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冰冰
學生管理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這使得家校溝通也要在動態管理中掌握平衡的狀態。其實,看似千事千面的家校溝通也有基本規則和運行秩序。尊重并研究家校溝通規律,冷靜思考、共情在前,班主任才有望順勢而導,逐步達成教育目標。
班主任要清楚看到,“告狀式”家校溝通的年代已是過去時,我們將學生不理想的表現傳遞給家長,家長也很可能束手無策。正確的做法是班主任帶著“學生表現”的一手信息,多層面了解當事人的所思所想,全力靠近真相。班主任不必急于為學生的偶發行為定性,審慎對待每一次突發情況,相信每個匪夷所思的行為背后都有一個來自兒童的正當理由??辞迨聦?、思考預案,尊重眼前的真相,并與現實和解是家校平等對話的重要基礎。
家校溝通不能淪陷于一廂情愿的自說自話,要在推進過程中察言觀色、評估對話效度;溝通的開場,要觀察服務對象的神情、動作、情緒,判斷服務對象當時的心態和狀態;溝通過程中,要觀察服務對象的姿態和語言變化,判斷對話的有效性;溝通結束后,要觀察服務對象的情緒反應,判斷育人目標的真實抵達度。班主任要善于觀察,并通過觀察及時調整家校溝通策略。
溝通中的正確做法是,班主任讓對方先講,展現關切的詢問和寒暄之禮,這種氛圍可拉近雙方的心理距離,同時傾聽也是重要的獲取信息的過程。家長帶著情緒和傾訴的愿望而來,班主任做一個耐心的傾聽者,幫助他們在思維困境中倒倒苦水,逐步放平心態,對營造有助于兒童成長的大環境是有幫助的。慢加評價、充分共情,才能掌穩家校溝通的“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