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 懿 盧森林 盧柯宇
[內容提要]運用文獻資料法等研究方法,廣泛地開展調查研究工作,切實摸清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分布狀況,厘清“非遺資源”、旅游小鎮概念及相互間的關系,通過優選當地特色“非遺資源”項目來展示小鎮的魅力,在規劃旅游小鎮藍圖時,必須科學創新策劃“非遺資源”在旅游資源中的布局,盡管江西省“非遺資源”十分豐富,但是,也有些項目存在著斷代消亡的危險,因此,必須加快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作,盡可能將“非遺資源”保護好并傳承下去。
江西省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以下簡稱“非遺資源”)。在挖掘利用旅游小鎮景區旅游資源時,要將“非遺資源”納入其中,創新“非遺資源”策劃思路,提出科學、合理可行的創新策劃方案。要針對當地“非遺資源”的特點和旅游小鎮建設風格進行科學論證,只有這樣,“非遺資源”融入旅游小鎮的創新策劃研究才能取得成效。
1 “非遺資源”的概念
2011年正式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明確界定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稱“非遺”),為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即“非遺資源”。
2 非遺資源分布廣
江西省地理環境優越,旅游資源極為豐富,擁有大量寶貴的“非遺資源”,涉及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和傳統舞蹈等各種門類。截至目前,江西省現有國家、省、地市和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見表1);國家、省、地市和縣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見表2);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區和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險區)區(見表3);國家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和省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見表4);省級非遺研究基地、傳播基地和傳承基地(見表5)。

表1 江西省現有國家級、省級、市級和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分布情況

表2 江西省現有國家級、省級、市級和縣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分布情況

表3 江西省國家級和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分布情況

表4 江西省國家級和省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分布情況

表5 江西省省級非遺研究基地、傳播基地和傳承基地分布情況
1 旅游小鎮的概念
旅游小城鎮是指以開發當地具有價值的自然或人文景觀或在此基礎上開展旅游服務的小城鎮。
2 旅游小鎮的發展
國家發改委于2016年4月強調“結合國家‘十三五’規劃實施,在國家層面,引導扶持1000個小城鎮發展為特色鎮”。旅游產業消費遷移和產業集群是建設旅游小鎮的前提條件。因此,在旅游小鎮的創新策劃過程中,“非遺資源”是非常重要一環。
首先,旅游小鎮建設離不開當地“非遺資源”、景區特色和承載能力的支撐,只有這樣旅游小鎮建設才有生命力。其次,“非遺資源”依托旅游小鎮這一陣地,能夠得到很好的傳承、發展和保護。第三,“非遺資源”能夠豐富旅游小鎮的旅游資源,提升旅游小鎮的旅游知名度、旅游地位和旅游價值。第四,旅游小鎮為“非遺資源”提供了展示平臺,讓更多的旅游者熟悉、認識和喜歡當地“非遺資源”,并來當地旅游,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
成功的旅游小鎮建設范例,跟當地“非遺資源”密不可分。因此,科學創新策劃旅游小鎮資源建設勢在必行,必須全面摸排當地“非遺資源”,并將其整體融入旅游小鎮,才能增加吸引游客的無窮魅力。
1 注重當地“非遺資源”及傳統技藝發掘工作
雖然江西省“非遺資源”十分豐富,但是分布并不均衡,要關注已經納入各級政府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非遺資源”,同時要將著力點投放到那些尚未納入各級非遺代表性名錄的“非遺資源”,讓其項目盡可能融入旅游小鎮建設之中,做好當地“非遺資源”及傳統技藝的發掘工作,將當地挖掘并整理的“非遺資源”和傳統技藝充實到旅游小鎮資源庫,彰顯其獨特的魅力。
2 全力建設好當地“非遺資源”和傳統技藝重現工程
要彰顯旅游小鎮獨特的魅力,必須建設好當地獨有的“非遺資源”和傳統技藝重現工程,從而彰顯旅游小鎮的發展之魂。要盡可能將當地“非遺資源”全面和搶救性地挖掘出來,花大力氣進行精心整理并將其徹底恢復,比如吉安市的吉州窯陶瓷燒制技藝是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的一種傳統技藝,可在旅游小鎮興建吉州窯,再現吉州窯陶瓷燒制技藝,并在此基礎上設計并燒制品牌吉州窯系列陶瓷產品,不僅傳承優秀民間傳統技藝,而且可以豐富旅游小鎮特色旅游產品內容,從而增添旅游小鎮的旅游魅力。
3 挖掘典型項目
要根據當地旅游小鎮發展需要,將當地的“非遺資源”項目摸排清楚,不僅要打造品牌項目,更要挖掘一些典型的暫時未納入“非遺資源”的當地傳統項目,來充實旅游小鎮旅游資源基礎。要做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工作并深度開發,作為旅游小鎮招牌項目,規避旅游資源同質化,以此來提升知名度和游客的認可度。
4 整體設計開發
根據旅游小鎮景區內各類資源分布情況和特點,采用景觀設計和景點文化包裝等方法,將民間文化、民俗風情作為旅游小鎮旅游資源,利用導游的講解和游客傳輸等手段,提升旅游小鎮景區的文化內涵,從而實現吸引更多游客到旅游小鎮觀光旅游的總體目標,增添旅游小鎮旅游魅力。
5 創設表演平臺
在旅游小鎮景區設立相應的舞臺劇場,選擇可在舞臺上進行表演的“非遺資源”,從而展示當地的傳統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等“非遺資源”。因此,要利用上述表演平臺充分展示“非遺資源”的無窮魅力。
6 增加游客參與度
不僅要將當地傳統美術、技藝和手工藝品生產項目保護好,而且還要原汁原味地還原出來。比如:設置當地“非遺資源”的特色制作、生產、表演和銷售環節,盡量為游客提供參與景區“非遺資源”具體項目產品制作、生產體驗和互動活動的機會,從而增加游客參與度。
7 婚慶年節活動
在旅游小鎮策劃過程中,要將當地各種不同的婚慶、節事活動,根據景區特點進行科學整合,以獨特形式向游客重點展示,務必將民俗文化、婚慶節慶等“非遺資源”項目表演活動典型化、常態化,具有針對性、趣味性和娛樂性,以滿足游客不同的消費心態,增添旅游小鎮的旅游魅力。
1 “非遺資源”必須做到傳承利用與搶救并重
江西省“非遺資源”十分豐富,也存在著斷代消亡的危險。江西省將“萍鄉春鑼”國家級傳承人雍開全搶救性記錄等10個項目列入江西國家級“非遺項目”搶救性工程。
例1:江西的永新小鼓是國家級非遺項目,是旅游小鎮重要的“非遺資源”,其代表性傳承人朱友生,現年77歲,身體狀況差,無法將表演再現。江西省高度重視永新小鼓非遺項目,從經費上、政策上大力支持永新縣創新保護形式,支持縣文化館采取與當地高校聯合辦學,開設永新小鼓培訓班等傳承與搶救性保護措施,取得顯著成效,2022年1月7日,永新小鼓《一面銅鑼一個盆》獲江西省“江西曲藝玫瑰獎”節目獎。
例2:“萍鄉春鑼”的群眾基礎非常扎實,影響極其廣泛,具有典型的地方性戲曲特色,其傳唱活動十分活躍,是一項非常出彩的“非遺資源”品牌項目,在旅游小鎮影響極大。2020年,江西省將國家級非遺資源項目“萍鄉春鑼”國家級傳承人雍開全等10個項目列入搶救性工程紀錄項目,并于2022年10月28日全部完成通查驗收工作。上述措施對“非遺資源”搶救性保護與利用取得顯著效果,從而筑牢旅游小鎮旅游資源基礎。
2 在創新策劃“非遺資源”使用過程中,江西省注重其藝術價值的體現
例如:2020年,江西省將國家級非遺項目——景德鎮傳統瓷窯作坊營造技藝中的把樁師傅胡家旺納入搶救性工程紀錄項目,并于2022年10月28日,完成項目驗收工作,從而江西省景德鎮高溫色釉燒制藝術得以有效傳承,其藝術價值也得以體現;2020年,江西省將國家級非遺項目——“吉州窯燒制”吉州窯陶瓷天然印花藝術傳承人劉品三納入搶救性工程紀錄項目,并于2021年完成通查驗收工作,展示出“非遺資源”在搶救性保護傳承過程中的藝術價值。
3 在創新策劃“非遺資源”使用過程中,江西省注重挖掘自身的研究價值
江西省非遺中心積極開展“非遺資源”價值的挖掘研究工作,2021年就完成10項傳統戲曲項目的挖掘研究工作,凡涉及到戲曲內容的項目評審,都會請出萬葉教授把關,比如國家級非遺項目“萍鄉春鑼”“高安采茶戲”的影響極大,其中《小保管上任》和《孫成打酒》等戲曲歷經長期的積淀、精煉,不僅具有重要的表演價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4 因“非遺資源”是原生態資源,也是很多旅游者追求的目標
江西省明確要求旅游小鎮必須采取多種途徑,深化當地“非遺資源”的利用。比如,開設培訓班,吸引廣大對“非遺資源”中的“萍鄉春鑼”和“高安采茶戲”等項目感興趣的人群參加培訓,江西省的“非遺資源”所涵蓋的厚重的文化底蘊是開發旅游產品的源泉,其開發出來的傳統工藝品、民俗產品和手工產品,不僅能增加旅游小鎮的吸引力,也是發展旅游小鎮經濟必不可少的資源。
當地“非遺資源”項目融入旅游小鎮是旅游資源建設的關鍵環節,必須抓好抓實。首先,必須清楚當地“非遺資源”和旅游小鎮之間的關系,清楚當地“非遺資源”本身存在的旅游價值;其次,打造當地“非遺資源”品牌項目來提升旅游小鎮的旅游魅力。第三,科學創新策劃“非遺資源”項目挖掘和搶救工作,確保當地“非遺資源”項目得到有效傳承的基礎上,物盡其用;第四,創新策劃出當地“非遺資源”融入旅游小鎮的科學框架,并完善其領導體系,建設好旅游小鎮軟硬件配套設施,打造獨特的“非遺資源”人文環境,提升景區品質,增強吸引游客的魅力,促進當地旅游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