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是人體基本運動能力之一,也是專項運動技能學習的基礎,對促進學生身體健康、提高運動能力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在教學中往往容易出現學生不愛跳、不敢跳、跳不高、跳不遠等問題。通過全國體育教師圍繞“跳”的教學策略展開線上研討,在交流碰撞中匯聚教學智慧,進而幫助學生提升“跳”的能力。
一、多角度分析,厘清“跳”的內容
梳理“跳”的練習內容,是分析“跳”的教學策略的基礎。參與研討的教師大多從教材類別出發分析跳躍的內容,河南張洪濤分別從武術、籃球、足球等專項運動列舉了跳的練習內容,諸如武術的騰空飛腳、籃球的跳起投籃、足球的跳起頭頂球等。同時,設計跳的練習內容時還應考慮不同學段的特點。天津田麗從體能發展方面列舉了發展下肢力量的蹲跳、連續蛙跳、弓步蹲跳、轉體深蹲跳、收腹跳以及發展靈敏性的“十”字跳、左右橫跳、前后跳、轉體跳等。此外,研討教師還列舉了各項運動都能涉及的蛙跳、跨步跳、原地摸高、開合跳、屈膝跳等。
跳的內容從不同水平段教材中可以分別看到有梯度的內容,從基本運動技能逐步過渡到專項運動技能,跳躍能力也成為專項技能水平提升的關鍵因素。同時,體能練習中很多跳的內容不局限于教材,而從鍛煉需求出發整合不同的跳的練習內容。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從學生身心發展水平出發,結合專項運動特點及體能發展需求合理選擇跳的練習內容,促進學生跳躍能力的發展。
二、優化教學手段,激發“跳”的興趣
1.創設游戲競賽情境
在研討過程中,參與話題研討的部分教師都不約而同地談到通過設置競賽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練興趣。山東劉平通過創設小組比賽情境“森林運動會”,引導學生自主加入到團隊競賽中,通過各組組員相互比拼,提升學練的興趣和積極性。遼寧王嘉欣設定“小青蛙跳荷葉”“小兔抬花轎”游戲情境,讓學生在模仿動物跳的練習中調動學習積極性。山東于華云設計“跳躍大峽谷”“穿越封鎖線”的闖關挑戰情境,使學生在完成不同難度跳的挑戰后獲得成功的喜悅,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練習的興趣。可見,教師通過創設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游戲與競賽情境,有效激發了學生對跳的學練興趣。
2.優化場地器材
場地器材是學生體育學習的外部環境,擺放美觀的器材和精心設計的場地,都能激起學生躍躍欲試的心情。同時,軟式器材的使用能有效降低學生對有難度技術動作的畏懼心理,如,山東牟保真從器材創新角度提出采用軟式跨欄架代替硬式跨欄架,用橡皮筋代替跳高桿,通過優化器材降低學生對完成動作的難度,進而提升學練興趣。此外,還有研討教師提出各小組代替跳高桿的皮筋也可選用不同顏色,利用不同顏色的皮筋代表不同挑戰的高度,激發學生“比學趕幫超”的學練氛圍。
3.適時評價鼓勵
遼寧韓宗達從教師語言的應用上提出建議,他認為“學、練、賽、評”中評價對于每個學生來說都非常重要。教師在教學中多運用加油鼓勵的語言,對動作達成度不高的學生,及時給予評價,幫助學生發現問題,多鼓勵學生進行挑戰。此外,可以調整評價目標,以定量的方法設置多個小目標,通過目標驅動提高學練的積極性。
4.注重融合納新
參與話題研討的部分教師認為跳的練習可以與音樂相融合,歡快的音樂可以減少練習的枯燥與乏味,調動學習熱情。在練習跳高、跳遠助跑動作時也可播放有節奏的音樂,不僅能緩解學生在練習中的緊張感,而且能提升學生跳遠助跑的節奏感。此外,蹦床、跑酷等新興體育項目同樣可以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優化練習形式,更新練習內容,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練興趣。
5.明晰項目價值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通過闡釋跳躍項目學習的價值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幫助學生知曉學習和鍛煉的意義,進一步激發跳的學習興趣。比如在生活中要越過小水渠這樣的一個生活場景就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跳躍能力。
綜上所述,游戲競賽情境的創設是激發學生學練興趣的重要前提,場地器材的優化是提高學生學練興趣的條件保障,適時評價鼓勵是提高學生學練興趣的強大動力,學科融合是提高學生學練興趣的有效策略。因此,教師可以基于學生發展規律和課堂教學內容,采取多元化激勵模式,不斷激發、提高學生對跳的學練興趣。
三、遵循項目特征,提升“跳”的能力
1.基本運動技能教學注重“跳”的動作形態
根據學生體能發展敏感期,水平一注重基本運動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通過創設情境,開展游戲化的“跳”的練習,引導學生建立跳的動作表象,為高水平進階教學和專項運動技能奠定良好基礎。研討教師建議通過器材的一物多用,調整游戲的難度,如,小體操墊平放、折疊立放、多個體操墊疊放等引導學生在不同高度、不同遠度條件下完成跳躍動作。
2.專項運動技能教學注重“跳”的效果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從水平二開始教授專項運動技能,跳的能力發展也應更多融合在專項運動中。浙江趙建忠認為籃球教學中可以通過跳起爭球、接球后跳投、跳起爭搶籃板、搶籃板球后補籃或傳球給同伴跳投等一些組合練習的方法提升學生跳的能力。遼寧孫琦分享了跪跳起教學中提高學生彈跳力的方法,通過增加墊子的高度,讓學生先做向前跪跳下,再逐漸降低墊子的高度,最終過渡到在平地上的練習。此外,參與話題研討的部分教師也均表達了自己在專項運動教學中發展跳躍能力的方法,如,羽毛球在高躍起的撲救球、殺球,足球的跳起爭頂球、頭球射門的訓練,籃球的行進間投籃、扣籃、爭搶球等。可見,遵循每個專項的特點,通過專項技能與專項體能相結合的練習可以不斷提升跳的動作質量,促進專項運動技能的整體提升。
3.基于學生水平段注重“跳”的能力的提升
遼寧李成梁分別從小學、初中、高中不同年段學生身體發展特點出發,基于運動生理學等,列舉了克服自身體重提升彈跳能力的練習方法,諸如收腹跳、展髖跳、弓步交換跳、交換跳、蛙跳、垂直跳、單足跳等,以及為進一步提升彈跳能力的負重跳、抗阻跳、助力跳等。同時,他特別強調訓練應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和最近發展區的需要在不同時期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此外,教師要關注學生達成的動作標準,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跳躍姿勢,避免造成關節、肌肉損傷。
綜上所述,參與話題研討的部分教師將學生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與運動項目特征相結合,采用合理的練習方式、方法促進學生跳躍能力的發展。如,基本運動技能中跳躍能力的發展應多關注動作的形態,專項運動技能教學需要結合不同項目的特征,開展針對性練習,在專項體能練習中不斷提升跳的質量,促進學生跳躍能力的發展。
四、打造育人場景,培育體育精神
1.創設競賽的學練方式,培養勇于進取的精神
參與話題研討的部分教師不約而同地提到通過比賽培育體育精神。遼寧吳苑認為可以通過課堂聯賽,創設真實的競技比賽情境,如,在跳高比賽中,通過組員間的互幫互助、共同努力,共同挑戰更高的高度,以此培育勇于進取的精神。同時,還有部分教師提到競賽的輸贏,可以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成功與失敗,這也是體育品德形成的關鍵。
2.設計不同難度的學練內容,培養勇于挑戰的品質
勇于挑戰常作為教學目標之一出現,但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教師設計有難度、有梯度的練習內容。遼寧趙巖認為跳高項目教學可從跳斜向的皮筋到跳不同高度的橫桿,在每一個練習過程中給學生設計不同難度的挑戰,引導學生挑戰新高度,培養其勇于挑戰的精神。遼寧馬佳慧認為可以設置闖關環節,讓學生樂于挑戰。浙江賈安民認為在課堂中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樹立小榜樣也可以引導學生不斷嘗試不同難度的新的挑戰。
3.抓住課堂問題情境,培育堅韌不拔的體育精神
課堂教學中,學生遇到困難,無法完成學練任務時,教師應及時關注學生的情況,適時鼓勵,幫助學生戰勝困難,挑戰自我。如,在跳箱課上,1名學生在0.8m高度上無法完成想要放棄時,教師除了給予技術上的指導、加強保護與幫助,還應積極鼓勵學生挑戰自我。當學生通過努力成功跨越跳箱時,挑戰自我、堅韌不拔的體育精神才能得到內化。此外,遼寧王迎晨認為應該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如,肥胖的學生在跳躍中表現相對較弱,教師除鼓勵外還應引導組內學生互幫互助。
體育精神是體育活動的內蘊所在,體育精神培育的過程也是體育核心素養發展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將核心素養牢記于心,創設教學情境,合理設計有梯度的練習內容,關注學生課堂生成,及時優化評價策略以及加強對學生個體差異的關注等,引導學生學會面對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促進體育核心素養的發展。
——孫澤宇(遼寧省沈陽市和平區望湖路小學,110166);李麗(遼寧省沈陽市教育研究院,110031)整理
總第168期話題(體育課堂中“跳”的教學策略)研討背景與提綱:
研討背景:
“跳”是人體基本運動能力之一,是專項運動技能學習的基礎,對促進學生身體健康、提高運動能力發揮著重要作用。教學中往往容易出現學生不愛跳、不敢跳、跳不高、跳不遠、落地重心不穩等問題。基于此,本期《草根爭鳴》通過研討“跳”的教學策略,凝聚“跳”的教學智慧,促進學生“跳”的能力的提高。
研討提綱:
1.體育課堂教學中“跳”的練習內容有哪些?
2.為激發學生“跳”的學練積極性,請呈現有效方法或措施。
3.如何結合運動項目特征發展學生的彈跳能力?請以某水平段為例說明。
4.結合教學案例談談,如何在“跳”的教學中培養學生勇于進取、堅韌不拔、挑戰自我的體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