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勛
(天水市武山縣馬力鎮北順九年制學校 甘肅 天水 741300)
體育教學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學科新課改等教育政策的落實和應用,使社會和家長開始重視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認為開展體育教學并不能只為增強學生的身心素質服務,還應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體育運動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可以通過體育鍛煉疏解學習壓力,借助體育教學避免在初中階段產生心理問題的可能。同時通過對我國現階段初中體育課堂教學情況的分析和調查來看,體育學科教育價值和教學質量還有提升空間,因此教師應順應教育政策的相關要求,調整和豐富體育教學模式,使學生能主動參與課堂體育運動中,以便培養良好的運動素養和學習能力。
對于初中生來說,學習科目的增多和知識學習難度的提升都增強了學生的學習壓力,這種情況下許多學生會采用增加學習時間的方法保證學習質量,但長時間保持坐姿對學生的身心會造成一定的負擔,不利于該年齡狀態下身心的正常發育和成長,這就需要借助合理的體育運動達到舒緩疲勞的作用。而且初中階段正是學生身體和心理成長的關鍵時期,通過開展科學的體育運動能夠增強骨密度幫助骨骼更快的成長,還能夠提升血液循環效果幫助排出身體垃圾。在初中體育教學中,不同的運動項目對學生身體健康的幫助不同,如慢跑等跑步運動能強化學生的肺活量,而瑜伽等舒緩型運動能增強學生身體的柔韌性和免疫力,可以使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學習和生活中始終保持最佳的身體狀態。
在初中階段由于學生學習經驗和認知能力的限制,解決問題時存在一定片面性,使這一階段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較弱,不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狀態,而通過開展適宜的體育運動能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的學習心態,還可以在團隊合作型的體育項目中建立深厚的友誼,有利于借助體育活動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同時初中學生面臨著教師和家長等多主體的學習壓力,如果學生長期處于這種緊張的學習情緒之中,不僅會影響學科學習的質量,還會增強疲憊感逐漸產生厭學情緒。但通過巧妙設計教學方法開展初中體育教學能舒緩學生的緊張情緒,可以使大腦在外部刺激的作用重新活躍起來,有利于將學生的身體和心理調節到最舒適的學習狀態,還能夠避免失眠等不良生活問題的發生。
初中體育教學面對的教育對象主要是青少年群體,這一時期既是他們身心發展的黃金階段,也是其完善思想認知的重要時期,由于初中生生活閱歷和生理年齡的限制,并沒有完善的世界觀和價值判斷作為指引,對事物本質的判斷存在一定片面性,理解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稍差,在學習生活方面還普遍依賴教師和家長的引導。對于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來說,身體的不斷發育和成長也會帶來相應的心理變化,會增強內心的敏感度和自尊心,因此在開展初中體育教學時教師應合理設計教學方法,重點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學生能時刻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1]。在此過程中,教師還應考慮到班內學生在運動基礎和學習興趣等方面的差異性,應用分層教學理念提高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并依據學生性別差異設計多樣化的體育活動,以便滿足初中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有利于推動核心素養教育理念在體育課堂中的落實。同時在應用分層教學理念的過程中,教師還應依據運動種類的不同營造相應的體育學習氛圍,借助外部因素的渲染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增強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以便提高初中體育教學質量。在學生參與不同體育項目的過程中,教師還應從不同角度觀察學生的運動狀態和身體狀況,對于運動基礎和身體素養較差的學生,教師應以鼓勵性的語言為主引導學生進行練習,減輕這部分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心理壓力。
以人教版七年級全一冊《籃球》為例,本課主要了解移動、持球、行進間運球和體前變向換手運球等基本籃球技術動作,掌握行進間繞桿運球上籃的組合術動作,并在實踐比賽中掌握籃球運動規則提升自身競爭力。在實際教學中,由于男女生在身體對抗能力和運動基礎方面的差異性,教師應以性別為基礎對班內學生進行分組,并依據性別特征開展分層化籃球教學,為男女生制定不同的籃球訓練目標和要求。同時教師還應組織學生在同性別之間開展籃球比賽,由教師統一進行相關的技術指導和賽前訓練,有利于為學生應用籃球理論知識和運動技巧提供更多機會,在實際運動中還能增強學生的身體協調性,能使初中體育教學模式充分符合學生的基礎差異。
要想真正提升初中體育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先對傳統體育教育模式的不足和優勢進行反思,依據學習內容的不同靈活應用多種教學模式,以便通過對傳統教育模式的改進提升體育教學的趣味性。在體育學科新課改相關教育政策的引導下,強調體育教學應尊重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通過組織不同形式的教學實踐活動,吸引更多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運動,增強學生體育學習中的主體意識,以便將體育知識內化為自覺行動[2]。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科學發揮自身的教育引導作用,以積極的情緒和認真的態度開展課堂教學,并依據學生體育運動能力和學習效果的差異靈活設計教學目標,通過增強教育模式的針對性提高初中體育教學質量,以便增強學生對各類運動技巧的掌握深度,培養體育綜合素養。同時由于體育教學實踐性和綜合性較強,許多學生會由于理論知識不足或運動技能掌握不扎實出現運動損傷等問題,因此教師在改進傳統教育模式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身體承受能力,注重對教學和練習形式進行優化調整,引導學生合理開展熱身練習和運動后的舒緩活動,并向學生普及相關的運動損傷知識。另外教師不能只注重對體育動作和運動技巧進行示范,還應在課堂中留出時間用于解答學生運動疑問,通過加強師生互動交流增強對學生基礎運動狀況的了解,以便營造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推動高效體育課堂的建構。
以人教版七年級全一冊《乒乓球》為例,本課應了解直拍握法和橫拍握法兩種不同的乒乓球握拍方法,以及乒乓球運動的特點,掌握正手發球和反手攻球過程中步法移動的不同,體會乒乓球運動中攻守變化的精妙之處。由于學生剛開始接觸乒乓球運動,對發球方向和力度的掌控能力較差,因此教師應改變以往面對學生進行運動示范的形式,教師可以站在學生隊伍的中間展示不同的乒乓技巧動作,這樣每位同學都能更清楚的了解動作要點,能夠提升學生自主練習過程中動作的標準性,有利于提高初中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同時教師應重點引導學生進行乒乓球發球和推擋練習,要求學生分別用正手和反手兩種姿勢進行連續擊球,增強對乒乓球基礎動作要領的掌握。
在學科新課改教育政策中鼓勵學生自由學習,強調教師不應過于限制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發揮,以便依照學生學習興趣的不同進行個性化的培養,但如何應用教育模式充分發揮自由學習的效果,也是體育教師現階段應重點思考的教學問題。因此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依據自身教育經驗不斷調整自由學習的形式,確保體育學科運動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先將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和教學目標向學生講解,使學生能在明確的教育任務指引下開展課堂練習,以增強學生體育學習的目的性[3]。隨后教師可以對本課的體育運動進行系統化講解,以教材技術動作為基礎進行適當拓展,使學生能有效掌握標準化的技術動作。同時教師應事先確定技巧講解的重點部分,有計劃性的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教師還應將教材中專業性的描述語言轉化為通俗易懂的概括性語言,降低學生學習運動知識的難度。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展示相應的技巧動作,使體育運動知識能生動形象的呈現在學生面前,為開展自由學習提供更多參考。并且教師還應以戶外運動為主要教學形式,這樣不僅能為學生開展自由鍛煉提供更好的運動條件,還能滿足素質教育理念對體育教學的要求,便于增強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能夠充分發揮自由練習對課堂學習效果的鞏固和提升作用,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心態,能使課堂練習目標得到高效完成。
以人教版八年級全一冊《體操》為例,本課主要了解一足蹬地翻身上、支撐后擺轉體90度挺身下和支撐單腿擺越成騎撐等單杠技術動作,掌握不同技術動作肢體和腿部的發力點,學會利用單杠這類體操器材增強身體靈敏性和協調度。由于本課技術動作相對較難,在學生開展自由練習前教師需對相關動作進行示范并講解注意事項,再由學生自由選擇合作伙伴進行自由練習。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充分意識到運動學習的長期性,應指導學生在多次練習中反復積累運動經驗,并對學生錯誤的技術動作進行及時糾正,以便增強單杠動作的規范性和專業性。同時教師不應對學生的練習方式和時間安排等進行約束,鼓勵學生依據自身運動能力調整練習模式,以便保持對體育運動的熱情和興趣。
在初中體育教學方法的選擇方面,大多數教師會選擇示范加講解的模式,雖然這種方法能最大限度的保證課堂教學時間的合理利用,但會限制學生理解能力的發揮,不利于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長久下去學生甚至會產生極強的反抗心理。因此為避免這類教學問題的出現,教師可以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這樣既能減輕教師的講解壓力,又能增強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體驗感和參與感,能夠潛移默化的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同時由于游戲對處于每一階段的學生來說都有極大的吸引力,因此教師在初中體育課堂中應用多元化教學方法時,也應合理應用游戲教學法,在不同游戲中融入體育運動技巧以便創新課堂練習形式,依據教材中體育運動種類和技巧的不同設計個性化的游戲方式,還可以利用游戲滿足帶領學生熱身和放松的課前任務[4]。這樣既能利用游戲活動輔助教師完成體育教學任務,又能建構趣味化的體育運動氛圍,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便于提高課堂中運動練習的效率。
以人教版八年級全一冊《田徑》為例,本課應了解中長跑、跨越式跳高和側向滑步推實心球的重要技巧動作和鍛煉作用,掌握在田徑運動中增強心肺耐力、身體爆發力和下肢彈跳能力的方法,學會在長距離跑步運動中培養自身頑強拼搏的體育精神。在田徑教學中長跑是最難完成的體育項目之一,是學生最抗拒的體育訓練形式,因此在現階段初中體育課堂中開展長跑教學時,教師可以在運動中加入一些趣味化的游戲如:折返接力跑、跑步競賽和警察抓小偷等游戲。由教師為學生制定游戲規則,并作為裁判員確保游戲進程的推進,在完成游戲任務的過程中能有效增強學生的跑步耐力,能夠降低長跑運動的難度,有利于使原本單調的長跑訓練變得趣味化。
在現今教育背景下,不僅強調應突出學生的個人學習能力,還關注學生是否具備良好的合作意識和綜合學習能力,因此在新階段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在不同體育活動中完成對學生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的培養,借此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完善和提升。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依據對班內學生體育運動基礎和運動能力的了解進行科學分組,并組織多元化的小組合作活動激發學生的運動潛力,以便滿足學科新課改對體育教學的要求[5]。在小組內部,學生可依據學習任務的不同進行自由分工,合理發揮個人能力提高體育教學有效性。這種以小組為單位開展體育訓練的形式,是尊重學生主體性學習地位的有效體現,能通過設置不同的小組任務整體提升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還能在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中培養團隊精神,有利于改變以往教學模式下教師為主導的體育教學方式,能夠帶動初中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
以人教版八年級全一冊《足球》為例,本課主要了解頭頂球、運球過人和搶截球等籃球基本技術,以及實戰過程中簡單的戰術配合方法,通過組織以足球為主要形式的游戲和比賽深入了解足球比賽規則和計分方式。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依據對班內學生足球運動能力的了解將其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在小組活動前對腳內側踢球的足球動作進行分步驟講解,以便學生能真正了解這一技術動作的重點。隨后教師應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足球技巧動作的練習,在小組內部交流切磋的過程中提升動作標準度,最后再由教師對小組練習成果進行檢驗,能夠有效提升對足球運動技巧的掌握程度。
在初中體育課堂中,許多運動項目都有極強的競技性,這也是吸引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運動的原因之一,在競賽類的體育運動中更能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因此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合理安排教學時間組織體育競賽游戲,使學生在多人比拼訓練的環境中掌握更多體育運動技能。同時也能認識到自身在某項運動方面的不足,以便更好的完成課堂訓練目標,有利于推動核心素養教育目標在初中體育課堂中的落實。
以人教版九年級全一冊《羽毛球》為例,本課應了解羽毛球運動中握拍、步法、發球和擊球等基本技術動作,以及比賽過程中的得分規則,重點學習正手挑后場球的反擊動作。在講解完羽毛球運動的基本動作后,教師可以安排運動實力相當的學生進行羽毛球比賽,并設立不同的羽毛球獎項,使學生能在實戰訓練中了解自身運動水平,以便提升教師羽毛球教學的針對性,通過增強體育競爭意識帶動課堂學習效果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通過對教學方法的巧妙設計能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有利于在不同教學環節中貫徹核心素養教育理念,便于增強學生體育運動技能。因此教師應不斷更新體育教學觀念,組織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活動,使體育課堂真正成為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和培養良好運動習慣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