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妍琳
(黔西南州晴隆縣東觀街道中心學校 貴州 晴隆 561400)
隨著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要想在新時代展現自身的獨特風貌,就必須結合新課標教育理念。在新課標教育理念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教學目標、教學形式等都發生了變化,教師既需要教授學生一定的基礎知識,還需要鍛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學生能更加積極自主地投入語文學習之中,為學生營造和諧愉快的語文教學課堂。本文立足于新課標教育理念,對新課標理念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主要意義進行闡述,并分析當今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然后探討如何基于新課標教育理念對小學語文教學工作進行改革,提出新課標理念下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改革策略,為小學語文教育質量的提升和實現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經驗指導及幫助。
隨著新課標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我國對人才的需求類型越來越多樣化,在新課標教育理念不斷落實的背景下,語文教育工作必須結合新課標教育理念的內容進行創新改革。一方面,教學改革可以更全面地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更加積極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以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我國各行各業對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新時代的學生要具有創新思想,才能在未來社會具備更多的生存優勢,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設計合理的教學計劃,通過科學有效的語文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并在創新的語文教學課堂中逐步培養創新理念。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將有助于改變單一枯燥的傳統語文教學模式,實現語文教學的多元化。與其他教學科目相比,小學語文教學更注重書面知識的教育,通過簡單的文字教學,引導學生逐步理解文章、古詩、文言文等,鍛煉其寫作能力。在此模式的束縛下,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得不到提高,結合新課標教育理念對語文課堂進行創新,有助于進一步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方法,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語文教學方式變得生動形象,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及主動性。
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雖然新課程教育理念思想已經在學校的大多數教師中得到了普及,但是,由于部分教師自身的專業水平不高,無法完全將新課標教育理念與實際的語文教學進行融合,所以他們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授課,過于注重提升學生的考試成績,而不注重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也不重視在語文教學中創設情境,加入趣味性的內容,導致難以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學生學習主動性及積極性也難以提升,語文課堂氛圍變得枯燥乏味,最終導致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得不到提升。
新課標改革中指出:老師是授課的總設計者、組織者、引導者,學生則是整體授課的主體。但是,由于應試教育和中國傳統思維方式的因素導致老師們只關注內容,老師講什么,學生就學什么,不但未能顧及到學生的自身水平和接受知識的能力,反而使語文課程沒有了自己的特點,也背離了新課程的教育精神宗旨,這樣的課程目標也沒有什么實際價值,教學內容模糊,目標設定空泛,缺乏了課文自身的特色,同時老師們在講解時也未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使語文課堂也沒有了本身的多彩。
新一輪新的教學大綱要求下,與普通的應試教學有著根本的差異,其教學理念也不盡相同。在現代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小學語文的教學以培養學生的知識、文化素質為中心,并以其自身的高素質為主要內容。在新課標時鐘的指導下,在新的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全面提高和提高綜合素質,促進全面、創造性地發展。在新的教學要求和教學方法的不斷完善和加速下,我國的基礎教育教學從傳統的教學模式向科學化、科學化的轉變,采用科學、合理、先進的教學理念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對學生進行基本的語文知識的灌輸時,要使學生對基本的語文知識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這樣才能使學生的聽力、表達能力、朗讀能力和書寫能力得到明顯的提升。同時,要在語文教學中強化與同學的交往和互動,讓他們對自己的學習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理解,從而在教學中進一步確定自己在班級中的主體,并指導他們。明確教學目的,強化與同學之間的溝通,為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雖然新課標教育理念主張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但是在實際的語文課堂上,教師仍然處于課堂主導地位。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師專業能力強,就可以對新課改教育理念產生更加透徹、清晰的理解,從而采取正確的方法進行語文教學,而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的專業能力差異較大,經濟不發達或者偏遠地區的教師甚至存在學歷水平不過關等情況,這對新課標理念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會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因此,為了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教育部門應該積極組織教師進行集中培訓,邀請知名的專業語文教育工作者舉辦相關講座或者論壇活動,為教師帶來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師自身也應該樹立終身學習的教育意識,不斷地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和學習中充實自己,通過互聯網先進信息技術查閱關于語文教學的先進思想,觀摩優秀教師的課程,從而總結教學經驗,并結合學校實際教學情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開創適合學生發展的語文教學新模式,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從而構建高效課堂,實現新課標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從課堂教學環節的角度分析,為了有效促進新課標與教育教學工作的集中融合,教師應在教學工作開展期間積極做好對于課堂教學模式的拓展,從而豐富教育教學工作的展現形式,其有利于營造一個良好的探索氛圍,對于學生身體學習興趣的激發與良好探索習慣的樹立至關重要。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景陽岡》一課時,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就這篇課文中講述的故事進行放映,從而幫助學生結合視頻更好地了解武松打虎過程中的激烈情境。實踐證明,其有利于促進教學活動策略性的提升,對于學生探索積極性的激發與調動具有積極意義。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于文章進行解讀與梳理,從而有效實現對于文章故事內容和結構的劃分,其有利于幫助學生群體提升實踐參與機會,對于學生學習習慣的樹立與優化具有良好的導向價值。
老師在開展作業設計時,應轉變觀念,不再把作業窄為考核學生知識掌握狀況的惟一方式,而是需要細思量巧創新,探索信息的開放性與融合,重視流程的交互與實施,重視知識點的個體差異,強調方式的創新性與趣味,更接近學校活動與生活實踐。任務的制定與安排也要一改以往的命令型、強迫方式,為學生留出選擇的余地,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思維能力也是語文核心素養的組成部分。為了有效培養與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需要科學地設計教學環節,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落實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同時活躍課堂氣氛,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以《珍珠鳥》一課為例,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設計寫作活動,在寫作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安排幾個不同的任務,讓學生挑選自己感興趣的任務完成寫作。一是讓學生從小珍珠鳥的角度,寫一寫主人馮驥才,簡單介紹他一兩句,再側重描寫他的外貌;二是讓學生寫一寫馮驥才給珍珠鳥安置了一個怎樣的家;三是讓學生寫一寫珍珠鳥是怎樣“淘氣”的,而馮驥才又是怎樣對待它的;四是讓學生寫一寫珍珠鳥喝茶的時候,馮驥才會做什么;五是讓學生寫一寫珍珠鳥趴在馮驥才肩頭睡著時,它做了一個什么夢?這樣的教學活動設計為學生提供了想象空間,學生可以任意發散思維,寫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和想法。再如,《牛郎織女》是中國傳統的民間故事,學生們耳熟能詳。在系統地學習完課文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寫一寫牛郎和織女見面后的對話,這樣既是對課文內容的延伸,同時也是激發學生思維的過程。總之,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要有意識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強化其思維的發展。
總的來看,在全新歷史時期下,積極做好新課標的分析與探索已經成為了廣大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要任務和使命。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通過積極做好對于新課標的合理滲透,教師可以幫助學生群體進一步實現對于教育教學活動的充分參與,其對于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與樹立具有積極價值。在此期間,教師應合理做好對于教學問題的設計并拓展教學活動組織形式,以便豐富教育教學工作內容。與此同時,其應及時做好對教學工作的分析與反思,以便有效促進教學工作的科學調整,確保教育教學內容更加具有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