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雅潔
【摘 要】新課標明確了整本書閱讀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養成的獨特作用,指出整本書閱讀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根據閱讀目的和興趣選擇合適的圖書,制訂閱讀計劃,綜合運用多種方法閱讀整本書,積累整本書的閱讀經驗,提高整體認知能力,豐富精神世界。實現整本書閱讀任務群的第一步便是實現導讀任務,導之有方,即讀之有效。為達到《俗世奇人》導讀課的實施效果,本文將闡述在依標定教“迎趣”、多元方式“激趣”、以法貫學“探趣”和遷移賞析“品趣”幾個方面的點滴做法。
【關鍵詞】整本書閱讀 實效性 閱讀興趣 《俗世奇人》
一、依標定教“迎趣”
(一)精準定位教學目標——基于課標,注重素養提升
新課標指出要注重閱讀引導,培養讀書興趣,提高閱讀品位,通過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提升審美情趣。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大多喜歡閱讀圖文結合、淺顯易懂或情節有趣的圖書,而不會過多深入探究形象的豐富性和主題的深刻性。教學目標能否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能否啟迪學生的智慧和情感,能否體現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不僅是整堂課的導向,也是閱讀教學的最終目標。基于新課標理念,筆者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看封面目錄、猜故事、品詞句、悟形象等閱讀策略,感受奇人奇事,領會《俗世奇人》的語言特色。
2.產生閱讀《俗世奇人》的興趣。
3.繼續深入學習閱讀這本書的方法,并總結出整本書閱讀的一般方法。
這樣基于新課標的教學目標得到精準定位,整堂課的教學便有了導向,教學內容的取舍便有了依據。
(二)合理選擇教學內容——以點帶面,撬動整本書閱讀
在這一節課上,到底要讓學生了解哪些內容?選取哪些內容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這便需要教師合理取舍教學內容了。
首先,課文引路,以一篇文章帶進整本書,甚至這一類作品的閱讀。其次,以點帶面,確定教學內容和主題。一本書中人物多樣、情節復雜、內涵豐富,難以在一節課中面面俱到,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精選內容主題開展教學。最后,要有所側重、主線突出,所選內容需要服務于教學,一脈相承的同時有所側重。
在學習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刷子李》一文時,學生對這種人物故事性的文本很感興趣,并驚嘆于刷子李高超的刷墻技術。于是,筆者便選擇開展《俗世奇人》整本書的閱讀教學。該書寫了民間36位奇人之事,筆者以感受“奇”為主線,選取了與《刷子李》有類似情節的一波三折、人物絕活突出、形象刻畫鮮明的三個人物故事——《藍眼》《泥人張》《張大力》作為這節課的教學支點。這樣以點帶面,對其他人物、情節、主題形成輻射,由此撬動整本書的閱讀,能有效達成導讀課教學目標。
二、多元方式“激趣”
(一)封面目錄——初步感知“激趣”
新課標強調,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應重視序言、目錄等在整本書閱讀中的作用。瀏覽封面是短時間獲取信息的最佳途徑,精美的圖書封面是吸引學生閱讀的有效途徑。《俗世奇人》的封面是作者馮驥才所畫的書中奇人漫畫形象,色彩鮮明、富有趣味,能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目錄則是由奇人絕活組成,主題鮮明、個個有趣,書中人物令人好奇驚嘆的絕活吸引著學生。
在導讀課中,筆者先讓學生欣賞封面的人物漫畫形象,初步感受趣味,并讓學生結合目錄說一說對哪個人物感興趣,猜一猜他們的絕活。在探尋封面和目錄的過程中,學生早已想走進文本一探究竟。
(二)適當留白——設疑猜想“激趣”
導讀課一般是在學生正式閱讀整本書之前,教師利用學生對整本書的閱讀期待和認知空白,創設閱讀情境,設疑猜想,這是點燃學生整本書閱讀興趣的重要策略。
在導讀課伊始,筆者便讓學生從目錄開始猜想人物絕活,這些人物的絕活在生活中并不常見,有些甚至聞所未聞,學生對此可謂是興趣十足。學生在猜想之中激發好奇心、求知欲,也為后面導讀課的開展打下了基礎。
除了猜測人物絕活,教師還可以設置預測環節,引導學生進入故事情境,在快樂閱讀中感知整本書的主要內容。在《俗世奇人》的導讀課教學中,筆者除了引導學生感受張大力力大之奇,還有“在張大力舉起石鎖后,聚合成店鋪的老板會如何;石鎖下面寫的一行什么字;張大力得知石鎖下面寫的字之后又會做何反應”三處情節中設置懸念,讓學生猜一猜、說一說。
猜想的角度不同,思維的火花便會不斷碰撞。這不僅可以穩步提升學生的預測能力,鍛煉其思維能力,還可以豐富其想象力。此時,無數種可能的情節安排在學生們的腦海中閃現,他們儼然成了閱讀的發現者,甚至是創造者。同時,學生在一思一說之間層層深入,步步走向整本書閱讀。
(三)書影共讀——借助媒體“激趣”
溫儒敏教授在《語文講習錄》一書中指出,要注意教學方式上對于讀書興趣的培養,把培養讀書興趣作為語文教學的頭等大事。“光影閱讀”作為一種新型的輔助閱讀的形式,有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導讀課中,教師可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將抽象性的閱讀與直觀性的媒體有機結合。
《俗世奇人》中有大量人物插圖,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感受奇人絕活的有效著力點。在品析泥人張捏泥人技藝之高超時,筆者出示書中泥人張捏泥人的圖片和泥人張所捏的海張五形象的圖片,引導學生將泥人張的形象圖片與文字描寫一一對應,深入感受泥人張捏泥人的技藝高超。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筆者還出示了泥人張其他彩繪泥人的作品視頻,學生看完大為驚嘆,不僅贊嘆泥人張捏泥人手藝之高超,更佩服傳統手藝人的匠心,從心靈深處感受我國傳統手藝人的匠心精神和文化自信。
圖片和影片的運用,與文字片段的閱讀形成互補,適時切換,銜接自然,相互碰撞,使得整本書閱讀的課堂有生成,有變化,更深入。
(四)創設游戲——體驗生成“激趣”
游戲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方式之一。服務于課堂教學的游戲環節,能讓學生在樂中學、在學中樂。
在導入環節,筆者設計了“人物絕活,真真假假你來辨”的游戲環節,學生的興趣被無限激發,同時會對這些奇人軼事有一定的思考,生成自己獨特的閱讀體驗。在體會泥人張捏泥人技藝之高超時,筆者設計了“我是泥人張”的游戲環節,讓學生實際操作捏泥人。學生紛紛學著泥人張的樣子嘗試捏泥人,一番操作后體會到泥人張的技藝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這樣的游戲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使學生在玩中生成對文本、人物的理解。
三、以法貫學“探趣”
(一)搭建支架——方法指導“探趣”
整本書閱讀導讀課還要重視閱讀方法的指導。對于閱讀方法,新課標強調了精讀、略讀和瀏覽等。除此之外,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時,還可以把摘錄法、批注法等介紹給學生。方法的指導相當于為學生搭建學習的支架,讓學生“學得明、學得易”。
在教學中,筆者帶著學生運用精讀、略讀、瀏覽、批注等方法學習人物一——藍眼,瀏覽其相關文本,圈畫出讓人感受到神奇的地方,并寫下自己的感受。學以致用,在后面的學習中筆者讓學生運用剛才的學習方法自主學習人物二——泥人張的故事。通過學習方法的支架建構,學生更易完成自主閱讀,既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又能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二)任務規劃——逐步生成探趣
新課標要求小學生第三學段要完成不少于100萬字的課外閱讀總量。整本書閱讀要完成這一總量,就要每個學期都做好規劃,具體到每本書的規劃。
《俗世奇人》中共有36位奇人故事,每個故事篇幅不長,所以筆者和學生共同制訂了《俗世奇人》閱讀計劃,每天讀3個人物故事,共12天完成閱讀。
四、遷移賞析“品趣”
通過猜書名、觀察封面、探索目錄、閱讀片段,學生已經初步了解了整本書的內容,培養了整本書閱讀的興趣。在回顧總結環節,教師要做的是拓展延讀,引導學生閱讀整本書。
(一)拓展延讀——多維探究“品趣”
《俗世奇人》中不僅人物絕活奇特,語言也頗具地方色彩,于是在導讀課結尾,筆者設置了聽一聽、說一說“天津色彩”的環節,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對整本書的閱讀興趣。同時由天津語言過渡到對作者馮驥才的介紹,他致力于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被稱為“傳統文化的守護神”,學生認為他也是我們當代的“俗世奇人”。由文本內容拓展到文本語言,再拓展到文本作者,這樣以“奇”為主線,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
(二)結尾設疑——激發內驅“品趣”
激發閱讀興趣是導讀課的重要目標,開頭設疑激興趣,結尾設疑激期待。在教學中,筆者設置如下懸念:“在這本書里,36位奇人便有36種絕活。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想知道還有哪些奇人奇事嗎?請看《俗世奇人》吧。”
(三)借助評價——明確價值“品趣”
書評也是激發學生閱讀期待的一個重要載體。在教學中,筆者借助莫言對《俗世奇人》的評價:“馮老的《俗世奇人》,閱世即閱人,那些小人物的浮世悲歡、酸甜苦辣,雖著墨不多,但讓人過目不忘,值得再三拜讀。”引導學生課后繼續閱讀,感受俗世奇人。
一節有效的整本書閱讀導讀課應“趣”字當頭,精準定位教學目標,合理選擇教學內容,選擇多樣的教學方法,環節設置集中而有層次、有深度。課上導讀有法、導讀有效,才能真正激發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讓學生真正愛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