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涵 吳雨萍 徐怡帆
摘要:大英博物館于1753年在英國倫敦成立,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宏偉的博物館之一。大英博物館不僅是世界文化遺產的寶庫,并且結合博物館藏品的文化和商業價值,引領了源自文學創作的各種形式的發展潮流。文章探討了大英博物館創意產品的發展策略和創新模式,旨在為我國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發展提供實踐參考。
關鍵詞:大英博物館;文創產品;啟示借鑒
一、 研究背景和意義
(一) 大英博物館的歷史和地位
大英博物館最初是由英國議會建立的,目的是收藏和展示各種物品,以便供公眾參觀和學習。它的著名收藏品包括埃及王室陵墓出土的木乃伊、羅塞塔石碑、帕特農神廟雕塑、羅馬雕像、歐洲繪畫等,這些藏品不僅代表了世界上多元文化和不同歷史時期的成就,也反映出人類文明的多樣性和歷史演變。大英博物館如今已成為全球各國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同時也為英國的文化交流和旅游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其地位和影響力遠超英國地域,更是全球文化和藝術領域的重要代表。
(二) 大英博物館文創衍生產品的成功案例
大英博物館的文創衍生產品涵蓋各種各樣的產品形態,從基于博物館展品的圖案設計,到以博物館藏品為主題的玩具、文具、服裝、首飾等各類產品,甚至還包括基于數字化技術的VR和AR游戲等。這些產品不僅深受世界各國消費者的喜愛,給當地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在向全世界展示著大英博物館的新面貌,為其注入了新的靈魂。
例如,“蓋爾-安德森貓”是大英博物館最具代表性的文創產品之一。這件古埃及青銅貓坐像,高28厘米,收藏家蓋爾-安德森于1939年將其捐贈給大英博物館,從此雕像得名“蓋爾-安德森貓”,如今其已成為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由“蓋爾-安德森貓”衍生出的文創產品包括玩具、文具、家居飾品等(圖1),深受各國消費者的喜愛。
大英博物館的文創產品不僅限于紀念品和小商品,還包括高端奢華的產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伊麗莎白女王御用茶具。
此外,大英博物館還推出各類特色文創商品,如T恤、書簽、明信片、手繪冰箱貼等,設計風格各異,涵蓋不同的文化和藝術元素。這些產品不僅延伸了博物館的文化內涵,也為游客提供了更多挑選和購買的機會。
二、大英博物館文創衍生產品開發策略
(一) 洞察市場需求,精準定位目標消費者
為了在開發文創產品之前準確定位消費者,大英博物館首先對市場需求進行了深入研究。進入博物館后,大門入口處設置一家博物館的紀念品商店。類似的商店和書店通常不止一家,以滿足不同路線游客的購物需求。通過進行市場調查和其他手段,了解消費者的文化興趣、需求和購買習慣,便可以為產品開發和推廣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二)充分挖掘博物館自身的文化、歷史與藝術資源,設計獨特的產品
作為一家擁有悠久歷史以及豐富的文化、藝術資源的博物館,大英博物館文化產品的獨特之處在于對其館藏資源的深入探索、基于地域文化形成的設計主題。地域文化是由自然環境、城市景觀和民間傳說故事形成的一種獨特文化,突出了人們獨有的生活方式、思想和審美情趣,成為本土化的象征。例如大英博物館設計的手工編織圍巾“威尼斯之眼”,將運河景觀、威尼斯藝術元素和裝飾實用的手工編織技術相結合。還有一些用于節日,如開發復活節和圣誕節等節日的文創產品,這種節日主題產品,使游客能夠在特別的日子體驗不一樣的感覺。
(三)借助數字化技術,打造具有互動性和個性化的文創產品
大英博物館的“大英博物館探險家”移動應用程序,采用增強現實技術,讓用戶通過手機或平板電腦與博物館展品進行互動,增強了用戶的參與感和體驗感。大英博物館還開發了一款名為“大英博物館之旅”的AR應用,用戶可以通過手機或平板電腦,以虛擬導游的形式參觀博物館,還可以通過該應用與展品進行互動,獲取更多展品的相關信息。該應用大大提升了用戶的參觀體驗和互動性,也為博物館帶來了更多的游客和收益。
(四)建立博物館與企業合作機制,實現資源共享和共贏
首先,博物館作為文化遺產的守護者,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和專業的文化傳承保護能力,但其面臨的問題是如何更好地將這些資源進行展示和傳播。而文創企業則擁有更為靈活的運營模式和市場營銷手段,具有更強的市場洞察力和產品研發能力。其次,建立博物館與文創企業合作機制,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在合作過程中,博物館可以提供專業的歷史文化資源、展覽空間和宣傳推廣渠道,文創企業則可以為博物館提供更靈活的營銷手段和更具市場競爭力的產品,設計出更為精美、具有互動性的文創產品,同時將這些產品推向更廣泛的市場。最后,在合作過程中,文創企業可以利用博物館的文化資源和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消費者,提高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同時,文創企業也可以拓展自身的宣傳渠道和品牌形象,為更多的觀眾和消費者所熟知和喜愛。
綜上所述,充分發掘博物館的歷史、文化和藝術資源,設計出具有獨特性的文創產品,是大英博物館文創發展成功的重要策略之一。
三、大英博物館文創產品所運用的設計風格
經典主義設計風格:經典主義是大英博物館文創產品的主要設計風格之一,它以古典美學為基礎,注重對于傳統文化的回歸和弘揚。經典主義的文創產品常采用大量的仿古元素,如采用大理石、金屬等材質,圖案和造型也多為古典的幾何圖案、雕刻花紋、經典文學名言等,讓人們在使用它們時產生強烈的歷史感和文化認同感。例如,大英博物館出品的“埃及貓茶巾”(圖2),上面印有古埃及貓的圖案,讓茶巾具有濃郁的歷史氣息,是送給愛貓人士的迷人禮物。
藝術氣息設計風格:它將藝術品和生活用品相結合,強調藝術與實用的融合。具有藝術氣息的文創產品常采用優美的線條、精美的圖案和高質量的材料,使產品既有藝術的品質又有實用的功能。例如,大英博物館出品的“印度鳥織物化妝袋”,以印度傳統鳥類圖案為設計靈感,采用手工印染工藝制作,使用優質綢緞作為材料,讓化妝袋既美觀又實用。
自然主義設計風格:它以自然為靈感,強調自然美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自然主義的文創產品常采用自然元素,如植物、動物、水滴等作為設計元素,使用天然材料和手工制作工藝,讓產品體現出自然美和手工藝美。例如,大英博物館出品的“竹制旅行杯”,這款杯子由可持續產出的竹纖維制成,能夠無限重復使用,避免不必要的塑料浪費。
現代簡約風格:現代簡約的文創產品通常使用大面積的素色或單色,輔以簡潔的線條和幾何形狀,讓人們在使用時感受到簡潔、舒適和高雅。例如,大英博物館出品的“埃及亞拉伯圖案織物筆袋”,采用淡藍色背景下四個傳統罐子的設計,背面為深綠色,飾有象形文字符號,鉛筆盒配有拉鏈。其采用現代簡約的設計手法,通過黑色幾何線條勾勒出埃及亞拉伯圖案,使筆袋既有現代感又不失文化特色。
科技感風格:大英博物館的科技類展品,如太空探索、通信技術等也經常成為設計師們的靈感來源。這類產品通常采用先進的材質、科技元素和特殊的光效,呈現出科技感和未來感。
總的來說,大英博物館的文創衍生產品設計風格多樣,涵蓋了經典主義、藝術氣息、自然主義、現代簡約和科技感等多種元素,既保留了博物館的歷史文化特點,又具有現代感和藝術感。
四、對于國內博物館的借鑒與參考
(一)國內博物館文創產品發展現狀
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質量的顯著提高,文化產業和文化消費開始受到越來越多民眾的關注。目前,國內博物館的文創開發仍處于起步階段,但已經取得了一些重要的進展。例如,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文創產品“故宮御翠”系列,根據該院收藏的玉器、珠寶等文物進行設計,成功地將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轉化為商品價值,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喜愛。此外,北京故宮博物院還推出一系列虛擬現實展覽,讓參觀者可以在數字環境中探索博物館的藏品。
然而,中國博物館的文創發展也面臨著諸多挑戰。首先,現階段國內博物館的文創產品質量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部分博物館的文創產品創意不足、設計不夠精美,存在與中國傳統文化和歷史脫節的問題。此外,部分文創產品缺乏實用性和可持續性,只注重表面的文化元素,缺少深度挖掘和融合。
文創產業與博物館之間的合作仍存在不足:一方面,部分博物館缺乏文創產業的專業知識和經驗,難以與企業合作開發文創產品;另一方面,文創企業對博物館的歷史文化背景和資源了解不夠,導致文創產品與博物館的主題和內涵不符,缺乏文化品位。
此外,一些博物館在與文創企業合作中存在著合作模式不夠靈活、合作機制不夠完善的問題,缺乏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影響了文創產品的創新和發展。
(二)如何借鑒和參考大英博物館的文創開發經驗
下面就如何借鑒大英博物館的經驗提出幾點建議:
開展研究:對大英博物館的文創產品進行研究,包括其設計、營銷和分銷策略。例如,大英博物館出售一系列文化和創意產品,包括版畫、書籍和文物復制品。其產品描述通常包括詳細的歷史和文化背景,這有助于在產品和博物館的藏品之間建立更深層次的聯系。這些產品既能滿足消費者的審美需求,又能使其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與深厚的文化底蘊。
文化活動:大英博物館通過開展文化創意活動、主題展覽、教育培訓等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深度挖掘博物館資源的多元化價值,實現文化與商業的雙贏。例如,在大英博物館舉辦的“萬物皆靜好”展覽中,不僅展示了絲綢之路沿線地區的珍貴文物,還邀請了各類文化創意企業參與,共同打造一系列精美的文創產品,如圍巾、絲綢面巾、茶具、手工皮革制品等。大英博物館還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推廣博物館文創產品,增強文化交流和合作,提高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如手工陶瓷、茶具、書簽、卡片等,這不僅滿足了中國消費者對英國文化的好奇和追求,還為大英博物館開拓了一個新的市場。
參加培訓計劃:大英博物館為博物館專業人員提供一系列培訓計劃,包括文化和創意產品開發課程。這些項目可以為開發成功的文化和創意產品提供寶貴的見解和實踐技能。
建立博物館品牌的良好形象,提升文創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在大英博物館的文創發展中,除了創新的文創產品設計和轉化模式,建立博物館品牌的良好形象也是非常關鍵的一步。博物館的品牌形象不僅僅代表著一個機構的形象,更代表著文化的形象。在文創產品的開發中,博物館的品牌形象可以為文創產品帶來無窮的力量。通過加強博物館自身品牌形象的建設,可以提升文創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使得產品更具吸引力和話題性。同時,借助博物館的品牌形象,文創產品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也能夠得到進一步的傳播和宣傳。
五、總結經驗,推動我國文創產業進一步發展
(一)總結大英博物館文創發展的經驗和啟示
1.注重文化價值。大英博物館的文創產品開發始終致力于提升博物館藏品的文化價值。他們利用博物館自身所擁有的豐富的文化資源,創造出具有博物館特色的文化內涵產品。在開發文創產品時,應注意其文創產品的性質,并體現其與博物館文化的共鳴。
2.體驗式文創產品。大英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開發強調游客體驗的重要性。這些文創產品不僅是一種商品,也是博物館文化的體現,還是為游客提供豐富體驗的一種方式。因此,國內博物館在開發制作文創產品時,也應重視游客的體驗意義,強調游客與文創產品之間的交流與互動。
3.設計風格與品質。大英博物館的文創產品不僅注重文化內涵,同時在設計風格和品質上也有嚴格的要求。文創產品的設計風格應符合博物館的定位和特點,同時品質也應得到保證。國內博物館也應注重文創產品的設計風格和品質,不斷提高產品的質量和價值。
4.多樣化的文創產品。大英博物館的文創產品種類很多,從書籍、飾品到家居用品等,覆蓋各個領域。在開發文創產品時,應該多樣化產品的種類,滿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從而擴大文創產品的影響力和銷售量。
5.與商業合作。大英博物館的文創產品開發有著豐富的商業合作經驗,通過與各大知名品牌合作,擴大了文創產品的銷售渠道和影響力。國內博物館也可與各大知名品牌合作,從而提高文創產品的銷售量和品牌價值。建立博物館與文創企業合作機制,實現資源共享、共贏。
(二)提出建議和對策,推進我國博物館文創事業的發展
為了進一步推動我國博物館文創事業的發展,本文提出以下建議和對策:
1.制定相關政策,營造良好環境。政策是博物館文創發展的重要保障,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關的政策和規范,明確博物館文創事業的定位和發展方向,為博物館文創開發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同時,要營造良好的環境,加強宣傳推廣,提高公眾的認知度和文化素質。
2.推進數字化轉型,創新文創產品形式。數字化轉型是博物館文創發展的必然趨勢,要加強數字化建設,推進數字化轉型,將博物館資源數字化,提高資源的可視化和可操作性。同時,要創新文創產品形式,注重互動性和個性化,提高文創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3.加強合作機制建設,優化資源配置。與文創企業及高校建立合作機制,共同推進博物館文創事業的發展。同時,要優化資源配置,充分利用各方面資源,實現資源的共享和共贏。
4.強化人才培養和團隊建設,提高專業水平。人才是博物館文創事業發展的關鍵因素,要加強人才培養和團隊建設,提高博物館文創開發團隊的專業水平和創新能力。加強對文創產品設計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吸引更多優秀的設計師、創意人才等加入博物館文創開發團隊。同時,要加強團隊建設,建立協作機制,激發團隊成員的創新潛能。
5.加強市場營銷,提高品牌知名度。市場營銷是博物館文創發展的重要環節,要注重市場營銷。博物館文創產品需要建立自身的品牌形象,并采取創新的營銷策略,如社交媒體營銷、線上直播等方式,以吸引更多的消費者。此外,要對文創產品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和消費感受進行調查和了解。博物館文創產品需要不斷進行評價和監測,以了解市場反饋和消費者需求,進而優化產品設計和營銷策略。
六、結語
綜上所述,大英博物館設計的文創產品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和借鑒,同時也提醒我們應該更加注重博物館資源的利用和轉化,推動博物館文化的創新和發展。盡管目前我國博物館文創開發還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但是我們仍然可以看到許多積極的發展趨勢和機遇。未來,我們需要更加重視博物館文創事業的發展,加強相關政策和法規的制定和實施,加強博物館與文創企業的合作,提高博物館的文化軟實力和市場競爭力,促進我國博物館文創事業的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煜.新媒體視域下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策略研究[J].中國包裝,2023,43(02):86-88.
[2]王晨.當代中國博物館文創產品營銷實踐分析[J].文化產業,2023(08):103-105.
[3]張藝丹.大英博物館衍生品設計應用研究[J].設計,2018(23):115-117.
作者簡介:
劉涵(1979—),女,漢族,四川瀘州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藝術設計史論、藝術經營。
吳雨萍(1999—),女,漢族,浙江嘉興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
徐怡帆(1996—),女 ,漢族,江西上饒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