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丹耀
此文屬于河南省商丘市睢縣基礎教學研究室研究課題。課題名稱:體育教學中促進學生體能發展的實驗研究立項編號:L22091301 階段性成果論文
摘要:初中階段正是學生體能發展的重要階段,教師應用有效的方法來增強學生的體能,促進學生體質的健康發展,從而讓學生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以及堅毅的品質。文章主要從提高學生對培訓的興趣與熱情、掌握科學的鍛煉方法、有效地培訓和教學以及開展游戲或比賽四方面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初中體育學生體能
在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下, 體育課堂教學在本質上產生了改變, 從以往的活動愉快教學模式中突出了增強學生身體健康的目標, 此種舉措符合當下社會對初中體育教學的新要求。教師應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有效地引導學生強健身體、鍛煉體能,增強學生堅定的意志。在進行體能訓練過程中,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訓練情況出發,結合訓練場地環境,制定有效的教學措施,讓體能訓練效果達到最優化。因此,初中體育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體能發展的問題,值得深入探究。
一、提高學生對培訓的興趣與熱情
興趣是誘發學生行動的關鍵動力。體育教師應當科學合理地運用有效的方法來激發學生對體能訓練的熱情,切實提高學生的積極參與意識,讓學生自發自主地開展體能訓練。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初中體育教師應當充分地考慮學生的身體素質,將健康作為首要教學目標,全面地考慮學生的身體狀況,了解不同類型學生的體能特點,進而根據各自的特點來有針對性地制定體能鍛煉目標,并高質量地完成教學目標。最重要的是,在訓練過程中,體育教師應當通過正確引導, 幫助學生全面了解體育鍛煉的重要性,讓其養成良好的體能鍛煉習慣。
二、掌握科學合理的鍛煉方法
體育鍛煉需要科學合理的鍛煉方法才能達到最佳效果,而不是一味地多訓練。超負荷運動反而會給學生身體造成負面影響,對學生的生活和學習都不利。由此可見,教師需要從學生的運動特點出發,制訂符合學生實際的培訓計劃,確保學生的培訓效果。教師在開展體育訓練時,要學會控制體育運動的強度,防止出現超負荷問題給學生造成運動傷害,更要科學合理地制訂教學計劃,避免過于苦累的訓練導致出現學生情緒不高漲的情況,要用適宜的鍛煉方法來提高學生參加體能鍛煉的自主性及參與度,從而使學生堅持做好體能訓練。
三、落實合理有效的培訓和教學
體育鍛煉主要內容包括運動速度、力量、耐力和靈活性,因而體育教師應當從這幾個方面對學生展開訓練,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值得注意的是, 在開展實際體育鍛煉前,體育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做好運動前的準備活動,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身體靈活性, 促使學生獲得最好的訓練效果。做好準備活動,可以防止學生身體受傷。其中力量訓練的重點就是對學生腕關節、上肢、腰部、腹部及下肢力量進行訓練。腕力訓練主要測試學生的握力;上肢訓練主要測試學生的上拉運動;腰腹訓練則通過仰臥起坐來檢驗;下肢訓練要利用木板支撐、長距離沖刺等項目進行檢驗。值得注意的是,人體腕關節相對于其他部位,較為脆弱,因此要注意控制好訓練強度。比如,組織學生進行單杠懸掛或者搶奪實心球等運動訓練時, 體育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投擲方式的觀察,以免傷到手腕等危險發生。而上肢、下肢由于肌肉具有一定的耐受力, 所以可以利用一些高強度的訓練, 如俯臥撐、蛙跳和腿部提升等練習。速度以及耐力訓練,則可以與力量訓練共同進行,但是速度和耐力的提高,需要教師長時間的監督和指導,以及學生長時間的鍛煉才能呈現出效果。
四、合理地運用游戲或比賽
寓教于樂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式, 即將體育教學游戲化,結合初中學生的年齡與運動特點,通過游戲的形式讓學生更容易接受課堂、接受新知識,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觀能動性。因此,初中體育教師應當積極改變傳統單_、枯燥無味的教學方式,增加比賽或游戲等形式,從而獲得預期的體能訓練效果。初中體育教師需要設計與教學內容相符的比賽, 促使學生在比賽過程中更好地掌握體育知識和技能。激烈的競爭促使學生學習,不斷克服困難,培養意志品質,在一定程度上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體育基本技能, 將所學的知識技巧運用到比賽中,一方面,鍛煉了自身綜合能力,另一方面,也弘揚了團結協作精神、競技精神。這既增強了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主動性,又在比賽中為其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