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泓實,袁方然
四川蜀能電力有限公司
工程建設領域作為腐敗問題的高發地帶,如何加強廉潔風險防控,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是建設單位亟須解決的一項極為重要的課題[1]。根據近年來基建單位接受上級巡視巡察、審計督導檢查的情況,工程管理廉潔防控工作在不同程度上有一定差距,對關鍵人員權力制約和監督方面還有不相適應、不夠完善問題,導致該項工作或流于形式,或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滋生腐敗行為的土壤依然存在。
一是監管責任難以明確到位。工程項目管理擔負著協助聯系地方政府部門、業主、設計、監理,分包商、當地百姓,直接調控內部成本壓力、適應復雜的外部社會施工環境要求,直接負責現場資金使用、項目工程的實施,權力多種多樣,廉潔風險分散瑣碎,管控難度大。
二是工程管理權力尋租空間較大。項目管理關鍵崗位人員長期駐扎在外地,點多面廣,“職低權實”,或多或少都擁有一定的決策權和業務處置權。若對其手中權力的運行監督不夠有力,或者監督的權威性和實效性不高,思想動機不純的部分人就可能借權力運作之機謀取私利。
三是工程管理風險防控措施不易落地。對于防控措施如何落地、效果怎樣、如何監督的具體辦法不多,致使防控工停在了紙面上,沒有得到有效的執行。在以項目為周期推動的廉潔風險防控工作中,初期很重視開展廉潔風險的梳理排查,但之后的工作卻較難做到時時提醒、實時防控。
四是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總體上是求大求全。廉潔風險防控主體及其側重點不突出明晰,忽略了職能部門和工程項目部管理之間的差異性,各職能部門因其職能、所處環境、管理流程、管理水平與工程項目管理大不相同,從而導致在工程項目管理廉潔風險的防控手段上針對性不強、重點不突出、措施不給力。
工程項目管理涉及環節多、建設周期長、投資金額大、廉潔風險高,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緊盯的重點[2]。形成工程項目管理廉潔風險的共性原因可以歸納為五個方面。
一是思想意識不夠堅強。項目管理人員如果在世界觀和價值觀方面有所偏差,價值取向發生扭曲,職業操守出現錯位,追求虛榮和低級趣味,就有可能憑借手中的權力鋌而走險謀求私利,造成個人行為失范,管理行為失控。
二是制度上的管理缺位。如果在管理制度和業務流程設計上存有漏洞,缺乏工作制度的規范性,內部督查流于形式,個人自由裁量空間過大,又缺乏有效制衡和監督制約,就很容易讓人利用規則的缺失和疏漏鉆空子,為腐敗的產生提供溫床。
三是監督機制上的缺失。監督機制沒有得到內化拓寬和深化筑牢。一些人一方面對貪污腐化深惡痛絕,另一方面為了辦成事又千方百計地找熟人、托關系、請客送禮。監督機制一旦出現問題,制度不能被嚴格地執行,權力運作缺少陽光,管理人員就可能不正確履行職責而產生腐敗行為。
四是社會不良風氣的滲透。為了達到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目的,外部人員對工程項目管理關鍵崗位人員進行感情投資、利益誘惑或恩惠拉攏或施加其他非正常影響。加上社會上的攀比心態、僥幸心態、從眾心態,面對誘惑一旦心態失衡,錯誤地放大自己的貢獻,把正常履行職責當作索取回報的籌碼,被利益貪欲裹挾著權力,造成權錢交易。
五是執紀問責處置乏力。若監督執紀軟弱,問責處置“不痛不癢”,對關鍵崗位人員的問責處置存在“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現象。一些主要領導片面強調“能人效應”,錯誤地將項目管理與腐化貪污查處工作對立著看,認為查處腐化貪污案件會挫傷管理人員積極性、有損企業形象、怕家丑外揚等等,從客觀上起到了姑息、慣勢、縱容的不良作用。
工程項目管理廉潔風險誘因是指工程項目管理從業人員在履行崗位權力和日常生活中發生腐敗的可能性,風險點是指項目管理的權力運行過程中可能產生腐敗的具體環節或責任行為。因此,辨識工程建設廉潔風險點,加強防控工作,對從源頭上預防和遏制工程建設腐敗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3]。
風險誘因:一是項目市場競爭異常激烈。施工行業門檻低,隊伍良莠不齊,有時不得不以不規范的手段來適應這個目前還不完全規范的市場[4],分包商往往會為掌握分包權的人員輸送特殊利益和好處,以獲取中標及施工過程中的利益。二是工程材料需求量大。受工期限制,部分材料從生產到進場的保障相對較弱,亦易受到來自廠商或供應商、市場變化、當地相關企業或老百姓索求等方面的制約。三是人的行為容易受價值取向所支配。經驗表明,市場經濟既是法治經濟也是道德經濟,市場一旦脫離道德底線的約束,就會使人失去對法律紅線的敬畏,反映到基建工程項目上就是管理人員思想被侵蝕,淪為既得利益的俘虜和金錢的奴隸。
風險點:項目管理點多面廣,從源頭環節上加以分析如下:一是業務管理環節涉及多層管理及關鍵少數人員。如在分配決策管理環節,決策程序不規范,執行不到位,職能部門履責的議而不決或相互推諉,越位、錯位、缺位現象時有發生。如在資金管理環節,可能存在不遵守集體決策和財務制度,關鍵少數人員脫離監管,截留或套取資金私設“小金庫”;在工程款方面,管理人員可能收受相關方的好處,超合同支付,不按規定扣除代支代付款項。二是項目管理重要環節可操作性強。如搞人情分包,招標走形式搞內定,形成利益共同體。如在工程結算及計量環節,超前、超價、超量結算;或者給分包隊伍多記多開,虛報、冒領農民工工資。如在物資材料采購環節,市場詢價虛擬不實,招標采購走形式,搞指定或者內定供貨商;與供貨商私下協議,采購物資質次價高,或虛開發票,收取回扣;在廢舊或剩余物資材料處理上,私下操作,搞個人定價,少計量、低報價,收入不入賬。三是權力運行中的違規違法手段隱蔽性強。如利用文字歧義、價格不合理、條款不全、主體不明等造成合同漏洞;如現場管理人員收受相關方好處,降低安全或質量檢查標準,或故意隱瞞問題,或對事故的調查和處理寬松隨意。如本單位有設備不用,卻對外部市場租賃設備,或違規將私車或者機械設備租給分包商使用獲取費用等。
為規范日常工程項目管理過程中的廉潔建設工作,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牢固樹立“廉政責任重于泰山”意識,深入開展廉潔教育,扎緊權力的籠子,強化廉潔風險防控,開展規章制度的清理和完善、合同管理的執行和履約情況、規范項目管理專業流程等效能監察工作。
一個體系建設。建立集風險識別、排查、評估、防范、處置于一體的工程項目管理廉政風險防控體系,把廉潔風險防控融入工程項目管理流程中,通過全面排查思想道德、制度機制、崗位職責、管理流程和外部環境等方面的廉潔風險,逐步建立覆蓋各層級權力事項、管理流程、工作崗位的防控機制。結合廉潔從業承諾,借鑒安全交底的做法等,將職能部門的廉潔風險與工程項目管理廉潔風險區別開來,關口前移,主動預防,抓穩抓實,最大化地發揮防控廉潔風險的作用,降低腐敗問題的發生機率。
兩個突出工作。第一是突出重點對象,把領導干部特別是掌握有人、財、物等管理權限的關鍵崗位人員作為重點對象,筑牢他們的風險防控底線。第二是突出重要環節,承包合同簽訂、專業(勞務)分包商選定、分包合同簽訂、材料物資及非招標采購、項目資金審批管理、工程質量檢測和驗收結算等易發多發環節,及時進行廉潔風險源的排查,發現各種帶有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限時糾偏,抓好防控措施落地。
三個帶頭作用。領導重視和員工參與是廉政風險防控的關鍵,通過領導帶頭查找風險源、帶頭制定和落實防控措施、帶頭帶動職能部門和其他人員抓好自身職責管轄范圍內的廉政風險防控,形成上下聯動,共同溝通和參與廉政風險防控工作的良好局面。同時以上級單位組織的專項治理檢查工作為契機,認真查找公司存在的廉政風險和實際問題,及時制定和完善整改措施,堵塞漏洞。
四個加強管控。加強制度建設,認真學習和遵守《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從業規定》,正確執行和落實“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嚴格遵照《集中采購管理辦法》以及《非招標方式采購實施細則》要求完善權力約束機制,做好權力的分解和配置,適時開展各項制度的適用性分析,及時做好制度的建立、修改工作。加強責任落實,梳理、界定工程項目各個管理層級權力邊界是厘清權責的根本,明確什么人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責無授權不可為”,以及特殊情況下的行權規則,集體決策決定重大事項,并將其結果和執行情況定期公示和報告,接受職工群眾監督。加強廉教活動,著重廉潔文化建設,開辦道德講堂,對工程項目管理負責人和關鍵崗位人員進行廉潔風險提醒談話,將“干事干凈”放在首位。大力宣貫法律法規,通過專題學習、警示教育等方式,引導工程項目管理人員算好政治賬、經濟賬、名譽賬、親情賬、健康賬等“五筆賬”。加強風險預警和監督,結合廉潔風險隱患和風險點,逐一繪制管理環節和權力運行流程圖,逐項制定防控措施。如嚴格加強資金和預結算管控,把關計量控制標準和依據,明確按合同支付條件嚴格管控過程審核和監督;細化合同相關條款,若出現需要現場簽工簽證情況,須現場經辦人、預結算人員和項目負責人簽定,并完善相關資料和圖片留存備查。在現場增設廉潔監督員,對項目管理人員特別是項目經理實施全過程、零距離監督,發現苗頭及時警示,抓早抓小,發現線索及時追蹤處理,防止由小錯釀成大錯。
一是關于廉潔教育。廉潔從業教育,不能單看是思想教育,更不能單針對領導人員,實際上是從上到下的全員思想教育和管理再認識。嚴明法紀和工作規則規范要求,讓各級管理人員熟知哪些可以作為,哪些不能作為,在工作中不出現好心辦壞事,盲目從事和辦糊涂事,對企業、對各級干部和管理人員都是一種政治保護。對于重點崗位管理人員,當以提高廉潔履職意識為重點,注重拒腐防變、懲前毖后,定期進行廉潔談話和提醒,促使干部員工時刻筑牢廉潔“防護墻”,干事干凈。
二是關于強化監管。透明、高效的監督機制,才能夠起著糾正偏差,保證權力行為沿著正確的軌道運行的作用,也使腐敗者望而卻步,腐敗行為無所遁形。加強對工程項目的事中事后關鍵環節的監管和問題處置,重點整治招呼干預、暗箱操作、圍標串標行為,以及變更和數據造假、層層轉包和非法分包、虛報工程量、多計工程款等違紀違規行為。完善決策制度和監督機制建設,梳理整治管理疏漏環節,堵塞權力運行監管漏洞,加大項目管理工作的公開力度,主動接受各級監督;對責任權力進行規范,進一步細化、量化自由裁量權標準,減少層次、優化流程、提高效能。完善施工從業單位和人員數據庫,信息共享,做到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開、透明、有效,大力整治非法掛靠、虛報資格(質)、履約不到位等問題。建立招標、采購全過程的動態監管機制,推進公共服務平臺和行政監督平臺,運用大數據加強和改進監督方式,實現預警糾錯容錯、事中事后監督、在線投訴舉報服務處理。
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永遠在路上,有力的懲處手段才能體現廉潔從業的嚴肅性,才能體現制度和監督的約束力和法紀的威懾力,尤其是基建工程領域,在面對當前嚴峻的反腐倡廉形勢、依法治企的嚴格要求和社會各界越來越嚴的監督力度,我們在工程項目管理廉潔風險防范管控上更需要多加勤奮努力和恪盡職守,不斷地創新和完善管控措施,抓早抓小,硬化處置,以反腐倡廉建設“干事、干凈”的新成效,為施工行業健康發展提供更好的服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