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清柏
(都安瑤族自治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廣西 都安 530700)
目前肉牛養殖已經在河池市范圍內快速興起,在都安瑤族自治縣牲畜養殖行業中占據重要位置。但實際上,河池市牲畜養殖一直面臨肉牛品種少、數量不足等因素影響,現有肉牛資源無法應對規模化養殖需求,而跨省調入無疑成為其中的關鍵點。但受到養殖戶缺乏長距離運輸經驗,再加之管理失誤等因素影響,本地區犢牛長途運輸綜合癥的發生率居高不下,對養殖戶的經濟效益造成巨大威脅。因此為有效降低犢牛長途運輸綜合癥的損失,應尋找一種科學的治療與預防方案,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本病癥的犢牛的臨床癥狀主要包括:(1)經長距離運輸后發生明顯的應激反應,其中以體溫升高表現得最為明顯,嚴重病牛的體溫可能超過42℃。(2)病牛精神萎靡,表現為反芻遲緩、精神沉郁、被毛粗亂等。(3)病牛出現一系列呼吸系統癥狀,包括鼻孔擴張且呼吸困難,鼻孔周圍可發現大量膿性鼻液。(4)病程到后期出現腹瀉、血便、糞便帶有黏液;情況嚴重病牛往往伴有胸部下垂與頸部水腫等表現。病牛叩診結果可發現肺泡音減弱,病情嚴重者因發生胸腔積液而出現濁音。隨著疾病的進一步發展,病牛的呼吸困難癥狀加劇,出現體溫下降、俯臥伸頸,最后因窒息而死亡。
造成犢牛長途運輸綜合癥發生的主要病因是運輸過程中產生的強烈應激反應,受外部因素造成的應激反應導致病牛的身體機能下降。例如犢牛在長距離運輸過程中受到交通活動的外部因素刺激,包括冷空氣、暑熱、暴雨、體力消耗過大、驚嚇等都會導致牛肉抵抗力下降,最終發生全身性的病理反應。
同時犢牛自身年齡小,對細菌的抵抗力偏低,在長距離運輸中容易受到缺水少草等因素影響,導致體質虛弱,最終發病。
落地后不及時調理或調理方法不當造成瘤胃生物群失調引起消化機能混亂導致腹瀉。
最后病原微生物侵擾也是造成犢牛長途運輸綜合癥發生的主要原因,根據當前調查結果顯示,犢牛在長距離運輸中遭受病毒侵襲的風險增加,包括支原體、沙門氏菌、葡萄球菌感染等都會加重病情最終發病。
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在犢牛長途運輸綜合癥治療中的療效已經得到學術界的廣泛認可,目前臨床上主要針對犢牛長途運輸綜合癥的不同癥狀實施針對性治療。
用喹沃寧20ml,加黃芪多糖10ml肌肉注射200kg體重的牛,2次/d。或者肌肉注射頭孢噻呋鈉,用藥劑量5mg/kg,同時注射雙黃連粉針10mg/kg,黃金草注射液0.1mg/kg,1次/d。在中藥治療方案中,堅持采用散風除濕、發汗解表的治療方案,組方為:荊芥、防風各20g,柴胡、前胡、川芎、桔梗、羌活、獨活、茯苓、炒白術各15g,薄荷、生姜與甘草各10g。研末后灌服即可,1劑/d,連續用藥3d即可顯著改善病牛癥狀。
上述中藥組方中,荊芥有解表散風的功效;防風勝濕止痛、祛風解表;柴胡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對于寒熱往來癥狀干預的效果顯著。前胡散風清熱,川芎活血祛瘀、祛風止痛;桔梗有祛痰、宣肺效果;羌活祛風勝濕,獨活祛風除濕,茯苓利水滲濕,炒白術燥濕利水,薄荷疏散風熱,生姜解表散寒,甘草調和諸藥。上述諸藥聯用可達到散風解表的效果,具有可行性。
針對病牛體溫快速上升(往往大于40℃)并伴有便血、反芻停止與食欲廢絕等癥狀時即可認定犢牛長途運輸綜合癥進展至重癥狀態,此類病豬應在靜脈補液的基礎上實施對癥治療,其中西藥治療方案為:取硫酸慶大霉素20萬單位與0.9%生理鹽水500ml,1次/d。中藥治療方案參照葛根芩連湯,組方包括:葛根25g,黃連、地榆炭、荊芥穗炭、甘草、黃芩各15g,升麻10g。研末后灌服即可,1日/劑,連續用藥2d。
在上述組方中,葛根有解肌退熱、通經活絡與升陽止瀉的功效;黃連清熱燥濕;地榆炭涼血止血、解毒斂瘡;荊芥穗炭收澀止血;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升麻發表透疹,清熱解毒。上述諸藥聯用可達到解表清里的效果。
在疾病后期,病牛可能出現口舌生瘡等癥狀,可用百草霜+冰硼散+生蜂蜜涂抹方法實施干預。
2.3.1 背景介紹
在2022年9月,我縣一養殖場從外省調回犢牛123頭,月齡約為5~6月,在犢牛運回后未做調理,于第三天開始出現行走無力、呼吸困難、雙眼流淚以及食欲減少等癥狀。之后隨著時間推移,部分病牛出現黏性鼻液以及腹瀉,甚至部分嚴重病牛的糞便帶血。初期養殖地拖技術員按常規的感冒治療后無果,發病率高達60%,在發病第五天出現死牛4頭后遂向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并接受診治指導。
2.3.2 病牛臨床癥狀評估
根據技術人員現場觀察發現病牛體形消瘦、精神沉郁、行走無力;病牛的體溫快速上升,最高體溫高達41.8℃;病牛呼吸頻率加快,其中有35頭出現嚴重的腹式呼吸癥狀,時而站立時而臥倒。聽診結果發現支氣管呼吸啰音癥狀明顯,且肺泡音減弱,并伴有嚴重的咳嗽癥狀。病牛有嚴重的消化系統癥狀,表現為腹瀉,糞便顏色偏黃可見明顯血樣并有過料現象;癥狀嚴重病牛的結膜蒼白并伴有黃疸等癥狀。
2.3.3 解剖結果
對病死牛實施解剖后發現黏膜蒼白,病牛血液稀薄且凝固效果差;在病牛漿膜與臟器官上均可見明顯出血點。肺部觀察結果發現大量干酪樣壞死病灶,并且胸腔內有大量黃色積液。病牛的肝臟腫大并且硬度增加,且與周圍臟器官之間存在嚴重粘連情況;腹腔內膽囊體積增大并伴有嚴重的腹水,腹水多為黃色;心臟性質改變,伴有心臟質地變軟以及心肌擴張病變等改變。
2.3.4 實驗室診斷結果
結合病料的實驗室檢查結果可知,血液壓片鏡檢結果顯示,可見大量紅細胞變形情況,可發現大量鋸齒狀、星狀細胞;部分細胞邊緣可發現附著的紅細胞。涂片染色鏡檢中,提取病牛鼻子與支氣管部位的分泌物后做涂片染色鏡檢,可發現大量兩極著色的革蘭氏陰性小球菌或纖細桿菌。
2.3.5 治療方案
根據臨床癥狀及實驗室檢測結果,按犢牛長途運輸綜合癥治療方案開展治療,主要采取抗菌消炎、補液強體的治療方案,其中針對輕癥病牛,采取的西藥治療方案為:肌肉注射頭孢噻呋鈉,用藥劑量5mg/kg,同時注射雙黃連粉針10mg/kg,黃金草注射液0.1mg/kg。上述治療方案的治療頻次為1次/d,連續用藥2d即可。
針對重癥病牛,所采取的西藥治療方法為:靜脈注射氯化鈉250ml+10mg/kg萬炎凝+0.1ml/kg魚腥草注射液。1次/d,連續用藥3d。
中醫治療方案為:取御毒三效(江西中成藥集團)每1t飼料添加本品400g,預防量減半,連用3~5d。
為提升犢牛長途運輸綜合癥的治療效果,本文介紹一種新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其治療組方為:小花鬼針草30g,干姜50g,甘草45g,丹參40g,積雪草45g,腫節風40g,白術50g,白簕30g,維生素B120g,維生素C 25g,微量元素硒8g,微量元素鋅12g。
上述組方中的小花鬼針草具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效果,其中富含大量揮發油以及黃酮類成分,在抗氧化、抗炎癥中發揮滿意作用。丹參有健脾益肺、補中益氣的效果,其中富含大量多糖與酚類物質,并有強化免疫功能與抗氧化的功能。積雪草有解毒消腫、清熱利濕的功能,其中富含揮發油與生物堿等化合物,在修復皮膚損傷、保護神經元功能中的效果顯著。干姜有溫中祛寒的功能,尤其是解熱、抗炎的常見藥物。白簕有良好的抗應激與抗炎效果。腫節風中富含香豆素類藥與黃酮類物質,有抗氧化、鎮痛以及調整機體免疫力的功能。白術也包含大量揮發油與多糖物質,抗菌消炎效果良好。上述組方中添加的維生素制劑可達到調整腎上腺素分泌的功能,可在應激條件下維持肉牛身體機能平衡,尤其是維生素B1可直接參與細胞代謝過程,進而降低犢牛長途運輸綜合癥對疾病的傷害。
在中西醫結合治療犢牛長途運輸綜合癥中,本文所介紹的新治療方法可達到清熱解毒、抗應激以及消毒抗菌的功能,在上述藥物合理配伍的情況下,實現標本兼治,不僅可在更短時間內取得滿意療效,也實現標本兼治,避免了傳統治療方案中需要預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情況,更有助于保證食物安全目標。根據現有的應用經驗證明,上述治療方法對于長途運輸應激、慢性呼吸道傳染病、拉稀腹瀉等癥狀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可以顯著降低疾病的死亡率。
為有效預防犢牛長途運輸綜合癥發生,強化日常預防管理成為其中的關鍵點,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幾點。
正確選擇犢牛對于犢牛長途運輸綜合癥預防的效果顯著,其關鍵點包括:檢查牛的被毛是否光澤,牛鼻鏡檢查是否有珍珠汗,四肢是否粗長、精神狀態是否良好等。
3.2.1 運輸前的犢牛管理
(1)犢牛的健康狀態檢查。在運輸前嚴禁選擇體質瘦弱的犢牛,此類犢牛嚴禁做長途運輸。(2)飼料喂養時,嚴禁喂飽,一般只喂半分飽即可。(3)運輸前的預防性用藥對于防止犢牛長途運輸綜合癥發生的意義重大,因此在犢牛上車運輸前可灌服鎮靜安神湯,其重要組方包括梔子、知母與遠志、茯苓與酸棗仁等。或者運輸前肌肉注射少量泰樂菌素也可達到預防喘氣病的目的。(4)嚴格執行飲食控制管理條例。所有犢牛在運輸中應灌水2次/天,并在水中適量添加抗應激藥物,如葡萄糖的添加劑量為20g/10kg。
3.2.2 運輸中的管理方法
(1)正確選擇犢牛的運輸時間,其中在夏季運輸中應選擇在天氣涼爽的清晨或者傍晚,并在運輸前在車輛上增設遮陽網裝置。若在降雨天,應在車輛上方覆蓋遮雨布。在降溫季節運輸中,可考慮在車輛周圍用帆布遮擋處理,避免冷風直吹犢牛。(2)犢牛的長距離運輸對車輛規格提出了嚴格要求,一般在運輸中可選擇高護欄敞篷車,為保證犢牛安全應保證車輛護欄裝置的高度大于等于1.8m。在車輛內部增設防滑墊,避免犢牛因為車輛顛簸滑倒,裝車時可考慮在車輛地板上鋪設一層厚度為30cm的干草或10cm墊土。按照犢牛的數量選擇適宜車型,在犢牛裝車時以牛大小的1.3倍密度為宜可以限制牛的活動范圍,減輕車輛的顛簸和震蕩,降低牛只搖晃和相互碰撞,降低應激反應,架子牛可以用繩索系在車廂上限制牛的活動范圍,長度以不讓牛臥下為準。(3)為預防犢牛長途運輸綜合癥發生,對車輛壓車人員提出嚴格要求,例如全體人員應深入了解牛的習性,重視犢牛運輸中的相關細節,例如在上下高速路后或者崎嶇的山路上應控制速度,并時刻觀察犢牛有無跌倒或者相互踩踏等問題。正常條件下運輸車輛的車速可控制在80km/h以下,并且車輛在急轉彎或者減速時需控制車速。
在運輸車輛抵達目的地后,工作人員應嚴格掌握日常消毒檢查的相關注意事項,包括將牛車內外做全面徹底消毒,除此之外在犢牛管理中還需要注意以下內容:(1)稱重打耳標。為滿足日常管理要求,在犢牛抵達后應及時稱重并打耳標,并逐批記錄頭重耳號。(2)初次評估犢牛的健康狀態,對于有價值的犢牛均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工作,并通過帶畜消毒等方法徹底消殺牛舍、牛體與水槽,保證健康。(3)堅持合理飼喂。正確的飼喂方法是提升牛群身體素質的關鍵,可有效預防犢牛長途運輸綜合癥的發生,并且需要注意的是,犢牛經過長距離運輸后容易出現暴飲暴食情況,因此在犢牛卸車后應嚴格控制飼料攝入量,經過一周的適應期后才能恢復正常飲食。一般對于剛卸車的犢牛可根據采購地的飼喂習慣添加少量干草,投喂結束4h后再添加干草。標準以槽中無草秸為宜,精飼料保持在2kg左右。在連續投喂三天后犢牛的飲食情況明顯改善,此時養殖戶可根據犢牛的身體狀況,包括采食量與糞便是否恢復正常,若未發現異常即可增加精飼料的飼喂量。若犢牛的精神狀態不理想或者糞便未恢復正常,可適當延長干草料投喂時間,待癥狀良好后再過渡至常規飼料。在連續投喂一周后即可恢復成當地主要飼料。(4)犢牛飲食管理。在犢牛卸車后維持2h的休息空腹,再投喂干凈的飲用水,水無固定標準,只需保證飲水半飽即可,此時可向水中添加300g麩皮,并按照牛的數量添加20g的電解多維與口服補鹽液等藥物。養殖戶根據犢牛的糞便情況調整飲水方案,例如在犢牛卸車后的第二天向水中添加人工鹽,用藥量為80g/頭,連續用藥3d。正常情況卸車3d左右犢牛的糞便恢復稀軟狀態,此時可停止提供人工鹽與麩皮,但可適當延長電解多維藥物的供給時長。
犢牛長途運輸綜合癥的綜合防治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根據本文的研究結果可知,在各種途徑確診犢牛長途運輸綜合癥發生后,應盡早根據病牛癥狀實施中西醫結合治療,并主動嘗試新治療方法的臨床應用可行性。未來應注意的是,藥物治療犢牛長途運輸綜合癥屬于被動防范的方法,難以從根本上消除疾病對病牛的傷害,因此相關人員應該在堅持科學治療的基礎上規范預防管理條例,通過運輸管理等一系列措施,盡量降低犢牛長途運輸綜合癥的發病率,切實滿足養殖戶的基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