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旭
(威寧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貴州 威寧 553100)
人們的正常生產生活離不開農產品的大力支撐,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食品的生產制造都依賴于農產品。就目前情況來看,由于我國的農作物在種植和生長過程中易受到各類病蟲害的侵擾,因此許多農民紛紛使用化學防治技術對其進行抑制,使得大量農藥和化學物質殘留在農產品表面。人類一旦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大量食用這類農產品,必定會對自身的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從源頭上說,農產品之所以會產生農藥殘留現象,是因為農民在種植過程中對農藥的不正確使用。目前我國仍有部分地區尚未對農業用藥的配比和使用作出嚴格規范,大部分農民沒有受過較為系統化的專業性教育,因此在配制和使用化學農藥時往往依靠個人經驗,這種不具有嚴謹性和科學性的方式大大提高了農產品農藥殘留的可能性。
若從現實角度出發,根據已有的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經驗不難得出,目前我國對于農產品的農藥殘留尚未達成一個系統化的標準。盡管國家和政府相關部門的工作者已經大力開展對此方面的改革,出臺了與農產品和農藥殘留的相關標準政策,但這些制度標準仍缺乏一定的全局性和系統性,再加上農藥行業和農產品市場缺乏入場規范,導致了農藥殘留出現了屢禁不止的現象。
技術人員利用金標免疫試劑條對相關農產品進行農藥殘留檢測的方式即為膠體金法檢測技術。其具體操作如下:
第一步,工作人員應先對待檢測的農產品進行取樣處理,在將其完全剪碎的基礎上加入適量鹽水;第二步,工作人員可以借助制氧機或其他相關設備將樣本與鹽水的混合物徹底打碎成溶液狀態,選取適當時間將金標免疫試劑條放入到待檢測的溶液中,并對該溶液進行靜置處理;第三步,靜置5min后,工作人員應及時觀察金標免疫試劑條的狀態,若試劑條同時出現了T線和C線,則說明該試劑條呈現出陰性狀態,進一步說明此次檢測的農產品不含或含有微量農藥殘留,對人體并不會產生較大危害,因此該農產品符合食品安全標準,人類可以放心食用。若試劑條只出現了C線而并未出現T線,則說明該試劑條處于陽性狀態,該份農產品中含有過量的農藥殘留,不符合國家食品安全的相關規定,也因此無法流通到市場中[1]。
膠體金法檢測技術的操作較為簡便,能夠將每份農產品樣本的檢測時間壓縮在10min以內,因此是目前我國大部分檢驗機構所常用的檢驗方式,但工作人員在利用該技術進行實際操作時還應格外注意三個方面的問題。其一,若參與檢測的金標免疫試劑條并未出現C線,則說明此次檢測失敗,無論試劑條上的T線是否有所顯示,工作人員都應對其進行重新檢測處理,以確保檢測結果準確;其二,膠體金法檢測技術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檢測材料的制約,因此該技術不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工作人員應根據待檢測農產品的具體特征來判斷是否可以使用該技術進行相應工作;其三,在進行第二步操作時,工作人員除了要保證溶液與試劑條的靜置時間超過5min以外,還應注意溶液的液面高度不得超過試劑條的MAX線,否則也會對檢測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
試紙檢測技術顧名思義就是利用相應試紙展開對農產品農藥殘留的檢測工作,與膠體金法檢測技術有所不同,這里所使用的試紙為帶有白色藥片和紅色藥片的卡片狀試紙。該項技術的運用要點主要有三種:
對待檢測的農產品樣本進行合理選擇。具體來說,在無極特殊情況下,工作人員應提取5g檢驗樣本,在利用相應工具對其進行搗碎操作之后,將樣本碎片放置于燒杯或其他杯具之中等待下一步操作;
將本次檢測所需的緩沖液按比例進行調配,并在調配完畢后及時選取一定量的該溶液注入盛有樣本碎片的杯具中,通常情況下10ml緩沖液即可完成一次檢測,工作人員可根據目標樣本的實際情況對緩沖液的數量進行一定調整,只要在標準范圍內即可。在緩沖液注入完畢之后,工作人員需要將二者進行維持2min的振蕩處理,待樣本碎片和緩沖液充分混合后,再次對新得到的混合溶液進行提取,并利用工具將其滴至在檢測試紙的白色藥片表面;
在完成上述兩步操作后,工作人員應立刻將該試紙放入到室溫為37℃的恒溫環境中,等待其進行相應的化學反應,為了保證檢測結果的精確性,反應時間不得小于10min。在反應結束后,工作人員應對該試紙進行對折處理,使試紙上的白色藥品與紅色藥片充分解除,并在此將其靜置在恒溫環境中,此次反應的等待時間為3min,工作人員在反應結束后可對白色藥片的實際顏色情況進行查看,并由此來確定該農產品中是否含有大量農藥殘留[2]。
凝膠滲透色譜檢測技術主要針對物質分子分布較為平均的農產品檢測中,這類農產品上附著的農藥殘留分子大小和分布特征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和規律性。工作人員在利用該技術展開相應工作前應先對待檢測的農產品樣本進行前期處理,通過使用相關機械設備完成對目標樣本的凈化和分離操作,這樣能有效過濾掉殘存在農產品上的其他干擾成分,為后續的農藥殘留檢測掃清障礙。就目前已有的實際應用成效來看,凝膠滲透色譜檢測技術雖然在使用范圍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由于該技術在進行實操時需要對檢測樣本進行色素和脂類物質的提取,因此其檢測結果的精確性較高,通常情況下不會出現誤判等情況。
色譜串聯質譜檢測技術是所有農藥殘留檢測技術中靈活性和靈敏度最高的一種,它能在不破壞化合物分子結構的同時實現對有機分子的分離作業,具有較為廣闊的應用范圍。該技術作為一項新型的檢測技術,目前已得到了社會各界專業人士的認可,除了能對農產品農藥殘留情況進行檢測外,該技術還能進行有機混合物的定性定量與痕量分析檢測,目前已成為我國現代化檢測技術和先進分析手段的未來主攻方向。
在利用分光光度法對農產品進行農藥殘留檢測時,技術人員除了要選取適量的樣本并將其進行打碎處理、與緩沖液進行振蕩混合以外,還應對振蕩后的混合溶液進行過濾處理。過濾后的溶液品質較高,技術人員利用該溶液進行后續操作的成功概率較大。
在完成對過濾溶液的收集后,技術人員應先將該溶液轉移到比色皿中,然后在其中加入適量的酶和顯色劑,并對比色皿進行密封處理。接下來應在確保使用力度較為均勻的情況下搖晃比色皿,在確定內部溶液完全混合的前提下對其進行靜置處理,并在此過程中加入適量底物,然后再次重復這一步驟。
在上述步驟全部完成之后,工作人員可將比色皿中的混合溶液取出并放置在相關檢測儀器中。一般情況下,技術人員會使用微孔板等工具對目標樣本進行檢測,根據檢測儀器所顯示的具體數值來判斷該農產品是否存在農藥殘留超標等情況。
由此可見,分光光度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對農產品樣本的大批量檢測,該技術的操作難度低且檢測效果好,經常被工作人員用于實際檢測工作中[3]。但該技術的檢測結果會受到酶物質的限制,為了提高酶物質的穩定性,技術人員通常需要為其額外配備相關設備,多種儀器設備的使用勢必會提高農藥檢測的總成本,因此相關人員需根據自身所在檢測機構的實際經濟情況對該技術進行合理選擇。
減少或避免農產品農藥殘留、保障我國農產品安全的關鍵,就是建立健全農產品檢測體系,規范農產品的農藥檢測流程。盡管我國目前在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上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農產品的生產合格率水平較高,但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仍無法避免受到病蟲害的干擾,利用化學藥劑對其進行防治也是我國種植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因此各地政府應積極應對食品安全的新挑戰,加快對農產品農藥檢測體系的構建和完善,并在此過程中制定相應的策略來預防農產品農藥殘留所存在的各類風險問題。
與此同時,政府相關部門還應加大對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的資金投入力度,在當地經濟條件允許的范圍內盡可能引入較為先進的檢測技術和相關機械設備,并定期在當地召開培訓會議,邀請社會專業人士和當地經驗豐富的檢測人員作出講話,對其他工作人員的日常檢測工作提出具有專業化的指導意見。這樣一來,相關技術人員的專業能力會大大得到增強,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由操作失誤引發的檢測失敗,還能在當地形成良好的學習和實踐氛圍,從而加快整個行業向現代化和科學化邁進的步伐。
3.2.1 采樣與運輸階段的把控
在采樣階段,工作人員應確保已經帶足采樣工作所需的各類工具,并嚴格按照有關規定的要求對相關設備和器皿進行消毒處理,確保農產品樣本不受其他物質的干擾。
在樣品保存與運輸階段,工作人員首先應將所采集的樣本裝入無污染且結構和質量穩定的容器內,并在此過程中注意容器的材質不會與待檢測樣本發生反應。由于樣本運輸過程中的不確定性較高,因此除了要避免過度顛簸以外,工作人員還應派專人對該樣本進行看管。不僅如此,為了盡可能縮減后續檢測結果與實際情況的誤差,避免二次檢測,工作人員在樣本運輸過程中還應注重運輸中的環境變化情況,周邊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對后續檢測質量造成影響[4]。
3.2.2 檢測方法的合理選擇
農產品和農藥的種類呈現出明顯的多樣化和個性化特征,因此要想使最終的檢測結果富有成效,工作人員必須根據農產品農藥殘留的具體物質選擇與其最為適配的檢測方法。
一方面,技術人員應通過閱讀書籍、查閱資料等各種方式來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盡快掌握每種農產品農藥檢測技術的優勢、缺點以及適用范圍;另一方面除了使用單一方式對農產品樣本進行檢測以外,技術人員還可在充分研究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采取多種模式相融合的方式對目標樣本進行農藥殘留檢測,通過這種方式所獲取的檢測結果更具完整性和準確性。
農產品的可追溯體系指的是對農產品從種植、收獲、加工、銷售和食用這五大環節進行有效監管,在這期間的所有相關信息都應被完整記錄下來,各個環節的相關負責人只有不斷增強自身的農產品安全意識,并加強對農產品嚴格監管,才能確保農產品的安全性[5]。這樣一來,即使在后續檢測中發現相關問題,也能及時對其進行溯源追查,從而采取相應的措施對其進行解決??勺匪蒹w系的建設不僅能使農產品在各個環節的發展有據可循,還能從側面提高整個行業的工作透明度,維護市場的正常秩序。
檢測材料和相關儀器設備是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的核心和關鍵,二者的質量問題會對檢測結果造成直接影響。因此技術人員應定期對用于農藥殘留檢測的各類材料和儀器進行檢查和維護。若發現該檢測材料被不當存儲或超過了規定保質期限,則應及時對其進行無害化處理;若發現儀器有零件掉落或損害情況的出現,應及時采取相應手段對其進行維修,并做好實時記錄,然后將處理結果上報給上級領導人員。
除此之外,政府相關部門可以借助自己的力量為當地檢測機構吸引社會投資,為技術人員和科研人員的工作提供資金支撐,積極鼓勵和引導相關人員不斷研發與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相關的新技術和新型機械設備,比如高壓泵、高效固定相等,這些都能夠提高檢測效率,在簡化農藥殘留檢測流程的同時增強整個工作的靈活性,使其更具自動化和智能化特征。
綜上所述,農產品殘留檢測技術現已成為了判斷我國食用型農產品質量是否達標的主要檢測手段,但該技術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因此研究人員必須及時轉變自己的傳統工作思維和觀念,在不斷豐富自身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合理利用該技術對食用農產品進行農藥殘留檢測,這樣才能提高檢測的效率和質量,為社會大眾提供源源不斷的健康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