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玉婷
摘 要:小學英語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順應了教育信息化的趨勢,也符合新課標要求,有利于豐富教學資源,創新教學方式,對于進一步深化英語教學改革大有裨益。文章對小學英語信息化教學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從課前、課中與課后三個環節探索了英語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路徑,體現了現代信息技術的強大功能,希望能為小學英語高效教學提供參考。
學生對英語課程的興趣會直接影響他們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倘若學生未能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英語教學過程就會變成教師的單向輸出,而非師生雙向互動。在英語教學中,生動的教學情境有助于調動學生的興趣,而他們在興趣的支持下容易集中注意力,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因此,教師可發揮信息技術的強大優勢,在課堂上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他們參與聽、唱、演、說、玩等趣味學習活動,讓課堂氛圍迅速活躍,對學生產生正向吸引,使其與教師展開雙向互動[4]。教師可在課題導入、學生注意力分散、重點知識講授、知識運用等時機進行情境創設,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順利導入課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緩解學生的疲勞感,增強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例如,在譯林版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5 Seasons的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順利展開季節類詞匯教學,教師可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呈現不同季節的照片,創設出相應的情境,圍繞照片從環境、色彩、人物活動等方面進行問答活動。比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展示夏天的照片并提問:“What can you see in this picture?”這樣可引導學生從照片中提取信息并回答問題。當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情境之中,教師可因勢利導,圍繞“summer”這個單詞進行詳細講解,利用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引出相關的單詞,并提問:“What do you think of when you see the word summer?”教師可預設學生的答案,并準備相關圖片,當學生說出ice creams、hot、T-shirts等單詞時,教師可操作大屏幕展示相應的圖片并出現“Bingo!”音效,給予學生鼓勵,提高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將“summer”與一些具體的物象聯系起來,進行綜合記憶。
在此學習活動中,教師利用多媒體創設生動的情境,利用多組照片豐富情境內容,在情境中展開師生互動,能夠啟發學生從照片中尋找線索,再根據季節類單詞聯系已學知識,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
2.突破難點,精準教學
小學階段的英語課程設置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但對于缺乏語感的學生而言,學習起來仍存在諸多困難,需要教師有意識地突破教學難點,幫助學生順利掌握所學知識,培養語感。為了實現這一目的,教師可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轉變口頭講授的形式,圍繞難點進行精準教學。具體來講,在面對學生存在的普遍性問題時,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先對難點與問題進行深入剖析,分析學生學習困難或做題出錯的原因,再對癥下藥,設計解決方案,利用課件或微視頻直觀呈現相關知識,組織學生進行專項學習。在此過程中,教師可在課堂上細致講解,讓學生在課后利用慢放、重播、放大、暫停等功能進行某個片段或整體的學習,使其熟練掌握難點知識。
例如,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學習了特殊疑問句這一知識點,但部分學生在理解和做題時仍存在較多問題,對此,教師可專門制作特殊疑問句教學課件,借鑒網絡學習平臺上的優質資源,引入一些學習方法和典型例句,保證課件內容通俗易懂。教師可先用課件講解How、What、When、Where、Why、Who等疑問詞,結合圖片與例句展開分析,說明不同疑問詞的用法;然后進入實戰演練環節,在課件中出示對話練習視頻,組織學生認真學習;最后,把學生分成兩兩一組進行問答練習。問:“What can you do?”答:“I Can playing basketball.”問:“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答:“It's sunny.”諸如此類。教師還要開展綜合演練,利用課件呈現從網絡題庫中搜索出的題目,讓學生開展獨立練習。而后,教師要根據練習情況匯總問題,對課件中的相關內容進行再次講解。課后,教師要將此課件上傳到在線學習平臺,建議掌握不牢固的學生自主復習、鞏固。
在此學習活動中,教師利用課件講授特殊疑問句這一教學難點,融入了大量圖片、例句及練習題,將學與練結合起來,能夠引導學生逐步理解、精準練習、合理運用,讓教學效果更顯著,順利突破教學難點。
(三)信息技術與課后復習融合
當前,線上、線下融合教學已經成為主流趨勢,線上教學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占據重要地位,可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供必要的支持。課后復習是課堂教學結束后學生進行知識鞏固與作業練習的重要環節,也是鍛煉學生分析、遷移與運用能力的關鍵環節。教師應順應信息化趨勢,轉變傳統的課后復習形式,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課后復習與拓展學習。
1.鞏固知識,拓展資源
課后復習不應局限于教材,還需向外適當拓展,以此來豐富英語課程內容,引領學生展開課外學習。一方面,教師要向學生推薦一些課外學習資源,建議他們自主學習;另一方面,要教會學生在網絡學習平臺自行檢索的方法,鼓勵他們根據個人興趣和學習需要選擇相應內容進行拓展學習。面對不熟悉的單詞可利用學習軟件隨時查閱,遇到無法獨立解決的問題可通過線上溝通渠道尋求幫助[5]。
例如,在譯林版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7 Chinese festivals的教學中,教師可引領學生學習Spring Festival、Dragon Boat Festival、Mid-Autumn Festival和Double Ninth Festival等節日單詞,引導學生了解部分中國傳統節日的時間、習俗和特色美食。而五年級上冊Unit 8 At Christmas的單元話題為“圣誕節”,介紹了人們在圣誕節做的一些事。教師可基于新舊知識的聯系,利用在線學習平臺布置課后任務:(1)利用書籍、網絡查找資料,對比中國的春節與西方的圣誕節有何不同,將分析、對比結果上傳到在線學習平臺;(2)搜集更多與中國傳統節日相關的知識,嘗試用英語介紹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并錄成視頻上傳到班級群。
上述兩個課后任務均須借助信息技術工具與網絡平臺來完成,教師可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料,引導他們從知識整合與運用的角度進行課后復習,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完成知識建構與表達訓練,提升信息搜集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2.在線練習,智慧管理
學生完成線上作業后,或由學習平臺自動批改,或由教師在線批改。在線學習平臺可提供數據統計與分析服務,教師通過查看數據便可知曉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為后續教學活動的優化調整提供參考。此外,學生還可以利用在線平臺參與多樣化的英語學習活動,如在線閱讀、在線答題、在線配音等,以“打卡”、PK、角色體驗等形式豐富在線學習體驗。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感興趣的在線學習活動,感受信息技術為英語學習帶來的便利,并利用短視頻、照片展示個人學習成果,充分提高英語學習質量和英語能力。
結語
現代信息技術對英語課程教學具有支持與服務作用,教師應順應信息化趨勢,積極構建信息化英語課堂,將信息技術融入課前、課中與課后教學環節,優化教學活動,豐富教與學的資源,更新教與學的方式,構建高效課堂。[參考文獻]
[1]黃方卉.以信息之力 架聽說廊橋: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聽說教學的融合對策[J].知識文庫,2021(24):34-36.
[2]陳有海.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J].家長,2021(21):84-85.
[3]王寵弟.讓英語因“信息化”而多彩: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整合[J].中國新通信,2021,23(12):189-190.
[4]龔嬋娟.深度融合,助力教學: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深度融合的途徑探究[J].學周刊,2021(1):111-112.
[5]林淑婷.關于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的融合研究[J].英語廣場,2020(3):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