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苗 吳鍵 袁圣敏



跳繩作為《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以下簡稱《標準》)中的重要測試內容之一,也是我國多省市中考體育考核項目之一,具有廣泛的普及性和實踐性。跳繩不僅考核學生的協調性、靈活性和耐力要求,還涉及身體控制能力和節奏感的培養。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育美育教育研究所健康體能課題組(以下簡稱課題組)經過前期調研,深入了解和分析不同省市學生中考體育政策、項目要求和相關成績等。在此基礎上,針對跳繩中考體育項目設計了一套測練評一體化的能力培養方略,通過針對性的鍛煉提升方略,實現測、練、評一體化的小初銜接能力培養,以滿足學生不同需求和能力水平的跳繩能力提升。
針對實際學生跳繩鍛煉能力需求,設計跳繩測練評方略并實施,包括《標準》規定的1min跳繩結果性測試、跳繩相關體能素質的評價方略,以及針對性的專項跳繩體能鍛煉方案,以期提高教師指導的針對性、學生鍛煉的興趣和目標性。通過提升學生跳繩的技術水平、身體素質和運動成績,培養學生健康生活的意識和習慣,推動體育教育的全面發展。
一、中考體育跳繩測試與評價方略
(一)中考體育跳繩結果性測試評價方略
針對1min跳繩的結果性測試評價以《標準》為依據,測試前期需要教師提前設置好平整且安全的測試場地,提供適當長度和重量的跳繩器材,以適應不同年齡和能力水平的學生。測試時按照規定測試方法,讓學生站在跳繩起跳位置,在指令下開始計時,學生需要在1min內盡可能多次地連續跳繩。同時觀察學生的跳繩技術,包括是否完成雙腳同時起跳、雙腳同時落地、雙腳保持穩定、手腳協調擺動搖繩等動作要素。教師在測試過程中,確保學生正確使用跳繩,并給予必要的指導和糾正,以保證測試的準確性。觀察學生的技術表現,包括動作規范性、連貫性和穩定性,并記錄學生在1min內完成的跳繩次數。
(二)中考體育跳繩相關體能素質評價方略
考查學生跳繩運動能力水平,不能僅關注結果性評價的結果,對于中小學學生來說,更要關注學生完成跳繩的過程性評價。因此,教師不僅要進行結果性評價,了解學生的實際成績,還要進行與跳繩相關的體能素質的過程性評價,將學生的跳繩次數與跳繩相關的體能素質相結合。通過結合相關體能素質的過程性測評,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整體水平。如,學生可能跳躍的次數較多,但技術表現欠佳或出現明顯的肌肉或心肺疲勞現象時,便是提示改進技術的時機。相反,學生可能跳躍次數較少,但技術表現良好且保持良好的耐力和持久力,這表明其有潛力和進步的可能。
因此,本文在跳繩的結果性成績評價的基礎上,還根據跳繩項目所需具備的體能素質,設計4種跳繩體能素質的評價方法,作為了解學生跳繩專項的體能素質評價指標,主要采用原地縱跳項目的最大次數力竭測試考查學生下肢肌肉耐力、采用單腳站立1min靜止站立測試考查學生下肢平衡穩定能力、采用平衡墊提踵力竭測試考查學生下肢動態穩定控制能力和下肢肌肉耐力、采用踝關節靈活性測試考查學生腳踝柔韌性(表1)。并將學生的結果性測試和過程性測試評價結果形成學生的個人檔案,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后,觀察學生個人的縱向成績對比,了解學生的提升現狀,為后續訓練計劃指導提供科學的評價依據。
(三)中考體育跳繩信息化評價方略
在1min跳繩測試中,鼓勵體育教師借助信息化技術進行評價,以獲取更準確的數據和提供更詳細的反饋。如,通過視頻分析,使用攝像設備或智能手機錄制學生跳繩的過程,并進行視頻分析。通過回放和慢動作觀察學生的技術表現,包括起跳、落地、手臂動作、腳部姿勢等。還可以借助移動應用程序,跟隨可視化鍛煉方案實施鍛煉,同時記錄學生完成跳繩的次數和時間,以及消耗的卡路里等基本運動信息,學生也可以在移動應用程序,查閱自己的鍛煉數據,進一步分析和對比,也可以在移動應用程序與網絡共同參與鍛煉的同學進行遠程比賽,從而激發學生參與鍛煉的積極性和興趣,豐富學生參與鍛煉的多樣性。
(四)中考體育跳繩學生自評方略
自我評估是學生對自己的跳繩表現進行評價和反思的過程。以下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自我評估方法。首先,學生可以評估自己的跳繩速度。他們可以記錄1min內跳繩的次數,并與之前的記錄進行比較。如果他們在1min內跳繩的次數增加了,那么他們可以得出自己的速度有所提升的結論。其次,學生可以評估自己的技術表現。他們可以注意自己的跳繩動作是否流暢、規范和協調。他們可以問自己是否雙腳同時起跳、同時落地,手臂是否配合跳繩動作等。通過對比標準的跳繩技術要求,學生可以判斷自己的技術表現是否達到了預期水平。學生可以自我評估自己的錯誤和改進空間。他們可以回顧跳繩過程中出現的錯誤或失誤,并思考如何改進。例如,他們可以思考如何避免跳繩失誤、如何調整跳躍頻率以及如何提高動作的協調性。
通過自我評估,學生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的跳繩表現和進步情況,這種主動參與評估的過程可以培養學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能力,促進他們在跳繩和其他體育活動中的成長和發展。
二、中考體育跳繩能力提升方略
(一)技術表現能力練習
1.徒手模仿搖繩
適宜學生:小學生。
練習方法:雙腳并攏,原地站姿練習,挺直軀干,大臂夾緊,屈肘約90°,小臂帶動手腕模仿搖繩,依此重復練習(圖1-1)。
練習建議:雙臂屈肘置于體側,大臂與軀干距離不得大于一拳距離。練習30次/組,共練習4組。
注意事項:避免聳肩代償發力,正確肌群發力。
2.徒手擺臂跳躍
適宜學生:小學生和水平四學生。
練習方法:雙腿并攏成站姿,大臂夾緊,屈肘約90°,小臂帶動手腕模仿搖繩,同時,下肢蹬地向上跳躍,依此重復練習(圖1-2)。
練習建議:雙腿并攏向上跳躍的同時,雙臂屈肘協調擺動。練習30次/組,共練習4組。
注意事項:手腳協調擺動,注意跳躍場地安全,選擇空曠場地。
3.雙手搖繩
適宜學生:小學生和水平四學生。
練習方法:雙腳并攏,原地站姿練習,雙手大臂夾緊,屈肘約90度,小臂帶動手腕搖繩,依此重復練習(圖1-3)。
練習建議:雙臂屈肘,小臂轉動手腕搖繩。練習30次/組,共練習4組。
注意事項:避免聳肩代償發力,正確肌群發力。
4.單手搖繩跳躍
適宜學生:小學生和水平四學生。
練習方法:雙手并攏,站姿準備,大臂夾緊,一側小臂帶動手腕模仿搖繩,另側手臂徒手搖繩或叉腰。同時,下肢蹬地向上跳躍,依此重復、兩側交替練習(圖1-4)。
練習建議:雙腿并攏,跳搖同時。練習30次/組,共練習4組。
注意事項:對側手臂屈肘保持不動,搖繩側手臂正確發力。
5.跳躍跳繩
適宜學生:小學生。
練習方法:站姿準備,雙手持跳繩,將跳繩搖置體前后,雙腳并攏跳過跳繩,再雙手向前搖繩,依此重復練習。
練習建議:上下肢協調擺動,快速雙腳并攏跳過繩。練習30次/組,共練習4組。
注意事項:搖繩與跳躍分階段完成,避免踩繩崴腳。
6.完整跳繩
適宜學生:小學生和水平四學生。
練習方法:雙腳并攏,站姿準備,雙手屈肘持跳繩置于體側,大臂夾緊,小臂帶動手腕搖繩,找準時機下肢同時向上跳過跳繩,依此重復練習。
練習建議:雙腿并攏,搖跳同時。練習60次/組,共練習4組。
注意事項:選擇安全運動場地和運動鞋,掌握合適的跳躍節奏和手腳配合。
(二)下肢力量與平衡控制能力練習
1.雙手叉腰跳躍
適宜學生:小學生和水平四學生。
練習方法:雙腿并攏成站姿,挺直軀干,雙手叉腰準備,下肢蹬地向上起跳,落地緩沖,依此重復練習。
練習建議:挺直軀干,雙腿并攏。練習30次/組,共練習4組(圖2-1)。
注意事項:下肢微屈膝緩沖落地,避免膝關節損傷
2.縱跳
適宜學生:水平四學生。
練習方法:站姿準備,雙腿并攏,挺直軀干,雙手屈肘置于體側,下肢蹬地向上跳躍,同時雙手屈肘協調向上擺動,落地緩沖,依此重復練習(圖2-2)。
練習建議:落地微屈膝緩沖,雙腳蹬地向上跳躍。練習30次/組,共練習4組。
注意事項:下肢微屈膝緩沖落地,減少膝關節損傷。
3.腳踝提踵
適宜學生:水平三和水平四學生。
練習方法:站姿準備,單腳撐地,另側腿屈膝抬離地面,雙手叉腰,挺直軀干,支撐腿腳跟上抬,腳尖著地,再腳跟落地,依次重復,兩側腿交替練習(圖2-3)。
練習建議:腳尖著地,快提慢降。練習20次/側/組,共練習4組。
注意事項:控制腳跟提起和下落的速度,避免崴腳。
4.彈力帶腳踝力量練習
適宜學生:水平四學生。
練習方法:坐姿準備,一側腿屈膝,另側腿直腿貼于地面,將彈力帶固定在該側腳,腳踝對抗彈力帶阻力進行屈伸練習,兩側腿交替練習(圖2-4、圖2-5)。
練習建議:控制動作速度,循序漸進加速。練習20次/側/組,共練習5組。
注意事項:鍛煉側腿伸直,踝關節發力,避免屈膝股四頭肌發力代償。
5.半蹲
適宜學生:小學生和水平四學生。
練習方法:站姿準備,雙腳打開同髖寬,下肢屈髖屈膝90°下蹲,挺直軀干,膝關節保持中立位,盡量不超過腳尖,同時雙手前平舉,還原站姿,依此重復練習(圖2-6)。
練習建議:髖膝踝保持一條線,快起慢下。練習30次/側/組,共練習4組。
注意事項:確保正確半蹲姿勢,避免膝關節和腰椎不正確生物力線。
(三)手腕力量能力練習
適宜學生:水平四學生。
練習方法:站姿準備,屈肘90度,大小臂夾角保持不變,手腕進行屈伸練習(圖2-7、圖2-8)。
練習建議:大小臂保持不動,逐漸增加幅度和力度。輕物負重,練習20次/側/組,共練習3組。
注意事項:保持屈肘姿勢,避免肱二頭肌代償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