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振華
西藏民族大學
2022 年12 月19 日,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文章《譜寫新時代中國憲法實踐新篇章—紀念現行憲法公布實施40 周年》。文章概括了自憲法以來,我國取得的理論突破和實踐經驗(即“七個必須堅持”),其中之一就是必須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依法治國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需品,也標志著我國依法治國取得了重大勝利,依法治國是人民權利得到保障的有力武器,是國家能夠和平長久發展的必要條件。堅持以黨中央領導人民,制定憲法,依據憲法的準則活動。依法治國是堅持以黨的領導地位,同時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嚴格落實為人民服務辦事的風格,相結合統一。從制度和法律上,保障了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不偏離始終走在正確的道路上,確保黨領導的核心地位。實行依法治國,需要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制度,確保法律在國家和生活中的威信,堅持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實現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民主化和法治化。治理后的國家,在依法治國以后,煥然一新。全面依法治國關系到執政興國,人民幸福安康,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必須要確保其根本地位不動搖,謀求長期穩定發展,在正確的法治軌道上,不斷向前探索。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來確保憲法的根本地位和有效實施,是憲法能夠落到實處的必備條件,也是實踐之路的必要關口。例如,2020 年民法典中提出,我們既要以憲法為依據去落實,又要將憲法所規定的所有權,財產,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婚姻家庭等予以保證,順利地落實和進行。我國憲法有責任和義務去實現國家的發展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制定了憲法的原則和要求,履行了憲法精神以后,我國在各個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也發生了歷史性的變革,也是落實憲法有效實施的重要體現方式。遵循了憲法至上的理念,也始終貫徹到實踐的生活中。理念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但是,歸根結底還是要體現在實踐上。首先,憲法作為一種實踐方式, 它指的是一切以憲法原則為最高實踐標準。在國家的治理和人民的生活方面,有許多的法律法規原則。但是,我們始終要堅持以憲法作為最根本的法律制度和規則,去看待和落實,我們才能說,我們真正地成為了法治國家。在法治國家中,一定是以憲法為權威,確保憲法的最高統治地位,一切其他的法律法規在與其沖突,不違背原則的情況下,都可以作出讓步,不得與憲法發生抵觸和沖突。
依法治國需要完善的憲法條例,作為地基和支撐的條件。如果沒有穩定和完善的憲法制度,那么,當人民權益受到侵害的時候,憲法就不能保證人民的權益合法。因此,一個國家制定適合其國情的憲法很重要。但是,與之相符合的監督制度也必不可少,來輔助憲法的實施。落實依法治國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就離不開其他對憲法的監督管理作用。我國現行憲法規定的監督制度,是建國后四部憲法中最完善的一部。現行憲法,采用了多方面結合監督,專門機關與人民群眾,中央機關與地方機關,事前與事后監督相結合等等一系列做法。加上黨中央很重視憲法監督這方面。所以,也制定了一系列完備的制度,適合我國國情的基本發展需要,為保障我國憲法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們在取得成效的同時,仍然有很多薄弱的環節,需要我們加以重視,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憲法實施是有步驟,有計劃,有落實的一系列過程。從法理角度講,就是使憲法的靜態規定通過實施過程的動態行為,使整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呈現相對穩定的有序狀態。憲法實施的程序化,能夠體現我國對憲法的足夠重視程度。要保證憲法的實施,就必須完善健全憲法的相關規章制度。我國現行憲法雖然規定了憲法監督體制的基本框架,但是監督主體依照什么程序來監督的問題卻一直未得到解決,這就給憲法監督帶來了很大的不便。因為從法律實施的角度來看,沒有程序法做保證,實體法很難得以貫徹。世界上一些先進發達國家,健全了憲法、民法、刑法和行政法四大訴訟法制度,是為了能夠更好地貫徹實施實體法,所以,完善了四大法律體系。而在我國,盡管憲法規定了憲法監督體制的基本框架,但保障其運作的程序法卻遲遲建立不起來,從而大大制約了憲法監督作用的發揮。
第二,現行憲法明確規定,監督憲法實施的職權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這個規定是從我國當前現實情況出發而制定的。我國是以人民為服務對象,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人民可以通過行使自己的權利,選舉出行政機關人員。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是行政方面最高的權力機關,對憲法的實施具有監督作用,也具有權威不可侵犯性。但是,由于最高權力機關還要履行其他職責,比如說立法權和重大問題決定權,選舉任免權,這也就造成了很難將憲法監督的職責擺在重要地位。并且,全國人大是以會議的形式去開展工作,會議時間短,程序多。所以,一定方面來說,也無法適應憲法監督的要求。全國人大常委會雖然是行使權力,監督的機關。但是,仍然受會議的形式缺陷的限制,難以履行監督憲法的任務,也未能發揮出相應的作用,沒有讓憲法的權威真正地樹立起來。
第三,憲法解釋是指有權解釋憲法的國家機關依照一定的程序對憲法某些規定的涵義所作的解釋和確切說明。憲法具有很強的原則性,所以說,在判斷一些復雜的事物的時候,想要符合憲法的準則是非常困難的,再加上憲法頒布后,社會各方面情況急劇變化,也給憲法的解釋,帶去了困難性,尤其是當前現實情況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但又未能突破新的層面。為了讓民眾的思想,達到一致,維護權威憲法,保障憲法的實施,應當及時地對憲法進行解釋。但從我國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職權的實踐來看,從未看到對憲法有一定解釋程序來落實憲法的有效實施。
2018 年憲法修正案將“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寫入憲法總綱第一條,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根本性、全面性、時代性。更好發揮憲法作用,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支持和保證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黨和國家各機關各組織都要牢固樹立憲法意識,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積極履行憲法職責。堅持正確地做事和做正確的事相統一,按照憲法的規定做憲法所要求做的事情,把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人大、政府、政協、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統一起來,把黨領導人民制定和實施憲法法律同黨堅持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統一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對于法治的要求也在增加,因此,我們要求我們的法治體制要與時俱進,以便能夠充分發揮憲法的功能,并以完整的法治來確保它的正確執行。為了更有力地實施社會公正,我們應該積極投身于重點、新興涉及的各個領域,努力實現國家的法治化。在此期間,應當積極探索完善的立法制度,確保其符合社會公正的原則,落實“一切從實際出發,一切從公平正義出發”的原則,積極探索各種有利于社會公正的立法方案,努力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為實現社會公正、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社會公平正義而努力。
在我們的社會中,所有的公民、團體、單位、企業、團體、社會團體應該遵守憲法,并且積極執行它所規定的義務。我們應該始終牢記憲法的重大意義,并且致力于保障我們的社會秩序。我們應該始終保證所有的公民、團體、單位、社會團體的合法性,并且對所有的違規行為予以懲戒。為了確保憲法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必須認真執行其相應的解釋程序,并以實際可行的措施來滿足公眾對相關事宜的需求。此外,我們還要加強對憲法的合理性審核,以確保其在社會中的可操作性。所有與憲法有關的新聞、新聞、新聞活動,包括制訂新的法律、新的政策、新的舉措,在發布之前,必須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憲法性審核,以便與憲法的原則、宗旨一致。為了更好地落實各項法律、法規、部門規定以及其他規范性文件,我們應當嚴密依照相關程序實行準備審核,并且在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之間形成一個緊密的協調配合的機制,以確保每一項工作的及時、準確、及時地完成。如果有關部門發現一些規定違反了憲法,他們將會立即通知全國人大常委會并依照相關程序予以審核。此外,人大常委會也將負責監督并確保這些規定的實施。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堅持依法治港治澳,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特別行政區憲制秩序”。我國的基本法是根據憲法而制定的,是我國所有基本法中最高的權威性法律,最高法和基本法要共同實施,共同構成也使中國特別行政區成為了獨樹一幟的亮點。基本法和憲法共同構成了我國特別行政區的基礎。堅持“一國兩制”的基本制度,全面準確堅定不移地貫徹“一國兩制”方針政策。堅持以中央為領導,自治區自治,同時要落實中國特別行政區維護憲法權威的地位和最高原則。堅持中央為主導的地方自治相統一,堅持行政為主導,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提高中國特別行政區的全方面治理能力,完善和維護相關憲法體系和制度,促進中國特別行政區的長治久安和法治水平的建設。
在當今世界,憲法的制定和修訂應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發展和改革密切相關,以適應當前的形勢和需要。在推動經濟和政治現代化的過程中,憲法的制定和修訂應當與之相適應,以保證其在當今世界的有效性和可持續性。經《"兩個一百年"》的頒布,我國正式邁上了一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程,這不僅是一個充滿希望的開端,也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機遇,它將給我們的國家帶來更加繁榮昌盛的未來,也將給我們的民族帶來更加燦爛的明天。隨著法治國家的發展,國家依法治國的進程也越發明晰。因此,國家應當加強對現有憲法的修訂,以便更好地體現黨的領導、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并將其所帶來的理念、措施、機遇等有效結合,以便更好地服務于國家的發展,促進國家的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