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軍令
(甘肅省莊浪縣自然資源局,甘肅 莊浪 744600)
鄉土文化是發端、積淀、發展、流行于本鄉本土的帶有濃郁當地特色的文化,其內容包括與當地有關的歷史地理、傳說故事、民俗風情、名人傳記、古建遺存、村規民約、傳統技藝、家族族譜、古樹名木等物質或非物質的人文表現形式。無論物質的還是非物質的鄉土文化都具有不可替代性的特點,一旦損毀或滅失就無法復原。因此,對于鄉土文化,始終要把保護放在第一位,在全方位保護的基礎上才能談及延續和繼承。所以,即使是利用鄉土文化資源發展文化旅游,也要把文化保護放在第一位,絕不可舍本求末。
具體地說,鄉土文化就是某個人出生地土生土長的有關物質或非物質的民間文化總稱,包括村落建筑、山水風景、器物手工藝品等。其中村落建筑,就如土樓、吊腳樓、馬墻樓、木樓、跑馬樓、杠式屋、鎖頭屋、炮樓洋樓、中西合璧建筑以及當地的名人名居、紅色驛站等,這些建筑物歷史悠久,而且和本地居民的生活生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屬于鄉土文化最重要的構成部分。
加強鄉土文化建設,促進林果經濟發展,是一種產業融合創新發展的模式,是實現文化與經濟深度融合、相互促進、相互提高的文明高效的發展路徑,優秀鄉土文化,深度融入林果產業,可以提高果品的文化內涵,可以極大提升林果產品的市場競爭優勢。
對鄉土文化要采取積極延承的措施。一是在繼承鄉土文化優良傳統的同時,也要注意根據現代生活需求進行創新性轉化。比如,莊浪縣陽川鄉根據當地人尊老敬老和給老人祝壽的鄉土文化習俗,把祝壽語通過一定的光學技術“刻”在蘋果上,實現了鄉土文化與蘋果產業的完美結合,也提升了蘋果的商品價值和市場競爭力。二是在保護原生態鄉土文化的基礎上,也要注意創造新生態鄉土文化。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是莊浪縣打開蘋果銷路市場的又一創新。每年在蘋果銷售前期、銷售期,該縣定期組織線上、線下與鄉土文化相關的蘋果文化節,既實現了鄉土文化的創新發展,又實現了為本地林果特產促銷的目的,為莊浪蘋果開拓了廣闊的國內國際市場。三是在延承鄉土文化的文脈的同時,也要選擇繼承適宜的鄉土文化的人脈。四是在繼承鄉土文化的物質外象的同時,還要注意繼承鄉土文化的精神內涵。
鄉土文化的保護工作量大面廣,僅僅依靠文化部門和文化工作者的力量是不夠的,要把鄉土文化的保護意識普及到廣大人民群眾當中去,樹立“鄉土文化保護為人民、鄉土文化保護靠人民”的思想,廣泛發動群眾,緊緊依靠群眾,才能把鄉土文化保護工作做全、做細、做好。一是提高對鄉土文化的認知。鄉土文化是鄉村的魂,失去鄉土文化就等于失去鄉村的魂,保護鄉土文化就是一場靈魂的保衛戰。在此認知的基礎上,對廣大農民和基層干部經常開展《文物保護法》的宣傳教育,不斷增強廣大干部群眾的文物保護意識。二是嚴厲打擊文物犯罪。在廣泛開展鄉土文化保護的同時,當然對個別文物犯罪行為絕不能心慈手軟,而要依法嚴懲,才能達到“嚴懲一人,教育大家”良好效果。
莊浪社火源于宋元時期,明清開始普及,民國時期比較盛行,改革開放以后,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得到較大發展。相傳莊浪社火是為紀念大宋劉滬將軍收復水洛城的功勛和其愛護百姓的功德,每年的正月十二,莊浪各方百姓自發組織社火隊進城表演以示對將軍的敬仰之情。莊浪社火分為白天社火和夜社火,有固定的臉譜、服飾、道具和表演時間,至今已經發展成為全縣民眾廣泛參與的傳統民俗藝術娛樂活動,并已經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莊浪歷史悠久,名勝古跡較多,文化旅游資源非常豐富,如云崖寺國家森林公園的北魏石窟、陳家洞石窟、紫荊山宋代古城建筑群、古洞門遺址、關帝廟戲樓、吳玠墓遺址、游龍山森林公園等,都是發展文化旅游的好去處。老人們習慣于稱南湖為“舊莊浪”,稱水洛為“新莊浪”。因為解放前,莊浪縣址設在南湖,解放后考慮到發展條件等諸多因素,莊浪縣城就遷址到如今的水洛城。據考古發現,水洛城人類活動的足跡可上溯到舊石器時代,歷史的滄海桑田便成就了這座歷史古城。
莊浪歷經34年興修人工梯田將近100萬畝,徹底解決了全縣40多萬人口的溫飽問題,被水利部命名為第一個“中國梯田化模范縣”,被國家林業局授予“全國生態環境建設先進縣”,是全國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生態環境建設的典范。莊浪人興造了百萬畝梯田的同時,也打造了人間天堂一般的梯田風光,有如詩如畫的趙墩梁風景區;有如雕如塑的豬頭嘴蘋果產業風景區;有望山山翠、看地地平的竹林寺水庫風景區等。
莊浪有眉戶戲、地攤、快書等幾種民間戲曲形式。眉戶戲主要流傳于南湖鎮、趙墩鄉、岳堡鎮、楊河鄉等莊浪的北部鄉鎮,屬于一種舞臺表演劇種,其裝扮與秦腔相同,以說、唱為主,但戲劇情節沒有秦腔完整,以折子戲表演為主。莊浪地攤在全縣比較流行,從臘月開始排練,到農歷正月初一開始演出到二月二演出收場,以露天表演為主,對場地要求不太嚴格,大場院、市場口、居民巷子等處皆可就地演出,其表演內容比較豐富,有跑旱船、唱小曲、笑攤、快板、戲曲、舞獅子、表演武術等
60萬畝蘋果種植基地是莊浪縣的主導產業,把蘋果生產區打造成鄉村文化旅游區,是搭乘文化旅游的順風車,提高林果產業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如在文化旅游條件成熟的蘋果生產基地設立林果采摘區,按照四季有花有果的文化娛樂休閑旅游的主題,建設花香四溢、果香彌漫、環境優美的觀光園,讓自主采摘林果的游客享受果甜、花香、景美的園林神韻。
2007年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評為中華名果,2012年在甘肅省名優蘋果鑒評會上被評為金獎,2017年被國家商標局核準頒發《商標注冊證書》。建立專業的蘋果銷售團隊,是解決果農后顧之憂的關鍵。莊浪縣應該做好做足文化旅游的文章,組織精干力量,在關鍵位置設點布局,把全縣有名的幾條文化旅游線路打造成優質蘋果暢銷的網點和暢銷通道,讓莊浪蘋果坐上文化旅游的快車銷往全國各地、銷往世界各地。
在蘋果展銷季節開展地方戲曲表演,讓地方戲曲為蘋果銷售助陣加油。在戲曲表演場所設立名優蘋果展銷區,讓賞果與賞戲成為同臺表演的主角。莊浪縣18鄉鎮293個村的80%~90%都有唱廟戲、賞秦腔的風俗,可以在這些戲曲表演場所設建蘋果展銷區。另外,還可以在縣外其他省市縣的大型戲曲表演場所舉辦莊浪蘋果推介展銷會,讓莊浪蘋果隨著戲曲表演藝術的腳步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同時,莊浪縣可以組織精干專業團隊,以莊浪蘋果為題材,編寫歌曲、戲曲劇本等,邀請明星、名劇團代演,讓莊浪蘋果插上戲曲藝術的翅膀飛得更遠,銷售得更好。
綜上,鄉土文化是從小就銘刻在人們記憶深處的關于故鄉的文化符號,挖掘整理鄉土文化,加強群眾文化建設,利用鄉土文化的魅力促進當地林果經濟的發展,對推動經濟文化同步振興和鄉村全面振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莊浪縣應該組織專業技術團隊,整合全縣鄉土文化資源,為助推全縣林果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探索性實踐和努力。
