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世存
在高中階段,生物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對于學生的世界觀、生命觀、生物學常識和思維品質都具有關鍵的促進作用。為了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習水平,高中生物教師必須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只有當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理解才能越來越深,最終達到課程教學的要求。因此,高中生物教師必須設計合理的教學策略,從多個角度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高中生物教學中現存的問題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部分教師設計的教學方案沒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上的大多數時間都是教師在傳授知識,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且教師的講授方式多以復述教材上的知識點為主。這種教學形式是低效且枯燥的,學生會逐漸喪失學習興趣,且學生的學習進度會越來越慢,積攢的疑惑會越來越多,這會嚴重限制學生的發展,導致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理解浮于表面,只是單純地記憶生物模型和生物學定理。
二、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促進學生深度理解生物學知識
教師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訓練,會使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抽象的、復雜的生物學知識在學生的認知中將不再那么難以理解。同時,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也會隨之提高,學習生物學知識的態度將更加積極,這有利于提高生物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如果教師能運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首先,最直接的教學功效就是學生在理性思維、創新思維、科學思維、直觀思維等方面的品質會有所提升。其次,隨著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學生在學習數學、物理、化學、地理等學科知識時,也將貫徹良好的學習方法和思考態度,對學科知識進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形成對多門學科知識的深入理解,他們的學習能力會獲得顯著的提高。
三、高中生物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教學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
高中生物教師在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中,需遵循的一項教學原則是主體性原則,即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留出充分的獨立思考空間,賦予學生足夠的自主學習權利,使學生能夠對生物學知識進行深入探究,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教師或教材上提供的既有結論。只有這樣,學生的思維能力才可以真正得到鍛煉,否則學生只是消極地跟隨他人的思維。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遵循主體性原則。
(二)發展性原則
為了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實質性的提高,高中生物教師還需要遵循發展性原則,即以推動學生的發展為目標,同時根據學生的發展情況靈活改變教學策略,動態化地設計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教學方案,而不是故步自封,一味恪守既成的培養策略。教師要認真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思維動向,判斷學生在思維能力上的優勢與不足,并以此為依據探索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路徑。
(三)啟發性原則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為了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除了遵循主體性原則和發展性原則,還應當貫徹啟發性原則。只有啟發學生對生物學問題進行思考,學生的思維才能高度活躍,其思維能力也會在思維活躍的過程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相反,如果教師不以啟發的方式培養學生,學生的思維就會變得怠惰,思考問題的方式也會缺乏新意。
四、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策略
(一)設置遞進式問題,鍛煉邏輯思維
在學習高中生物知識的過程中,學生經常需要運用邏輯思維推理和探究、歸納和整理知識點,分析各知識點之間的關聯,從而完善自身對生物學知識的認知框架,在解決生物學問題時能夠更靈活、更全面地思考,并舉一反三。為了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遞進式問題,或者為學生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以引導學生深度思考,使他們的邏輯思維得到充分鍛煉。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為例。在教學第3章第3節“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時,教師可以基于傘藻嫁接實驗和傘藻核移植實驗來提問學生,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閱讀教材第55頁資料4的內容,然后對學生進行遞進式提問,如“傘藻的基本結構有哪幾部分?分別在什么部位?”“在傘藻嫁接實驗中,粉色和綠色的傘藻分別發生了哪些變化?什么結構發生了移動?”等。在學生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后,教師可以繼續提問,“在傘藻核移植實驗中,傘藻的‘帽與其假根之間有什么聯系?”“傘藻的假根里有什么重要物質?”“可不可以據此推斷細胞核的功能?”等,從而引導學生在觀察分析中進行邏輯推理,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引入生物學熱點話題,鍛煉辯證思維
高中生物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極為緊密,教師在教學生物學知識的過程中有必要將現實生活中的生物學元素進行提煉,并與教材融合,以豐富教學內容。由于事物與事物之間是存在普遍聯系的,生活中的生物學現象通常具有較強的綜合性,這將有利于鍛煉學生的辯證思維。教師可以把生物學熱點問題引入課堂,據此提高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同時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使學生能夠對生物學領域的前沿資訊有所了解,繼而增強課程教學效果。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遺傳與進化》為例。在教學第6章第4節“協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時,為了提高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教師可以選擇基因工程、轉基因食品、轉基因生物等熱點話題,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交流和探討。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以下幾個探討方向,如“基因工程是否能推動生物多樣性?”“轉基因食品的安全問題與生物技術的發展之間有什么辯證關系?”“轉基因生物是否會危害生態平衡?”等,然后在學生的討論過程中予以必要的指導。在討論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小組代表輪流發言,對問題進行總結,使學生的辯證思維得到進一步鍛煉。
(三)引導學生做實驗,鍛煉科學思維
不論是從課程教學標準和教材設定的角度來看,還是從生物學學科特性的角度來看,生物學實驗都是生物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項內容。通過做實驗,學生能在直觀的生物學現象下對相關的生物學概念、定理和其他類型的知識產生更清晰的理解和更深刻的記憶,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也都將獲得提高。同時,做實驗的過程還能有效鍛煉學生的科學思維,學生通過歸納總結、演繹推理、模型建構、提問假設等方式將更熟練地掌握實驗過程,達成課程教學目標。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為例。在教學第5章第4節“光合作用與能量轉化”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生物實驗室探究環境因素對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并借此鍛煉學生的科學思維。在給學生分好實驗小組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按照實驗流程,先對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因素作出假設,建立理論模型,然后利用打孔器、注射器、綠葉、化學傳感器等事先準備好的實驗器材進行實踐探究,采用控制變量法分別檢驗假定的每種因素對光合作用強度的實際影響情況,并進行演繹推理,分析如何通過實驗現象體現光合作用的強度等級,如觀察圓形小葉片浮起的數量。最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總結實驗過程,撰寫實驗報告,促進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提高。
(四)創設開放式議題,鍛煉創新思維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是課程教學內容的重點之一,對學生的長足發展和潛能發掘具有重要意義。在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視域下,教師有必要為學生創設開放式議題,引導學生辯論,激發學生的批判意識、問題意識和質疑精神,啟發學生思考,以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生物學知識基礎、綜合思維品質和課程教學的具體內容為學生創設開放式議題,然后組織學生進行辯論。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遺傳與進化》為例。在教學第4章第2節“基因表達與性狀的關系”時,給學生講完這節的重點知識后,為了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圍繞開放式議題進行辯論。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針對“人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決定的”這一觀點展開辯論,將“人的性格品質是否由基因決定”作為議題,然后將學生分成正方和反方兩個方陣,引導學生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實例和這節課所學的基因與形狀的關系展開辯論,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想象,提出具有創新性的論點,以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
(五)加強信息化教學,鍛煉形象思維
在現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社會背景下,教育信息化越來越深入,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已成為教師必備的教學技能。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更高效地學習生物學知識,教師有必要通過信息技術鍛煉學生的形象思維,幫助學生更形象化、立體化地認識生物模型,讓學生在腦海中構建出相應的生物模型,以解決生物學問題、理解生物學知識。教師要加強信息化教學,善于使用軟件和互聯網開展教學。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為例。在教學第3章第2節“細胞器之間的分工合作”時,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各種細胞器的名稱、樣式、結構、功能和細胞器之間的分工模式、工作狀態,以提高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利用動畫制作軟件為學生制作各個細胞器的仿真模型,包括線粒體、葉綠體、內質網、高爾基體、溶酶體和核糖體,為其上色、塑形,調節材質和光影,并結合動態化設計,將各細胞器之間的分工樣式呈現出來,或者檢索既有的動畫視頻資源,以鍛煉學生的形象思維。
結語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為了達成課程教學的目標,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生物學水平,教師必須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為此,高中生物教師可以從設置遞進式問題、引入生物學熱點話題、引導學生做實驗、創設開放式議題、加強信息化教學等方面出發,全方位地促進學生思維能力提高,深化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其對生物學知識的應用能力,進而達到良好的課程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吉林省安圖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