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程

摘要:伴隨經濟高質量發展,數字物流憑借高便利化服務及低運營成本優勢,逐漸成為跨境貿易深耕海外市場的關鍵著力點。在跨境貿易數字化轉型時代,構建跨境貿易全鏈路物流體系成為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在數字物流推動下,跨境貿易基建得以有效升級、貿易產品得以迅速擴張、貿易運輸方式得以實現多式聯運。但數字化應用水平較低、運營成本較高以及發展不協同等問題,明顯制約數字物流與跨境貿易深入對接。針對于此,提出數字物流助推跨境貿易發展的新思路:管控產業鏈物理空間,增利增效;加大創新技術應用力度,提升跨境貿易水平;優化跨境生態環境,推動“四流合一”;打造跨境金融服務方案,升級服務質量。
關鍵詞:數字物流;跨境貿易;便利化;新思路
跨境貿易分為廣義和狹義兩方面,狹義跨境貿易主要是指國與國之間商品和勞務交換;廣義跨境貿易涵蓋與上述跨境貿易行為相關的進出口安排、跨境貿易模式、跨境結算等內容。在跨境電商強有力助推下,我國跨境貿易額快速增長。根據海關總署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42.07萬億元人民幣,較2021年增長7.7%。進口規模為18.1萬億元,同比增長4.3%;出口23.97萬億元,同比增長10.5%。其中,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為2.11萬億元,占比約為5%。。在貿易規模持續擴張背景下,2022年我國進出口貿易規模、質量、效益同步提升,加速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步伐。但經濟韌性仍有待提升,加之外部環境動蕩不安,世界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使得傳統外貿渠道受到一定沖擊。在此背景下,跨境貿易亟需借助數字物流加速國內外商品周轉,助力更多外貿企業對接國際市場,推動中國跨境貿易觸達全球。
2021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意見》提出,“運用數字技術和數字工具,推動外貿全流程各環節優化提升”。2021年底,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下稱《規劃》)提出,大力發展跨境電商,扎實推進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培育壯大一批跨境電商龍頭企業、海外倉領軍企業和優秀產業園區,打造跨境電商產業鏈和生態圈。在《規劃》中推動跨境電商發展的內容,一定程度上也為數字物流發展指明方向。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發布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已有超過790萬輛道路營運車輛安裝使用北斗系統,近8000臺各型號北斗終端在鐵路領域應用推廣。隨著北斗系統廣泛應用,車輛道路偏離問題得以有效應對,提高了物流運輸中的安全性與及時性,繼而提升跨境數字物流的運輸效率。與此同時,無人倉、無人機、無人港與物流機器人等數字物流技術,也逐漸在跨境貿易各環節得到應用。在上述優勢賦能下,我國智慧物流取得較大發展成效。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智慧物流市場規模達6995億元,同比增長8.0%。此外,阿里、京東、美團與順豐等企業均已開展無人配送,為跨境貿易商品周轉提供強大推力??梢姡瑪底治锪髋c跨境貿易深入對接,為經濟發展帶來全新機遇。但在數字物流深入融合跨境貿易過程中,二者創造形成的新業態與新模式仍無法高質量延伸至國際貿易合作。因此,如何利用數字物流的技術優勢快速破除這些障礙,對推動我國跨境貿易升級頗具價值。
一、數字物流助推跨境貿易的優勢
(一)數字物流助推跨境貿易基建升級
數字物流技術廣泛普及,帶動跨境貿易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升級優化。在跨境貿易海外倉方面,我國充分利用數字物流技術,實現全球集中進口商品原產地全覆蓋。據商務部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我國海外倉的數量超過2000個,總面積超過1600萬平方米,服務范圍涵蓋海外30多個國家和地區;菜鳥網絡科技公司在杭州、香港、迪拜、吉隆坡、莫斯科、列日等城市陸續建設世界級數字中樞,這些數字中樞將各類數字物流要素集合于一體,形成全球端到端的數字物流供應鏈解決方案,促使全球諸多物流公司享受跨境貿易紅利。在跨境物流專列方面,截至2022年12月,阿里國際站的物流服務已經在全球22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26000條運力專線,實現海陸空多式聯運,致力于為跨境中小商家提供國別化、本地化、行業化的物流方案。同時,作為阿里巴巴國際站“數字化出??凇庇媱澋囊徊糠郑珹libaba.com logistics 物流服務面向所有跨境外貿企業開放,編織一張更快更大的跨境物流網絡,助力跨境貿易發展。另外,2022年8月,哈爾濱直飛美國洛杉磯的跨境電商貨物和普通貿易貨物的飛機起飛,標志著哈爾濱-洛杉磯貨運包機航線成功首航。美國洛杉磯-中國哈爾濱北美貨運包機航線正式投入常態運營,服務國內大循環,聯結國內國際雙循環。
(二)數字物流助推跨境貿易趨向智能化
對外貿易企業借助數字物流技術,不斷加強對新型物流技術的研發,推動我國跨境貿易趨向智能化發展。倉儲智能化方面,據中國物流與采購網報道,運用機器人貨架等尖端智能技術,菜鳥全球包裹網絡日均處理跨境包裹已經接近400萬個,促使貨物處理效率大幅提升。另據極客網報道,盈科視控搭建智慧物流解決方案,針對智能物流設備軟硬件方面實現全方位升級,實現商品倉儲處理智能化、協同化。關于物流配送的智能化應用,主要體現為物流信息傳遞與智能化配送。早在2019年5月15日,京東就已啟用位于成都亞洲一號和武漢亞洲一號的兩個超大型分揀中心,借助系統性的智能設備應用和訂單的集中式、規?;幚?,整體分揀效率比傳統作業方式提升5倍,實現日訂單處理能力均達到100萬單以上。此外,2023年1月,商務部召開全國電子商務工作視頻會議指出,菜鳥在城市內物流預測問題應用“時空AI 預測能力”,并基于深度時空預測模型,有效改善時效和路徑預測準度,使得各場景下的預估準度比業界同類方法提升15%。伴隨中國對外貿易延伸式發展,智能化物流配送方式以年均復合增長率40%不斷增長,實現了井噴式發展,逐漸成為跨境貿易發展的新引擎。
(三)數字物流助推跨境貿易產品種類擴張
傳統的跨境貿易受到物流技術制約,主要以不易碎、無溫度要求的產品交易為主。而自數字物流技術與跨境貿易融合發展以來,我國跨境貿易產品種類也逐漸多樣。迄今為止,菜鳥網絡利用 GPS 全球定位系統技術,利用大件商品海運航線,實現戶外器材、大件家電以及家具家居等商品的跨國運輸配送。例如,跨境電商企業京東為境外消費者提供包括19個品類與127個子品類產品,覆蓋3C 配件、母嬰用品、家電、食品等對物流要求較高的商品。根據中國新聞網報道,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借助數字物流,已將跨境交易商品擴展到家居、食品、美容護膚等多個領域。且上海申通物流公司與日本郵政通過戰略協商,雙方借助新興數字物流技術,共同搭建“跨境通關配送”模式,實現兩地化妝品與食品等品類的跨境運輸,提升跨境物流配送效率。此外,在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數字物流技術賦能下,我國跨境貿易還能運輸玻璃制品、生鮮產品,進一步促進產品種類的擴張。
(四)數字物流提升跨境貿易貨物運輸效率
早期我國跨境貿易運輸模式較為單一,主要利用公路、鐵路、水路或空運單一方式周轉與配送商品,或者直接承包第三方物流公司完成跨境商品對接。但是,單一物流配送存在運送時效性低、易破損、易丟失等問題(表1),降低了貨物運輸效率。而隨著數字物流的快速發展,多式聯運廣泛應用在跨境貿易,可有效提升貨物運輸效率。截至2022年底,中老、中越、中緬、中泰等一批多式聯運線路先后開通運行,西部陸海新通道開行海鐵聯運班列超過2萬列。2022年中國—東盟多式聯運發展論壇上指出,西部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年開行班列超8000列,極大增強中國—東盟多式聯運發展的驅動力,促使更多物流企業與相關國家地區實現高效對接。且該聯運方式堅持智慧樞紐站點建設,形成一站式物流報關模式與通關流程,從多方面為跨境商品周轉發力。如51WORLD 圍繞“集貨、建園、聚產業”發展思路,在數字孿生模型基礎之上,不斷優化班列組織模式,創新實現“集拼集運”,提升中歐跨境商品處理效率。另外,中新(重慶)多式聯運示范基地依托于魚嘴貨運站與果園港區,實現鐵、公、海、空銜接應用。迄今為止,中新(重慶)多式聯運示范基地已經發展成為中國多式聯運物流示范作業區,為中歐跨境物流提供強大助推力,顯著促進中國跨境物流發展。總而言之,數字物流可促使公、鐵、水、空四種運輸方式實現有機結合,在提升物流效率的同時,不斷豐富跨境貿易供應鏈業務。
二、數字物流應用于跨境貿易中面臨的障礙
(一)金融服務保障水平有待提升
數字物流源于實體物流,借助新興技術改變傳統商品配送方式,破除跨境商品周轉難題。但在智能技術應用過程中,企業一般需要投入大量資金,方可保障相關物流系統順暢運作。但金融機構跨境資金流動難以實現透明流轉,企業無法對資金數據實現有效動態管理,出現了資金流與物流脫節現象。根據搜狐網信息,當前大多金融機構為對外貿易企業針對性開設了海外銀行賬戶。且iPay- Links、Skyee 與連連支付等金融服務商,針對跨境商品貿易推出“0費率”活動。這盡管在短時間內解決對外貿易企業資金短缺問題,但受數據不透明影響,使得金融服務大打折扣。部分金融機構甚至在用戶獲取階段,便開始轉增費率,降低數字物流金融服務質量。綜上,對于數字物流的應用,缺乏足夠的金融服務支撐,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對于數字物流的應用。
(二)跨境貿易運營成本較高
受全球經濟復蘇沖擊,當前中國對外貿易企業本身面臨較大的成本壓力,無法為數字物流提供較強的資金支持。隨著國際需求多樣化以及本土企業人力、物力成本的增加,跨境貿易運營成本顯著增加,極大影響企業對于數字物流的應用程度。早在《2017年外貿企業生存現狀調查報告》就明確指出,中國國際運營成本上升與需求逐漸降低,已經成為對外貿易企業擴展海外市場的關鍵要素。在貿易企業運營成本顯著增加背景下,企業運作資金難以支持數字物流發展。2022年,美國實施進口商品稅收限制政策,其中最明顯的變化在于跨境電商企業將不能再享受“進口到美國的商品總額不超過5451.6元,可以免稅”的資格。這意味著中國寄出包裹都有可能會被美國海關攔截,特別是針對5451.6元以內跨境直郵小包商品。該調整對于依靠“低價”謀求競爭優勢的跨境電商來說,無疑會增加運營成本。另據急速國際快遞信息顯示,郵政小包國際貨運價格為每公斤100元左右。加上其他服務費用,該物流企業跨境商品運輸價格已超120元。該物流運輸方式進一步加劇對外貿易企業運營成本,導致數字物流缺乏及時且充足的資金支持。
(三)國內外數字物流發展速度不協同
中國跨境物流模式主要包括郵政物流、專線物流、商業快遞與海外倉四種模式。國內大多物流企業針對這四種模式升級數字化設備,促使智慧物流配送水平顯著提升。但海外市場物流企業并未及時進行智能化升級,導致國內外數字物流難以實現對接。根據搜狐新聞數據,中國超過50%跨境交易采用郵政小包,但該物流模式受限于商品重量、形狀與體積等因素影響,存在配送速度慢與丟包率高等問題。一般情況下,采用該種物流配送的商品從中國到美國的配送時間大約需要10-15個工作日。并且,貿易商品若采用專線物流進行配送時,到俄羅斯則達14-21個工作日,到達英法德等地需5-7個工作日,且運輸物品主要以對時效性要求較低的產品為主,難以滿足對外貿易企業貨物運輸需要。此外,商業快遞這一物流運輸模式解決商品流通速率較低的問題,但該模式主要采用航空運輸方式,對貨物有諸多限制,且價格較高。尤其是針對偏遠地區需要增加附加費,進一步降低跨境物流效率,繼而影響對外貿易企業賦能數字物流的速度。
(四)跨境物流技術應用水平有待提升
數字物流的應用需要較強技術支撐。但跨境物流企業的技術應用程度相對較低,在應用數字物流時,很難與相關業務進行無縫對接,降低數字物流應用水平。據搜狐信息顯示,受限于跨境物流快遞系統技術水平低,諸多商品在完成國內周轉后,無法實現境外商品追蹤。尤其對于一些小語種國家,商品一旦離開國內便無法在相關國家查詢包裹信息,導致數字物流與貿易業務環節無法有效對接。這一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是,一些跨境物流企業自身技術水平不足,難以支持數字物流應用需求,更難對接跨境包裹追蹤業務環節。另外,我國專線物流系統技術應用能力均相對較低,缺乏智能化一體化分揀系統,在商品轉運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包裹破損、客戶流失與賣家貨損賠償等問題,降低數字物流在包裹處理環節的應用水平。另據海峽通訊信息顯示,當前中國國際海關對于一些數字物流技術的應用程度較小,無法實現智能化監管,存在進箱“手續繁、通關慢、費用高”等問題,導致通關海岸存在大量積壓的吊裝空箱、貨物與拖車,這難以為數字物流應用監管環節提供支持。
三、數字物流助推跨境貿易發展的新思路
(一)管控產業鏈物理空間,增利增效
2022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指出要加快物流樞紐資源整合建設、構建國際國內物流大通道、完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延伸物流服務價值鏈條,為數字貿易助推跨境貿易發展提供新思路。借此優勢,各級地方政府應結合地區實際情況,加快運輸、倉儲、配送、加工等環節數字化,全方位管控產業鏈物理空間,減少物流運輸成本,實現跨境貿易增利增效。同時,物流企業還需補齊冷鏈物流、航空物流等短板,增強專業物流服務能力,推動現代物流向供應鏈上下游延伸。如此可大力優化數字物流業務流程,從終端完成成本管控,在減少數字物流應用資金的同時,大幅降低對外貿易企業運營成本,助力跨境貿易企業實現降本增效。
(二)加大創新技術應用力度,提升跨境貿易水平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中明確提出,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數字經濟深入發展時代,數字物流為跨境貿易發展提供新契機。因此,為加速對外貿易企業數字化轉型,應發揮數字物流應用成效,加大技術應用力度。一方面,對外貿易企業應致力于加快推進“5G+AI”融合創新試點建設,持續推動5G 深耕、產業融合和價值釋放。對外貿易企業應深耕新興智能技術應用,加快推進企業向數字化與網絡化轉型。另一方面,對外貿易企業應將“5G+AI”作為一個應用場景,將各個業務流程進行互聯,實現企業內萬物互聯,助推數字貿易高質量開展,提升商品周轉效率。此外,相關企業應將“5G+AI”技術與數字物流技術深入對接,提升跨境商品周轉效率,實現數字化轉型,旨在提升跨境貿易水平。
(三)優化跨境生態環境,推動“四流合一”
自我國提出“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來,國內外跨境營商環境逐步優化,為數字物流助推跨境電商發展提供強大助力。為此,基于雙循環發展格局,我國應持續優化跨境生態環境,推動“四流合一”。在跨境物流方面,物流企業應以建立全鏈路物流運營能力作為支撐點,打造基于“兩倉四干線一尾程”跨境物流服務平臺和服務體系。在跨境商流方面,相關企業應從攬貨、分揀、國內清關、跨境運輸等方面入手,建立覆蓋外部出口全鏈路,實現對外貿易中數據全程監督可控。在跨境信息流方面,對外貿易企業應深入實施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模式,實現跨境貿易數字化運營。在跨境金融方面,對外貿易企業應借助跨境小額支付通道,塑造跨境電商時代的風控模式和信貸模式,確保跨境貿易中的資金安全與自由順暢流動。上述舉措可在跨境貿易中實現跨境交易(商流)、跨境物流、跨境營銷(信息流)和跨境金融(資金流)“四流合一”,逐步優化跨境貿易生態環境。
(四)打造跨境金融服務方案,升級服務質量
為更好發揮數字物流對跨境貿易的賦能作用,各地方政府應發揮引導作用,指引金融機構打造一攬子跨境金融服務方案,升級跨境金融服務質量,為數字物流助力跨境貿易提供幫助與支持。此過程中,金融機構需通過數字化、場景化等智能化創新,更好地服務境內外貿易企業。一方面,金融機構可通過為企業提供量身定制的結售匯、外匯買賣等避險工具,協助貿易企業穩健應對全球匯率波動,助力企業更好借力數字物流進行跨境貿易。另一方面,金融機構還應根據“一線開放,二線管住”這一要求,通過結算、投融資、匯兌、離岸等五大產品服務,為貿易企業提供全方位的跨境金融服務,旨在更好發揮數字物流對跨境貿易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魏浩,涂悅.中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發展特點、存在問題與政策建議[J].國際貿易,2023(4):31-39.
[2]張妍,王超詣,張瑩.RCEP 背景下數字貿易與跨境物流協同發展研究[J].中國商論,2023(6):18-20.
[3]楊揚,王玉鳥.基于煙羽模型的邊境口岸物流輻射能力分析——以瀾湄合作區域為例[J].對外經貿實務,2022(11):25-33.
[4]王文娟.基于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的數字化物流倉儲管理系統[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9(2):175-179.
[5]央廣網. 我國超 790 萬輛道路營運車輛安裝使用北斗系統[EB/OL]. http://auto.cnr.cn/cx/20220407/t20220407_525788251.shtml.[2022-04-07].
[6]中研網.智慧物流行業發展調研政策利好智慧物流發展[EB/OL]. https://www.chinairn.com/news/20221208/111642514.shtml.[2022-12-08].
[7]鄧富華,楊甜婕,霍偉東.雙邊貨幣互換協議與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基于資本賬戶約束視角的實證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20(6):160-174.
[8]王俊娟.我國跨境電商發展的貿易便利化效應——基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驗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21(2):70-73.
[9]王惠敏,戴明鋒,趙新泉.跨境電商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路徑[J].國際經濟合作,2021(1):33-40.
[10]搜狐網. 全球運力專線超 26000 條,阿里國際站推出跨境 B2B 物流服務 [EB/OL]. https://www.sohu.com/a/589118962_121118996.[2022-09-07].
[11]全國政協委員、恒銀科技董事長江浩然:數字技術和海外基礎設施深度融合降低跨境電商物流成本[EB/OL].http://www.zqrb.cn/finance/lianghui/2023-03-02/A1677742657865.html.[2023-03-02].
[12]江浩然委員:建議支持中國跨境電商平臺走出去[EB/OL].https://k.sina.com.cn/article_1726918143_66eeadff02001gujb.html?from=tech&kdurlshow=1.[2023-03-02].
[13]全球跨境電商狂歡季啟幕在即,上海勁升邏輯跨境物流解決方案助企業搶占先機[EB/OL].https://business.sohu.com/a/594993326_121428160.[2022-10-24].
[14]張小雪.跨境物流系統數字化轉型協作機制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22(19):111-114.
[15]黃海濤,羅純.區塊鏈支持下跨境貿易信任機制構建——基于中國與中亞五國貿易的場景分析[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2):98-110.
[16]彭燾,史恩義.數字貿易背景下跨境電商服務平臺化(PaaS)路徑探索[J].商業經濟研究,2023(11):124-127.
[17]陳艷紅,劉力臻,廖安勇.中國與中亞區域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障礙及對策——基于貨幣供求視角[J].當代經濟研究,2022(6):119-128.
[18]韓劍,鄭航.區域深度貿易協定與跨境政府采購:協定條款異質性的視角[J].經濟研究,2022(6):64-82.
[19]李宏兵,王麗君,趙春明.RCEP 框架下跨境電子商務國際規則比較及中國對策[J].國際貿易,2022(4):30-38.
[20]葉海生.穩步推進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J].中國金融,2022(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