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南克 劉揚 劉懿萱

摘 要:現代物流是連接生產和消費、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的重要支撐,是促進國民經濟暢通運轉的關鍵。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發展物聯網,構建高效流通體系,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文章采用PEST模型,從政策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和技術環境四個方面分析了河南省物流行業現狀,并提出了優化策略,包括完善現代物流體系的頂層設計、大力發展物流樞紐的經濟、推動物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城市物流配送的綠色低碳發展等。這些策略旨在為構建河南省現代化物流體系提供決策支持。河南省物流業也應在政策支持下,積極進取,加快數字化轉型,優化物流業態,提高物流服務質量,從而為推動河南省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關鍵詞:“雙循環”;物流業;PEST模型
中圖分類號:F259.27文獻標志碼:A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3.12.014
Abstract: Modern logistics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to connect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extend the industrial chain, upgrade the value chain, build the supply chain, and the key to promote the smooth operation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repor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emphasiz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building an efficient circulation system, and building a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In this paper, PEST model is used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ogistics industry in Henan Province from four aspects: policy environment, economic environment, social environment and technical environ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including improving the top-level design of modern logistics system, vigorously developing the economy of logistics hub, promoting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logistics industry, and promoting the green and low-carbon development of urban logistics distribution, and other aspects. These strategies aim to provide decision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logistics system in Henan Province.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policy,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Henan province should actively forge ahead, accelerate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ptimize the logistics forma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ogistics service, and make positive contributions to the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Henan Province.
Key words: "double circulation"; logistics industry; PEST model
0 ? ?引 ? ?言
近年來,隨著“雙循環”經濟發展戰略的提出,中國經濟正逐漸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目前,物流業已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同時也是實現“雙循環”發展的重要領域。河南省作為我國物流業發展的重要基地之一,也需要在新的背景下積極探索物流業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本文將探究河南省物流業高質量發展的現狀、問題和發展方向,并對未來的發展做出分析和建議,從而為推動河南省物流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1 ? ?基于PEST模型的河南省物流業發展現狀分析
1.1 ? ?政策環境分析(P)
2022年1月,國家發改委印發《“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建設規劃》,提出構建現代流通體系的目標。河南省緊緊圍繞這一目標,深入推進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在相關政策的引導下,河南省建設物流強省的總目標與實現路徑日漸明晰,這為物流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見表1。
1.2 ? ?經濟環境分析(E)
1.2.1 ? ?產業經濟發展
2021年,河南省GDP近5.9萬億元,經濟總量連續多年穩居全國第5位,社會消費品規模穩居全國第5、中部地區首位,主要指標增速全面高于全國。河南省完備的產業供給體系和能力,能夠滿足規模經濟和集聚經濟需求,可以有效提升以國內大循環為主的經濟效率。在農業方面,河南省糧食總產量連續6年穩定在1 300億斤左右,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發揮了“壓艙石”作用[1]。河南省制造業總量居全國第5位、中西部地區首位,制造業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在服務業方面,由于河南是人口大省,1億人口的社會消費能力有總量優勢。
1.2.2 ? ?物流業經濟發展
“十三五”期間,河南省社會物流總額、物流業總收入年均分別增長8.2%,9%。2021年物流總額為179 480億元,接近18萬億元大關,總收入7 463億元,快遞業務量43.6億件,位居全國第6位,居中部六省第1位。2022年三季度末,河南全省社會物流總額為138 624.4億元,增長4.5%,增速高于全國平均增速1.0個百分點;社會物流總費用6 752.1億元,增長6.1%,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4.4%;物流業實現總收入6 089.8億元,增長5.9%;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8%。“四條絲路”帶動下的“世界物流樞紐”取得了明顯進展,鄭州空港年貨運吞吐量突破70萬噸,躋身世界前40強,跨境電子商務年貿易額突破2 000億元,業務輻射世界200多個國家,內陸集裝箱航運完成“零”的突破,周口港口向美國洛杉磯長灘港口開放了一條新的“通江達海”通道。至2022年三季度末,河南省地域的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行業企業總量已經超過10萬家。據《全國城市物流競爭力報告(2021)》顯示,河南鄭州的城市物流競爭力指數和城市物流吸引力指數為38.7和41.75,均位列全國第11名,城市物流輻射力指數為35.52,位居全國第8位,被劃定為樞紐型物流城市,具備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物流樞紐條件。同時,省內洛陽、商丘、信陽、駐馬店、安陽、漯河、許昌、南陽、新鄉等均邁入全國物流城市競爭力前100名。
1.3 ? ?社會環境分析(S)
在河南省物流業的社會環境分析中,人口結構、城鄉發展差距、科技創新能力等是值得關注的關鍵因素。首先,河南省人口眾多。截至2020年底,河南省常住人口總數為1.17億人,其中城鎮人口為5 637.5萬人,占比為48.2%。隨著人口規模的增長,物流需求也不斷提升,這對物流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河南省的城鄉發展差距較大。根據《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2021》顯示,截至2020年底,河南省共有縣市區169個,其中經濟較為發達的鄭州、洛陽等城市占據了區域經濟主導地位,而相對貧困的農村地區仍然存在較大的發展差距,這也給物流業的區域發展帶來一定的局限性。最后,河南省在科技創新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截至2020年底,河南省擁有高新技術企業2 572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79家,屬于中低水平。同時,河南省專業技術人才相對集中在部分人才密集區域,人才分布不均,這也給物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帶來了一定挑戰[2]。通過以上數據與分析可以發現,河南省物流業的發展需要更多的人才支持和科技創新。同時,也需要更多的政策和措施來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從而提升整體物流產業的水平。
1.4 ? ?技術背景分析(T)
河南省的國家物流樞紐數量位居全國領先地位,建設國家物流樞紐具有先發優勢。河南省在全國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鐵網,實現了“市市通高鐵”;其擁有內陸地區功能最全、種類最多的口岸設施集群,快遞網點實現了鄉鎮全覆蓋。以鄭州為中心的高鐵圈覆蓋全國主要經濟區域,中歐班列自2013年開行以來總累計超過6 300班,構建了18個境外直達站點和8個出入境口岸的國際線路網絡和“1+N”境內外物流樞紐體系,業務范圍覆蓋逾40個國家140多個城市,境內外合作伙伴超過6 000家。在公路方面,2021年年末,河南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7 216公里,所有高鐵站、機場、港口和省級開發區實現了二級以上公路連通,所有縣(市)實現了20分鐘上高速。普通干線公路里程達3.1萬公里,2021年實現了全省17.9萬個、20戶以上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河南鐵海、河海聯運擴容加密,內河航道里程達1 725公里,內河集裝箱運輸實現“零”的突破,有效聯接了上海等“海上絲綢之路”的重點港口。河南省以周口為主要港口,推動沙潁河、淮河內河航道發展,周口港入選全國36個內河主要港口,成為擴大開放連通長三角的橋頭堡,通江達海能力大幅提升。快響應、零延時、秒通關,河南已構建起服務跨境電商進出口的高標準通關服務體系。河南“單一窗口”平臺系統通關能力提高到1 000單/秒,日通關承載能力達3 000萬單以上,進出口業務單量連續6年快速增長,運營效能穩居全國第一梯隊。河南省以5G網絡建設為突破,統籌推進寬帶網絡、物聯網、數據中心等建設。5G網絡規模提升迅速,5G基站達到9.71萬個,實現了縣城及以上城區全覆蓋,網絡規模位居全國第5位。河南省全面推進大數據、先進計算、網絡安全、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數字產業發展,引進華為、阿里巴巴、海康威視等一批龍頭企業,搭建起互聯網醫療系統與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等60個省級及以上大數據創新平臺和12個大數據雙創基地。
2 ? ?對 ? ?策
2.1 ? ?依托物流樞紐發展樞紐經濟
河南省要抓住樞紐經濟發展機遇,以樞紐要素集聚區為切入點,加強戰略謀劃、總體設計、精準施策,將樞紐運行要素、資源設施要素、產業發展要素和城市發展要素深度融合,高起點制定樞紐經濟發展規劃,全力打造樞紐經濟新業態。要充分發揮港、鐵、公、機、管、信等樞紐要素通陸達海、承南接北、東西貫通的綜合優勢,把握目前重大生產力布局、“一帶一路”倡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戰略疊加、重大基礎設施突破等一系列發展機遇,主動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以“通道+樞紐+網絡”運行系統為支撐,促進資源要素自由流動和高效配置,塑造樞紐發展新優勢[3]。
為了推動河南省樞紐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加強與國家、省“十四五”規劃和其他相關專項規劃的銜接,積極對接國家有關建設物流樞紐和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相關政策。通過超前規劃,我們可以在樞紐經濟的功能定位、發展路徑、空間布局、產業打造和推進機制等方面進行綜合謀劃,確保河南省能夠成為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樞紐經濟先行區和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戰略樞紐。
另外,我們還可以充分利用高鐵樞紐建設,打造高鐵商務區和高鐵快運區,重點發展物流、商務、商貿等核心產業集群。同時,我們也需要大力發展樞紐平臺經濟,綜合應用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建設智慧樞紐服務平臺。通過引進各類商品交易網絡服務平臺和電子商務平臺,大力發展空港貨匹配、運力優化、運輸協同等新業態、新模式,并提供信息、數字認證、電子支付等專業性服務。這些舉措都將為河南省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2.2 ? ?持續推動物流業數字化轉型
我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展現出強大的發展活力和巨大的發展潛力。河南省的現代流通體系建設需要搶抓智能化發展的新機遇,加快數字化發展,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即在流通領域建設廣覆蓋、高效率、安全穩定運行的數字基礎設施。
推動物流大數據平臺建設和“互聯網+”高效物流落地。積極推動物流大數據平臺建設前期研究工作,建設一批“互聯網+”數字化應用平臺和供應鏈“上云用數賦智”試點示范工程。推動物流產業數字化發展,需要建立完善的數據采集系統和接入標準,以實現商務、物流信息的數據存儲、調用和分析功能。同時,推進物流骨干網絡等供銷設施數據入網,以實現各物流環節信息的透明和智能化管控,從而構建一個集信息匹配、物流服務、交易撮合、社交營銷、品牌推廣和供應鏈金融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平臺。在多式聯運方面,也要加快標準化建設,推動各運輸方式之間的信息互聯共享。政府、市場和多方參與機制需要協同推進官方和企業層面的數據平臺建設,以保障各種運輸方式和口岸監管部門之間的信息互聯共享,最終實現信息的高效整合[4]。
為助力物流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需要進行認知和安全管理體系的構建。政府需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從業人員的數字化管理技能水平,并為其提供有效的工具和路徑。同時,物流企業需要構建數字化安全護盾,強化安全管理機制,加強網絡安全防護能力,從而提升重要信息基礎設施的安全保護能力。
2.3 ? ?推進物流配送綠色低碳發展
2022年1月18日,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印發“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的通知》并在此通知中指出,國家綠色低碳發展任務艱巨,清潔能源推廣應用仍需加快,要將綠色發展理念、低碳發展要求貫穿發展全過程。因此,建立綠色發展、普惠共享的國際流通體系,低碳化是必由之路。低碳化是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的要求,也是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本身發展的要求。首先,需要完善各層級物流服務網絡,構建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務體系。為達到流通節能、降本增效的目的,必須加強物流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在此基礎上,加快建設綠色物流園區、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以提升一體化、集約化物流組織服務能力。同時,完善縣鄉村快遞物流配送體系和末端公共設施建設,創新綠色低碳、集約高效的配送模式。其次,要想打造智慧低碳供應鏈,必須加強科技創新。應利用大數據與調度算法優勢,優化倉儲網絡規劃,實現精準貨物到達時間,以減少車輛等待時間。未來,可進一步利用科技創新手段提升流通各環節、各領域的數字化水平,實現綠色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物流產業鏈。同時,還需要加大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節能技術的研發力度,積極推廣綠色物流技術與裝備。
在綠色低碳轉型方面,需要瞄準重點環節,推動流通全過程降耗減排。應引導企業優先使用獲得綠色認證的快遞包裝;在運輸配送環節,擴大新能源車使用規模,推動全流程無人配送業務發展,以大幅節約資源能源。為全面推動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轉型,必須優化調整運輸結構,推動大宗貨物和中長途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提高運輸組織效率,推進綜合貨運樞紐建設,推動鐵水、公鐵、公水、空陸等聯運發展,同時加快推廣低碳設施設備。此外,還應加強綠色出行體系建設,強化“軌道+公交+慢行”網絡融合發展,開展綠色出行行動,倡導綠色低碳出行理念。
3 ? ?結 ? ?語
隨著經濟的發展,物流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物流體系的加速器、經濟勢能的輻射源,即物流樞紐,也成為產業要素的聚集地。在河南省,推進物流業的高質量發展已成為當下重要的任務,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完善物流體系設計,依托物流樞紐發展經濟,以數字化轉型推動行業發展,促使城市物流配送朝著綠色低碳發展方向推進。
參考文獻:
[1] 李然,孫濤,曹冬艷.平臺經濟視角下新物流新業態運營模式研究[J/OL].當代經濟管理:1-14.[2023-05-15].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3.1356.F.20230324.1706.004.html.
[2] 謝欣雨,王健.中國物流業與數字經濟融合水平的區域差異及動態演進[J].調研世界,2023(2):33-46.
[3] 向欣怡.數據開放助力智慧物流策略構建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23,45(1):26-28.
[4] 鄭小舟.新發展格局下我國雙循環物流供應鏈對策研究[J].北方經貿,2023(1):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