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弟
(通渭縣榜羅鎮文樹川學校 甘肅 定西 743311)
“思維導圖”重在“思維”二字,思維是指:將新攝入信息與大腦內積累的知識與經驗,進行一系列分析整合的過程。由此可見,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初中英語教學中,充分發揮“思維導圖”的教學價值,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邏輯推導能力、語言創造思維能力、學習研究能力以及認知判斷能力。
在學習初中英語的過程中,學生如果不能舉一反三,那么很難在閱讀理解題中達到解題目的,這就需要日常教學中對學生展開相應的發散性思維鍛煉。思維導圖的科學引入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的活力與豐富創造力,讓學生既能感受到解題的愉悅成就感又能發現英語知識的獨特魅力。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分析,讓學生自行翻閱相關的案例與材料,總結閱讀理解題中不同答案出現的原因,并且對相關聯的內容進行深入的研究,可以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索的積極性,鍛煉其分散性思維,增強對知識的理解。通過對這些知識的分散性關聯,可以讓學生解決更加復雜的閱讀理解問題,也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活學活用。
英語課堂是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主要場所,也是學生開展課外知識學習的主要場所。學生可以利用自主學習,通過課前預習與課后復習來加強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引導學生學習英語知識要以提高學生們綜合能力為目標,通過復習鞏固知識內容,培養學生們自主學習能力。思維導圖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并形成一個知識體系架構。通過畫出學科之間、英語與中文之間聯系,形成一個有機整體,讓學生們將知識系統化,做到“課前預習、課后復習”。這樣學生們就可以在有限時間內學習更多知識,更好地掌握英語知識。
通過思維導圖的有效引入,可以讓學生深入了解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并且對初中英語中多種因素相互影響下可能造成的結果進行分析比較和綜合分析,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正確理解與綜合記憶,提高學生探索的趣味性。思維導圖應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結構,從這一點看,思維導圖具有非常明顯的應用優勢。思維導圖的應用除了能夠完善知識結構外,還可以幫助教師進行相關知識的拓展,讓學生更加清晰深入了解相應的知識點。進行其他相關內容的引導與擴充,全面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這種知識的綜合性拓展,對于提高學生應對綜合性問題有非常大的幫助,當前英語考核已經不再是單一知識點的考核,更多的是綜合知識的關聯性考核,在這種情況下,運用思維導圖進行知識的拓展就非常有必要。
大部分的教師都知道思維導圖,但將它運用到英語教學中的教師不多。通過對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授課的教師的訪談后發現,思維導圖最常被用于英語復習總結課,因為它展現出來的板書邏輯思維清晰,重點突出,由此可以得出思維導圖是教師英語教學的有力工具,對于提高教學效率有很大幫助。因為初中英語的綜合性強,難度大,知識點零碎,在與教師的交流中發現,思維導圖的應用不僅可以讓學生將英語中零散的知識點系統地串聯起來,在回答問題時更全面,還能夠讓學生體驗到繪制思維導圖的樂趣,增強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一些教師在課堂上運用思維導圖只是將繪制好的思維導圖呈現給學生,沒有讓學生動手繪制、主動構建知識結構的過程,使學生無法深入體會到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另外課堂的時間有限,學生也無法做到在有限的時間內繪制出高質量的思維導圖,思維導圖在課堂上應用的方法與效率有待改善。
英語知識尤其是有關初中英語的內容往往與生活的聯系不是非常密切,但是教師可以通過利用思維導圖的展示方式,讓學生針對特殊的事件展開分析,將這一事件發生的相關自然因素全部列舉出來,從而讓學生認識到初中英語知識與日常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讓學生展開分組繪制思維導圖的方式,讓學生將英語知識與解決實際生活問題聯系在一起,從而有效的推動生活化教學改革。通過聯系生活實際的方式進行英語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也提高學生對英語知識進一步的認知與理解。
傳統教育的三元素:教師、學生、書本,以教師和書本為主要元素,學生為次要元素。“填鴨式教育模式”成為教育界的“領軍人物”,走在教育的前線,但是它不僅限制了科學教育的發展,也扼殺了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更制約了學生的想象力發展。學習的應試教育化,導致學生學習的功利化、社會化、虛榮化,因此,造成教師家長把“分數”作為評估學習優劣的唯一標準,以至于過分追求分數,使學習的本質意義無蹤跡可尋。
師生課堂互動是構建高效課堂的最有效方法,但是在如今的教育大環境下,教師普遍采用機械重復的教育模式。因此,教師應優化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借助“思維導圖”架構師生互動交流的橋梁,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交流關系,提高課堂效率。將“思維導圖”引入到初中英語教學中,構建初中英語宏觀框架,使學生對初中英語的直觀認知理性加工,轉變學生的思維方式,化抽象思維為具象思維,構建初中英語高效課堂。
“填鴨式教育”重在培養單一記憶性人才,不符合如今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與宗旨。因此,如何培養復合型人才,是筆者本課題研究探索的問題,利用“思維導圖”的可視化教學技巧,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思維導圖”以發散式思考模式為主,符合學生的認知理解特點,以一個關鍵詞逐步引出其他關鍵詞,既可以減少無效信息干擾,又能提高有效知識的記憶與理解。借助“思維導圖”建立初中英語單詞、語言結構與寫作閱讀的有機聯系,有利于提供給學生想象創造的發展空間,有利于提高學生有價值有意義的學習自主能動性,幫助學生培養高效的單詞記憶能力以及優質的寫作閱讀能力。
聽、說、讀、寫是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主要內容,也是教學重難點,由于應試教育的局限性,教師無法合理平衡四者的關系。面對學生英語聽力障礙、語言障礙、單詞記憶繁復、復合句的語法結構復雜等問題,將思維導圖與初中英語有效結合,依據學生的認知理解特點與規律,有效解決聽力障礙、單詞記憶、英語語法結構等問題。例如,在詞匯教學中,通過不同的單詞分類形式呈放射性結構,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有利于學生把握整體知識框架以及構建初中英語單詞邏輯體系,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單詞記憶能力、邏輯推導分析能力以及信息整合編排能力。
學生們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形成整體觀念。學生通過自己對思維導圖的創作,深化所學知識內容,加強各個知識板塊的聯系,通過分析總結可以得到富有層次感的思維導圖。通過思維導圖的使用,可以幫助學生們總結出中心關鍵詞,圍繞關鍵詞展開想象,進行整體方面的思考,加強處理事物、問題的能力。將思維導圖用于問題處理時,可加深學生對問題理解。在課堂中,為了更好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針對新授課程,教師可以給出關鍵詞或者核心主題,在思維導圖構建時,學生要獨立完成,教師發揮的是輔導作用。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進行課堂知識的梳理,保證知識結構的完整性。思維導圖實際上是所有這些界定范疇的復雜而復雜的外在表現,是完完全全獨具匠心的思維過程外在表現。
情感體驗是指個體對自身情感變化的認知,由此可知,情感體驗的好壞影響著初中英語課堂的教學進程。因此,教師需要合理設計教學策略,運用“基于思維導圖的探究式教學”模型,旨在提倡培養學生的感性具象思維能力以及自主思考的能力。思維導圖主要以圖文并重的形式為主,營造探究式教學的學習氛圍,圍繞“問題”來展開教學,教師有意識無意識地向學生提出問題,創造輕松自由的學習情境氛圍,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提高學生的知識攝取理解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思考探索能力,培養學生的比較分析能力與信息整合概括能力。
例如,在講解“identify”時,教師應拋開書本客觀內容,不受限于書本內容,“identify”不僅具有“身份、特征”的含義,還有“確定、識別”的含義,基于此,引導學生發散思維進行單詞延伸拓展,它的形容詞形式“identifiable可辨別的、可確認的”以及“identical同一的、完全相同的”,名詞形式“identifiction鑒定、識別、身份證明”,采用思維導圖的探究式教學,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思維導圖將抽象性思維具象化,轉變學生的認知模式,不再局限于單一狹隘的感官認知這一種模式,而是擴充到直觀認知、思維認知,將直觀認知理性化,將思維認知系統化、全面化,充分提高學生的靈感思維能力與創造性思維能力。借助思維導圖營造體驗式學習氛圍,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創造與之對應的初中英語學習情境,體驗式教學以學生的個性發展為基本標準,尊重個性發展、鼓勵個性發展,強化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重塑學生的初中英語思維邏輯體系,加強理性具象思維邏輯能力,培養學生的上升求解性思維能力以及想象思維能力。
例如,教師在閱讀寫作教學講解時,不能只單純地進行單詞、語句的翻譯講解,而應該注重初中英語文章的整體結構層次分析,明晰文章的思維脈絡,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加強閱讀理解的練習,注重學生英語的長遠學習教育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歷史文化素養,為未來英語學習埋下伏筆。在學習閱讀理解段落層次與結構的基礎上,運用體驗式教學,挖掘學生的寫作潛能,將對英語文章的理解與思考運用在寫作方面,運用思維導圖模型,對英語文章進行分類匯總,使學生對英語文章層次劃分與整體結構更加系統化、全面化。
思維導圖是一種可視化工具,利用思維推導能力和圖形審美能力來構建思維導圖,將初中英語知識點轉換成條理清晰、邏輯縝密的知識框架概念圖。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再局限于書本內容,而是圍繞書本的本質內容,有效優化豐富教學內容,利用思維導圖將初中英語具象化,直觀全面呈現教學內容。直觀式教學重視觀察學習體驗感,本質在于借助感官呈現教學內容,減少一些無關因素,強調主要因素,提高學生的靈感思維能力與分析整合能力。借助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直觀式教學,將感性直觀與理性直觀有效結合,擴大直觀認知范圍,提高直觀認知能力。
例如,教師在進行初中英語語法“定語從句”講解時,借助思維導圖構建“定語從句”知識體系,將“定語從句”相關知識點進行關系建立,比如“定語從句”分為限制性定語從句與非限制性定語從句,關系詞分為關系代詞和關系副詞等知識點,有利于幫助學生對“定義從句”的區分與定義,有助于幫助學生掌握“定語從句”的基本知識以及實際運用,有助于構建高效的英語學習課堂。直觀式教學與思維導圖的有機結合,有利于充分發揮積極效應,傳達創新精神。教師應重視教學設計的研究與開發應用,鍛煉學生的歸納邏輯思維能力。
思維導圖的使用不僅僅局限于復習課,更體現在預習課、新授課。在預習課中,英語教師可以在課前向學生們提出找出本節課的關鍵詞,并且通過關鍵詞聯結整節課的內容從而達到由內而外吃透的預習,通過英語語法一點點地補充,便于之后新課講授時更加輕松地接受;在新授課時,教師可以在黑板、多媒體上,帶領同學們繪制本節課的思維導圖,同步完成新知識學習與舊知識回顧,完成自身英語體系架構。在復習課時,思維導圖就成了最便捷的工具,通過不同的知識板塊提取出關鍵詞,根據自己腦海中的知識,形成英語知識網絡,進行歸納整理查漏補缺,并且可以對每一個分支的內容進行豐富和充實,以此達到提高成績的目的。英語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將英語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凌亂的知識內容利用思維導圖方式加以整理。促使學生知識學習更具全面性與系統性。當學生達到可以提著一個知識點就將一串知識都帶出來,就可以證明思維導圖在學習生活的作用。
例如,當寫作要求里出現了“The grand occasion of Beijing Olympic Games”等信息時,學生可產生兩個方向的寫作思路,一是描寫“Wonderful Sports Events”,二是描寫“The Improvement of China’s World Influences”,此時若教師強行對學生的寫作方向做出規定,學生很可能會抱著不情愿的態度開始寫作,而通過相似文本的閱讀學習,學生可更加順利地理解陌生的寫作方向。若想讓學生認可前者,教師可讓學生閱讀“World Cup Competition”等世界級比賽相關的文本,若想讓學生認可后者,教師可提供“China hosts the World Expo”相關的文本。
總而言之,“思維導圖”使初中英語課堂圖文化、可視化、直觀化、視覺化,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與思考探究能力,加強學生的橫向縱向逆向思維能力,構建系統化的初中英語教學體系。在初中英語中,思維導圖的運用并不是萬能的,有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文章內容等。將在今后的研究和工作中不斷進行研究,使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社會層次方面去關注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