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長林
摘 要:美術是小學階段必不可少的學科,這一學科有助于學生藝術素養的培養,對學生智力、心理發育都有重要的意義。信息時代下的小學美術課堂中,教師可加大對微課的使用力度,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美術知識,形成完善的知識體系。文章主要分析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利用微課構建高效課堂的策略。
微課在美術課堂中的應用,給學生帶來了全新的美術學習體驗。微課的知識呈現方式更為多樣,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緊跟教師的步伐,思考相應的問題,從而提升思維水平。
(二)創設情境,激發探索欲望
微課與普通的教學方式有著顯著區別,通過微課,一些難以理解的、抽象的概念可以更為直觀的方式呈現出來。對于美術學科來說,其中的很多知識點都相對抽象,小學生的理解能力較差、認知水平不夠,僅僅通過教師的講解,很難調動學習和探究的積極性[4]。因此,教師在小學美術課堂中應用微課,還需要注重情境教學法的使用。教師可以創設相應的情境,將學生熟悉的元素、場景融入情境中,讓他們在特定的情境中學習、理解知識,并有探索的欲望。
如在小學美術“最受尊敬的人”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美術繪畫、配色技巧的同時,學會尊重他人,發現他人的閃光點,學習他人的優秀精神品質。教師可以制作一個課堂導入視頻,在視頻中,有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場景,如交警在烈日下疏導交通、消防員在烈火中救援、清潔工在大清早打掃街道等。教師在播放過程中詢問學生是否看到過這一場景,當時有什么感受。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將美術學習與自己的現實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拓展思維,回憶在自己成長過程中留下深刻感受的場景,分享自己的想法。通過在美術課堂上開展這一活動,學生的思維不再受到限制,他們可以自由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在分享中體會到每個崗位的不易。分享結束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繪畫“最受尊敬的人”,讓他們繪畫的過程中,思考如何用線條、顏色呈現人物的精神面貌或內在品質,激發他們的探索欲望。
情境教學法在當下受到了學生與教師的一致歡迎,在情境創設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情境的引入,讓學生以最好的狀態進入美術學習中,逐步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
三、結合微課,拓展學習空間
(一)實踐教學,培養探索能力
在新課程標準發布后,學科教學的目標有了一定調整。對于小學美術這一學科來說,教師的教學任務不僅僅是要帶領學生學會基礎的美術知識點,掌握繪畫、配色等技巧,更要培養學生的美術思維,讓他們可以在生活和學習的過程中,運用在美術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感受美、欣賞美。在小學美術課堂上應用微課時,教師要將微課與課堂講解結合起來,針對單元或小節主題,為學生設計實踐活動,并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這些活動中,在活動中探究與思考[5]。
如在小學美術“動物的花衣裳”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微課向學生展示自然界中各種各樣的動物,如熊貓、斑馬、長頸鹿、企鵝、獅子、老虎等,通過動畫視頻的播放,學生會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產生一定興趣。隨后,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橡皮泥捏動物的活動,讓學生根據微課中所呈現的動物,用橡皮泥捏出動物的形態。在捏橡皮泥時,學生不僅要注意形態,更要注重配色。最后,教師可隨意指出一種動物,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該種動物的了解,說出該種動物的形態特點、生活習性等,讓學生在課后完成自己喜歡的動物的泥塑作品或繪畫作品。在課堂上組織捏橡皮泥活動時,教師要對學生的操作加以適當的指導,比如,可以引導學生將搓得比較大的球形彩泥作為動物的腦袋,將比較小的球形彩泥作為動物的眼睛,將長條形彩泥作為動物的四肢等。在活動過程中,教師不應過多限制學生的想象力,只需要鼓勵或指導他們即可。
微課在美術課堂中的應用,有助于打造魅力、高效課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組織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讓他們在實踐中鍛煉自己,將美術與實踐結合起來探究問題。
(二)師生互動,提高課堂效率
根據對傳統美術課堂的調查與分析,部分教師所組織的教學活動大多是根據課程標準展開的,教學內容局限在教材中,未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深入探究,學生的學習、思維發展都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的。在當前的美術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式顯然難以滿足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由于美術學科的專業性知識較多,為提高學生對美術知識的理解與消化能力,教師需要將微課引入課堂中,用微課輔助學生的知識學習,強化師生之間的互動,在雙方互動中保持良好的課堂氛圍,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如在小學美術“元宵節里掛彩燈”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帶領學生學習元宵節這一傳統節日的由來與習俗。在上課之初,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觀看關于元宵節的由來、慶祝方式的視頻,在學生觀看完后,讓他們分享自己對元宵節的了解。在師生互問互答的模式下,美術課堂會更為輕松。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組織彩燈制作的專題活動,向學生傳授彩燈制作的技巧,并在學生制作彩燈的過程中,給予學生技術指導。班級內的一些學生動手能力較差,在彩燈制作的過程中常常不知道從何處下手,教師可以讓他們多次觀看關于彩燈制作技巧的視頻,引導他們學習視頻中的制作方法。一些學生的動手能力較強,他們在觀看視頻和教師講解后,就基本掌握了彩燈制作的相關技巧與要點,他們在制作的過程中會向教師提問,如“老師,我可不可以做兔子彩燈,因為我比較喜歡兔子。”教師應肯定學生的想法,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能夠使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及時尋求教師的幫助,讓教師對學生的知識理解、動手操作情況有更全面的了解。
微課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的應用,有效突破了原先教學模式的限制,在利用微課所構建的新課堂環境下,教師要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與教師可以展開交流與討論,助力學生的思維發展。
總之,美術學科對學生的思維、審美、心智等發展都有積極的意義,在新時代的教育教學環境下,微課成了美術課堂上的可用資源與方法,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促使學生高效探索美術知識。小學美術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時,應踐行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加大對微課資源的利用力度,促進教學方式的創新,從而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不斷提升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幫助學生實現可持續發展。[參考文獻]
[1]歐陽浩權.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微課的應用分析[J].美術教育研究,2021(24):178-179.
[2]張敏.淺談“互聯網+”教育時代下微課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J].讀寫算,2022(2):13-15.
[3]陳亮.讓“微”風吹進課堂:微課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2(1):151-153.
[4]石磊.微課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優勢及策略探索[J].中小學電教,2021(12):87-88.
[5]陳冰潔.新課改背景下小學美術微課在課堂中的創新性運用探析[J].新課程,2021(38):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