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柏屹
河海大學
引言:在城市化進程穩步發展中,我國現已進入公共突發事件多發階段。由于應急管理中包含大量復雜因素,所以如何快速獲取完善有效的信息資源是應急決策管理的基礎內容。但目前管理主體很難在突發事件中掌握更多信息,無法利用最優決策統一管理具體行動。面對頻繁發生的社會突發事件,我國學者開始重點研究突發事件應急信息協同機制,并利用信息資源共享架構和共享平臺等,創建與城市建設發展相符的管理信息體系,最終將過于分散的應急信息整合運用到一起,解決了傳統突發事件應急信息海量雜亂、多元異構的發展特征。本文主要研究信息協同系統在社區應急管理中的應用方向,以此為突發事件應急管理信息服務發展提供有效依據。
我國在發布《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后,應急預案框架體系已經初步形成。從本質上講,應急管理是基于特大或重大事故災害可能出現的安全風險問題提出的,有關政府部門要在預防、應對、處置、善后期間制定完善的應對機制,合理運用科學技術、規劃管理等手段提出有效的處理措施,這樣不僅能從基礎上保障社會大眾的生命財產健康,還可以促進社會和諧健康發展。常見的危險分為三種:首先是指人類危險,主要分為生命危險和健康危險;其次是指物體危險,主要包含威脅財產安全的洪水、火災、臺風、雷電等事故災害;最后是指責任危險,主要產生于法律法規上的損害賠償責任,因此也被稱作第三者責任險。
從本質上講,信息系統的協同平臺是將信息資源看作基礎依據,在掌握協同策略的基本概念后,整合運用網絡平臺和通訊系統滿足系統用戶提出的各項要求。按照人類現有溝通交流方式進行劃分,具體分為三種方式:首先是指對話式的交流,其次是指事物時的交流,最后是指協作式的交流。而協同軟件應用的三個層次也被分成三類:首先是指電子通訊工具,比如說語音信箱、網絡傳真、電子郵件、同步會議等;其次是指電子協作工具,比如說互聯網論壇、應用共享等;最后是指電子管理工具,比如說電子日歷、社會軟件系統等[1]。
目前基于突發事件提出的應急信息采集環節較多,各職能部門的不同主體掌握著不同專業的應急信息,比如說交通部門擁有城市路況信息,消防部門會記錄不同階段的居民消防信息。但因為各部門之間的溝通交流渠道較少,沒有共享應用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有效資源,所以在發展中很容易形成信息孤島問題,導致各部門在應急管理期間存在邊界感,無法傳遞更多有價值的數據信息。
現如今,各部門建設應用的應急系統存在重復現象,所有系統之間的數據兼容性不高,實踐應用的技術標準規范,這必然會增加突發事件部門之間應急信息的融合難度,無法為信息協同管理提供有效依據。比如說,在某地區出現突發事件后,城市的公安部門、交通部門、地鐵運營部門等都是監管收集信息的重要渠道,但因為各部門信息系統的接口標準不一致,信息數據得不到整合處理,所以在應急管理過程中無法科學調度應急管理數據信息,很難從現場參與者手中得到有效的信息反饋,最終應急管理實施對策不具備針對性和完善性。
目前我國基礎信息庫的建設并不完善,缺少更多具有針對性和時效性的應急信息,實時監測的數據得不到有效處理,后臺監測數據人員存在拖延、期滿等不良現象,與其他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不及時。在應急管理期間如果出現這類現象,那么有關部門很難針對具體信息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會導致現場突發事件的影響范圍越來越大,對社會大眾的生命財產健康造成極大威脅[2]。
本文研究在了解社區應急管理目前面對的主要問題和工作要求后,運用計算機技術和信息資源構建協同信息系統,主要是利用以P2P 為核心的網絡數據庫管理分布式數據集合,整體系統的所有組織都要維護自身的數據集合,并將其連接到社區應急管理其他組織中,只有這樣才能讓各部門共用應用收集到的數據信息。在整體系統架構中,P2P 模型能保障數據集合隨意加入或離開社區網絡,不需要依靠中心服務器應用訪問,因此如果某個數據集合出現了安全問題,那么不會影響整體系統運行功能。由于不同組織參加社區應急管理的數據存在一致性特征,所以在研究信息協同系統時,要注重拓展分布式數據集合的語義維度,并運用本體統一不同渠道的語義數據,以此為系統科學運行提供基礎保障。在社區出現突發事件時,假設所有參與的數據源都具備一個不切實際的全局本體,那么可以利用緊急查詢的具體屬性簡化數據集成,且為了保障所有數據集合可以共享集成應用,要利用數據概念視圖的形式提取數據集合的本體[3]。
一方面,P2P 索引是指將一個資源的RDF 描述成三元組,通過在DHT 全面覆蓋的網絡環境中檢索三元組,利用哈希函數分析主語、謂語、賓語這三項內容,最終要儲存每個三元組三次。這種方式可以在處理信息期間快速獲取查詢結果,能檢索每個節點中的語義數據和網絡語義數據。所有數據源將數據發布在網絡環境中不屬于全局模式,且擁有查詢所有數據源的能力,其中本體索引方案與方案本體、實體本體之間具有較大差別。選擇這種索引方式,通常要運用多種類型的本體創建分析,并整合運用兩種索引方式,以此確保程序可以選擇滿足系統運行需求的最佳方案。
另一方面,語義查詢。在系統提出查詢請求之后,用戶并不需要掌握信息位置,會直接認定所有信息都能從單一來源渠道獲得,因此在研究時將看作是查詢語言。在本文研究系統中支持兩種類型的查詢,一種是以模式為核心的查詢操作,主要用來表現抽象化的結構知識;另一種是基于實例提出的查詢操作,主要用來展現具體實例知識。現如今,最常應用的查詢就是匹配一個三元組模式,其只具備一個三元組模式且最少有一部分為常數,這是因為選擇哈希函數的主語、謂語、冰雨數值來儲存每個三元組三次,可以根據節點解析完成查詢處理,而后負責節點會按照本地儲存模式有效匹配三元組,在獲取反饋結果后直接傳遞到請求節點。需要注意的是,圖形查詢操作更加復雜。如果利用多個三元組合查詢一組圖形,那么每個三元組模式都是利用一個或兩個不同節點進行評估,這些節點可以構成一個查詢處理鏈[4]。其中,第一個三元組模式會在第一個節點進行評估分析,而后將評估結果發送到下一個節點有效處理,整體過程會持續到最后一個三元組模式被處理。而另一種方式是利用并行處理過程,將所有結果都發送到一個節點進行綜合處理。在系統運行過程中,通常會根據應用程序選擇適宜的處理方法,比如說在系統中應用序列方法,通常會根據順序添加中間結果,保存傳輸更多沒有關聯的數據流量,因此評價三元主模式的序列非常關鍵。由于社區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參與主體涉及多個組織結構,所以在構建信息協同系統時要充分運用社區內部可用的信息和資源,整合研究計算機平臺和先進技術的應用優勢,以此有效處理不同類型的災難事件,注重為實踐信息應用和災難管理提供有效依據。
一方面,建立應急管理數據庫中心。這項內容要以大數據處理信息技術作為技術依據,在掌握部門儲存的靜態數據后直接轉變成知識網絡,其具備信息反饋、信息管理、數據分析等多項功能,能確保平臺中儲存的信息數據具有交互性和實時性的特征,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各部門應急管理的專業化水平,還能利用全社會資源為應急管理決策和信息咨詢提供有效依據。因此,建立應急管理數據庫中心是處理突發事件的基礎要求。另一方面,明確應急管理信息標準化體系。在建設信息系統時,信息的標準化和規范化處理是最基礎的一項任務。根據我國現有信息服務網絡的運行情況研究可知,雖然都具備應急管理的專欄模塊,但不同系統之間的信息數據比較復雜,彼此之間的兼容性較差,因此要根據應急管理信息標準化體系,經過挖掘分析、整合處理后將各部門現有信息系統掌握的規范信息融入數據庫中心,以此構建符合技術標準的綜合知識網絡,有效解決傳統信息不對稱和信息重復的問題[5]。
首先,組織架構。科學有效的組織架構是信息共享期間的基礎保障。參與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和信息協同的主體有社會大眾、媒體行業、社會組織、政府機構等。從信息占有率角度來看,政府部門負責收集突發事件的所有信息,會在溝通交流中共享信息資源。而在新媒體時代下,社會大眾擁有更多機會和平臺為政府組織提供更多信息,因此提高信息應用傳播的協同性和一致性,是保障應急管理信息共享的前提條件,不管是政府部門還是社會大眾等都需要根據有效的信息協同機制,樹立正確的主體參與管理理念,解決傳統信息孤島的主要問題,真正做到政府部門、社會平臺、社會大眾之間可以信息共享交流分析。
其次,信息系統。這項內容是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技術支撐,只有具備科學完善的信息系統,才能展現信息系統機制的促進作用。根據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研究顯示,雖然我國電子政務指數開始持續上升,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依舊存在較大差距,因此應急管理的信息系統建設要提高應用技術水平,避免出現大量重復建設現象,逐步完善信息標準化體系,只有這樣才能保障系統可以全面共享數據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在缺少完善的信息協同機制下,只運用信息技術處理很容易出現信息孤島現象,因此信息系統要與政府活動有機結合到一起,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各項數據信息在應急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6]。
最后,保障體系。目前我國要根據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根本要求,構建與時代發展相符的信息協同機制保障體系。通過綜合思考應急信息整合和共享問題,注重從資源配置、激勵機制、法律規定等方面提供優質的保障環境,這樣能從基礎上解決應急管理常見的信息問題。比如說,在資源配置期間做好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管理,既能向各部門提供完善信息,又能避免信息共享期間出現不必要的問題;在信息系統期間提供軟件環境保障,要從思想文化上建立合作共享意識,確保各主體成員可以有效交流溝通;規范有效的監督激勵體系能調動部門員工的工作熱情,營造主體之間積極有序的信息共享和協同管理氛圍,為信息協同應用提供有效保障。
綜上所述,面對越發復雜的城市突發事件,我國基于應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科學性和有效性要求,因此有關部門要在構建信息協同系統和信息協同機制的基礎上,提高信息服務質量,強調多元主體的參與管理,只有這樣才能更快解決突發事件,為構建完善的管理體系提供全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