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妍琳
(黔西南州晴隆縣東觀街道中心學校 貴州 晴隆 561400)
核心素養的培養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也是學生發展的最終方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注意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來推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群文閱讀是當前語文教學中應用十分廣泛的一種方式,也是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十分有效的一種方法。群文閱讀可以帶給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有助于學生積累豐富的知識。對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實踐中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學習需求,合理地引入群文,并對學生的群文閱讀活動進行指引,以此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群文閱讀是一種教學模式,是指語文教師結合教學內容,確立教學主題,圍繞主題為學生選取多篇同一類型的文章,通過對文章的閱讀、討論與分析,總結寫作技巧,領悟文章主旨,提升語文素養。群文閱讀可以分為五個層級:第一層級,為教材課文的搭配閱讀;第二層級,以教材課文為主,另外結合一兩篇課外讀物;第三層級,教材與課外讀物結合,擴大課外讀物的閱讀范圍到整本書;第四層級,圍繞教學主題選擇適當文章,不拘于課內或課外;第五層級,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完全打通,使學生養成閱讀習慣,使閱讀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群文閱讀可以通過類比加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體會作者的情感,積極思考人生哲理,養成健全人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升綜合素養,讓學習更精彩。
教師理解偏差,群文閱讀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雖然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廣泛認可,但是由于不同教師的教學經驗不同、實際教育環境限制,很多教師對群文教學的理解存在明顯偏差。部分教師認為群文閱讀主要是在教材當中尋找同類題材的文章,進行整合教學,并沒有對課外文本知識進行延伸拓展;也有些教師認為群文閱讀就是將各類題材的課文整合到一起,而缺乏對文本關聯性的考量;還有一些教師,出于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盲目倉促展開群文閱讀教學,這些都嚴重影響了群文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不同于單篇閱讀的有章可循,群文閱讀具有復雜多變性,其過程相對來說不好把握,使得教師常常產生無處著手的感覺,歸根結底,是因為教師沒有深刻理解群文閱讀的本質,教學理念還比較傳統。教師首先要對比單篇閱讀和群文閱讀的區別和聯系,群文閱讀是在傳統閱讀基礎上的拓展和補充,可以實現多文本間的相互闡釋,給予學生更多的啟發,促進學生想象力的提升,使他們更善于思考,提高思維水平。
在開展群文閱讀標準化教學中,教師要格外重視學生對文章整體的把握,鼓勵其敢于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對培養其思維能力有著很大幫助。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時要對群文閱讀的內容進行全面了解,要求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多提取一些信息和內容,同時在群文中加入一些對比性較強的內容,這對促進學生思維發育和主動思考有著很大的幫助。此外,教師要經常組織學生開展群文閱讀分析、整合、品鑒等活動,以此來促進學生鑒賞作品能力的提升。例如:在閱讀《黃繼光》這篇課文時,文章主要描寫我國軍人高尚的愛國品質,黃繼光寧可犧牲自己也要保護戰友。在學習這篇文章時,一定要抓住文章的描寫手法和特點,在這篇文章中出現了三種描寫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寫、側面描寫和細節描寫。然后要求學生對文章進行認真閱讀并思考,如:文中哪些地方運用了正面描寫?哪些運用側面描寫?將文章進行單元整合閱讀,學生可以快速找到人物的描寫細節和方法,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發現文章中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采取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將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出來,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對提高其綜合素養有著很大幫助。通過以上內容可以看出,將群文閱讀標準化教學引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積極作用,教師在群文閱讀標準化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這有利于學生找到文章的共性,從而更好地掌握文章重點、思想觀點、語言表達等內容,確保在語文學習中形成較強的科學核心素養。
群文閱讀活動要引入課外文本,在教學中將其與課內文本相對照,教學樣態比課內閱讀更為復雜。這要求教師運用合理的教學組織策略,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讓整個教學過程富有生機和活力。指導讀法,當堂自主閱讀方法對閱讀的質量和速度有很大影響。群文閱讀中“讀”的活動占據課堂較長時間,因此在課堂初期有必要對讀法展開指導。關于如何閱讀的基本概念要由學生自主生成,教師引導學生瀏覽材料,然后根據初步判斷確定閱讀方法。如,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課文均為神話類文本,筆者引入《后羿射日》《神筆馬良》《女媧造人》三個文本,開展群文閱讀。筆者提出閱讀任務:“請粗略瀏覽這三篇文章,說說你在瀏覽后的初步印象?!睂W生發現三篇文章均以講故事為主體內容,而且內容都聚焦主人公的經歷。于是筆者提出了“略讀”的閱讀法,提示學生在閱讀中要以捕捉事實為主,做到不停留、不退回,在十分鐘以內讀完三篇文章。在群文閱讀中開展讀法指導,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
提問在群文課堂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問題設計非常關鍵,教師要充分掌握提問題的技巧和藝術,通過提問題把握良好的課堂節奏,引導學生積極動腦思考、積極回答問題,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同時要注意,群文閱讀課堂的提問方式不同于傳統單篇閱讀的提問方式。首先,在立足單篇文本的基礎上對多篇文本進行同步發問,這也是群文閱讀教學不同于其他教學模式的關鍵特征,教師如果沒有對多文本進行提問,那么就不能稱之為群文閱讀,多文本發問比例應占整節課發問的一半以上,幫助學生充分認識到文本間的異同;其次,問題要具有啟發性和創新性,在傳統的語文教學課堂上,受到教材以及參考書的限制,教師提問題并引導學生回答問題的方向是向參考書靠攏的,不具備創新性,甚至會為了活躍課堂氛圍而提出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在群文閱讀課堂上,需要閱讀的文本較多,教師不能因提出無效問題而浪費課堂時間,因此教師要注重問題的質量,在課前應該充分思考,設計一些創新性的問題,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拓展思路、鍛煉思維。另外,教師可以將所有問題打印到紙上分發給學生,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文本,并隨時討論,當學生遇到解決不了的疑惑時,教師進行適當點撥,其余時間要更多地交給學生。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小學生的閱讀量提出了明確要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單純憑借教材內容是很難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的,所以在實踐中,小學語文教師還應該選擇相應的課外閱讀素材,并引入課堂,讓學生在課外閱讀過程中充實自身的知識,拓寬視野,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推進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發展。如學生以昆蟲為主題,選擇閱讀篇章《爬山虎的腳》《昆蟲備忘錄》《蟋蟀的住宅》等,在閱讀中學生會保持極高的好奇心,希望通過文本了解到更多的昆蟲知識。此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推薦經典的作品《昆蟲記》,引導學生通過閱讀進入昆蟲世界,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深入探究。語文教學并非簡單地讓學生識字、學習相應的段落文章。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思維、閱讀能力,鼓勵學生在大量的閱讀中走進知識海洋,了解自己不知道的知識,并在閱讀中形成正確的觀念。小學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訓練時,應該對學生認知情況、閱讀需求進行剖析,選擇適合學生成長的閱讀作品,以此強化群文閱讀效果,促進學生綜合發展。
群文閱讀中充滿了思考和交流活動,閱讀是對文本再發現的過程,也是學生精神世界不斷豐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以有效的評價策略給予學生反饋,以加深學生的體驗,為閱讀添意趣。群文閱讀的教師評價是一種形成性評價,貫穿在教學活動的全程,主要以語言評價的方式實施。教師可借鑒布魯姆學習目標層次理論把握評價實施的思路,可從知識與能力維度展開評價,當學生表達合理的觀點,高質量完成學習單或在課外練筆中表現出色時,教師要肯定學生的表現并說明原因,讓學生發展適切的文本分析方法,提升寫作能力??蓮倪^程與方法的維度展開評價,如認可學生選擇的閱讀方法,表揚學生之間的默契合作,促進學生學會閱讀、學會學習。也可從情感態度的維度展開評價,如認可學生仔細閱讀的態度或認真做筆記的習慣等,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運用的各種評價策略,都要能作用于學生的心靈,讓評價成為學生成長的“幫助者”,讓學生更自主地閱讀,構建語文能力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需要嚴格按照新課改的要求標準和相關內容對小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能力進行重點培養和教育,并在教學中積極利用群文閱讀標準化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對課內外文章進行閱讀。群文閱讀的教學方法種類非常多,只要教師能適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閱讀能力進行科學的使用,就可以有效提高學生閱讀水平,使學生真正愛上閱讀,讓學生在日后的生活和學習中養成主動閱讀的習慣,有效提高學生學科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