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瑩 張 卓
(1 遼寧省糧食和物資儲備事務服務中心 遼寧 遼陽 111000;2 遼陽市太子河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遼寧 遼陽 111000)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主要感染偶蹄動物,如豬、牛、羊等。口蹄疫有七種血清型,分別為A 型、O 型、C 型、Asia 型和SAT1型、SAT2 型、SAT3 型,以O 型分布和流行最廣,不同血清型之間無交叉保護。口蹄疫病毒屬于小RNA病毒,完整的病毒粒子是直徑約30 nm 的球形顆粒,無包膜,呈正二十面體。口蹄疫主要在每年的冬季、春季高發,并且傳染性強,發病率高達100%[1],主要通過接觸傳播和空氣傳播。口蹄疫的傳播速度非常快,如果附近養殖場發生口蹄疫,很快這個地區就會全部被感染。豬口蹄疫發病部位主要集中在口腔黏膜、蹄部、鼻部、唇部以及乳房的周圍,發病初期為水泡,隨著病情的發展,逐漸潰爛。患病豬常表現出精神沉郁、采食量降低、臥地不起,走路一瘸一拐,行動不便;當豬患病嚴重時,蹄殼可能會出現脫落現象。養殖過程中,加強飼養管理,保持衛生清潔,污染的物品及時消毒處理,消滅傳染源,減少跨地域運輸。近年來,我國對于口蹄疫的預防采取強制免疫疫苗的策略,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想要根除口蹄疫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取得這些成績,是我國獸醫服務體系和防控制度的不斷完善、改進的結果。目前,全球口蹄疫常有發生,流行情況和形式非常嚴峻,能夠完全消滅口蹄疫還需要很長的一個過程,在未來的養殖過程中,還需要更加精準的診斷和監測技術,更加安全有效的口蹄疫疫苗,確保能夠及時發現疾病,又能快速治療,還可以有效預防,這樣才能夠促進我國豬養殖業的快速發展。
1.1 口蹄疫病毒對外界環境有極強的抵抗力。大量研究表明:口蹄疫病毒對溫度和濕度具有極強的抵抗力,如當溫度低于-20 ℃時,病毒十分穩定,能夠存活很多年,當溫度在4 ℃~7 ℃條件下,也能夠存活幾周,當溫度在26 ℃時,病毒能夠存活21 d 左右,即使在37 ℃時,也能夠存活14 d 左右;口蹄疫病毒對酸堿度也具有極強的抵抗力,當pH 為5.0 時,90%的口蹄疫病毒在1s 內就可被滅活,在1%的氫氧化鈉溶液中1 min 可全部被殺死。當在溫度為4 ℃、pH 在7.0 ~7.6 時,口蹄疫病毒十分穩定,當pH 小于4 或者pH 大于9 時,能夠被迅速滅活;口蹄疫病毒對光輻射及干燥等環境因素也有很強的抵抗力,紫外線(波長256 nm)可使該病毒迅速滅活;干燥條件下口蹄疫病毒存活時間長,被其污染了的飼草能夠傳播該病。
1.2 豬對口蹄疫病毒十分敏感。豬對口蹄疫病毒十分敏感,豬口蹄疫可以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和傷口感染,同時,也可以通過空氣傳播,傳播距離可達100 km,所以空氣傳播是口蹄疫傳播的主要途徑。
1.3 處于潛伏期的口蹄疫感染豬是危險的傳染源。有研究表明,豬感染口蹄疫后,潛伏期一般為18 ~20 h,也有研究表明潛伏期1 ~2 d 或3 ~5 d;處于潛伏期的患病豬,在出現臨床癥狀前1 ~2 d,病豬就可以通過排泄物、分泌物向外界排毒。
1.4 患病豬也是傳染源。患病豬的不斷向外界排毒,主要通過呼吸、排泄物等向外界不斷排泄,尤其是患病豬鼻部、唇部、蹄部的水泡皮排毒量最大。研究發現,1 g 蹄水泡皮能夠使10 萬頭豬感染口蹄疫造成發病。
1.5 豬口蹄疫持續感染。當患病豬痊愈康復后,該病毒在豬體內能夠存活很長一段時間。研究發現,從患豬瘟的心肌和扁桃體內分離到口蹄疫病毒,說明口蹄疫病毒具有普遍的健康帶毒或感染后帶毒的情況。
1.6 飼料中霉菌毒素的影響。對于豬的飼養管理,應該加強飼養管理,特別注意飼料的霉變,豬采食霉變飼料就會破壞豬的免疫系統,使得機體免疫力下降,不能夠有效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為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提供有利條件。
患病豬主要在臨床上表現為體溫升高,采食量降低,鼻部、唇部、蹄部出現水泡,感染口蹄疫病毒的豬需經過一定的潛伏期[2]。在生產上仔豬也極其容易患口蹄疫病,患病仔豬死亡率非常高。患病的仔豬死亡后進行解剖發現,在咽喉器官胃部等黏膜出現潰爛,心包充滿渾濁而黏稠的液體外,其最明顯的標志是為“虎斑心”。仔豬感染口蹄疫一般會表現出急性胃腸炎或者心肌炎等,最后會死亡。
口蹄疫的診斷一般需要根據臨床特征以及實驗室病毒分離以及血清檢測來確診是否感染了口蹄疫。實驗室病毒分離需要將患病動物的水皰皮取下,進行病毒培養。口蹄疫的血清檢測主要是將患有口蹄疫動物的水皰皮制成混懸浸出液,然后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或者免疫熒光抗體實驗進行檢測,來確定該豬是否患有口蹄疫[3]。
4.1 加強飼養管理。加強對豬舍環境衛生管理,預防疾病的發生,注意保暖,飼喂時做到少量多次,保證充足飲水,保持舍內清潔衛生,通風換氣,防止蚊蠅滋生。對圈舍、食槽、地面和用具及時清洗消毒。適當的運動,增強體質。不飼喂腐敗、發霉變質的飼料,否則會引起妊娠母豬流產。加強生物安全,降低疫病發生的風險。為了擴繁豬場規模,從外地引種,特別注意防控口蹄疫的發生,在運輸至場區之前,一定要進行檢疫觀察,確保豬未感染口蹄疫后再進行混養。另外要規范人員、車輛進入豬場流程,避免人員、車輛將口蹄疫病毒帶進豬場,造成豬群發病。
4.2 定期進行口蹄疫檢測。定期對豬群進行特異性抗體水平檢測,掌握豬群免疫情況。目前,大部分地區主要流行口蹄疫O 型、A 型,所以主要對口蹄疫O型、A 型特異性抗體水平進行檢測,確保口蹄疫抗體水平大于1∶64,就能夠有效預防口蹄疫的發生;當特異性抗體水平低于1∶64 時,及時進行疫苗免疫,保證特異性抗體水平大于1∶64。
4.3 疫苗接種。疫苗接種能夠預防口蹄疫發生。目前常用的口蹄疫疫苗主要是滅活苗,免疫要嚴格按照免疫程序執行,不可隨意變更免疫時間或降低免疫頻次。免疫前檢查包裝是否破損、是否過期。驗收合格的疫苗進行免疫;疫苗使用前應輕微搖勻,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足量疫苗,注射器內無氣泡,保證疫苗免疫劑量。免疫2 h 內,應觀察免疫豬是否存在過敏現象,發現過敏豬,立即使用腎上腺素進行救治。免疫后1 個月采集血清進行豬群口蹄疫抗體水平檢測,掌握免疫效果,對于不合格豬及時開展補免工作。
疫苗接種能夠預防口蹄疫發生。豬場要定期開展口蹄疫疫病監測,分析該病流行情況,有選擇性的開展免疫,免疫劑量不足、注射方式不正確,不能使豬只產生足夠的抗體來對抗病毒的攻擊,造成免疫失敗,同時豬場也要加強日常管理,做好豬只運輸、場區消毒等工作,預防豬口蹄疫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