逐漸演化為旅修項目。
前文提到的健身型旅修及養生型旅修均主要依托于自然風光及康養旅游資源,尤其是后者對自然資源質量有較高的要求。劉星雨(2022)提到,重慶市的自然旅游資源總共有559個,其中包括地文景觀(如世界自然遺產武隆喀斯特)、水文景觀(如長江三峽)和氣候生物景觀資源(如重慶金佛山、永川茶山竹海森林公園等)。張梓珣(2021)提到,重慶自然旅游資源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區及周邊、渝東南及渝東北片區,中心城區及周邊主要有照母山森林公園、縉云山、茶山竹海、黑山谷森林公園等;渝東南片區主要包括烏江畫廊、阿依河、仙女山風景區等;渝東北片區主要有云陽龍缸、奉節天坑地風景區及長江三峽等。
旅修項目同樣依托中高端養生度假型酒店及健康有機膳食。除上述旅游資源外,重慶擁有獨特的溫泉資源、中醫藥旅游資源、休閑體育資源及鄉村旅游資源。重慶的地理環境衍生出如重慶柏聯溫泉酒店、重慶悅榕莊溫泉度假村等養生型度假酒店;同樣有諸如墊江恒健太極康養城、中華仙草園的康養醫療資源;云陽龍缸滑雪場、仙女山滑雪場、巫山當陽大峽谷戶外運動挑戰賽賽道、重慶際華園極限體育小鎮等為重慶健身型旅修項目提供充足資源。
由于豐富的旅游資源和獨特的地形地貌,重慶在全國擁有較高的旅游熱度。2018年攜程網發布的報告顯示,重慶成為國內游客數量上升最快的“網紅城市”,并獲得國際發展潛力大獎(黨文娟和周美岑,2022)。在區域旅游方面,2021年,主城都市區、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及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的旅游產業增加值分別達到775.08億元、189.89億元和81.45億元,數據非常可觀。
同樣,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壓力增加以及新冠感染實行“乙類乙管”,人口老齡化及亞健康問題的產生,消費者對于旅游的認知也從走馬觀花轉變為深度體驗,逐步提升了旅游對康養、身心健康的要求,其中醫療旅游、健身旅游及康養旅游成為了后疫情時代主要的旅游活動。同時,對于感染新冠的患者而言,如何恢復身體狀態及避免二次感染也成為其主要的健康訴求,而旅修項目中涉及到的健身、修養、冥想、溫泉等活動、科學的膳食搭配及專業教練的指導具有改善身心狀態及提升免疫力等功能,因此,旅游企業及相關部門可以通過旅修項目為消費者提供良好的旅游環境,為消費者帶來更加長遠的精神健康收益。
根據《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在“加快建成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方面提到,重點打造長江三峽旅游、推進生態旅游、溫泉旅游、鄉村旅游、康養及休閑度假旅游的發展。另外,在《重慶市大健康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中也提到,重慶大健康產業的發展將融合醫療、醫藥、養生、健身康體及健康管理領域,同時具體打造渝東北健康生態體驗帶、渝東南健康文化體驗帶,并根據重慶特殊的地形地貌大力發展山地戶外運動、極限運動及水上運動。
可以看出,重慶市政府大力支持的旅游形態及推動發展的大健康產業非常符合旅修的本質要求,結合消費者需求及項目開發的前提,能很好地將資源及政策轉化為新興的旅修項目。
旅修項目就是旅游業與各行業融合發展的結果,形成一套綜合的“旅游+”項目體系(見表2)。
表2 旅游業與各業態深入合作發展
旅修不能空有文旅的概念,需要有以上圖表體現出的綜合運營模式,才能在眾多的同行競爭中脫穎而出。
重慶市獨特的地形地貌及康體文化的發展有助于發展旅修行業。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自然和文化資源。健身型旅修方面,重慶曾舉辦過國際馬拉松、武隆國際戶外公開賽、長壽湖國際鐵人三項賽及中國摩托艇聯賽重慶彭水大獎賽等大型體育賽事,具有豐富的體育賽事經驗,加之重慶作為山地城市,可以更好地打造都市騎行、山地徒步、老城熱跑、登山等課程;兩江四岸的格局可以為打造如江上沖浪、龍舟、江邊瑜伽普拉提、HIIT等課程提供資源。
針對慢節奏的養生型旅修,可以利用養生型溫泉度假酒店,設計溫泉、冥想旅修方案;同時,重慶主城及區縣的森林公園可以打造冥想、禪修類旅修課程。除旅游企業外,重慶市瑜伽協會、大型健身品牌、寺廟道觀、保健協會等也可作為項目主體,與民宿和度假酒店合作,在遠離喧囂的山水間進行禪修、瑜伽、抄經等活動。
前文提到,旅修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資金,普通消費者難以滿足該條件,而為了普及旅修意識和推廣旅修項目,試點旅修活動不失為一個合適的選擇。在旅游企業、各大行業品牌的合作下,開展時間短、性價比高的小型旅修活動,而后進一步從小型旅修活動轉變為成熟的旅修項目。例如,企業及合適的旅游目的地將旅修活動作為目標市場,打造為期三至五天的小型旅修活動,以吸引健身旅游愛好者,并通過長期的小型旅修活動將旅修的概念普及給大眾。
另一方面,旅修項目的精細化市場有助于定位目標客戶群體。各地應根據目的地地理條件和消費者個人收入水平進行市場細分。例如,將區域附近經濟水平較好、休閑時間較充裕的群體列為核心目標消費者,同時應兼具對運動的愛好及對康養休閑的意識,提供更完善成熟的旅修項目,在營銷資源上也要向核心客戶傾斜;對于熱愛健身、康養、休閑,但資金尚不充足或閑暇時間較少的消費者,雖然營銷優勢不大,但該群體也可以作為核心目標消費者的補充,并在前期推出小型旅修活動,在營銷上持之以恒地進行試點和推廣,充分挖掘客源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