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敏,袁春燕
貴州開放大學(貴州職業技術學院)
2022 年,國務院出臺《國務院關于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明確賦予貴州“四區一高地”的戰略定位,其中“一高地”即是指: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所謂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即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統籌對外開放通道和平臺載體建設,深入推動制度型開放,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升級版。
貴州省自2016 年獲批建設國家級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以來,在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貴州省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正當其時,各類外貿新業態企業、傳統外貿型企業發展欣欣向榮。蓬勃的發展帶來省內外貿企業主體對涉外人才的較大需求,尤其“多面手”涉外復合型財經人才更加受到青睞。
本文以貴州開放大學為例,探討貴州省內高等職業教育建立因地制宜、服務本土企業的學科專業、培養外貿財會復合型人才的路徑。
2021 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在《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提出,應優化職業教育供給結構,鼓勵學校開設更多緊缺的、符合市場需求的專業,形成緊密對接產業鏈、創新鏈的專業體系。2021 年7 月2 日,國務院辦公廳在《關于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加強行業組織建設和專業人才培育”,鼓勵普通高校、職業院校設置外貿新業態相關專業,提出“引導普通高校、職業院校與企業合作,培養符合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發展需要的管理人才和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同年,智聯招聘發布《2021外貿人才形勢研究報告》,報告顯示,2021 年我國外貿進出口市場向好,一季度外貿人才需求同比增長11.2%,其中貴州需求增速領先,對外貿人才的需求增速高達19.3%。外貿進出口行業人才供需狀況顯示出新的特征:外貿行業人才供給不足;從核心崗位求職者專業背景來看,國際經濟與貿易、物流管理、工商管理、會計學、市場營銷、電子商務等經管類專業均能較好適配行業要求。
當前,在“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國家宏觀發展戰略與貴州省加快建設內陸型經濟新高地的發展戰略疊加導向下,貴州省內跨境電商、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等多種外貿新業態蓬勃發展,同時傳統外貿行業發展方興未艾,對涉外復合型人才尤其是外貿會計人才在質和量上都提出了更高需求。
但在實際工作中,省內外貿會計人才供需量存在較大缺口,由此也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中小民營企業進出口貿易業務的發展。據調查,當前省內各類中小型外貿企業中外貿跟單員、關務崗位等多由財會人員兼職,但該類財會人員多以“師帶徒”方式學習經驗,缺乏系統的、結構性的國際貿易相關知識;少數業務員具備國際貿易基本知識,但缺乏財務會計方面基本知識及綜合應用能力。
從外貿企業業務活動來看,外貿企業商品流通包含進口、出口兩個方向,使用本幣、外幣兩種以上貨幣,涉及向銀行購匯、結匯及匯兌等結算流程,形成了外貿企業資金運動的特殊性。外貿會計實操中,需要涉及會計核算、稅務處理、外匯管理、單證繕制、報關方式換算等,還需從業者對國際會計準則、我國的對外貿易政策與法規、相應國際法規和國際慣例有一定了解。外貿企業的會計人員不僅應具備一定的英文函電等外語能力,還要熟悉出口成交方式,掌握一般貿易進出口業務、來料加工、進料加工、跨境電子商務出口等實操,以及報關、商檢、核銷、電子口岸、離岸賬戶、出口退稅申報等。外貿企業財會業務的以上特點,對財會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外貿會計專業課程體系建設需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集合國際貿易與會計的相關專業屬性,使學生既具有扎實的會計基礎,同時具備國際貿易知識儲備。
貴州作為內陸省份,外貿產業布局長期以來集中于白酒、鋼鐵、輪胎、礦產品等傳統產品及原材料進出口。2016 年以來,貴州省開啟了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的發展格局,具備資源優勢、氣候優勢、大數據優勢,在省政府出臺的各項優惠政策鼓勵下,外貿綜合服務、跨境電子商務、市場采購貿易、新型離岸貿易、海外倉、保稅維修等外貿新業態發展蒸蒸日上。尤其2022 年底以來,社會經濟呈復蘇態勢,各類型企業恢復生產經營、奮起追逐“失去的三年”,跨境電子商務等外貿新業態企業率先從復蘇中受益。
會計類專業作為國內財經類、綜合類高職院校傳統熱門專業,專業開設歷史長、開設院校范圍廣。截至2022 年6 月,貴州省內開設有“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的專科院校共28 所;而據調研,目前省內尚未有高職院校在外貿會計人才培養上開展先行先試,少有高職院校面向國際化方向、進出口貿易等方向設置外貿會計專業課程。
對照東部地區、沿海地區,高職院校已形成較為成熟的國際貿易課程體系,華東、華南地區及各大傳統外貿港口城市如天津、深圳等,其高職院校開設專業涵蓋國際貿易實務、國際商務、國際貨運與報關、商務經濟與代理等專業,大多設有外貿會計人才培養方向。對標與貴州同處西南地區的四川成都、重慶轄區內,同樣已有重慶財經職業學院等財經類高職院校開啟了外貿會計人才培養探索,開設有關務與外貿服務、國際經濟與貿易、會展策劃與管理等相關專業。
調研貴州省內高職院校,以貴州開放大學(貴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在專業設置方面,學校設有電子商務、大數據與會計、現代物流管理、金融管理、市場營銷、法律事務等專業。 其中,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為學校傳統優勢專業。
大數據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向為:適應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等背景下企業需求,面向中小企業、金融機構、會計師事務所的基層業務崗位,能夠從事資金管理、會計核算、納稅核算、代理記賬、大數據財務分析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主要專業課程有:基礎會計、經濟法實務、企業財務會計、成本核算與管理、財務管理、企業納稅實務、管理會計、審計基礎與實務、會計信息系統應用、ERP 財務業務一體化等。對照外貿行業企業人才需求,會計類、跨境電商、經濟法、貨物報關、稅務、國際結算、外貿英語、物流英語等課程均有涉及,但課程分散存在于多個不同專、本科專業中。
綜上分析,以貴州開放大學(貴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代表的貴州省內高職院校在開放型經濟人才培養相關專業課程、基礎課程均有開設,但存在專業建設及課程設置不夠系統化、結構化的情況;院校基本具備外貿會計復合型人才培養師資能力,但就培養外貿會計復合型人才目標而言,尚需進行專業資源整合聚力。
為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教育部發布了一系列利好政策以優化區域資源配置、持續深化職業教育東西部協作。放眼國內,粵港澳大灣區在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傳統外貿領域發展經驗較為豐富,省內高職院校應主動向東部沿海地區同類高職院校、國外同類高職院校汲取涉外復合型人才培養經驗,采取校際聯動、協同培養、教師外派學習等方式,提升教學質量,綜合培養更多開放型經濟人才。
高職院校應前瞻性、系統性、高標準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打造適配市場的人才培養方案,保證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學生就業質量。以《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精神為指引,基于市場調研結果,開設培養外貿會計方向的國際商務、跨境電商等更多市場緊缺的財經商貿類細分專業,在專業體系構建上緊密對接市場產業鏈、創新鏈。
開展高水平、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是推動高質量教育教學工作的起點。外貿會計人才培養尤其需要一支具備深厚理論基礎、同時具備豐富實操經驗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不斷豐富教學場景及方式,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開展優質教學。
當前的高職院校比以往更為重視學生的動手實操能力。可采取聘請或柔性引進方式,引進外貿型企業技術管理人員、財會專家等企業資深技術類人員作為校內專兼職導師,面向學生進行對接企業崗位的實操培訓教學。同時,可探索校內教師企業實踐制度以學期為時長開展,促使教師有充足時間深入了解企業業務環節、重難點,及時更新知識儲備。
高職院校應關注產教融合服務組織編制發布的各類信息,如產業結構動態調整報告、行業人才就業狀況和需求預測報告等,關注市場動向、積極拓展校企合作范圍,加強校企合作,協同推進產教深度融合;探索實施“雙進入”專業能力培養體系,即學生進入涉外企業崗位實習,企業管理人員進入課堂開展常態化教學。
以培養外貿會計復合型人才、開放型經濟人才為導向,學校應主動拓展校企合作企業、建立校外實踐基地,面向貴州省內各綜保區外貿綜合服務平臺、跨境電商企業、省內傳統外貿企業等開展校企合作;或組織教師人才隊伍與開設國際業務、交易銀行等業務的商業銀行進行合作交流,各方資源互補,為省內發展開放型經濟提供人才及智力支持。
整合基礎學科、專業課程資源,在不同專業課程中圍繞人才培養目標、以就業為導向進行系統化專業課程設置,使課程之間有效銜接、建立內在一致性,打造開放型經濟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在現有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基礎上增設外貿會計方向,以試點方式逐步推進、總結經驗。外貿會計人才所需知識技能涵蓋多個交叉學科,可結合學生學情、系統安排課程,夯實學生專業基礎。
為提高人才培養成效,可在學生入學之初進行英語能力測試,結合學生本人興趣、就讀意愿進行訂單班分班篩選,針對性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溝通能力、國際視野,系統性選拔培養外貿會計方向人才。成立校企合作訂單班,逐步從試點向合作企業訂單式輸送人才,到面向各類涉外企業主體輸送人才。
當前,職業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除會計專業“傳統”技能證書和初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外,院校可積極鼓勵學生報考及持有其他財會、外貿相關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如財務數字化應用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智能財稅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計算機應用能力證書、單證從業證書,參加報關員考試等,使學生以“1+X證書”模式針對性學習、掌握從事職業活動所需技能,縮短就業磨合期。
以學校“雙師型”師資力量為主體,支持企業開展技術技能人才培訓,促進會計行業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在崗繼續教育制度的推行。以網絡遠程教育、分支教學點等方式向社會人員提供在職培訓及學歷教育,針對性提升外貿會計技能。整合和開放面向市場、教有所用的教學資源,同步面向校內外培養更多外貿會計等方向的高質量開放型復合型經濟人才。
以貴州開大為代表的省內高職院校應抓住貴州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的機遇,以開放教育、職業教育力量為貴州在西部大開發上創新路、出新績提供人才支持、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