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展 章安平


摘要:RCEP首次在亞太區域內達成了范圍全面、水平較高、包容性強的諸邊電子商務規則,塑造了全球和區域經貿新格局。RCEP維持對電子傳輸免征關稅,推進無紙化貿易和電子認證,有條件允許跨境數據自由流動以及靈活的條款適用和爭端解決方案,將有效提高跨境電商規模和自由化水平,顯著降低跨境電商交易成本,促進跨境電商包容可持續發展。同時,RCEP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各締約方的數據主權意識,加速推動電子商務法治化和國際化,也對跨境電商國內立法提出更高要求。建議我國應以更高站位、更寬視角開辟新發展思路,調適完善國內電子商務法律和標準體系,加強合規建設,持續推進數字貿易便利化,打造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等,以對接高標準數字貿易規則,主動融入全球數字貿易治理體系。
關鍵詞:RCEP;跨境電子商務;規則;影響;因應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生效實施以來,持續釋放區域內巨大的貿易增長潛力。據海關統計,2022年我國對 RCEP 其他成員國進出口總額12.95萬億元,同比增長7.5%,占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的30.8%。RCEP 首次在亞太區域內達成了范圍全面、水平較高、包容性強的諸邊電子商務規則,設置旨在促進成員方之間電子商務的使用與合作的第十二章,并對“促進跨境電子商務”①做了專節規定。跨境電商作為數字經濟在國際貿易領域的新業態,是我國加快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前沿領域和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關鍵節點。當前,全國設立了21個自貿試驗區及海南自由貿易港,跨境電商綜試區擴容至165個,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5年增長近10倍,進入數字賦能自由貿易的新階段。如何抓住 RCEP 發展機遇,利用好 RCEP 電子商務規則,以更高站位、更寬視角開辟新發展思路,全面拓展和深化與 RCEP 其他成員在跨境電商等領域的經貿合作成為重要的現實問題。
一、RCEP 塑造全球和區域經貿新格局
“現代、全面、高質量、互惠”是 RCEP 最初設定并始終堅持的目標和承諾。區域內90%以上的貨物貿易將最終實現零關稅,海關程序與貿易便利化整體水平高于 WTO《貿易便利化協定》。金融、電信、專業服務成為“服務貿易”的獨立附件,服務貿易和投資總體開放水平顯著高于原有“10+1”自貿協定。對成員的開放準入、對不發達成員的相對包容和差別性待遇等方面均體現了 RCEP 開放包容、漸進靈活的價值追求②。RCEP 作為全球最大的自貿區,塑造了全球和區域經貿新格局。
(一)RCEP 成員構成與全球地位
RCEP 覆蓋中國、東盟十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15個成員國22.94億人口,經濟總量和貿易額均占到全球的1/3。根據世界銀行標準,RCEP成員國的收入水平跨越三個等級,最高人均 GDP(新加坡)是最低人均 GDP(緬甸)的61倍(見表1)。其中,高收入國家6個、中高收入國家3個、中低收入國家6個。因此,RCEP 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垂直型一體化組織。
就人口規模而言,RCEP 有中國(第1位)、印度尼西亞(第4位)、日本(第11位)、菲律賓(第13位)、越南(第15位)等8個國家的人口規模位于世界前30位。RCEP 區域內總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比重達到29.27%,成員國15-64歲的勞動人口占全球的31.6%,遠高于歐盟6.7%、北美13.2%的水平。就經濟規模而言,RCEP 合計占全球 GDP30.81%,其中中國(第2位)、日本(第3位)、韓國(第10位)、澳大利亞(第13位)等8國的GDP 排名進入全球前40位。2000年至2020年,RCEP 成員國的經濟總量從7.84萬億美元增長到25.96萬億美元,年均增長6.51%,超過4.95%的同期全球平均增速;2020年,RCEP 成員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占全球的37%,遠遠領先于其他自貿區。在國際貿易方面,2021年 RCEP 成員國的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占全球的比重達到28.74%。此外,2021年 RCEP 成員國的互聯網用戶總量約為17.02億,占全球互聯網用戶數量的34.4%左右。規模優勢與活力優勢的疊加推動釋放 RCEP 巨大的增長潛力,為跨境電商發展提供更大的市場空間。
(二)RCEP 對全球和區域經貿格局的影響
RCEP 是各國經反復權衡和綜合判斷的結果,象征著與歐盟、北美自貿區呼應的全球第三極經濟圈的形成。RCEP 首次促使中日、日韓達成雙邊關稅減讓安排,在降低貿易和投資壁壘的平臺上,重塑中日韓三大東亞經濟體之間的經貿合作關系。同時,利用 RCEP 原產地累積規則,加快構建東亞產業鏈、供應鏈閉環,整體提升東亞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分工地位。鑒于 RCEP 區域內可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和工業體系,區域內貿易比重將提升,亞太價值鏈也將進一步轉向區域化。RCEP 覆蓋并升級東盟與中日韓澳新五國簽署的“10+1”自貿區協定,有效整合成員國之間現有雙邊自貿協定下包括“原產地規則”在內的各類復雜不一的規則,有效避免了東南亞及東北亞區域制度體系中的“意大利面碗”效應,整體提升亞太區域自貿合作機制的多邊化水平,為跨境電商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二、RCEP 電子商務規則的主要內容和特征
RCEP 全文除“序言”外共包括20章及其17個附件和“關稅承諾表”“服務具體承諾表”等4個市場準入附件。RCEP 電子商務章節在繼承部分傳統電子商務規則基礎上,首次就跨境信息傳輸以及數據本地化等議題達成重要共識,為各成員提升電子商務戰略意識和加強電子商務領域合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增強了各成員在該領域的政策互信和規制互認。準確把握 RCEP 電子商務規則的主要內容及其適用情形,是提升中國電子商務治理能力的重要前提。
(一)RCEP 電子商務規則的主要內容
我國自2015年以來簽署的自貿協定或升級議定書均設有電子商務專章。RCEP 電子商務章共5節17條,是 RCEP 數字貿易規則的核心內容。與數字貿易相關的章節還包括第八章、第十一章和第十四章等(見表2)。主要包括:數字貿易便利化,如無紙化貿易、電子認證和電子簽名、數字關稅等;數據安全與網絡安全,如計算設施的位置、數據跨境流動、個人信息保護、網絡安全等;促進中小企業和民眾數字參與程度,如線上消費者保護、中小企業合作。 RCEP 明確采用“電子商務”概念,側重于以網絡為媒介的傳統貨物貿易的新交易平臺的相關規則。其中,“定義”條款規定的“計算設施”指用于商業用途的信息處理或存儲的計算機服務器和存儲設備;“涵蓋的人”不包括金融機構的投資者。由于涉及文化領域開放、知識產權保護、數字內容的監管和云計算市場準入等復雜問題,RCEP 并未明確規定數字產品的非歧視待遇、互聯網互通費用分攤和源代碼等數字貿易規則,但締約方基于“電子商務對話機制”可以根據需要在未達成共識或較為重要的內容上進行對話。
(二)RCEP 電子商務規則適用的靈活性和強制性
RCEP 電子商務規則的適用兼具靈活性和強制性。RCEP“序言”中的基本理念以及“倡導性條款”“排除適用條款”和“過渡性條款”等具體規則的設計為締約方保留了彈性空間,充分尊重其自主權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多樣性。例如,各締約方致力于(contribute to)為電子商務的使用創造一個信任和有信心的環境,致力于(work towards)實施旨在使用無紙化貿易的倡議,努力接受(endeavour to)以電子形式提交的貿易管理文件與紙質版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等倡導性條款;電子商務章不適用于政府采購,承認締約方對通過電子方式傳輸信息可設有各自的監管要求等排除適用條款以及對柬埔寨等國的過渡期條款。此外,RECP 電子商務章暫不適用協定爭端解決機制,對于該章的解釋和適用存在的分歧,若磋商未能解決則提交至 RCEP 聯合委員會。與此同時,RCEP 對締約方落實電子商務規則采用了40余頻次的“應當(shall)”或者“不得(shallnot)”等義務性表述,體現了規則的適度強制性。例如,“電子認證和電子簽名”條款明確除非其法律法規另有規定,不得僅以簽名為電子方式而否認該簽名的法律效力;“線上消費者保護”條款規定締約方應當采取或維持法律或法規,以保護使用電子商務的消費者免受欺詐和誤導行為的損害或潛在損害。“線上個人信息保護”條款規定締約方應當采取或維持保護個人信息的法律框架,并在制定法律框架時應當考慮國際標準、原則和指南;“非應邀商業電子信息”條款明確了締約方應當采取或維持措施的義務,如要求非應邀商業電子信息提供者提高接收人阻止接收此類信息的能力或要求獲得接收人對接收商業電子信息的同意等。RCEP 電子商務規則的強制性規范遠多于任意性規范且對排除適用條款設定條件,既是為了保障協定既定目標的實現,也體現了締約方在電子商務領域的諸多共識。
(三)RCEP 電子商務規則有條件允許跨境數據自由流動
RCEP 在保障跨境數據自由流動基礎上允許更多例外,明確不得將計算設施本地化作為在境內進行商業行為的條件,并對跨境數據流動規制自主權的限制作了局部調整,在合法公共政策目標例外上增加了“該締約方認為”的措辭,并通過注釋的方式確認了“實施的締約方”對是否有必要實施“此類合法公共政策”擁有自主決定權。RCEP 新增了“基本安全利益例外”的規定。締約方可自行界定其采取的措施是否屬于“保護其基本安全利益所必需”,其他締約方對此類措施不擁有異議權。盡管 RCEP 對“基本安全利益”和“公共政策目標”的內涵只進行了概括性闡述,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自裁性,但從發展角度看,RCEP 包容了不同國家數據保護措施的差異性,也承認了“數字鴻溝”這一客觀現象,實際上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過渡期且減少了各成員國國內法與 RCEP 規則的沖突。盡管有條件允許跨境數據流動和爭端解決的不適用可能帶來政策的不確定性,對貿易投資增長產生負效應,但 RCEP 明確對以數據本地化為代表的“數字壁壘”表示反對態度,以有效應對部分國家以“排他性的市場化”和“實用性的發展策略”為核心的“數字保護主義”戰略,同時奠定了國際數字貿易規則“東亞模版”的雛形,為亞太地區電子商務規則提供了一個適用性更廣泛的模式,或可推廣到“一帶一路”發展中國家等更多的區域。
三、RCEP 對我國跨境電商規則建立的影響分析
(一)維持對電子傳輸免征關稅,提高跨境電商規模和自由化水平
RCEP 要求締約方維持其目前不對電子傳輸征收關稅的現行做法,同時基于世貿組織相關要求,保留未來調整這一做法的權利,屬于“暫時性”免征關稅,同時允許締約方按照符合協定的方式對電子傳輸征收稅費、費用或其他支出,具有較高政策靈活性。此外,RCEP 關稅減讓承諾、海關程序和貿易便利化措施等政策落地,為企業打通了產業鏈、價值鏈和供應鏈的隔閡,將極大促進區域內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的增加,中小微企業和東南亞市場將成為跨境電商的新增長點。當然,這也意味著我國跨境電商經營主體將面臨更多的市場競爭壓力。
(二)推進無紙化貿易和電子認證,顯著降低跨境電商交易成本
RCEP 在海關程序和貿易便利化章節的“信息技術的應用”條款中,已包含無紙化貿易的內容,在電子商務章節中以單獨條款重申這一規定;同時承認電子簽名和電子認證,不僅有助于提高跨境交易的透明度,也有助于提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RCEP生效后,域內各國海關采用預裁定、抵達前處理、信息技術運用、企業分級管理等更加便捷的通關程序進一步提高通關效率③ , 與電子商務章節相關規則形成合力,保障了跨境電商物流的時效性和穩定性,進而促進區域內農產品貿易發展。RCEP 還要求締約方盡可能在90天內做出預裁定,鼓勵締約方定期測算并公布海關放行貨物所需時間,這有利于增加跨境電商企業的可預期性,為其進出口報關納稅提供更多便利。此外,RCEP 不僅要求對經認證的經營者(AEO)提供與進口、出口或過境手續和程序相關的額外的貿易便利化措施,還要求締約方之間推動相互承認 AEO 的談判,也進一步便利我國跨境電商的發展。
(三)有條件允許跨境數據自由流動,為跨境電商發展創造新動能
RCEP 以“數據自由流動”為基礎,以“數據安全流動”為例外,制訂了允許數據跨境自由流動和限制數據本地化的條款。禁止實施數據本地化的行為有利于降低市場準入門檻,為電子商務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進行跨境投資提供更多便利,同時也規定了與電子信息跨境傳輸條款一樣的例外條款,不僅賦予締約方在采取措施方面擁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還強調尊重數據所在國的數據主權和網絡主權,保留了一定的監管空間,有利于保障重要數據信息安全。RCEP 的合作共治方案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數據跨境流動規則碎片化和制度供給不足的壓力,探索實現數字規則“軟聯通”,為我國跨境電商發展提供新動能。
(四)靈活的條款適用和爭端解決方案,促進跨境電商包容可持續發展
RCEP 設置過渡期條款,允許部分成員在一定期限內暫不適用部分條款,為其國內政策調整預留空間,有助于促進區域電子商務的包容發展。例如,柬埔寨、老撾和緬甸三個區域內最不發達國家適用5年過渡期,涉及無紙化貿易、承認電子簽名法律效力、制定電子商務消費者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建立保護電子商務用戶個人信息的法律框架,提供針對非應邀電子信息提供者的追索權等。對于不得要求計算設施本地化、不得阻止為進行商業行為而通過電子方式跨境傳輸信息兩大電子商務核心條款,在給予上述三國5年過渡期的基礎上,如有必要可再延長3年。對于建立監管電子交易的法律框架,給予柬埔寨5年過渡期;對于不得要求計算設施本地化,給予越南5年過渡期;對于提供針對非應邀電子信息提供者的追索權,給予文萊3年過渡期。此外,RCEP 為與電子商務有關的分歧建立了靈活的解決機制,為區域跨境電商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五)加速推動電子商務法治化,對跨境電商國內立法提出更高要求
RCEP 在大幅度提升締約方發展電子商務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各締約方的數據主權意識,推進了電子商務法治化和國際化。RCEP 要求各締約方不斷優化網絡安全、電子簽名和電子認證、跨境數據流動、線上消費者保護、線上個人信息保護、計算設施的位置和電子商務監管等國內立法,以對接國際組織或機構的國際標準、原則、指南和準則,為企業開展電子商務業務提供更加透明、公平、公正的法律保障,逐步呈現區域內電子商務發展的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格局。在我國已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的背景下,現有電子商務綜合法律體系與高標準數字貿易規則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需要做出相應調適。此外,由于各成員國對數據的收集、傳輸和使用要求存在差異,我國跨境電商企業也面臨較大的違規風險。
四、RCEP 框架下我國跨境電商高標準發展因應策略
近年來,商務部等各部委和地方各級政府相繼出臺關于 RCEP 實施的規范性文件,提出加快對接和全面落實 RCEP 經貿新規則的行動計劃和措施。RCEP 框架下我國要實現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除本身固有資源和要素稟賦外,還需要良好的政策和制度保障。
(一)對接高標準數字貿易規則和標準,加強跨境電商企業合規建設
1.完善國內電子商務法律和標準體系
在以 CPTPP 和《美墨加協定》(USMCA)為代表的“美式模版”可能是未來其他區域與多邊談判的重要參考文本的背景下,我國應進一步深化對電子商務國際規則及其影響的研究,在堅守核心利益基礎上廣泛參與國際談判,形成利益共識和規則共識,全面履行 RCEP 項下義務,并從適度前瞻視角,以更高標準積極修訂完善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④等法律所涉相關條款,為將來加入DEPA 和CPTPP 等高標準協定奠定良好的國內法基礎。積極參與數字貿易和跨境電商關鍵領域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制訂和修訂。加強與RCEP 其他成員國標準化戰略對接,推動中國標準“走出去”,提高標準體系兼容性。積極推動與東盟國家標準互認,建設一批海外標準化示范項目。推行數據分類監管政策,開展數據跨境流動試點探索,以上海臨港新片區、海南島等地區為依托建設“數據自由港”,在數據跨境流動安全評估、數據保護能力認證等方面積極創新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數據流動方案,以積極參與全球數字貿易治理,提升中國數字貿易領域話語權。
2.推進全生命周期數據合規建設
我國須加強數字貿易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推進企業在跨境電商全生命周期流程中數據收集、使用、管理和流轉等環節的數據合規和知識產權合規建設,遵守本國和其他成員國關于日常數據運營及數據出境的法律法規,組織市場主體的國際經營和合規風險排查,助力企業在“走出去”“引進來”過程中守好合規底線,進一步提升企業國際化經營水平。
(二)持續推進數字貿易便利化,打造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1.大力促進跨境電商B2B 出口
目前跨境電商企業對企業(簡稱跨境電商 B2B)仍是跨境電商主流交易模式,在跨境電商總體規模中占比約八成。目前,海關總署在全國海關范圍內全面復制推廣跨境電商 B2B 出口監管試點,有序推進跨境電商 B2B 出口4種模式全覆蓋,進一步釋放海關改革紅利,繼續支持符合條件的跨境電商 B2B 出口貨物通過申報清單辦理通關手續,進一步簡化申報要素、優先安排查驗,用好出口退稅政策。
2.推進跨境貨物通關便利化
對接國家“絲路電商”合作機制,加快“數字口岸”建設,對標 RCEP“抵達前處理”等規則,全面推廣應用“提前申報”“兩步申報”“兩段準入”“先放后檢”等通關便利化改革,實施7×24小時通關。繼續開展進口“船邊直提”、出口“抵港直裝”,縮短貨物滯港時間。強化國際郵件、跨境電商、國際快件“三合一”集約式監管,落實48小時或者6小時內放行便利措施。對符合要求的進境農產品檢疫審批申請實施即報即審。積極培育本地 AEO 高級認證企業,支持企業申請AEO 認證。加快國際貿易“單一窗口”2.0版建設,推動“單一窗口”功能向跨境貿易全鏈條拓展。
3.提升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化水平
以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建設為抓手,加強各地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國家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地方分中心等國際知識產權支撐體系,提供知識產權快速審查、確權和維權綜合服務,開展知識產權領域公共外交,助推企業在區域內實現知識產權布局。構建涉 RCEP 重點領域的海外知識產權糾紛信息收集與發布機制,切實提升跨境電商企業和“走出去”企業的知識產權風險防控體系建設和糾紛應對能力。打造面向 RCEP 國家的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加強知識產權運用轉化、技術創新與支持等方面的合作。加強知識產權海關保護以及對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刑事打擊力度,完善知識產權刑事附帶民事的制度設計以及審理規則,引導企業通過調解、仲裁等方式,高效解決知識產權糾紛。
4.加大跨境電商發展金融支持
全面落實商務部《關于用好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引導基金支持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通知》和各地關于金融支持跨境電商發展的相關文件精神,發揮跨境電商人民幣結算便利化、便利外匯收支和加大跨境電商融資等舉措的政策效應。拓寬銀行機構與境內非銀行支付機構的合作渠道,推動螞蟻國際、連連國際、PingPong等跨境貿易支付平臺發展,允許從事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模式的企業將出口貨款與境外發生的倉儲、物流等費用進行軋差結算,鼓勵銀行開展跨境電商供應鏈金融,對自建海外倉的跨境電商企業加大中長期貸款支持。加快RCEP 各成員數字貨幣互聯互通,鼓勵 RCEP 各成員國央行布局數字貨幣,加快構建 RCEP 區域內統一跨境支付系統。
5.優化跨境電商稅務服務
堅持包容審慎原則,支持對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的貨物落實出口退(免)稅政策,繼續落實跨境電商零售出口貨物“無票免稅”和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政策,保障符合條件的企業享受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和相關免稅收入優惠政策。加強電子商務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對出口退(免)稅管理類別為一類、二類和三類的跨境電商出口企業,全面推行數字化、智能化、精細化出口退稅服務,進一步壓縮出口退稅辦理時間。
6.創新國際爭端解決機制
建設仲裁、調解、公證、鑒定等多元化法律服務體系,支持與 RCEP 其他成員開展法律事務合作,加強與國際知名仲裁機構的交流合作;在法定情形下吸引知名商事仲裁機構和國際商事調解組織在我國落地;增強我國仲裁機構國際仲裁服務能力,為企業提供全鏈條商事法律服務。有序推進在線爭端解決機制(ODR)的推廣適用,建設跨境商事爭議在線解決平臺。依照《亞太經合組織跨境電商(B2B)在線爭端解決合作框架》及《示范程序規則》設置多功能、多語言、智能化的 ODR 系統,為區域內企業間跨境小額商事爭議提供快捷、低成本的 ODR 服務。
7.完善專業人才支撐體系
加強數字貿易專業人才培訓,加大跨境電商產業高端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引進力度,探索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全球人才招聘制度和吸引外國高技術人才的管理制度。鼓勵國內高校開設 RCEP 成員國小語種和經貿類專業,鼓勵行業協會、跨境電商平臺組織 RCEP 跨境電商創新創業大賽,構建政行校企多方聯動的新型跨境電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優化人才全流程服務體系,落實 RCEP 涉及移民管理領域的相關承諾,積極爭取外籍高層次人才和境外專業人士在簽證次數、居留許可等方面的便利。充分利用 RCEP 中關于專業資格互認和自然人臨時移動的相關承諾,持續開展國際職業資格認可,吸引國際化人才。
(三)支持海外倉建設布局,大力拓展多元化國際營銷網絡
1.支持海外倉建設
優化在其他 RCEP 國家的海外倉布局,實施好《跨境電子商務海外倉運營與管理服務規范》團體標準,推進《跨境電子商務海外倉運營管理要求》國家標準制定,培育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的海外倉,提升優化跨境電商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以及核心競爭力,幫助企業實現本土化運營。深化公共海外倉建設,支持企業在 RCEP 國家建設物流倉儲配送中心、全球售后公共服務中心,促進海外倉共建共用共享。鼓勵企業通過跨國并購、股權投資和戰略聯盟等形式,融入海外電子商務零售體系。探索“海外倉+保稅倉”的聯動布局模式,為跨境電商企業提供多元化出口物流供應鏈解決方案。
2.打造國際航運和物流樞紐
積極開拓與 RCEP 成員國的國際貨運航線和國際包機,培育區域一體化的國際航空分揀中心,加快建設航空貨運樞紐機場,推進“集貨倉+全貨機”模式創新。整合菜鳥、順豐和“三通一達”等頭部企業資源,完善集海陸空運輸、口岸服務、分撥運轉、保稅倉儲、快遞配送等為一體的全方位物流產業鏈,推進物流全產業鏈的要素數字化及智能化運營,強化跨境電商出口全模式集貨集拼功能,支持以市場化方式加快eHub全球節點布局,構建數字物流樞紐體系。
3.推動跨境電商品牌出海
聚焦各地跨境電商優勢產業集群,積極挖掘培育一批自主品牌,推進直面消費者(Direct ToConsumer,DTC)的輕品牌和獨立站建設。鼓勵企業實施品牌國際化戰略,拓展 RCEP 市場。引導企業構建研發、采購、生產、品牌建設推廣、售后服務一體化體系,開展商標海外布局,推進“獨立站+私域”的 DTC 直客模式發展,助力企業品牌掌握市場競爭主動權。整合優勢外貿企業資源,舉辦系列跨境直播活動,通過直播甄選產品、紅人探廠、主播帶貨等方式,著力培育具有示范帶頭作用的頭部 MCN 機構,培育保稅倉直播銷售模式,打造跨境直播新業態。
(四)積極做好宣傳培訓,建設智能化“一站式”公共服務平臺
1.開展專業化定制化宣傳培訓
充分發揮各級智庫作用,結合RCEP規則開展“一國一策”跟蹤與研究,建立解讀RCEP規則和指導實際操作的師資庫,開展專業化和定制化的宣傳推介和培訓,普及電子商務消費者保護、個人信息保護以及RCEP 原產地累積規則等重要規則知識,提升企業對RCEP 電子商務等規則的理解和應用,強化企業合規意識和能力。
2.設立或升級RCEP 公共服務平臺
加快設立并推動RCEP 公共服務平臺應用的迭代升級⑤ , 探索開發為RCEP成員國企業進入各地提供商務、稅務、金融等服務的交互式功能模塊。利用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為企業提供全天候服務。優化各地在區域內的經貿代表中心、海外聯絡中心布局和功能,探索設立 RCEP 企業綜合服務中心,提供法律顧問、境外投資、人才服務、知識產權等“一站式”解決方案。支持以市場化方式推進世界電子貿易平臺(eWTP)全球布局,加快數字貿易平臺和載體建設,主動融入全球數字貿易治理體系。
注釋:
①目前,對數字貿易的定義尚未達成一致,通常認為是由數字技術促成的,在數字平臺或互網上進行的訂購和交付有形貨物、數字產品、數據和服務的貿易,主要包括跨境電子商務、數字服務貿易和貿易數字化。本文重點聚焦跨境電子商務領域。
②根據 RCEP“最終條款”第九條,協定將在生效之日起 18個月后,開放供任何國家或單獨關稅區加入。在貿易規則上,RCEP 中的區域價值成分計算公式不具有歧視性,尊重各項勞動和成本在產品中的價值體現。對“服務貿易”章節的市場準入承諾,既有日、韓等 7 個締約方采用負面清單方式,也有中國等 8 個締約方采用正面清單方式,但后者須在協定生效后的 6 年內(柬埔寨、老撾、緬甸為 15 年)轉化為負面清單方式。RCEP 設立特殊和差別待遇條款,給予柬埔寨、老撾、緬甸等東盟最不發達國家過渡期安排。在“知識產權”章節,專門有“特定締約方過渡期”和“技術援助請求清單”兩個附件。
③RCEP 框架下,一般貨物盡可能在貨物抵達后和提交所有海關通關所需信息后 48 小時內放行,對于快運貨物、易腐貨物,盡可能在貨物抵達后和提交放行所要求的信息后6小時內放行。
④例如我國《電子商務法》第48條和《電子簽名法》第9條,可參照《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電子商務示范法》的規定,對數據電文的證據力和數據電文的歸屬做出更明確規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廣告法》《電子商務法》可對“非應邀商業電子信息”進行規范,加強監管,賦予接收人對違反規定的非應邀電子信息提供者相關追索權。《個人信息保護法》合理借鑒了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并從本國數據主權和網絡安全出發,構建了個人信息跨境提供的規則體系,規定了向境外提供個人信息四項條件,并在第 40 條規定了特定情形下的數據本地化要求,設置了更多限制,宜明確在數據安全和充分保護的前提下,鼓勵數據的跨境流動。在條件成熟時對源代碼、數字產品待遇等議題進行規范。
⑤目前,浙江、天津、重慶、安徽等多地均設立了 RCEP 公共服務平臺,提供 RCEP 最新動態跟蹤、稅率查詢、智能比較和籌劃、原產地判定和原產地證書申領等服務。
參考文獻:
[1]中國日報網:RCEP 開啟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新篇章[EB/OL].https://cnapp.chinadaily.com.cn/a/202201/01/AP61de6225a3106b5198c8da70.html[2022-01-10].
[2]程大中,汪寧,甄洋:中國參與 RCEP:基礎、規則與前景[J].學術月刊,2021(3):36.
[3]中國日報網:推進RCEP進程將經濟增長潛力轉化為競爭力[EB/OL].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2205/29/WS62933287a3101c3ee7ad7bca.html[2022-05-29].
[4]We Are Social and Hootsuite, Digital 2022: Global Overview Repor[R].DataReportal,2022.
[5]全毅.CPTPP 與 RCEP 協定框架及其規則比較[J].福建論壇,2022(5):58.
[6]彭德雷,張子琳.RCEP 核心數字貿易規則及其影響[J].中國流通經濟,2021(8):22.
[7]羅施福,孟媛媛.RCEP 對電子商務的規制:規則、影響與中國因應[J].中國海商法研究,2022(3):80.
[8]洪治綱,霍俊先.RCEP 對數據跨境流動的規制及其重要影響[J].西南金融,2022(4):89+93.
[9]王文,趙文閣,劉英,中國經貿新形勢與地方發展—以義烏與 RCEP/CPTPP 的關系為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22-123.
[10]梁昊光,焦思盈.RCEP 框架下數字經濟合作與區域經濟治理研究[J].國際經濟合作.2022(4):8+11.
[11]Burri, Mira, Towards a New Treaty on Digital Trade[J].Journal of World Trade. 2021(1):77-100.
[12]韓冬雪,王亮.RCEP 框架下中日韓數字服務貿易競爭力與合作潛力研究[J].對外經貿實務.2023(2)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