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琳
“得閱讀者得語文,得語文者得天下”、“小學生如果沒有海量閱讀支撐,只會餓死天賦,制造短命高分?!薄梢婇喿x具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綜觀古今中外,許多成功人士在早期都有很濃厚的閱讀興趣和習慣。呂叔湘先生也曾經說過:“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他們異口同聲的地說得益于課外看書?!币虼?,如果我們在孩子早期就注意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和習慣,將使他們受益終生。課外閱讀不僅能夠陶冶小學生的思想與情趣,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小學生語文水平。
新課程標準對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提出了總要求: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學階段課外閱讀總量應在145萬字以上。其中小學低年級的閱讀總量為5萬字,小學中年級的閱讀總量為40萬字,高年級學生的閱讀總量為100萬字。對于小學生來說,只有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技能,才能夠達到閱讀數量,并且保障其閱讀質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讓學生對課外閱讀充滿興趣是我們每個語文老師應該思考和積極探究的問題。
一、營造氛圍,激發興趣
學生的課外閱讀需要一個好的環境,需要家長、老師等多方面共同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好的氛圍,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
班級是學生一天生活中最主要的地方。我精心在班級里打造、規劃、設計、布置閱讀環境。教室的書櫥、墻壁,甚至是每一張書桌都是可以進行閱讀宣傳的地方。一進教室,就可以看見我們班級的“悅讀吧”--書柜。雖然書柜體積不大,但是上下兩層里面擺滿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書籍。這些書籍有的是學校各班級的流動圖書,有的是學生從自己的家中帶來的,都是孩子們喜歡讀喜歡看的。教室墻壁上掛了讀書名言;信息欄上還有最受學生喜愛的《好書推薦》。這樣營造了班級的閱讀氛圍,讓學生感到書籍、文字處處都在,仿佛時時置身在書海中。
在班級中,讓學生享受閱讀的樂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熱情,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推動課外閱讀步步深入,進而推廣到家庭。我利用家長會,微信家長群,多次與家長們展開討論,讓家長對課外閱讀有正確認識,破除孩子讀課外書就是“讀閑書”的觀念。使家長認識到“開卷有益”,讀優秀的課外書更有益。建議家長在家庭里營造讀書的氣氛,家里要有報刊、雜志、書籍。書應該在家中無所不在。父母與其規定孩子每天應花多少時間看書,還不如關心孩子們所看故事的情節發展,讓孩子告訴你故事講到哪兒,這樣可以培養孩子們閱讀的成就感。讓家長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帶領孩子,和孩子一起享受閱讀的快樂。
二、開展活動,享受樂趣
為了讓孩子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校因地制宜,開展了一系列讀書活動,讓學生享受閱讀的無限樂趣。讓學生在讀書中長知識,讓學生在讀書中增智慧,讓學生在讀書中促養成,讓學生在讀書中樹理想,讓學生在讀書中塑人格。
我定期在班級中舉辦“讀書會”,以“好書推薦”“好詞好句欣賞”等形式,讓學生介紹自己看過的新書、好書,交流讀書心得體會。我在班中成立了閱讀興趣小組,指導學生閱讀、品析、背誦經典名著。展示學生的優秀讀書筆記、制作讀書手抄報等比賽活動。每學期評選“閱讀之星”,并給予表揚、獎勵,樹立榜樣,帶動全體。
三、教師示范,熏陶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如果你的學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斷地豐富著,如果學生深信你今天所講的不是重復昨天講過的話,那么,閱讀就會成為你的學生的精神需要。”熱愛讀書的教師,是社會的一筆無形資產。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的讀書風氣最能影響學生和社會的風尚。只有熱愛讀書的教師,才能培養出熱愛讀書的學生。教師應以自己的書卷之氣,去熏陶學生,使之熱愛讀書,與書為伴,成為未來書香社會的“讀書人口”。
常言道:“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先有一桶與時俱進的活水”。在知識的儲備和更新上,作為語文教師,一刻也不能停止自己的繼續學習和提高,既要讀專業書籍,又要讀其它優秀文學作品;既要讀古典名著,又要讀當代優秀文學作品;既要讀中國文學,又要讀外國優秀文學作品。我們的課文很多都出自古今中外的文學經典名著,在上《井陽岡》時,我給學生講《水滸傳》中108好漢的故事,神武非凡的武松,剛正不阿的魯智深,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龍虎相爭,各路英雄豪杰大顯身手,讓學生體會到了江湖人的豪爽和仗義;在上《草船借箭》時,我帶學生品《三國演義》,豪爽直率的張飛,視君如命的關羽,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諸葛亮,武藝高強、力挫眾將的呂布,聰明機智,與諸葛亮匹敵,長嘆“既牛瑜何生亮”的周瑜,煮灑論英雄、奸雄橫世的曹操……使學生不由得贊嘆不已;在上《金錢的魔力》時,我領學生賞《百萬英鎊》極富戲劇性的情節、誠實機敏的主人公亨利·亞當、不慕名利權勢的貝西利小姐,還有那隨著亨利的境勢不同時而倨傲時而卑微不堪的周圍的眾人,這些都閃爍著馬克·葉溫那天才的構思以及他對人生對社會的細致入微的觀察和體驗,讓不得不學生嘆服……這樣的潛移默化熏陶影響,學生怎能不愛上閱讀?
當然語文教師不僅要讀經典作品,還要多接觸少兒報刊、圖書等,根據學生的胃口推薦適合他們閱讀的報刊雜志,把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帶進教室,供學生傳閱。學生能讀到自己喜愛的書,興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四、教給方法,激發動力
要真正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并且能夠自覺地、發自內心地閱讀,還要激發學生的閱讀內部動力,那就是靠語文本身的魅力去打動和吸引學生,在有目的和對象的閱讀中逐漸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也從大量的課外閱讀中逐步品味到語文的形象美、意境美、思想美,感悟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朱熹說過“讀書之法,在循序漸進,熟讀而深思,字得其訓,句索其旨”。閱讀和思考是緊密相關的,深入領會文章語言的運用,內容主旨,布局謀篇等方面的精妙,從而把握文章的精髓。如何讀一本書,在方法上我們應為學生進行適當的指導。我們應該教給學生閱讀方法:抓人物的外貌、神態、語言、動作和心理活動用心去讀;抓精彩重點語段用情去瑯瑯地讀;抓意境描寫,發揮想象去讀。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除了讓學生通讀全書,精讀精彩片斷外,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勾畫圈點、做讀書卡片,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經過教師的引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之養成閱讀的習慣。這樣就使學生的文化底蘊不斷厚實,從而產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從而使學生閱讀的興趣進一步增強。
學習語文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必須要有廣泛的閱讀。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讓課外閱讀真正成為他們喜愛的事,讓興趣伴隨著學生,徜徉書海。只要持之以恒,知識的海洋將會常常跳躍著收獲的歡快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