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 立
(河池市水產畜牧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中心,廣西 河池 547000)
近幾年食源性疾病暴發使民眾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不斷提升,而從全世界的成功經驗來看,建立食品安全質量可追溯體系成為增強消費者信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可行性。因此為更好地適應未來水產品與畜牧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要求,應該積極探索可追溯體系建設的新方法,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食品領域市場競爭明顯區別于其他行業,其中有良好市場聲望的零售商為保證自身的經濟效益,通常會選擇采購有質量安全保障的水產品以及畜牧產品。在這一背景下,若水產與畜牧產品生產企業可以建立一條被零售商廣泛認可且有助于保證質量安全的追溯系統,則可以為企業開拓市場提供敲門磚,打消零售商對企業產品的顧慮,在開拓市場的同時提升食品企業的經濟效益。
長期以來社會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非常高,而在實際上,食品安全問題涉及供應商、生產者以及儲存運輸環節等諸多渠道,任意一方的工作缺陷都有可能引發食品安全問題。在這一背景下,通過構建水產畜牧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建設,則可以從食品全過程周期入手展開分析,從原材料、生產過程以及最終產品等多個維度分析食品安全問題發生的原因,并精準排除其中的不安全因素,最大限度上保證食品安全。
通過構建水產畜牧產品安全可追溯系統,可以詳細記錄水產品與畜牧產品從生產養殖、加工技術、儲存運輸、零售的全過程,而一旦相關地區發生食品安全問題,則符合生產標準的企業即可通過安全可追溯系統舉證,闡明本企業產品綠色、安全,最終保護自身利益。
重視制度建設是保障水產畜牧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順利實施的關鍵,在落實階段要求各方能夠主動落實食品安全管理規范。例如在企業內控管理中,可積極構建水產品與畜牧產品的企業管理制度以及防疫、用藥規范等,并且在制度建設階段也可以圍繞食品安全管理的常見問題、潛在風險問題制定管理規定,包括水產與畜禽產品養殖場的防疫制度、消毒管理制度以及生產加工中的衛生管理規范等。在生產記錄上,應積極打造苗種、防疫、用藥以及產品銷售記錄,在安排專業人員負責現場記錄指導的同時,依照產品標識與可追溯管理辦法,保證水產畜牧產品企業的產品生產、儲存運輸、流通以及銷售環節均做到有據可查,實現規范化與系統化管理。
除此之外,信息公開制度建設也應成為水產畜牧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相關單位認真履行信息公開的相關責任,確保各方可精準、及時地采集水產畜牧產品生產的相關資料,保證食品安全可持續工作機制的實現,為群眾食品安全提供必要保障。
目前利用信息技術優化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功能已經成為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較為成熟的信息系統建設方案為“一個平臺與三個系統”,其中的“一個平臺”是指水產畜牧產品質量監管平臺,而“三個系統”則包括:基于PC端以及移動端的水產畜牧產品追溯系統、質量檢測系統、安全身份識別系統。上述系統可與省級水產品與畜牧產品質量追溯平臺對接。
而隨著信息技術方案不斷成熟,各地區在食品安全追溯系統建設中積極完善智慧食品安全系統建設方案,該系統可以整合與水產品畜牧產品生產的相關信息。以水產智慧系統為例,該系統中可以增設水質自動檢測、增氧設備遠程控制、水產品生產全過程錄入等功能,確保水產品苗種投入以及生產的全過程均可查詢。同時該系統通過與物聯網系統之間的高度結合,確保系統可詳細記錄產品安全檢測與銷售等內容,甚至針對部分名貴的水產或者畜禽產品單品可直接追溯至單體,最大限度上滿足系統追溯的要求。例如某地區在水產品安全可追溯系統中建立了“魚水云”系統,該系統可詳細記錄當地水產品的苗種、飼料以及藥物使用情況;系統也可以統計水產品生產過程中的水質pH值、溶氧量等數據。通過上述事例可以發現,在水產畜牧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建設中,依托信息技術可顯著強化系統功能,達到增強追溯能力的目標。
消費者參與是水產畜牧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實現上述目標,未來應重視以下幾方面工作:(1)重視信息宣傳。定期開展關于可追溯系統建設的宣傳教育活動,讓廣大消費者認識到可追溯系統的發展建設情況;企業也可通過本單位的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等積極宣傳水產畜牧產品可追溯系統的相關知識,不斷拓展系統的受眾群體范圍。同時考慮到農戶在水產與畜牧產品生產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地也可以考慮發揮各級技術部門或者龍頭公司的作用,對分散經營的農戶開展集中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可追溯系統的重要性、水產或者畜牧產品正確用藥標準、科學養殖技術等,在加深群眾對可追溯系統認知的同時,也能在行動上自覺遵守質量安全標準,并懂得利用水產畜牧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打造當地產品品牌。(2)構建信息反饋渠道。在水產畜牧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中,生產者、消費者與監管者是實現食品安全的三角,而為確保可追溯體系功能,當前還需要充分發揮現有渠道優勢,保證各種與食品安全相關的信息可以有效傳播。其主要內容包括:①強化平面媒體與網絡媒體、自媒體的優勢,提供與水產畜牧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相關的管理內容,在堅持客觀引導當地農產品市場的同時,消除消費者在食品安全管理中所處于的劣勢地位,保證各種材料資源的真實性與客觀性。②重視傳統媒體在水產畜牧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中的作用,包括報紙軟文、廣告宣傳等,圍繞廣大企業的業務需求與當地食品安全管理現狀,重視水產畜牧產品生產企業的安全宣傳與引導,定期發布食用農產品的安全信息內容,保證食品安全信息及時擴散。從長遠角度來看,通過不同的信息反饋渠道可顯著提升食品安全信息的透明度,改變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正確認知,并形成安全觀念,保證食品安全管理目標實現。
2.4.1 重視食品安全監督管理
在水產畜牧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中,應發揮政府在全過程管理中的作用,利用政府的對各環節的監督管控,達到提升監督管理力度的效果。例如針對水產畜牧產品生產中的疫病防控、用藥管理、養殖技術等內容做精準把關,提升監督管理力度。同時在養殖信息管理中還需要高度重視各類信息處理,通過食品安全信息獎懲機制,在可追溯體系的基礎上對相關責任主體進行追責,并配合必要的懲處措施對違法亂紀行為進行懲處,也可保障追溯信息內容的完整性與真實性。
2.4.2 重視技術利用
(1)打造水產畜牧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溯源標準。在執行階段應從國家統一的食品安全管理規范入手形成質量控制標準,堅持以高標準、嚴要求的信息管理模式,為水產畜牧產品提供統一的數據標準,保障農產品溯源目標實現。因此政府應嚴格控制各類水產畜牧產品的質量安全管理標準與技術規范,采用立法等形式規定畜牧產品、水產品的生產標準,其目的是保障所有類別的食用農產品在可追溯體系中都可以實現一致性的信息數據,減少后續信息比對與溯源的麻煩。
(2)重視與數字技術的融合與運用。在水產畜牧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中應正確利用移動互聯網、二維碼與條形碼技術,為企業、消費者、政府提供溯源平臺,用戶通過手機特定App掃描二維碼即可詳細了解信息,因此可實現追溯系統廣泛使用。除上述方法外,在水產畜牧產品外包裝上增設產品以及追溯聯系方式也是一種常見方法,通過二維碼或者條形碼防偽技術實現產品標識后,消費者可通過手機端或者電腦端獲取產品信息,并登錄平臺反饋產品資料,提升水產品與畜牧產品的溯源效率。而在未來,為進一步提升水產畜牧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功能,可考慮在追溯系統中增加各類農產品加工與保存等信息,并且相關研究也發現,部分農戶為自身利益可能會輸入虛假信息,導致源頭質量溯源存在困難。為解決上述問題,可發揮政府部門在源頭上把控質量的功能,要求在追溯系統建設中,相關人員應如實填寫農產品的名稱、生產日期、產地、生產者以及產品質量等級等內容,并通過隨機抽查的方法評估信息精準度,從源頭上保證信息質量滿意。
(3)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評估體系。水產畜牧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與食品安全息息相關,為強化其功能,還應該將質量安全評價系統落在實處,其功能是通過指標評價法或者模糊評價法,對水產品或者畜牧產品中的重金屬殘留以及微生物致病菌等進行檢測,并整合產品生產中的安全風險等級展開評估,判斷不同風險因素對水產畜牧產品質量安全的影響,保證安全追溯體系的功能。
(4)構建供應鏈主體信用體系。在水產畜牧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期間,為充分發揮各方參與主體的主觀能動性,需要相關人員能夠主動預防為保證自身利益而故意夸大農產品質量安全或者隱瞞水產以及畜牧產品質量安全的問題,因此相關部門可通過建設信用體系的方法,劃分行為主體的信用評分與等級,詳細記錄企業的信用行為,若發現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存在瞞報、誤報等情況均應記錄在案并降低其信用等級,定期根據信用等級評分實施懲處。常見的信用懲處措施包括停業整頓、登報道歉、責令整改以及退出市場競爭等。從功能上來看,通過供應鏈信用體系建設可顯著增強水產畜牧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功能,使消費者與政府部門隨時了解全供應鏈體系下各參與方的信用情況,最終為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提供保障。
水產畜牧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的建設與推廣需要高端人才的支持,因此應充分發揮自身的功能,增加針對企業、供應商以及養殖戶的培訓力度,詳細介紹水產畜牧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對當地農業發展的積極作用,最終引導各方積極參與。在執行階段,可采取專家上門指導、集體宣教等方法,詳細介紹可追溯體系的相關知識,尤其是要闡明該體系在加快產品品牌建設以及對于增產增收的積極意義等,激發相關主體參與水產畜牧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的積極性,并主動預防其產生違規行為。
重視追溯體系建設是保證水產品與畜牧產品生產、流通以及銷售等全過程信息透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且隨著追溯體系的不斷完善,則可以為相關部門開展管理工作提供詳實的資料,可保障政府部門的監管功能與消費者的選擇權、知情權。因此在擴大追溯體系范圍期間應關注水產品與畜牧產品監管范圍的可追溯性,改變以往工作模式下過度關注大中型企業的情況,未來需要將小規模的漁場或者養殖場、合作社以及家庭漁場與養殖戶等納入到可追溯范圍內。
為強化水產畜牧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的功能,在系統建設中應高度重視信息采集等工作對整個體系運營過程的影響,因此為保證該追溯體系可發揮預期功能,未來應從人才隊伍建設的方法,推動信息數據采集與管理工作開展。例如在以往信息采集中,相關人員需要采集關于苗種、飼料(餌料)、投入品以及藥物以及商品市場流通等信息,但相比之下工作人員數量嚴重不足再加之部分地區、企業的監管水平存在差異,這就導致水產畜牧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中面臨諸多風險。為解決上述問題,則需要通過人才隊伍建設的方法,在確保相關人員掌握水產畜牧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相關法律規范以及信息采集技術的基礎上,可從信息產生、采集以及處理等幾方面開展工作,解決追溯體系建設中對人才的需求。
水產畜牧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具有深遠影響,為保證該追溯體系可發揮預期作用,相關人員應深入評估信息技術以及人才支持、制度建設等方法對體系建設效果的影響,堅持從水產畜牧產品質量管理實際情況出發,嚴格執行食品安全的質量監控以及依托信息技術完善安全可追溯系統功能等方法,不斷增強對水產畜牧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功能,最終為加快當地農業產品發展提供重要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