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冉兆龍
電視新聞記者作為新聞報道信息的主要獲取人,也是新聞機構采編策劃新聞信息的重要工作人員。隨著傳統電視新聞媒體和新興媒介融合發展進程的逐步加快,正式進入到了融媒體時代,對新聞記者工作帶來了更大的挑戰。為確保采編策劃工作的正常推進,就需要結合融媒體時代的發展趨勢,加大采編策劃工作的創新力度,逐步完善采編策劃模式,確保采編策劃工作具備現代化特征,這樣一來也能夠滿足群眾對新聞信息的獲取需求。鑒于此,本文立足于融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新聞記者采編策劃創新工作的重要性,圍繞該項工作面臨的挑戰以及改善策略展開如下探討。
以往電視新聞在傳輸時間和空間上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而且對電視新聞記者采編策劃的要求單一。通常情況下,電視新聞記者只需具備良好的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就能夠有效應對電視新聞工作,支撐相應工作的開展。因此,對傳統記者采編工作能力以及素養的培養,主要是從新聞工作人員的辨別能力、表達水平以及新聞信息價值等方面進行分析,新聞工作者需要具備的技能單一。隨著互聯網的快速普及,傳統媒體的缺陷也在不斷改善,影像、聲像以及通信等傳播信息方式的應用范圍在逐步拓展,這種新興媒體形式在新舊交替時期,對記者采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項流程也更加繁瑣。對此,新聞記者要想獲取優質的新聞素材,就必須結合時代的發展趨勢,使用直播、終端等多種模式優化新聞制作方法以及傳播方式,以便能夠為電視新聞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從根本上而言,融媒體作為傳統常規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對新聞輿論報道提供了極大的幫助,這也為新聞記者創新思維模式以及協作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要求其在新聞選題策劃以及報道等方面不斷強化自身的專業能力,用高水平的新聞素養實現傳統新聞記者向全能新聞記者的方向轉變,以便能夠快速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確保新聞工作人員寫、錄、播、編能力的全面提升。
在傳統媒體時代下,受眾主要是通過廣播、報紙以及電視等渠道來獲取新聞內容,信息的獲取方式單一,新聞的接收方式也相對被動。但是,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拓寬了信息的傳播渠道,拓寬了信息資源種類,使信息來源更加廣泛。對于信息的獲取,人們除了可以借助廣播、報紙以及電視外,還可以通過電腦、手機、抖音以及微博等方式來獲取信息,在此時代背景下,人們不再是單純的信息接收者,同時還是信息的發布者以及生產者。但是,在實際信息傳播環節,一些人根本不重視信息的真實性以及信息發布可能對社會造成的影響,隨意篩選和編輯信息,導致網絡上的信息資源混亂。對此,要求新聞采編工作者必須結合時代的發展需求,注重新聞采編工作質量,科學篩選新聞素材,確保新聞信息的真實性,以便能夠有效彌補信息來源廣泛存在的弊端,確保新聞采編工作的高質量開展。
當前,如果新聞采編工作人員使用傳統采編模式開展新聞采編工作,顯然很難滿足時代的發展需求。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前提下,新聞采編流程也在不斷簡化,從而為新聞采編人員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新聞采編人員應該廣泛收集網上發布的信息,擴充采編內容,保障采編工作效率。值得注意的是,要確保所采集素材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以往新聞采編工作的開展,存在著采編方式單一的現象,采編工作通常都是由采編人員親自到現場進行采訪,以此來獲取新聞素材,之后通過編輯這些素材,來制造優質的新聞內容。融媒體時代下的新聞采編方式更加多樣化,采編人員通過搜集網絡上網友上傳的熱點信息就能夠獲取新聞素材,大大提升了采編工作效率。
融媒體時代下,對新聞記者的社會責任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新聞記者必須真實報道新聞內容,否則將會對社會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因此,新聞工作者必須具備一定的政治頭腦,要科學選擇新聞材料,正確引導輿論和新聞。融媒體時代,越來越多傳播媒介的出現為各行業獲取用戶喜好提供了便利,對于新聞媒體行業而言,通過分析用戶對新聞內容的需求,能夠精準推送受眾感興趣的內容。在新聞采編環節,如果遇到需要某一當事人為素材的情況,就需要采編人員給當事人提供所有相關信息,確保當事人在知情且得到當事人認可的情況下開展采編工作,要保護好當事人的權利,所以,新聞傳播技術的出現,要求新聞行業不斷提升自身的基本準則。
新聞采編人員的工作內容包含了對相關數據信息的采集、篩選、處理和排版等方面內容,在融媒體時代下,要重視新聞采編工作的創新,不斷提升新聞記者的綜合能力。具體而言,要確保新聞標題在總結事件的同時,還要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這樣一來才能夠激發人們的閱讀興趣,加深人們對新聞內容的印象。在寫評論的時候,要注重思想的創新,力求做到從小事情中看到大文章,從平凡中看到偉大,引導讀者進行討論和評論,制造良好的話題。此外,還要考慮到受眾審美方面的需求,保障排版的合理性,給讀者良好的視覺體驗。
新聞報道會直接影響受眾的思想和行為,新聞工作作為一項意識形態下的工作內容,特別是在融媒體時代,新聞信息的傳播速度加快、信息發布渠道也逐漸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因此,對融媒體時代下新聞記者的思想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聞記者采編工作的開展,要明確政治導向,主動承擔社會職責,堅持實事求是原則,確保采編信息的真實性和客觀性。要求新聞記者必須明確自身的政治立場,要客觀分析海量數據信息,積極宣傳正能量,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輿論引導到正確的方向,創建健康的新聞環境。
融媒體時代,在高科技技術的支撐下可實現媒體融合,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采編設備,采編軟件的種類也在逐漸增加,在此環境下,對新聞記者的技術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隨著新聞編輯載體逐步發生變化,新聞報道形式也在日趨完善,能夠實現以圖片、文字、視頻、音頻相結合的新聞報道,這樣一來也豐富了新聞采編內容。對此,要求新聞記者必須加大對新技術的學習力度,要具備熟練應用專業軟件和設備的能力,確保采編質量的不斷提升。比如,對于一款最新的拍攝設備,可以通過融合出鏡記者和攝像的身份進行報道。在新聞拍攝過程中,這款設備的使用能夠真實記錄整個新聞現場的畫面,讓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一次性同時記錄周邊環境以及采訪內容,以便二次取景。同時,先進設備的應用,還能夠靈活適應不同的環境,為確保設備效用的充分發揮,就要求新聞記者必須具備寫、拍、出鏡報道以及后期制作等方面的綜合能力。
面對海量的新聞信息,要求新聞記者不僅要注重信息的獲取,同時還要深入分析這些數據信息背后反映的社會問題。因此,在開展采編工作的過程中,要求新聞記者必須及時發現熱點,積極挖掘熱點話題,以便能夠獲取優質的新聞內容,成為正確的輿論導向。在挖掘新聞內容的過程中,還要求新聞記者具備講故事的能力,確保受眾能夠更加精準地獲取新聞信息。融媒體時代下,可以通過各種素材來拓寬新聞深度,比如,一些新聞記者在開展新聞編輯工作的過程中,可根據不同平臺的特點以及受眾的心理需求和閱讀習慣,使用插入圖表、調整版式以及增加視頻等方式強化新聞效果,通過采取多樣化的處理方式來滿足受眾的閱讀需求。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豐富了新聞作品的表現形式,但是,通過仔細觀察就能夠發現,很多新聞內容都大同小異,而且存在著嚴重的同質化現象,致使新聞編輯內容過于乏味,很難吸引受眾的關注。在這種環境下,要求新聞記者積極轉型升級,但是,對于一些新聞記者而言,轉型工作并沒有圍繞新聞內容、表現形式來開展,而是從網絡平臺中獲取新聞熱點,也就是“蹭熱度”,這種沒營養的操作方式不僅影響了正確價值的傳遞,同時還增加了受眾獲取優秀信息的難度。所以,新聞記者采編工作的開展,必須在新聞內容編輯以及表現形式上不斷創新,使用新語言表達新聞內容,從不同層面入手展現真實現象。通過充分應用媒體技術使新聞內容更加豐富,以便為受眾提供優質的新聞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