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麗,靳金靈,牛小燕,田立強,楊金彪
邢臺市第九醫院
基層公立醫院為滿足基層民眾的就醫需求,在當前的醫療服務背景以及醫療需求背景下,醫院需要加強對內部運營管理的優化,針對運營管理各個環節合理地設計、計劃、組織及實施,實現優質的管理[1]。具體的運營管理上,也需要對人力、財力、物力等核心資源優化配置,實現有效的管理。現階段,基層公立醫院收支規模擴大,各種醫療預算、內部資源配置等活動頻繁,這樣給基層公立醫院運營管理帶來巨大挑戰[2]。所以需要加強對基層公立醫院運營管理的創新,建立健全管理體制,從實際就醫的需求出發形成科學的管理體系,從而助力基層公立醫院的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要求結合我國現代化建設實踐經驗,依據我國發展階段、發展環境以及發展條件變化,作出根本性、全局性及長遠性的重大戰略判斷[3]。對于基層公立醫院而言,基于質量與效益為價值取向的新發展理念,適應基層民眾對于實際就醫服務的需求,區分以往高速度發展,在新形勢下基層公立醫院需從單一規模擴張、總量積累角度出發,轉變成以質和量同步、人與社會協同發展為主的發展形勢,滿足百姓的幸福感以及提高生活質量,實現物質及精神水平方面的全方位提升[4]。基層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對于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有重要幫助。
醫院高質量發展特征,包括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個方面,屬于現階段新的發展理念,需要以基本特征作為主要依托,實現醫院高速高質量的發展。新發展理念是經濟高速及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引,其主要特點是以減緩擴張速度為代價,使得質量以及效益提升,追求高質量高效益的戰略發展目標[5]。基層公立醫院的高質量發展,通過全面提升運營管理質量及管理效率,側重對于結構的改革及轉變,重視對醫療產品以及服務質量的升級以及提檔,繼而不斷滿足民眾對多元化以及高標準的管理服務需求。
運營管理主要是指對運營過程的計劃、組織、實施和控制,是與產品生產和服務創造密切相關的各項管理工作的總稱,于創造中獲得管理價值以及提升產品服務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方法與手段。對于基層公立醫院,運營管理具體通過對醫療服務價值構建緊密相關的需求,進行組織、計劃、協調以及控制,對一些核心資源進行優化配置以及合理組合。基層公立醫院內部運營管理,在醫院發展戰略基礎上,致力于將服務質量提升,使得醫院良性發展并且構成一種良性循環狀態,達到實現基層公立醫院螺旋化及可持續發展的最終目的。
1.整體框架設計
針對基層公立醫院,在內部運營管理上,需以醫院整體發展戰略為基礎導向,以供應鏈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信息管理為重點,進一步細化管理內容。其中供應鏈管理方面,包含物資管理、采購與合同管理、固定資產管理[6]。人力資源管理包含人事檔案管理、人員晉升管理、執業資質管理、科研教學管理。財務管理包含全面預算管理、成本核算管理、費用報銷管理、績效管理、資金管理。醫療信息管理包含信息設備管理、信息人員管理、系統維修管理。
2.運營管理制度建立
對于基層公立醫院的運營管理,管理制度為工作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需遵守的基本準則。完善管理制度,不但有利于保障經濟的有效及規范化運行,而且降低醫院運行成本及管理目標[7]。在醫院運營管理工作中,完善制度以及確保制度全方位性,涵蓋醫療質量安全管理制度、預算管理制度、資金管理制度、藥品管理制度、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等多方面的內容。
3.管理人才培養
基層醫院在實際的運營管理上,需要配備優質的人才以助推管理體系完善。培養具備運營管理思維的專業化人才,實現精細化管理的轉型發展,應用科學的管理工具,使得管理人員能夠深入醫療服務行業最前沿,不斷改進醫療服務作業流程,提升醫院經濟運營效益。此外根據對當前醫院的經營風險分析、醫療資本運作等的合理分析,提供醫院戰略發展的科學決策。醫院不斷引進優秀及高質量人才,通過以其自身專業知識為依托,充分運用自身專業領域相關知識,發揮運營管理能力,借助業務融合助力基層公立醫院的穩定及可持續發展。
1.強化財務業務核算職能
以精細化核算體系架構為依托,各項財務賬務分配方面,均是需要真實反映醫院實際的運營狀況,以現有的管理體系為基本架構,建立完善財務架構體系,此外還應依托計算機及互聯網系統,進行網上財務核算,明確核算方式以及核算內容[8]。利用一體化的財務管理流程以及系統架構,提升財務核算效率以及管理業務追溯。建立集中管理財務共享服務系統,形成高效的財務核算管理體系。
2.強化財務業務管理控制職能
基層公立醫院的實際工作中,對于門診以及住院費用應加強管控,使得醫院每天的收入及核算精確化[9]。針對一些應收款項分析管理,加強追溯及核查,強化對醫院藥物、物資及設備等采購、儲存、分發等系統管控,核實賬面資金避免出現管理疏漏問題,確保醫院現有固定資產的價值計量精確性及準確性[10]。此外建立起集中化資金管理控制模式,加強銀行同基層公立醫院的合作,對于內部的資金進行規范化管理,對應收應付項目計劃應合理編排,提高資金運行的效益,并采取管理助理公立醫院的穩定發展。
3.強化財務決策管理職能
基層公立醫院在內部的運營管理工作中,應加強對于各個部門的協同配合,全面貫徹落實內部預算管控,實現精細化的管理以及目標決策[11]。對于實際運營管理工作,針對預算編制的內部管控,做全程管理控制,強化運營管理系統性規劃決策。利用精細化管理業務信息核算,編排出多樣化財務報表,利用多個維度分析醫院整體財務運營狀況[12]。此外也需要細化對成本核算分析工作,從基礎成本核算管理出發,漸漸過渡為項目、病種等的成本化管控,全方位提升醫院整體運營及管理分析能力。
4.強化財務績效考評管理職能
基于醫院整體發展、規劃及戰略需求,對戰略目標進行分解。分解目標設定出相應考核標準,設定相應指標。在基層公立醫院的戰略發展過程中,建構起績效考核管理指標體系,考評運營管理質量及管理效率,在績效管理方面,管理內容涵蓋績效的計劃、實施、考核、反饋過程,針對多個過程管理做到閉環性,相應的考核指標需要體現出實用性、有效性、可操作性、敏感性的特征,如此客觀反映出部門的基本績效。在相應考核指標上,包含定性及定量指標項目,此外對于定量以及定性指標,相互間也需要體現出獨立性的特點。
基層公立醫院的運營管理上,需量化專科運營管理目標,明確功能定位以及整體發展目標。具體實踐過程中,緊緊圍繞醫療業務管理流程,依據多維度數據對核心資源科學配置,使得醫院診療項目以及病種業務結構得到優化,提升專科運營效益及管理效率,提高醫療服務收入整體占比。
1.優化專科診療項目以及病種結構
基于臨床科室門診及住院項目、病種分析需求,緊密圍繞業務維度提升效率效益。針對病種分成學科建設、教學教案、運營管理方面,量化各個專科診療項目以及結構調整,強化對于重點專科項目的建設,為先進醫療技術引進、復雜病種診療提供科學支撐。
2.優化專科財務收入以及效益結構
基于基層醫院及臨床科室,對于門診人次、出院人數、門診收入、住院收入、藥品收入、檢查收入、化驗收入、醫療服務收入等的系統規劃,仔細分析醫療業務、檢查化驗、手術操作占比,以相應信息數據作為依托,不斷強化自身業務能力,對操作及手術結構進行優化。
3.強化對人力資源管理及結構優化
對于基層公立醫院,強化對內部人力資源的管理,可實現醫院專項及高質量發展,助力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在具體對人力資源管理以及整體結構的優化配置方面,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第一,基層公立醫院在專科高質量發展中,關鍵點在于配備技術能力高的人員及專業人員負責對疾病的診治,整體醫療技能水平提升關鍵在于醫療資源的優化配比;第二,需要控制好對于一些不合理藥物、耗材成本的支出及配比,提高醫療收入占比,關鍵在于提高醫務人員規范診療意識;第三,對于醫院存在的內部崗位協同聯動低效性問題,需深化對于人力資源的管理工作。對于現代基層公立醫院而言,在醫療成本配比上,占比最高的主要是人員經費問題,對于此類問題不應單單地思考怎樣去管控人員經費收支問題,而是系統衡量醫院專科發展及管理水平,吸引優秀人才。基于基層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需求,在醫院運營管理工作中,為提升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還應劃分人員薪酬體系,做科學劃分,做好對人力資源結構的合理配比,優化人力資源結構,此外還應促進人員配備度,顯著提高人力資源管理質量。
基于基層公立醫院服務優化及管理需求,應深化醫院內部運營管理工作,依據醫院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以及階段性目標,對照管理制度、資源配置、流程優化等進行配置及融合,構建科學化、全過程、多維度運營管理體系,助推基層公立醫院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