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紅 劉成寶
摘要: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紅色文化承載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在學習繼承紅色文化精神的同時,把紅色文化引入高職語文教學,使二者有效結合,以便培育出社會主義建設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文章就高職語文教學與紅色文化如何具體有效地結合,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紅色詩詞鑒賞;語文素養;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學生
中圖分類號:G711;H193文獻標志碼:B
革命傳統教育融入語文學科,是時代的要求,也是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的需要,對高職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植入紅色基因,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需要,是增強學生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同的必然要求,對于傳承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義。如何在語文學科的教學中,將紅色革命傳統深入地根植于學生的心中,具體實施策略如下:
1 更新教學理念
提升教師的文學素養,增強教師文學教育的新理念,提高新課程實施水平和教科研能力,提升其高度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立德樹人的本領。
語文教學不僅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語文是其他學科的基礎。語文素養的提升直接關系到高職學生對其他學科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教師要全面更新教學理念,在高職院校重視技能培養的同時努力爭取語文教學的廣闊空間。利用紅色詩詞的鑒賞,在教學中注重道德教育,強化價值教育與審美教育,既能夯實學生語文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理解分析能力,又能讓學生融合各學科知識,在職業技能的訓練中有人文素養做信念支撐。
教育家加里寧說過:“教師的世界觀、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對每一現象的態度都這樣或那樣地影響著全體學生?!币簿褪钦f“身教”重于“言教”。教師在教學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人格魅力,如教師的板書設計、語言的表達、教師的儀表等都可以無形中給學生以美的感受,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使智育、紅色教育巧妙結合,相得益彰,這樣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2 改變教學策略
高職教師要積極探索在新課程理念下,通過紅色詩詞的閱讀鑒賞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方法,從而改善教師的教學方式,形成有效的教學策略體系,探索在紅色詩詞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品質,激發愛國熱情,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乃至文化素養。
深入貫徹二十大精神,讓紅色詩詞鑒賞進課堂,編寫經典的紅色詩詞鑒賞校本教材,寓教于課堂。在語文課堂上,引導高職學生分析、品讀、感悟紅色詩詞,感受其內容的博大精深,賞析其藝術的精彩紛呈。在閱讀和鑒賞中,激發起學生相應的情緒體驗,諸如熱愛祖國山河的豪情、熱愛祖國文化的激情等等,在著眼于“生命整體的美”的溝通交感中,獲得思維的磨礪、精神的啟悟、審美的愉悅。紅色詩詞鑒賞進課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用富有前瞻的視角和體現時代的方式,挖掘、傳承、弘揚紅色詩詞在提高高職學生整體的語文素養方面的功能,為高職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撐和智力支撐。
3 豐富課堂內容
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教師要在提高自身文化文學素養的前提下,精心選擇教學素材,巧妙設計課堂結構,充分利用課上時間,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傳播紅色文化,將紅色詩詞作為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憑借。
語文教師可以每周增設一節紅色詩詞閱讀課,對紅色詩詞進行講析;在每節語文課的課前十分鐘,由老師或者學生推薦經典的紅色詩詞作品進行賞析;在鑒賞中提高學生分析詩歌理解詩歌的能力,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借助經典的紅色詩詞的鑒賞,讓學生品味詩情,感受歷史,培養愛國熱情;在紅色經典詩詞的熏陶中培養學生親近自然、熱愛生命、熱愛祖國、獻身祖國、關注民生、奉獻社會的優秀品質。例如:毛主席的《憶秦娥·婁山關》“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秋瑾的《對酒》“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夏明翰的《就義詩》“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這些紅色經典詩詞將是我們永久的精神燭光,照耀我們的成長歷程。
紅色詩詞是中國先進文化的重要階段性成果,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歷史前提。紅色詩詞是閃現在革命道路上的明星,也是革命思想的偉大體現。紅色詩詞體裁多樣,既有古體格律詩,又有現代新詩。紅色詩詞題材豐富,既有對大好河山的描繪,又有對革命生活的歌頌;既有對敵人的蔑視詛咒,又有對革命豪情的展現贊美;既有對歷史的回憶總結,又有對未來的憧憬期盼。
4 鼓勵學生創作紅色詩詞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紅色年代培養出了許多有才華的詩人。例如,偉大領袖毛澤東寫的《沁園春·雪》里面有這么一句“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就展現了其深厚的語文功底。再如,陳毅元帥在《梅嶺三章》中寫道:“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也顯示了出色的寫作水平。所以,在高中語文教學特別是作文教學中應培養和開發學生的創作才能,使學生的寫作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5 在課余時間培養學生對紅色文化的愛好
積極利用課外空間,課余時間,將紅色詩詞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加強校園文化氛圍等隱性課程資源的開發,以不同形式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例如:舉行全班學生參與的紅色詩詞朗讀比賽,誦讀經典,感受經典;鼓勵學生閱讀與紅色詩詞相關的圖書,拓寬閱讀視野,比如:《長征》《紅色娘子軍》《紀念白求恩》等紅色文化詩歌,鼓勵學生課余時間多閱讀,感受當時人民的痛苦與革命的艱難,體會到革命老前輩在戰爭年代的無私奉獻,甚至被先烈隨時為國捐軀的精神所鼓舞;利用廣播臺,播放經典的紅色詩詞朗讀,讓學生在課間也受到紅色詩詞熏陶;組建社團,通過學詩詞品詩詞,組織學生開展讀詩交流會,分享讀詩心得;參觀愛國革命教育基地,增強對紅色文化和價值觀的認同;以紅色詩詞為主題,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等內容,形成濃厚的板報文化、班級文化。
總之,筆者針對當前高職院校中紅色詩詞進課堂存在的問題、高職學生語文素養的狀況,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教育思想,通過教學改革和實踐,探索在紅色詩詞的鑒賞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有效教學策略,貫徹二十大精神,促進高職教育教學的深化改革和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穎.高職生語文閱讀素養培養策略[J].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3):95-96.
[2]金月昌.高職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有效途徑[J].現代職業教育,2016(09):125.
[3]朱煥芝.凸顯人文精神創新高職語文教學理念[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30(9):124-125.
Improve th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literacy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 by relying on the appreciation of red poetry
WANG Xiaohong, LIU Chengbao
(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Harbin 150025, Heilongjiang China)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ultur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red culture carries a rich revolutionary spirit and heavy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While learning and inheriting the spirit of red culture, red culture should be introduced into Chinese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o that the two can be effectively combined in order to cultivate qualified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a few suggestions on how to combine Chinese teaching and red culture concretely and effectively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words:appreciation of red poetry; language literacy;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 students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劃2023年度重點課題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ZJB1423112)。
作者簡介:王曉紅(1971.6- ),女,黑龍江農業工程職業學院副教授,主要教授漢語言文學課程。E-mail:wang880430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